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恬, 云 嵐,2*, 李 珍, 呂玉茹
(1.內蒙古農業(yè)大學草原與資源環(huán)境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2.草地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新麥草(Psathyrostachysjuncea(Fisch.) Nevski)是禾本科(Poaceae)多年生異花授粉牧草,原產于中亞和西伯利亞,分蘗能力良好,抗逆性強,對寒冷干旱氣候適應性良好,廣泛種植于新疆、西藏及內蒙古等地[1-2]。新麥草屬短根莖下繁禾草,返青早、青綠期長、再生性強、抗寒、抗旱、利用年限長;耐鹽堿,營養(yǎng)價值高,適口性良好,是既可放牧又可刈割的優(yōu)良牧草[3-6]。常被用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和綠地建設,是北方地區(qū)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牧草[7-8]。
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植物的農藝性狀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不同試驗環(huán)境中表現出不同的性狀差異,因而難以客觀評價。這是由基因型、環(huán)境及基因型與環(huán)境互作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需要通過多點試驗來對種質材料進行鑒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AMMI模型和GGE雙標圖模型。AMMI模型雖然操作簡單,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品種和試驗環(huán)境的區(qū)分能力較差,可靠性較低[9-10]。GGE雙標圖可以用圖形直觀的展示分析結果,近年來,已經在花生(ArachishypogaeaL.)[11-12]、玉米(ZeamaysL.)[13-14]、棉花(GossypiumherbaceumL.)[15]、小麥(TriticumaestivumL.)[16-17]、苜蓿(MedicagosativaL.)[18]等植物中廣泛應用。Xu等[19]通過多年多點試驗研究了基因型效應、年份和地點效應以及他們三者之間互作對棉花性狀的影響,確定了各性狀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差異以及適宜各品種棉花種植的地點。Carter等[20]研究了基因型、環(huán)境和基因型×環(huán)境互作對胞囊蟲感染和非感染環(huán)境中生長的大豆(Glycinemax(Linn.) Merr.)種子異黃酮濃度的影響。孫憲印等[21]利用GGE雙標圖研究了小麥區(qū)域試驗中品種與地點互作對產量的影響,分析對比了小麥品種的豐產性、穩(wěn)定性,明確了不同環(huán)境適宜種植的小麥品種。Owusu等[22]明確了加納地區(qū)多環(huán)境下基因型×環(huán)境互作對雜交玉米品種產量和穩(wěn)定性的影響。柴繼寬等[23]利用GGE雙標圖分析了5個試點8個燕麥(AvenasativaLinn)品種產量的穩(wěn)定性和豐產性,明確了各品種適宜種植的地點。雖然目前已有一些新麥草遺傳性和表型分析的研究[24-26],但未見在多年多點環(huán)境下對新麥草性狀的評價和分析研究,特別是缺乏運用GGE雙標圖模型對新麥草進行性狀分析的報道。因此,本研究以21份新麥草種質建立的2個克隆群體為材料,在2地點進行連續(xù)3年性狀評價,研究多年生禾草年際生長動態(tài),揭示基因型、環(huán)境及基因型與環(huán)境互作效應對新麥草性狀的影響,明確不同地點各性狀的差異,確定不同地區(qū)適宜的種質,為新麥草種質改良及種植利用提供依據。
共選取21份來源于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新麥草種質材料(表1)作為實驗材料,其中編號200801、200802兩份材料來自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其余19份由美國國家植物種質庫(NPGS)提供。
表1 新麥草種質材料及來源Table 1 The collections and source countries of Psathrostachys juncea germplasms
21份種質材料于2018年1月單株育苗,成苗后分株移栽成兩個克隆群體,2019年6月分別單株種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和包頭兩個試驗點(表2),隨機區(qū)組設計,行距60 cm,株距50 cm,每份材料30株,分別進行人工防除雜草和正常灌溉。
