◎ 陶瑜蕾
上海市奉賢區(qū)作為推進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整體試點區(qū),區(qū)域內各校都在積極開展豐富的綜合活動課程。上海市奉賢中學附屬小學以“讓每一個生命更明朗”的辦學理念為引領,由兒童生活出發(fā),從“我與自己”“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了“賢雅晶寶游家鄉(xiāng)”“閱讀晶寶探世界”“潔綠晶寶親自然”“知行晶寶研學記”等十個主題的綜合活動課程,以每月一主題的形式開展。學校圍繞《上海市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征求意見稿)》,設計活動時凸顯素養(yǎng)導向,強化問題意識,關注問題的探索與解決,組織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實踐活動,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和熱愛生活。本文以“潔綠晶寶親自然”綜合活動課程中的一年級“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主題為例,闡述綜合活動課程的設計思路。
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應遵循兒童立場,從兒童生活出發(fā)選取主題,圍繞主題設計活動和學習任務,引導兒童以感受、體驗、調查、實驗等方式自主獲取解決問題的知識與經驗,形成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認識,為后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學校從兒童生活出發(fā)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梳理他們提出的問題,并關聯(lián)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開發(fā)設計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活動主題。
兒童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生活,游戲、畫畫、唱歌、跳舞、交流、探究、接觸大自然等各種活動才是他們真實的需求,只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才能更好地獲取經驗、認識世界、逐步成長。因此,綜合活動課程的主題開發(fā)應立足學生感興趣的真實世界,了解他們的興趣與需求。本主題開設的時間是三月,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正是孩子們外出踏青的好時機,他們喜歡親近大自然,觀察春天小區(qū)里的變化,提出了很多關于花朵、小草、野菜等的問題,還提出想要種一盆植物,看看植物是怎么生長的。學生對于植物生長的好奇心成為學習的內驅力,教師鼓勵他們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和植物相關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
綜合活動課程應尊重兒童的學習規(guī)律、生活經驗和個體差異,順應兒童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整體性和可持續(xù)性。教師要在考慮兒童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尊重兒童特有的認知世界的方式,滿足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幫助兒童在活動中獲得與已有經驗相關聯(lián)的新經驗,并逐步實現(xiàn)經驗的擴充與擴展,最終讓兒童在各種有價值的經驗中獲得生長。例如,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習“我和大自然”這一單元時,了解到種子落在地上,會長出嫩綠的新芽。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與美好,但并不了解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學生在自然課上通過圖片觀察、視頻欣賞了解植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沒有調動所有的感官深度地去觀察探究植物生長的過程,對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條件沒有系統(tǒng)的了解。他們覺得植物和他們一樣是個寶貝,需要爸爸媽媽的照顧,需要家的溫暖。但他們并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種子的“爸爸”和“媽媽”,悉心呵護種子寶寶長大,如“種子怎樣才能發(fā)芽?它要喝水嗎?每天要喝多少水?它喜歡曬太陽嗎?每天要曬多久太陽?它會長多高?花盆需要多大?”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點,所需要的生長條件也是不同的,學生的問題來源于學科學習,但他們從書本中無法獲得滿足。因此,教師拓展學科知識,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感受、體驗、調查、實驗等方式中去獲得有助于問題解決的關鍵知識和經驗。
核心素養(yǎng)倡導設計面向現(xiàn)實世界真實的、復雜的問題情境,通過鏈接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變革學習方式,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設計真實情境與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生活情境,體驗真實任務,提升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基于學生想要種植物的真實的生活需求,梳理他們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想要探究的問題,設計具有情境的驅動性問題“如何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學生將會基于已有的認知和能力,探究種子的樣子、植物生長的條件以及植物長大后的樣子,給植物寶寶量身定做一個“家”,并觀察記錄它的生長,于是“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的主題就這樣誕生了。
綜合活動課程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為核心。因此,教師在設計課程時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呼應綱要細化課程目標,突出經歷構建課程內容,指向問題設計活動過程。教師圍繞“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這一主題,將問題進行分解,形成四周主題活動(見圖1),注重活動任務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關聯(lián)性,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等活動中自主探究與發(fā)現(xiàn),借助多種經驗來解決問題,親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圖1 “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主題系列活動
