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婉婉,梁敏,張曉艷,張若瑾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鄭東院區(qū)急診內科,鄭州 450000
非小細胞肺癌作為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發(fā)生于老年人群,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為化療,但化療的治療周期較長,且不良反應較多,患者的依從性較差[1-2]。在疾病本身以及化療等因素的影響下,患者會存在一定的癌因性疲乏,對患者的情緒、行為以及治療產生不利的影響[3-4]。多學科康復干預作為近年來興起的干預方法,能夠改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的負性情緒,間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有著一定的干預效果[5-6]。本研究探討多學科康復干預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鄭東院區(qū)進行化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符合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7];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鄭東院區(qū)進行化療;資料齊全。排除標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缓喜⒒熕幬锝勺C;存在精神疾病,交流障礙。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96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常規(guī)干預組和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每組48例。常規(guī)干預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46~69歲,平均(57.5±9.04)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26例,腺癌22例。多學科康復干預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齡45~70歲,平均(57.6±9.9)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25例,腺癌2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理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常規(guī)干預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干預。在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通過制訂手冊、口頭講解以及播放視頻等方式。內容主要包括心理疏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和治療手段。其中心理疏導、運動指導主要是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知識,使患者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放松全身肌肉,集中注意力,利用意念將注意力分別按照順序轉移至身體各個部位,進行放松訓練。
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干預組的基礎上給予多學科康復干預。首先給予患者營養(yǎng)學科干預: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風險篩查后指導患者行有效、規(guī)律的飲食,在化療2 h內應當避免進食,2 h后可攝入米糊、牛奶等食物,在化療后主要以清淡、流食為主。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疼痛學科干預:首先對患者進行疼痛感受評估,主要對患者疼痛感受進行預防以及管理,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口服藥物干預,明確疼痛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制訂相應的疼痛控制措施。心理學科干預:使用多媒體課件對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且發(fā)放知識手冊,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進行指導,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肺功能學科干預:對患者進行咳痰訓練,指導并且協(xié)助患者將上身前傾,進行短促有力的咳嗽;隨后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兩組患者均進行4周的干預。
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兩個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證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②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EORTC QLQC30)[10]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選擇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3個維度,共30個條目,分數越高證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③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11]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該量表包括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3個維度,分數越高證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④采用Piper疲乏修訂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12]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該量表包括情感、行為嚴重程度、感知、認知4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證明患者癌因性疲乏越嚴重。⑤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情況。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下降,且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干預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AS、SDS量表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上升,且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患者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干預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評分以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評分以及總分均上升,且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患者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常規(guī)干預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ESCA量表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情感、行為嚴重程度、感知、認知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情感、行為嚴重程度、感知、認知評分均下降,且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患者情感、行為嚴重程度、感知、認知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干預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PFS-R量表評分的比較
多學科康復干預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7.92%(47/48),高于常規(guī)干預組的83.33%(40/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14,P<0.05)。(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滿意情況
非小細胞肺癌作為肺癌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有著病死率較高的臨床特點,在疾病的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到中晚期后,患者會出現咳嗽、胸悶、氣短的癥狀,嚴重者能夠引起視物模糊、意識障礙,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3-14]。
放化療作為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手段之一,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雖然能夠起到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但藥物以及化療的不良反應會降低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且降低患者自身的管理能力,加重患者的不良反應[15-16]。近年來有學者尋找較好的干預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常規(guī)的干預措施雖然有著一定的干預效果,但干預措施并不完善,導致效果不強[17]。多學科康復干預作為在臨床循證醫(yī)學的基礎上建立的多學科協(xié)作干預方法,能夠針對性處理患者在治療中的生理問題、心理應激情況[18-19]。本研究發(fā)現,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進行多學科康復干預,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說明多學科康復干預有著較好的干預效果。
多學科康復干預作為在循證醫(yī)學的基礎上建立的多學科協(xié)作干預方法,主要針對患者在治療中的生理問題、心理應激反應以及不良反應等給予干預措施,進而緩解患者在治療中所出現的痛苦感受,緩解其心理壓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多學科康復干預能夠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學科的干預,首先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風險評估,了解化療時機體的營養(yǎng)風險,對患者進行精準的營養(yǎng)干預,保證患者有充分的營養(yǎng)供應[20]。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給予化療患者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有效提高治療效果[21]。本研究發(fā)現,給予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多學科康復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癌因性疲乏作為腫瘤治療時常發(fā)生的癥狀,會影響患者的化療效果,進而導致化療失敗。本研究發(fā)現,給予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多學科康復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進而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多學科康復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及癌因性疲乏,起到較好的臨床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