表2 2019—2021年試驗點環(huán)境參數Table 2 2019—2021 General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f the test sites
2019—2021年于春季和秋季對葉層高、株高、基叢徑、冠幅、分蘗數、葉長等6個性狀進行測定。葉層高:測量營養(yǎng)枝組成的葉層的自然高度。株高:測量植株伸展時地面至頂端的高度?;鶇矎剑簻y量株叢基部外圍周長。冠幅:測量處于自然狀態(tài)的植株葉片向周邊延伸的最大和最小直徑,取平均值。分蘗數:植株的地面以下或近地面處所發(fā)生的分枝的個數。葉長:每株隨機選取5枚葉片,測量葉基部到葉尖的長度,取平均值。
利用Excel進行數據的初步處理,利用SAS 9.4進行方差分析,基因型與環(huán)境互作效應利用R語言GGEBiplotGUI包[27]進行分析并做圖。
GGE模型被稱為環(huán)境中心化的主成分分析,在原始數據中減去環(huán)境的平均值后將基因型在互作效應中進行奇異值分解[28]。GGE雙標圖是基于前兩個主成分PC1和PC2,具體公式為:
具體公式為:
Yge=μ+βe+λ1γg1δe1+λ2γg2δe2+ρge+εge
其中,Yge是第g個基因型在第e個環(huán)境中的生長性狀的測量值。μ是所有試點總體基因型的平均值,βe是環(huán)境e的均值。λ1,λ2是第1,2個主成分的奇異值,γg1,γg2是基因型g在第1,2個特征向量得分。δe1,δe2是環(huán)境e在第1,2個特征向量得分。ρge基因型g在環(huán)境e的殘差,εge是總體誤差。
2019年至2021年在呼和浩特和包頭2個試驗點對21份新麥草部分性狀進行描述性分析(表3)。結果表明,不同地區(qū)的不同年份對新麥草的葉層高、株高、冠幅、基叢徑、分蘗數、葉長的影響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各性狀在兩試點均呈逐年增大趨勢,葉層高、冠幅和葉長在2021年時,兩地區(qū)未達到顯著差異。不同環(huán)境中,分蘗數在基因型間的變異系數最大,均超過了33%,最大變異系數高達69.83%,出現在2019年包頭;而葉長的變異系數最小,僅為15.60%,出現在2021年呼和浩特。表明各性狀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不同地區(qū)存在較大的差異。
對新麥草性狀進行聯合方差分析(表4),結果顯示,6個性狀在不同年份、不同試驗區(qū)及不同種質材料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單獨環(huán)境效應下,除分蘗數在P<0.05水平下顯著外,其它5個性狀差異顯著性均達P<0.01水平;其它效應下6個性狀差異顯著性均達到P<0.001水平。各效應因子中,基因型與年份效應的平方和占總處理平方和的比例最大,表明基因型與年份效應對新麥草表型有更大地影響。6個性狀的基因型效應、基因型與環(huán)境、基因型與年份互作效應均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基因型效應在不同環(huán)境和不同生長年份均對新麥草的性狀具有顯著影響。
試驗地線段和平均環(huán)境軸(帶箭頭的線段,箭頭位置為平均環(huán)境點)的角度可以判斷環(huán)境的代表性,一般角度越小,代表性越強。對于葉層高(圖1A)、株高(圖1B)、冠幅(圖1D),兩個地區(qū)中,與平均環(huán)境軸夾角較小的是呼和浩特,因此呼和浩特比包頭具有代表性;而基叢徑(圖1C)、分蘗數(圖1E)、葉長(圖1F)則表現相反,包頭比呼和浩特更具代表性。
表3 不同環(huán)境下新麥草部分性狀描述性分析Table 3 Descriptive analysis on some traits of Psathyrostachys juncea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表4 新麥草部分性狀方差分析Table 4 The variance analysis on some traits of Psathrostachys juncea
試驗地對種質材料的區(qū)分能力可通過試驗地線段的長度體現,線段越長,區(qū)分能力越強。6個性狀區(qū)分力較好的均為包頭。
各環(huán)境間的夾角可以看出試驗地之間的相關性。夾角小于90度表示正相關,說明兩環(huán)境對種質材料有相似的影響,大于90度表示負相關,表示兩地的環(huán)境對種質材料的影響相反,等于90度說明兩環(huán)境不相關。6個性狀包頭與呼和浩特的夾角均小于90度(圖1),表明兩地點間有相關性。
根據平均環(huán)境軸畫同心圓,地點所處的圓越小,說明地點的適應性越好。由圖2可知,對葉層高(圖2A),兩地適應性程度相似;對株高(圖2B),適應性較好的試點是呼和浩特;其余4個性狀,環(huán)境適應性較好的試點是包頭。
