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繚綾浴袍小考
      ——從法門寺地宮物賬碑衣名談起

      2023-02-28 01:38:06
      考古與文物 2023年6期
      關鍵詞:法門寺長袖上衣

      趙 豐

      (中國絲綢博物館)

      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合作保護與研究法門寺絲綢的框架協(xié)議下,我們在法門寺考古發(fā)掘約35年后得以詳細考察地宮出土絲綢服飾的現(xiàn)狀[1]。隨著《金縷瑞衣: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絲綢考古及科技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的最新出版[2],法門寺絲綢服飾研究到達了一個新的起點,新材料的發(fā)布為更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來看,地宮出土保存較為完好并已揭展的上衣共兩件,即直領對襟羅衫(T68-F/B1-F)和直領對襟團窠紋長衫(袍)(T68-D/B1-D),而根據(jù)地宮出土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四日《應從重真寺隨真身供養(yǎng)道具及恩賜金銀器物寶函等并新恩賜到金銀寶器衣物帳碑》(以下簡稱《物帳碑》)載,地宮中當時貢獻進入的上衣有花羅衫、花羅袍、長袖、夾可幅長袖、可幅綾披袍、紋縠披衫和繚綾浴袍等名[3]。本文將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絲綢上衣的名物比對出發(fā),在其中尋找唐代著名的繚綾。

      一、物帳中的上衣名稱

      《物帳碑》中記載新恩賜到金銀寶器、衣物、席褥、幞頭、巾子、花鞋等共計七百五十四副,根據(jù)韓偉先生的釋讀,其中上衣類文物有[4]:

      花羅衫十五副:內(nèi)襕一副,跨(袴)八副(各三事);

      花羅袍十五副:內(nèi)襕八副,跨(袴)七副(各四事);

      長袖五副(各三事);

      夾可幅長袖五副(各五事);

      可幅綾披袍五領;

      紋縠披衫五領;

      繚綾浴袍五副(各二事)。

      這里所涉及的上衣名共有衫、袍、披袍、披衫、長袖、浴袍等六種,我們就從最為明確的部分開始進行對比。

      1.花羅衫

      衫是唐代常見服裝用詞,一般均指上衣,有時可與襦互稱,有時亦可與袍并稱。但從《物帳碑》同時有花羅衫和花羅袍的語境看,這里的花羅袍當指衣身較長的上衣,而花羅衫為短上衣。張泌《江城子》云:“窄羅衫子薄羅裙。”[5]上衫下裙,衫也是短上衣?;ㄈ锓蛉恕秾m詞》中有多處提及羅衫:“薄羅衫子透肌膚”,“羅衫玉帶最風流”,“少年相逐采蓮回,羅帽羅衫巧制裁”[6],都是同一類上衣。日本正倉院的服裝有以“衫”為名者,如“汗衫”“布衫”等,亦均為較短的上衣,衣身在80厘米左右,而袍身長一般都在110厘米以上[7]。法門寺地宮出土有直領對襟羅衫(T68-F/B1-F)一件(圖一[8]、二)。據(jù)報告:衣長約90、衣擺寬約100、通袖長約180、袖寬37厘米。其面料為泥銀花羅,羅呈紅棕色,為小團花紋樣,上用泥銀繪制球路紋組成六邊形的底紋,六邊形內(nèi)裝飾對鴨和朵花紋。白居易詩有“銀泥衫穩(wěn)越娃裁”,用的正是這樣的銀泥[9]。兩者可以自然地名物相對應,此件直領對襟羅衫即為花羅衫,沒有任何疑問。

