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梁小靜有些灰心,梁成波知道女兒的心事,寬慰道:“你喜歡跑步,也有天賦,別灰心,身高不可能成為你的絆腳石,大膽地去實現(xiàn)夢想吧?!备赣H的不斷鼓勵和母親的營養(yǎng)加餐,讓梁小靜信心大增,先后取得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等賽事的7塊金牌,順利通過考核,成為正式隊員。
然而,梁小靜開心不起來,因為就在這個時候,父親不幸患上了鼻咽癌?!鞍职?,我不練了,我要回來照顧你。”在廣州訓練的梁小靜傷心地哭著,梁成波卻很淡定:“你好不容易有今天的成績,前面的路還很長,不能這么輕易就放棄了,一定要堅持下去。”
梁小靜聽父親的話,繼續(xù)留在廣州,卻沒了往日訓練的勁頭。梁成波做完手術(shù)后,得知女兒狀態(tài)不好,瞞著家人,匆匆趕了過來。
看著還沒完全恢復(fù)的父親,梁小靜既感動又內(nèi)疚。那些日子,父親和她說了很多貼心話,讓她冷靜下來,好好思考今后的人生。
“爸爸,你說得對,我除了跑步,沒別的特長,現(xiàn)在國家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我一定要繼續(xù)跑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你,幫助這個家?!备概畟z還約定:女兒安心訓練,父親積極治病,每晚兩人視頻,彼此監(jiān)督,彼此鼓勵,誰也不能輕易放棄。
調(diào)整狀態(tài)后的梁小靜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別人綁1公斤沙袋練跑步,她綁1.5公斤;別人跑5000米、10000米,她跑8000米、15000米。
每次累到虛脫,梁小靜的腦海里都是父親的模樣,父親接受化療放療,經(jīng)歷著非人的折磨,可依然樂觀堅強。父親是她的榜樣,更是她的動力,在這場“約定”中,她絕不允許自己爽約。
從泰國曼谷載譽歸來,梁小靜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老家,把金牌掛在父親脖子上:“老爸,如果沒有你,就沒有我的今天,女兒謝謝你!”
如今,在梁小靜的努力下,家里有了新房子,生活條件也有所改善,而父親也遵守“約定”,按時治療,病情基本穩(wěn)定。
一顆不服輸?shù)男?/p>
1991年10月出生的韋永麗,是四個女孩中年齡最大的,老家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鹿寨縣。和梁小靜一樣,她家也非常清貧,早早地幫父母承擔起了家務(wù),年少時期,她也因為出色的跑步天賦,被當?shù)伢w校教練看中,有意培養(yǎng)。
可是,懂事的韋永麗為了替父母分擔生活壓力,放棄了進入體校的機會,選擇去廣東東莞一家酒店當服務(wù)員。
父親韋愛權(quán)很著急,一把把女兒“揪”了回來,語重心長地開導(dǎo):“未來會怎樣,誰也說不清楚,唯有努力堅持,有一天,你一定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其實,當時的韋永麗已有些后悔了,當上服務(wù)員后,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么地愛著跑步。于是,在父親的勸說下,2009年她重新回到了賽道上,一年后進入國家隊。
父親的話,成了韋永麗重新起航的動力,從“打工人”成為“運動員”,她比以前更加拼命了,別人訓練的時候她在練,別人不練的時候她還在練。
遇到韋永麗的比賽直播,父母和兩個姐姐會穿上韋永麗送的運動服,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滿滿的儀式感。一旦看到韋永麗出場,他們都會激動地喊著:“阿麗出來了,阿麗加油!”