將距離原點最遠的基因型連接構成一個不規(guī)則多邊形,以坐標原點為頂點對多邊形每條邊做垂線,形成不同的扇形區(qū),多邊形頂角的種質材料為該區(qū)的優(yōu)良基因型。分組結果顯示,對葉層高(圖3A),兩試驗地被分在同一生態(tài)區(qū),優(yōu)良基因型為502573;對株高(圖3B),兩個試驗地在兩個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優(yōu)良基因型顯示,包頭生態(tài)區(qū)的基因型是200801,呼和浩特生態(tài)區(qū)的是502573;對基叢徑(圖3C),兩試驗地在同一生態(tài)區(qū),優(yōu)良基因型為595135;對冠幅(圖3D),兩個試驗地也被分在同一生態(tài)區(qū),502577為優(yōu)良基因型;對分蘗數(圖3E),兩個試驗地在兩個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優(yōu)良基因型顯示,包頭生態(tài)區(qū)的基因型是200802和502573,呼和浩特生態(tài)區(qū)的是272136;葉長(圖3F)顯示兩試驗地為同一生態(tài)區(qū),優(yōu)良基因型為619565。
圖1 試驗地點區(qū)分力和代表性 Fig1. Discernmentation and representativeness of test sites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Psathrostachys juncea注:PC代表主成分。E1,呼和浩特;E2,包頭。數字1~21表示基因型,具體信息見表1。GGE雙標圖分別為A,葉層高;B,株高;C,基叢徑;D,冠幅;E,分蘗數;F,葉長Note:PC represent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E1,Hohhot;E2,Baotou. The number 1~21 indicates the genotype,the information of genotypes is shown inTable 1. Panel A,Crown height;B,Plant height;C,Base diameter;D,Crown width;E,Tillers number;F,Leaf length
圖2 試驗地適應性Fig.2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test sites on the 6 agronomic traits of Psathrostachys juncea注:PC代表主成分。E1,呼和浩特;E2,包頭。數字1~21表示基因型,具體信息見表1。GGE雙標圖分別為A,葉層高;B,株高;C,基叢徑;D,冠幅;E,分蘗數;F,葉長Note:PC represent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E1,Hohhot;E2,Baotou. The number 1~21 indicates the genotype,the information of genotypes is shown inTable 1. Panel A,Crown height;B,Plant height;C,Base diameter;D,Crown width;E,Tillers number;F,Leaf length
圖3 基因型適應性分析Fig.3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genotypes of Psathrostachys juncea on its 6 agronomic traits注:PC代表主成分。E1,呼和浩特;E2,包頭。數字1~21表示基因型,具體信息見表1。GGE雙標圖分別為A,葉層高;B,株高;C,基叢徑;D,冠幅;E,分蘗數;F,葉長Note:PC represent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E1,Hohhot;E2,Baotou. The number 1~21 indicates the genotype,the information of genotypes is shown inTable 1. Panel A,Crown height;B,Plant height;C,Base diameter;D,Crown width;E,Tillers number;F,Leaf length
