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欄
品牌or轉化
過去的2022年,對很多的廣告人來說,可能是難熬的一年。
有機構在對全球50家頭部廣告主披露信息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四分之三的公司提高了2022年的全球廣告支出,并根據以當地貨幣計算的報告數字,測算出整年支出增長中值為7.4%——這個數字遠低于去年的22.1%。
而事實上,部分大公司已經開始砍掉大筆的廣告營銷支出。騰訊在2022年前九個月的廣告和營銷支出,以人民幣計,削減了31%,以美元計,削減了33%——這也是今年以來跌幅最大的廣告主;阿里巴巴在截至9月30日的六個月里,將其銷售和營銷費用削減了14%(以人民幣計)。
“效率”“優(yōu)化”成為了互聯(lián)網媒體公司營銷支出的關鍵詞。
深究原因,流量見頂似乎是繞不開的話題。過去三年因為疫情反復的影響,中國網民規(guī)模與互聯(lián)網普及率以驚人的速度保持增長。線上化的趨勢也讓廣告商將預算從電視和網頁等相對傳統(tǒng)媒體撤走,轉而投到網絡,導致數字廣告投入不斷增加。
但這種增長與轉移是有限度的。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10.51億,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9.5個小時,較2021年12月提升1.0個小時。我國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9.62億,網絡直播用戶規(guī)模達7.16億。總量增長的瓶頸期已然到來,對流量的爭奪也在日趨白熱化。
讓廣告再次偉大
通常來說,要實現(xiàn)品效合一有兩種主要思路:一種是研究用戶心智,讓廣告能夠深深扎入用戶心中;另一種則是提高技術水平,讓廣告能夠影響到那些該影響的人。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元宇宙、區(qū)塊鏈等新興技術力量的蓬勃發(fā)展,技術的加持讓營銷在觸達效率層面的提升成果顯著。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過去幾年有眾多唯GMV論的以短期收割消費者為目的做私域服務的企業(yè),基本沒有長期能活下來的,可能一年內GMV沖到了1個億甚至更多,但是3年后呢,5年后呢?一家真正強大的企業(yè)不是單純關注短期內營收額沖到了多少,而是要看能否穿越周期,打破競爭的魔咒,構建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長期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過去幾年國內市場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qū)在于,很大程度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過分強調互聯(lián)網技術帶來的精準觸達。信息流廣告里開始充斥著眾多無聊且low的廣告,私域流量本意是要產生緊密的又大量高頻互動的、優(yōu)質的流量,卻被一些商家解讀成強迫條款,變成了免費的廣告發(fā)放渠道。
“現(xiàn)代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提到:“好的營銷需要依賴大數據,甚至需要超越數據去想象更多可能吸引客戶的方法,有可能這些方法不是數據能夠直接告訴你的?!?/p>
對技術的過于依賴,這其實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消費者即使看到曝光也對品牌缺乏好感,更無法形成真正有效的互動與溝通。這種有效溝通是指:點進廣告之后,消費者會覺得有感覺,并且有進一步交互的需求,而不是“哎喲,我被騙了!”
“廣告也能偉大”是那個摧殘時代的標志。來到智能時代,營銷不能也不應該放棄對美的追求,對創(chuàng)新的追求,同時擁抱最新科技,從而在對藝術之美的追求和對最新技術的發(fā)展應用中找到相對完美的平衡。
以消費者為中心
真正懂得讓品牌價值增值的企業(yè),會在具備長期耕耘的內容平臺上以陣地化的思路去做品牌營銷。從獲客到精準運營到簽單再到黏性復購,根據企業(yè)性質雖有一些差異,但都需要踏踏實實地洞悉需求,做好產品與服務。
營銷作為企業(yè)戰(zhàn)略的一部分,從根本上指向的是企業(yè)的價值觀,是決策層希望企業(yè)變成什么樣子,所以要立足于客戶的真實需求,配合產品與服務盡可能解決解決用戶的痛點,提供用戶真正需要的價值,才能建立一種可長期持續(xù)的業(yè)務模式。
將消費者擺在什么位置,很大程度將決定企業(yè)營銷與公關的成效。這取決于不是口頭層面而是實際埋藏于不同人心中的不同的價值取向。須知,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
對于一批充滿責任感和良知的創(chuàng)始人而言,堅持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