      圖一 法門寺地宮出土直領對襟羅衫

      圖二 法門寺地宮出土直領對襟羅衫服裝結構

      2.花羅袍

      袍一般指衣身較長的上衣,唐代廣泛用作外套。文獻中提及的袍服、缺骻袍等,都是明確的長上衣。唐代的袍實物很多,身長一般都長過膝蓋,長窄袖,右衽,前襟兩側在胸前有重疊,下擺漸寬,有時還有橫襕等裝飾,稱為襕袍,有時背后有開骻,稱為缺骻袍??脊虐l(fā)現(xiàn)中以甘肅天祝唐慕容智墓所出保存最為完整,目前已整理發(fā)表的是錦褾紫色對鳳紋綾袍(G:29-1),圓領右衽,衣身長135、通袖長243厘米。主體面料為紫色團窠對鳳紋綾,領口和袖口褾有黃地團窠對獅紋錦,內(nèi)襯絹[10](圖三)。慕容智曾在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入侍宮廷,擔任禁衛(wèi)軍職,宿衛(wèi)皇帝?!缎绿茣ぼ嚪尽份d“武后擅政,多賜群臣巾子、繡袍”。繡袍的款式應與慕容智這一袍子相同。傳世實例則有日本正倉院的大歌袍、昆侖袍、布袍等,其中大歌袍衣身長116、通袖長218厘米,用綠色雙珠團窠對龍紋綾作面料,內(nèi)襯絹,絹上有墨書“東大寺大歌袍 天平勝寶四年(752年)四月九日”,剛好是東大寺建成開光之年[11](圖四)。

      圖三 慕容智墓出土錦褾紫色對鳳紋綾袍

      圖四 日本正倉院藏大歌袍

      《物帳碑》記錄的袍是花羅袍,在地宮沒有找到對應實物。如能找到,應該會采用與花羅衫相似的面料,即銀泥或金泥裝飾的四經(jīng)絞羅,但其款式應該與一般的袍服相同,衣身長可達120厘米左右,通袖長在200厘米以上,圓領且是右衽。

      3.披袍

      披袍名為袍,應該也是衣身較長的外套,總體應該比袍更為寬松。《舊唐書·安祿山傳》載:“每見林甫,雖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溫言,中書廳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盵12]王延彬《春日寓感》有“軟錦披袍擁鼻行”[13]。后蜀和凝(一作孟昶)《臨江仙》詞:“披袍窣地紅宮錦,鶯語時囀輕音?!盵14]

      披袍的式樣應該類似于今天的披風,可在敦煌壁畫供養(yǎng)人物形象中看到。莫高窟390窟中就有供養(yǎng)人穿著沈從文所稱的小袖式披風(圖五),有的衣長拖地,后有侍女幫著提起[15]。這些小袖有時甚至還是假袖,無法真正穿上,只能披著。斯坦因從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獲取、現(xiàn)藏于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的千佛刺繡上也有供養(yǎng)人像穿著類似披風,也應該可以稱作披袍[16]。

      圖五 敦煌390窟所見小袖式披風

      4.披衫

      在《物帳碑》的語境中,披的概念是比較寬松的上衣,衫的概念是身長較短的上衣,顧名思義,披衫應該是較為寬松的短上衣。另外,這件披衫用的面料是象縐紗一樣的紋縠??e是輕薄的、表面起縐的織物,在法門寺地宮也有出土,是一件保存相對完整的棕色織物(T14-2),其幅邊保存完整,經(jīng)線密度約75~80根/厘米,緯線密度約50根/厘米。但《物帳碑》上記載的是紋縠,應該是織有紋樣的縠,推測還是經(jīng)、緯絲線較細,并加有強捻的綾織物,但因為其表觀效果起縐,所以稱之為紋縠。

      披衫一詞在唐詩中也能見到。和凝《天仙子》載:“柳色披衫金縷鳳,纖手輕拈紅豆弄?!盵17]可見在宮中也有披衫的流行。

      5.長袖

      相對于衫、袍、披衫和披袍,長袖作為唐代服裝的一種款式更具不確定性,因為服裝有“長袖”者甚多,“長袖”聽起來只是上衣的一個局部,而不是整體。

      不過,在唐代,長袖確是一種服裝的款式,常見于春衣和冬衣成套的服裝之中。在唐代實行募兵制之后,“春衣”和“冬衣”就是唐代健兒包括所有將士的重要衣裝來源,我們經(jīng)??梢栽谔圃娀蚨鼗臀臅锌吹较嚓P資料。同時,唐王朝對朝中重臣、地方州府長官、藩鎮(zhèn)僚屬官員等也都賞賜春衣和冬衣。