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基于學生提出的真實情境:春天到了,公園里有很多小花小草,非常漂亮,我也想在家里種一盆植物,看看植物是怎么生長的。基于這樣的情境,教師提出了“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這一驅動性任務,引導學生提出關鍵問題“造一個植物的家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學生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對這個問題進行再次分解:“給什么植物造一個家?”“它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它長大后是什么樣子的?”“它喜歡什么樣的家?”“給植物寶寶設計一個怎樣的家?”“用什么材料怎樣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如何讓我的植物寶寶的家與眾不同呢?”學生基于已有的經驗,提出了很多隱含在這個任務下面的關鍵問題,感受生活情境、體驗真實任務。
教師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形成“認養(yǎng)植物寶寶”“給植物寶寶設計一個家”“給植物寶寶蓋房子”“制作植物身份證”四個活動,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在實踐中探究、體驗。在“認養(yǎng)植物寶寶”活動中,學生要給認養(yǎng)的植物寶寶造一個家,他們提出了很多問題:這是顆什么種子?它長大后是什么樣子的?它喜歡水嗎?它喜歡陽光嗎?它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它喜歡什么樣的家?……學生帶著問題去親身觀察、調查、詢問、搜索,了解種子的特點及其生長需要的條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他們首先進行“種子大搜羅”,小組收集各類種子,合作觀察、探究種子的特點及名稱;接著選擇一顆種子,給種子寶寶來一張“自畫像”,記錄下自己對種子特點的探究成果;然后根據(jù)探究結果,在家中詢問爸爸媽媽或者上網搜索,探究種子生長的需求,比如植物的喜水程度、喜歡陽光的程度等;最后乘著“種子時光機”,在“你變我猜”的游戲中,辨認種子及其長大后的樣子。學生在體驗與感受中,形成了對種子成長必要條件的知識和經驗。
學生應用已有的經驗開展合作探究、實踐操作,為種子寶寶搭建一個溫暖的“家”。在“給植物寶寶設計一個家”活動中,他們基于前期種子生長需求條件的探究結果(如植物的喜水程度、喜歡陽光的程度等),運用工程思維,“預見”植物的家,探究不同材料的特征,深入思考選擇合適的材料(如透氣透水性、牢固性等),制作植物的家;根據(jù)種子長大后的樣子、大小等,運用數(shù)學知識對“家”的大小進行測量,繪制設計圖,使它適合種植的植物。在“給植物寶寶蓋房子”活動中,學生基于設計圖,運用勞動技能,觀察選取的材料,根據(jù)“家”的大小和形狀,進行測量、切割,親手給植物寶寶制作一個家,并修改完善,最后種上自己認養(yǎng)的植物寶寶;還要運用美術學科知識,對“植物的家”進行美化,使作品更美觀。在“制作植物身份證”活動中,學生結合前期探究的植物小百科,運用語文素養(yǎng)給植物寶寶起個有寓意又好聽的名字,并親手為它制作一張獨一無二的植物身份證,表達對植物的熱愛。學生在活動中綜合運用了多種學科知識實踐探究,他們以植物的家為中心,了解植物的需求,分析問題、綜合觀察結果,尋找解決辦法,為植物設計并制作一個家,在活動過程中提升了創(chuàng)造力和思辨力。
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往往始于體察,首先獲得直觀感受和經驗,然后參與實踐、體驗和探究,經歷猜想、調查、實驗、分析、推理、勞動等過程,最后用演講、繪畫、表演等富有個性創(chuàng)意的表達手段呈現(xiàn)實踐活動成果。因此,教師組織“植物寶寶的家”交流展示活動,引導學生展示、交流制作植物的家的設計思路與過程,并通過相互評價,進行修改完善,最后評選出“植物寶寶的家”最佳設計者。學生在活動中,展示問題探索與解決的過程與結果,促進經驗分享與凝練。
綜合活動課程采用質性評價方式,將兒童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xiàn)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和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兒童發(fā)展狀況的重要依據(jù),對兒童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教師通過學生活動手冊,記錄學生在“給植物寶寶造一個家”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比如搜索信息,調查分析,與他人合作探索、解決問題,以及對“植物的家”的成果表達等。教師引導學生在探究植物生長條件、繪制設計圖、制作植物的家等每個活動過程中進行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及同伴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關注他們在活動中的點滴變化和進步,鼓勵他們對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每周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在班級或班級群進行展示,鼓勵學生通過點贊、留言等方式參與評價,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本月主題結束后,每班評選出的“最佳設計者”作品在校園內進行展示,教師結合學生活動過程表現(xiàn)及作品成果,在“小水晶”評價平臺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活動成果進行評價,為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頒發(fā)“慧創(chuàng)晶寶”活動徽章,積累評價數(shù)據(jù),形成個性成長報告。
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強調保護和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做做玩玩中培育愛國愛黨、勤于動腦、勇于嘗試、敢于表達等適應未來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校將繼續(xù)開發(fā)滿足兒童需求、適合兒童發(fā)展的主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真正成為學生期待的快樂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