對于所測定的性狀,用與箭頭距離的遠近表示生長量的大小,越靠近箭頭的基因型生長量越高,越遠離箭頭的種質,生長量最低;以平均環(huán)境軸為基準做垂直虛線,距離越短表示生長量越穩(wěn)定。由圖4可知,對葉層高(圖4A),502573生長量是最高的,其次是598614,531827,476299,502572,5個種質材料中穩(wěn)定性較好的前3個基因型為598614,476299,502572,它們靠近平均軸。最不穩(wěn)定的基因型是565052,生長量最低的基因型是565052,綜合分析,598614是生長量高又穩(wěn)定的基因型;對株高(圖4B),生長量最高的是502573,其次是619565,200801,502572,565051,其中穩(wěn)定性較好的前3個基因型為565051,619565,502572,最不穩(wěn)定的是200802,生長量最低的是565052,綜合分析,619565是高生長量又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對基叢徑(圖4C),生長量排名較前的是502573,598614,531827,其穩(wěn)定性均處于較低水平,而穩(wěn)定性排名較前的是502576,565060,531826,但生長量均低于平均生長量,最不穩(wěn)定的是595135,生長量最低的是565052;冠幅(圖4D)生長量較好的是502573,502577,502572,565051,598610,穩(wěn)定性排名依次為502572,565051,598610,502573,502577,最不穩(wěn)定及生長量最低的是476299,綜合分析,502572是高生長量又穩(wěn)定的基因型;對分蘗數(圖4E),502573生長量最高,其次是595135,619565,200802,502577,其中穩(wěn)定性較好的材料是502577,619565,595135,最不穩(wěn)定的是565051,生長量最低的是565052,經分析可知,619565是高生長量又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對葉長(圖4F),生長量較高的是598610,531827,502573,502572,598614,較為穩(wěn)定的為598610,502572,531827,最不穩(wěn)定的是476299,生長量最低的是531828,通過分析,高生長量又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為598610。
圖4 基因型穩(wěn)定性分析Fig.4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genotypes of Psathrostachys juncea on its 6 agronomic traits注:PC代表主成分。E1,呼和浩特;E2,包頭。數字1~21表示基因型,具體信息見表1。GGE雙標圖分別為A,葉層高;B,株高;C,基叢徑;D,冠幅;E,分蘗數;F,葉長Note:PC represents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E1,Hohhot;E2,Baotou. The number 1~21 indicates the genotype,the information of genotypes is shown inTable 1. Panel A,Crown height;B,Plant height;C,Base diameter;D,Crown width;E,Tillers number;F,Leaf length
新麥草既是一種飼用牧草,也是重要的生態(tài)草種。選育適應不同區(qū)域種植的種質材料對于新麥草的利用和生產極為重要。前期研究表明,分蘗數等6個性狀是與地上生物量顯著相關的重要性狀,因此,分析這些性狀的各種表現可以為新麥草培育提供科學的指導。本研究通過對21份材料分析表明,6個性狀變異幅度都比較大,變異幅度最大的是分蘗數,變異系數達69.83%,葉長的變異幅度最小,為15.60%。范亞坤等[25]對新麥草飼草產量相關農藝性狀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各性狀間均存在較大的變異幅度,變異系數最大的性狀是生殖枝數和營養(yǎng)枝數。本研究6個性狀中分蘗數的變異幅度最大,是因為分蘗是一種復雜的發(fā)育性狀,其形成極易受到遺傳和環(huán)境的影響,本研究中供試的材料來源廣泛,具有較遠的遺傳距離,可能是導致該性狀變異幅度較大的原因。此外,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兩地區(qū)3年度各性狀均達到差異顯著水平,表明除種質材料基因型效應外,種質材料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不同,外界因素對不同性狀表現出不同的影響,與前人研究結果相似[18,29]。對于新麥草,在適宜的生長年限內,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各性狀數值均呈現上升趨勢,因而表現出年份對其生長發(fā)育具有極大的影響。