      敦煌文書S.964《唐天寶九載十載(750~751年)兵士衣服支給簿》,經(jīng)孫繼民考證改為《唐天寶九載十載某部軍人衣裝(或稱衣服、衣資)簿》(簡稱《衣裝簿》)[18]。其中可以看到春衣和冬衣的具體組成。

      《衣裝簿》共保存了八位軍人的名字,我們以第一位張豐兒春衣和冬衣清單為例。其中的春衣一套包括蜀衫、汗衫、裈、袴奴、半臂、幞頭、鞋、襪;冬衣則包括長袖、綿袴、幞頭、鞋、襪。這是當時唐朝健兒(也包括所有軍人)衣裝的基本配置,由上衣、下衣和幞頭(頭巾之類)、鞋、襪組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衣裝簿》中,天寶九載(750年)的春衣“半臂”在天寶十載換成了“長袖”,說明二者似有類似功能。五代馮鑒《續(xù)事始》引《實錄》曰:“隋大業(yè)中內(nèi)官多服半襟,即今之長袖也。高祖減其半,謂之半臂?!壁w貞認為,長袖和半臂二者本為一物,僅袖之長短略有不同而已[19]。也就是說,長袖和半臂區(qū)別只是在于袖子的長短不同,而在款式上應該是統(tǒng)一的。我們沒有直接找到長袖的款式,但可以從半臂的款式來推測長袖的款式。

      完整的唐代半臂出土和收藏也要數(shù)慕容智墓和正倉院。慕容智墓中出土了約有三件半臂,其中纏枝團窠鹿紋錦半臂(G:44)為右衽半袖,衣身總長93、寬57~86厘米。整個衣長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深黃地纏枝團窠鹿紋錦,下半部為深藍色菱格紋羅。另一件絹半臂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西海長云》展中露面,款式也是右衽半袖,單層絹面,衣身長107、寬約80厘米[20](圖六)。而在正倉院中所收藏的半臂數(shù)量也不少,有渾脫半臂(長86、寬52.5厘米)、茶蠟纈絁半臂(長104、寬77厘米)、夾纈羅半臂(長90、寬72厘米)等[21](圖七)。

      圖六 慕容智墓出土唐代絹半臂

      圖七 日本正倉院藏唐代夾纈羅半臂

      從正倉院藏多件唐代半臂和慕容智墓出土唐代絹半臂和織錦半臂的情況來看,這些半臂都是交領,右衽,上下在腰部被分成兩截,上面是半臂的正式面料區(qū),較為光鮮,下面較為素靜,作為下擺。進一步,我們推測長袖的款式應該也是交領右衽,上下分為兩截,上截裝飾較多,下截基本為素。衣身長與半臂相近,在80~100厘米之間,但通袖長也許可以達150~200厘米左右。

      這樣,經(jīng)過層層對比和排除,《物帳碑》所記衫、袍、披衫、披袍和長袖的款式,應該都與地宮出土的另一件直領對襟團窠紋長衫(袍)不相符合(圖八),而唯一可能與之相配的只剩一條記載,那就是:繚綾浴袍五副(各二事)。

      圖八 法門寺《物帳碑》所錄上衣名及基本款式

      二、浴袍

      通過前面的比對,我們找到了《物帳碑》中關于衫、袍、披衫、披袍和長袖的實物或圖像,基本明確了它們的款式,碑中記載而沒有明確款式的上衣只剩下浴袍了。這樣,我們可以把這件直領對襟團窠紋長衫比對為《物帳碑》中所載的“繚綾浴袍”。這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實物的浴袍,也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實物的繚綾,意義十分重大。我們先對這件浴袍進行一次詳細地觀察和分析。

      1.結構與尺寸

      事實上,這件浴袍里還套著一件款式相同的衣服,疊穿在一起,在袖口處卷起后用絲線固定,從衣領和袖口處能看到明顯的疊壓關系。因保存狀況差,紡織品保護師未對衣物進行脫卸和分離。所以目前長袍仍處于對折狀態(tài)。我們看到的,只是長衫外層的右側的正面部分。但好在整件服裝形制基本對稱,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側看到整件衣服的情況(圖九),也可以根據(jù)一半來得到完整的尺寸:衣身長134、通袖長約168、袖寬38厘米(圖一〇)。