韋永麗休假回家,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訓練量。當?shù)卣匾庠谒议T口修建了一條水泥路,韋永麗跑步時,家人怕她無聊,會自告奮勇地陪跑。有一次,父親和兩個姐姐都沒空,剛從田里回來的母親陸美連來不及換掉雨鞋,就陪著韋永麗跑了起來。
“媽,這怎么跑啊,你去換雙鞋吧,萬一摔了呢?!?/p>
陸美連卻向女兒下了“戰(zhàn)書”:“我穿著雨鞋也能跑得和你一樣快,不信,咱們比比?”看著“不自量力”的母親,韋永麗好氣又好笑,撒開腿和母親比了起來。
全家總動員的背后,是家人的無條件支持和滿滿的鼓勵,這也給韋永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訓練氛圍,成了她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底氣。
袁琦琦今年28歲,出生在江蘇張家港市樂余鎮(zhèn)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里,父母不是專業(yè)運動員,但她從小就展露出過人的運動天賦。
11歲時,袁琦琦被選入張家港市少年體校,然而因為她的個頭比同齡人矮一點兒,很多隊友被省隊挑走了,她還在苦苦熬著。
那段時間,袁琦琦很迷茫,懷疑自己流血流汗的價值在哪。母親章志蘭鼓勵她:“不急不躁,機會一定會給準備好的人。”
在母親的教誨下,袁琦琦訓練時肯吃苦、敢拼搏,在國內(nèi)外的大大小小的賽事中獲獎不斷。
袁琦琦是張家港市參加奧運會田徑比賽的第一人,也是樂余鎮(zhèn)歷史上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章志蘭經(jīng)常受到當?shù)厣鐓^(qū)、學校的邀請,分享家訓家風。為女兒感到自豪之余,她感慨地說:“琦琦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是她勤學上進的結(jié)果,誰也不能低估一顆不服輸?shù)男?,希望琦琦的勵志故事,能影響更多的人,給大家?guī)砀嗾芰?。?/p>
一定跑出名堂來
和其他三名隊友不一樣,葛曼棋的父母起初并不支持女兒跑步。1997年10月出生的葛曼棋是福建三明市清流縣人,長相文靜的她卻喜歡又蹦又跳的體育課。
7歲時,葛曼棋進入當?shù)爻顷P(guān)小學讀書,可入學沒幾天,父母就被班主任請到學校,原因是女兒調(diào)皮貪玩。父親葛建安有些懊惱,和女兒溝通:“我和你媽媽都盼著你能好好讀書,將來有出息?!?/p>
可沒過幾天,葛建安又接到老師電話,他以為女兒又闖禍了,趕到學校才得知,體育老師認為葛曼棋是個運動的好苗子,建議她往這方面發(fā)展。
原來,葛曼棋的短跑成績突出,體育課上老師常常讓其他同學先跑幾米,再讓她追趕。無論距離5米、10米還是20米,她總能輕松趕超。
然而,葛建安沒有太多欣喜,卻是滿臉凝重地回了家,沉默不語。
2007年,葛曼棋被清流縣青少年體校的教練看中,但葛建安不同意女兒去跑步。
葛曼棋不高興了,她喜歡跑步,不明白為什么父親反對。再三追問之下,父親才道出心事。原來,他年輕時也很喜歡跑步,也是當?shù)爻隽嗣馁?,獎狀、獎杯擺得滿滿當當,然而,他之后的人生并沒因此受益,仍然辛辛苦苦地打工賺錢,用他的話說就是“這些虛名一無是處”。
“爸爸,我一定會努力跑出名堂來的?!备鹇宓脑?,戳中父親的軟肋。其實,葛建安反對女兒跑步,何嘗不是怕女兒吃不了訓練的苦,半途而廢呢?最終,父女倆達成協(xié)議:葛曼棋進入三明市少年體校,但每天必須學習半天文化課。
既然女兒選擇了跑步這條路,葛建安一改當初的態(tài)度,全力支持女兒。葛曼棋訓練期間,他和妻子達成一致意見,盡量少去看望,避免女兒分心。
可時間一長,葛曼棋想家了。有一次,她在電話里說很想見爸爸媽媽,葛建安放下電話,騎著摩托車載上妻子,風塵仆仆趕了四個多小時,就為了陪女兒待一小時。
畢竟年少,葛曼棋好幾次被超負荷的訓練壓得喘不過氣,作為“過來人”,父親給她講述自己的故事:“我以前每次去縣里參加百米短跑,都能拿冠軍,還是咱們清流二中短跑的紀錄保持者呢。你的傷痛、你的無助,我都經(jīng)歷過,但既然喜歡了,就要咬著牙堅持下去。”
父親身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著葛蔓琪,她愈挫愈勇,逐漸在國內(nèi)外賽場上嶄露頭角。
一次跨欄跑訓練時,她不小心絆了一跤,右手一陣鉆心地疼。葛蔓琪沒太在意,只纏了幾層紗布。回家后,葛建安發(fā)現(xiàn)女兒的右手臂有些不一樣,堅持讓她去醫(yī)院拍片,才發(fā)現(xiàn)有一根小骨頭竟然摔斷了。
葛蔓琪的手雖然受了傷,腿卻沒閑著,照樣訓練不誤。葛建安很心疼,女兒卻反過來安慰他:“沒事兒,咱家個個敢打敢拼!”
拼搏,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指引著梁小靜、韋永麗、袁琦琦、葛曼棋勇敢前行。這四個自信、陽光、甜美、堅韌的女生,在她們各自的人生賽道上亮出了傲人的成績,也贏得了全世界的喝彩。
編輯/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