基因型和環(huán)境對植物性狀的影響一直是育種面臨的問題[30-31],大多數性狀受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共同影響[32-33]。由于存在基因型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使得環(huán)境成為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影響因素,普通的數據分析方法不能直觀準確地體現出品種與環(huán)境的關聯,可選用GGE雙標圖模型來進行多地點試驗的比較分析,該模型可以直觀地表達出品種和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找到理想的種植品種[34-35]。GGE雙標圖作為一種有效準確的分析模型,已經在多種植物中廣泛應用[36-38]。因此,綜合評價新麥草主要農藝性狀在不同種植環(huán)境下的遺傳穩(wěn)定性,可以為篩選具有廣泛適應性、性狀優(yōu)良的種質提供參考。
本研究中大部分性狀包頭地區(qū)優(yōu)于呼和浩特,可能是因為兩地實際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試驗地環(huán)境參數可以看出,包頭有效日照時數明顯高于呼和浩特,而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決定因素,影響著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39],充足的光照時數是促進新麥草生長發(fā)育的有利條件,可能是導致包頭地區(qū)供試材料表現較好的原因之一。植物性狀的基因型與環(huán)境互作模式比較復雜,因此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選擇表現穩(wěn)定、性狀優(yōu)良的種質材料與地點,以期對新麥草種植起到指導作用。利用GGE雙標圖對21份種質材料的6個性狀進行分析,篩選出了不同性狀對環(huán)境的適應情況及各地區(qū)適宜種植的種質材料。其中,葉層高在兩試驗地的適應程度相似,且兩地均適宜種植的是598614。株高在呼和浩特的表現優(yōu)于包頭,呼和浩特是較為理想的種植地,適宜種質是619565。對基叢徑和冠幅,兩試驗地相比,包頭的適應性較好,可選擇502572進行種植。要得到分蘗數最多且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可將619565種植于包頭。而對于葉長,598610可作為最適種質材料種植于包頭。葉層高和葉長性狀生長量高且較為穩(wěn)定的材料598610和598614來源于哈薩克斯坦,株高和分蘗數性狀表現較好的材料619565來源于蒙古,可能是由于這兩個國家均毗鄰中國,且與試驗地點緯度相近、氣候特點相似,均屬大陸季風氣候,種質材料更適應干旱氣候條件,從具有相似氣候條件的地區(qū)引種材料,這些材料適應性更強,因此性狀變異也較小。研究發(fā)現,除葉長外,其他性狀生長量最高的種質材料都為502573,但其表現不夠穩(wěn)定,可作為候選優(yōu)異種質資源和改良某些重要性狀的育種材料??赡苁且驗樵摬牧蠟橐吧Z化種質,本身遺傳變異性較強,且其來源于更高緯度的前蘇聯地區(qū),與試驗地點距離較遠,氣候差異較大,在引進本地后未完全適應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同時也發(fā)現,性狀高生長量和穩(wěn)定性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陳彩錦等人[18]在對苜蓿豐產性和穩(wěn)定性的分析中也得到了相似結論。
本研究對象新麥草為異花授粉多年生植物,限于研究材料的性質僅在兩地開展試驗,對部分性狀生長狀況進行了多年連續(xù)比較分析,后續(xù)還需進行進一步的驗證,綜合分析產量、抗逆性等多個指標,為新麥草因地制宜利用提供較為全面的理論依據。
通過研究得出,新麥草6個性狀中變異幅度最大的是分蘗數,葉長的變異幅度最小。方差分析表明,與其它效應相比,基因型與年份效應對新麥草的表型有更大地影響。GGE雙標圖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葉層最高且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是598614,株高較高且相對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是619565,基叢徑最大的種質材料是502573,但穩(wěn)定性最好的是502572,冠幅最大且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是502572,分蘗數最多且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是619565,葉長最長且穩(wěn)定的種質材料是598610。綜合區(qū)分力和適應性,比較理想的試點是包頭。通過基因與環(huán)境互作效應分析,篩選出了不同種植需求下適宜種植的新麥草種質材料,為新麥草品種選育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