      圖九 法門寺地宮出土繚綾浴袍

      圖一〇 法門寺地宮出土繚綾裕袍尺寸

      浴袍的款式很像一件和服,由兩側接袖及衣身三大片織物構成。衣身寬約60、長約130厘米,應該恰好是一個完整的幅寬。整塊織物應該就在肩部折回,前身沿經(jīng)線方向在中間剪開,形成門襟。門襟處使用綾織物對折鑲邊,邊寬約4厘米。門襟上面為衣領,總領長約78、領寬4厘米。門襟距地約70厘米處兩側有系帶,帶寬約2、殘長8厘米,縫合在門襟內(nèi)側。

      袍子左右兩片接袖非常平直,袖長各為57厘米,除去縫合邊,其實也正好是一個幅寬。袖寬38厘米,由整片織物對折后與衣身縫合。袍子下部兩側開衩,衩高約為33厘米。

      里層對襟長衫的形制雖未看到,但從目前兩層長衫套穿非常平整、前襟與袖口少量露出的情況來看,應與外層基本一致。但其織物面料應該與裕袍外層不同。

      2.一副二事

      《物帳碑》上的記載是“繚綾浴袍五副(各二事)”。這里的浴袍量詞用的是副,說明有著多組,五副就是五組。每組各有二件(事),對照對襟長衫剛好還有一件相同款式的綾袍套在浴袍里面,并在袖口用針線輕輕縫合,剛好就是記載中所說的一副二事,其實是里外套穿,這也說明浴袍的記載和這件實物兩者之間的對應。

      從局部露出的織物看,里層對襟長衫的領子、衣身、系帶均為同一單層綾織物,組織為平紋地1/3S斜紋顯花,紋樣不清,但明確與外層的綾不同。

      從外層對襟長衫的裁剪方式來看,目前的正身寬和袖長均是一個完整的幅寬,與唐代絲織品寬一尺八寸正好吻合,我們可以大約以60厘米來計。

      這件浴袍的用料非常節(jié)約,由于款式簡單明了,我們很容易就能畫出其排料圖,并算得其總耗料量:前后每個身長是130厘米,共260厘米,袖寬38厘米,兩袖前后4片就是152厘米,這樣總耗綾料為412厘米,如加上縫邊,再加上領子、帶子等,這件浴袍的表層面料共需綾料約4.5米長(圖一一)。

      圖一一 繚綾浴袍裁剪排料圖

      3.浴袍的用法

      以前我們對浴袍的研究極少。從文獻來看,浴袍或稱浴衣,是古代一種貼身的單衫,它的作用就是浴后所穿?!秲x禮·士喪禮》:“浴衣于篋?!编嵭ⅲ骸霸∫?,已浴所衣之衣,以布為之,其制如今通裁?!?/p>

      已浴所衣之衣,也就是沐浴之后所穿之衣,與今天的浴衣用法相近。南北朝時期把這種浴衣稱為明衣。南朝皇侃《論語義疏》有云:“謂齋浴時所著之衣也。浴竟身未燥,未堪著好衣,又不可露肉,故用不為衣,如衫而長身也,著之以待身燥?!本褪钦f洗澡以后,身體上的水分還沒有完全干燥,不能穿換洗好的衣服,但是赤身露體也不雅觀,這時披上浴衣(浴袍),等著浴后身體上的水干了。唐孟浩然《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詩:“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敝傅囊矐沁@種浴袍。

      從法門寺的這件浴袍尺寸看,衣長132厘米,正好是一身的長度,差不多正是從肩到腳踠處長度。通袖長180厘米不到,較雙手平伸時稍長。身形平直,對襟而開,胸圍120厘米,中間僅有一根系帶系縛,袖形開闊,十分適合浴后的穿著以及遮蔽。從功能上來看,這件上衣也沒有比浴袍更為合適的用途了。

      三、繚綾

      這也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第一件能夠名物對應的繚綾實物。以前我們對繚綾的研究基本只是停留在白居易的《繚綾》一詩,現(xiàn)在我們可以結合這件浴袍面料,再對繚綾進行一番詳細地考察和研究。

      1.繚綾的組織

      浴袍的面料包括衣身、袖子、領子等均使用同一整塊團窠盤絳紋綾,織物的組織結構是平紋地上1/5Z斜紋顯花,經(jīng)線密度58~64根/厘米,緯線密度32~42根/厘米。從組織結構上來看,屬于平紋地上顯斜紋花,從定名來看,考古學的定名常稱其為綺,但在唐代它已歸入綾的范疇,可以稱為平地綾。平地綾的種類也非常豐富,有平紋地顯3/1斜紋花、平紋地顯1/5斜紋花、平紋地上嵌合組織顯花、平紋地上交梭緯浮顯花四大類。這件繚綾用的是平地1/5Z斜紋花(圖一二[22]),正與白居易《繚綾》詩中所寫“地鋪白煙花簇雪”效果相合。白居易用“煙”和“雪”描述了平紋地上顯花為主的平地綾,這種綾的表現(xiàn)效果正是地部稍暗,如鋪白煙,花部較亮,似堆白雪。而另一句“轉(zhuǎn)側看花花不定”正是暗花織物圖案若隱若現(xiàn)的情況;在陽光下從不同的角度看,圖案根據(jù)光照角度時強時弱地呈現(xiàn)出來,甚至是時有時無,這便是“轉(zhuǎn)側看花花不定”的緣故(圖一三)。

      圖一二 繚綾組織結構圖

      圖一三 繚綾紋樣側視效果

      《繚綾》詩中還有“中有文章又奇絕”和“異彩奇文相隱映”兩句,說明繚綾是一種提花織物。關于它的織法,元稹則在《陰山道》和《織婦詞》中曾提及。他說浙東的越溪寒女在織越縠繚綾時,“挑紋變?力倍費,棄舊從新人所好。越縠繚綾織一端,十匹縑素功未到”[23]。這里的“?”是織造技術中的關鍵,它顯然是指束綜提花機花本上的耳子線,變?撩機是指每提一次花時要換一根耳子線變?,然后把花本拉起提花(撩機);挑紋變?則是輯挑花結本時亦要變換耳子線,一根一根地挑。由此看來,織用繚綾的織機應該就是以線制花本為提花裝置的束綜提花機,又稱花樓機。做繚綾用的束綜提花機雖在唐代未有圖像留傳,但南宋初年的《蠶織圖》中有一架綾機,用的是兩片地綜,剛好可以生產(chǎn)平紋地的綾織物,據(jù)筆者分析研究,這種綾機是江浙一帶常見的綾機,自唐至宋并無大變[24](圖一四[25])。

      圖一四 南宋《蠶織圖》上的綾機

      《繚綾》詩中還有“四十五尺瀑布泉”和“扎扎千聲不盈尺”兩句。第一句講的是繚綾的尺幅。唐代對絲織品的規(guī)格也有著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錦、羅、紗、縠、綾、紬、絁、絹、布,皆廣尺有八寸,四丈為匹,布五丈為端,綿六兩為屯,絲五兩為絇,麻三斤為綟?!盵26]可見絲織品的常用單位是匹,每匹長四丈,幅寬一尺八寸。這里用的是唐尺,每唐尺約相當于今天的30厘米,所以當時一匹的長度就相當于1200厘米,而幅寬就在54厘米。這里繚綾的幅寬正是53~60厘米之間,與當時規(guī)格相符。

      此外,當時一匹的標準長度是四丈即四十尺。而白居易提到的四十五尺應該是中晚唐時期的常見情況。在絲綢作為稅賦交納或作為貨幣交易的過程中,丈量絲織品尺寸比較麻煩,一般采用稱重的方法進行換算。所以當時就出現(xiàn)了一匹超過四丈的情況:“茍欲副于斤兩,遂則加其丈尺,有至五丈為匹者?!盵27]但白居易所說繚綾一匹為四十五尺,約合13.5米,前計一件繚綾浴袍用料為450厘米,這樣,一匹1350厘米,恰好是做三件浴袍的料,倒也十分合理。

      另一句“扎扎千聲不盈尺”說的是繚綾的打緯,也就是織物的緯密。如果真以扎扎千聲得一尺來計,可折算成緯密為33根/厘米,而此件繚綾所測得的緯密恰好是在32~42根/厘米之間,兩者之間竟是如此吻合,十分令人驚訝。

      2.繚綾的紋樣

      此件繚綾織物的紋樣也基本可以還原。由于浴袍右側接袖正面部位的紋飾相對完整,再和衣身右側正面的紋樣進行拼接,可以得到紋樣總體為團窠外形的盤絳紋樣。盤絳紋初看起來總體感覺象團窠寶花,其團窠直徑約為53厘米,窠心位于織物的中軸線上,左右上下對稱。兩側靠幅邊處,置以半個十字花作為賓花。單元團窠由于緯密的變化不完全是正圓,而是經(jīng)線方向稍有拉長。經(jīng)浴袍右前身上圖案的實測,這一部分的經(jīng)向循環(huán)為68厘米,緯向循環(huán)應該還是整個門幅,約60厘米。圖案的經(jīng)緯向變形比約為17/15。但如仔細分析,這一寶花其實是由絳帶編織而成的,所以正好是唐代晚期十分流行的盤絳紋樣(圖一五、一六)。

      圖一六 繚綾浴袍盤絳紋樣(線描)

      這件盤絳紋初看起來象一個大的團窠,一個門幅中只有一窠,在唐代也叫“獨窠”或“大窠”紋樣。但到了晚唐,絲織品中又出現(xiàn)了“可幅”一詞?!段飵け飞系倪@些上衣就用到了“可愊”兩字,“愊”應該就是幅,所以碑文可以讀為“夾可幅長袖五副(各五事)”和“可幅綾披袍五領”。我們認為,可幅的含義可能就是“合幅”或“通幅”?!翱伞陛^早的意義是作為動詞,表示能夠、可以?!翱伞比绻由蠁我艄?jié)名詞,則表示合適,如可心、可口、可意、可人、可身等??煞?,應該就是圖案適合整個門幅,即一個門幅里有一個完整的圖案的意思。

      長慶二年(822年),晚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牛李常爭的代表性人物李德裕被李逢吉外放為浙西觀察使,出鎮(zhèn)潤州(治今江蘇鎮(zhèn)江)。長慶四年(824年),唐敬宗繼位后不久就詔“令織定羅、紗袍段及可幅盤絳繚綾一千匹”。李德裕于是上了一份著名的《奏繚綾狀》據(jù)理力爭,勸說敬宗撤消此次進貢:“況玄鵝、天馬、椈豹、盤絳,文彩珍奇,只合圣躬自服。今所織千匹,費用至多,在臣愚誠,亦所未諭。”[28]在這里,玄鵝、天馬、椈豹都是大型的動物紋樣,而前后兩次提到的盤絳紋樣則與法門寺地宮所出繚綾紋樣基本相符。

      這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這件繚綾浴袍的面料,準確說來,應該與唐敬宗要求李德裕織造的“可幅盤絳繚綾”完全一致。

      3.晚唐五代時期的盤絳紋

      盤絳是中晚唐綾織物上的流行紋樣,我們還可以在同一時期或稍晚時期找出一批。盤絳(縧)無疑是一種以絳帶盤結的紋樣。絳是單根的絲帶,綬是編好的絳?!短屏洹ど俑O(jiān)》下織染署有組綬之作五,分別是組、綬、絳、繩、纓五類[29],盤絳其實就是編絳的作坊,盤成的絳多少有些象今天的中國結。這類紋樣在敦煌藏經(jīng)洞的綾織物中有見,如棕色綬帶紋綾(L.S,649),其組織結構為2/1S地,1/5S花,團窠綬帶紋的緯向循環(huán)為通幅,約在60厘米[30](圖一七)。此外,在遼代早期(相當于五代時期)內(nèi)蒙古耶律羽之墓中也有不少發(fā)現(xiàn),墓中出土褐色盤絳綾褲筒(S.78)殘長68、寬處49、窄處39厘米,由兩片圖案基本對稱的盤絳紋綾縫接而成,織物的組織為2/1Z地上顯1/5Z花。此件盤絳紋綾的圖案非常之大,目前尚不能復原整個圖案,現(xiàn)有圖案的范圍起碼已有經(jīng)向為58、緯向為45厘米,但還遠不到循環(huán)(圖一八)??梢酝茰y,此綾的圖案在緯向是通幅的,而且是不對稱圖案,要兩幅拼接起來后才能對稱完整,而在經(jīng)向的循環(huán)也非常極大,起碼要在一米以上。這個盤絳紋綾,確實可以看作是可幅盤絳的范圍。

      圖一七 敦煌藏經(jīng)洞所出盤絳綾紋樣復原

      圖一八 耶律羽之墓出土盤絳綾紋樣

      除此之外,耶律羽之墓中還有一幅兩窠中型的盤絳紋綾。如盤球紋綾,它的基本組織結構為2/1S斜紋地上起1/5S斜紋花(圖一九)。此類織物共有兩件,一為黃色(S.108),一為深褐色(S.110),而深褐色的一件上還有與織物圖案相同的描金。紋樣是由盤絳卷繞而成的大球,大球之間再以絳帶盤繞連接。一個圖案循環(huán)約為26×26厘米,相當于一半的門幅。另一件朱描盤絳綬帶綾的地也是綾,組織結構地2/1Z花1/5Z,紋樣循環(huán)為29厘米,一個門幅里有兩個盤絳綬帶紋(圖二〇)。

      圖一九 耶律羽之墓出土盤球綾紋樣

      圖二〇 耶律羽之墓出土盤絳綬帶綾紋樣

      四、結論

      通過梳理法門寺地宮出土《物帳碑》上的衣物名稱,并結合文獻和出土實物,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法門寺《物帳碑》的語境下,衫是短身上衣,袍是長身,一般是圓領右衽窄長袖,披衫和披袍是寬松的短上衣和長衣,而長袖是交領右衽、上下兩截,與半臂形制類似,但為長袖的上衣。

      2.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的浴袍是第一件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浴袍,其款式特點是平袖、對襟的長衣,用于浴后未干之時服用。

      3.法門寺地宮發(fā)現(xiàn)的浴袍面料用綾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件可以有名物明確對應的繚綾,可定名為可幅盤絳繚綾。此件繚綾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中國絲綢史、中國科技史和江南經(jīng)濟史意義重大。

      附記:感謝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合作研究機會并提供相關資料,研究過程中得到了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孫周勇、趙西晨研究員的大力支持,特別感謝路智勇研究員給予詳細咨詢。

      猜你喜歡
      法門寺長袖上衣
      羅馬尼亞人的上衣
      幼兒100(2021年10期)2021-12-28 20:52:27
      法門寺里的琉璃
      藝術品鑒(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12
      1987年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清單
      藝術品鑒(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08
      “揭秘”秘色瓷 從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秘色瓷說起
      藝術品鑒(2019年10期)2019-11-25 07:10:06
      試論我國古代長袖舞蹈的發(fā)展歷史
      魅力中國(2019年41期)2019-01-13 00:27:36
      作品(十六)
      絲路藝術(2018年5期)2018-10-09 00:47:44
      小上衣+闊腿褲一穿就時髦
      換裝派對
      陽光下的溫暖
      父母必讀(2015年10期)2015-04-29 00:44:03
      緊身上衣闊腿褲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9
      前郭尔| 定西市| 新闻| 康平县| 南漳县| 九寨沟县| 定南县| 乌鲁木齐县| 安西县| 林甸县| 潮州市| 息烽县| 三河市| 博客| 容城县| 日喀则市| 星子县| 伊通| 弋阳县| 汤阴县| 泸西县| 德惠市| 韶山市| 和政县| 渭源县| 政和县| 社旗县| 汶川县| 饶阳县| 靖宇县| 孝感市| 永登县| 大兴区| 新建县| 西充县| 江北区| 贡觉县| 长子县| 长宁区| 乌鲁木齐市|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