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佳佳 舒仁彪 王鑫歆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強調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1],“教會、勤練、常賽”成為新路徑?!墩憬≈行W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聚焦學校體育和課堂教學兩層面,需要積極開展“學、練、賽、評”一致性的實踐研究,逐步形成了“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新樣態(tài)和新模式。
為了更好地讓“教會、勤練、常賽”課堂新模式從“以教定學”轉向“以學定教”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通過“學”來“教”、“練”來“賽”、“賽”來“評”有機循環(huán)來著重呈現[2]。筆者以2021年寧波市“三江體談”系列活動中的二年級示范課《技巧仰臥推起成橋的練習方法:搭建彩虹橋》為例,在教材處理上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想學、會學、愛學、樂學,在結合學情的基礎上充分呈現“學、練、賽、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與策略。
“學”是學生從外部精準地獲取學習信息的過程,是對新技術的學習和新知識的獲得。其表現形式主要在體育教師的主導下,學生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進行單一身體練習。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他們個性活潑、敢于挑戰(zhàn),模仿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積極樂學更善于表現自我。
教學片段一:在水平一《技巧仰臥推起成橋的練習方法:搭建彩虹橋》中,筆者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設計單一身體練習時,以“彩虹橋”情景導入為主題。由于本節(jié)課是建立在第一課時“動作方法”上,學生有一定的學練基礎,能做到蹬地頂髖,但是達到直臂推手有難度。因此,筆者先讓學生以游戲“搭建彩虹橋”為入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體驗練習各種多樣的仰臥推起“彩虹橋”,引導學生“體驗—思考—反饋—再體驗”的過程,在學練中不斷發(fā)現和探索思考“怎么把彩虹橋搭得更高”,從而建構更完善的動作要領理解和空間感;再運用“定橋墩—鎖腳踝、上螺絲—反手撐”概要的口訣,促進學生對單一動作的掌握;然后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學習,采用“彩虹糖”教學手段,以小瑜伽球為參照物(圖1),即一人仰臥撐起成橋,一人將若干小瑜伽球疊放于“橋下”,合作中思考怎樣可以疊放更多的“彩虹糖”——頂髖直臂推手;如何能將頭部的后腦勺和腳盡量靠近“彩虹糖”——仰頭動作;根據同伴的掌握情況,可以進行幫助與保護的方法,促使練習者能做出直臂推手的動作。
圖1 “彩紅糖”練習
可見,先學后教是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只有通過主動的先學,才有更深刻的本體感覺,促進學生對于技術動作的內化,培養(yǎng)“會學”的能力,教師更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情,促使更好的“教”。
體育課堂中的“學”和“練”是密不可分的,技能的學習必須是通過身體練習來實現,“練”主要是對新學的運動技術不斷體驗和強化的過程,也是單一身體練習到組合練習的過程,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組合練習中,是以單一動作為核心,提高單一身體練習的質量,側重將組合動作進行實際運用以及內化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能力”。
教學片段二:在《技巧仰臥推起成橋的練習方法:搭建彩虹橋》一課的組合練習是:搭建彩虹橋+舉腿踩單車。在單一動作仰臥推起成橋后,成屈腿平躺姿勢同時舉起雙腿進行快速踩單車即車輪跑,可以根據個人的素質不同采用不同角度的“車輪跑”,不僅鞏固練習了單一動作,同時通過組合練習發(fā)展腿部和腹部的力量,也為單一動作的完成儲備素質能力。在單人練習后,組織雙人伙伴組合練習:兩人背向就坐,將瑜伽球“彩虹糖”墊于腰下,完成仰臥推起成橋,保持3秒鐘后,成屈腿平躺并雙臂直臂頭頂上方抱“彩虹糖”,進行踩單車比快5秒,看誰是“飛毛腿”。在組合練習中,除了教師的主導,更需要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搭建彩虹橋+舉腿踩單車”的組合練習后,筆者引導學生兩人思考探究新的組合方式,在課的呈現中有出現“仰臥推起成橋+舉腿石頭剪刀布”“仰臥推起成橋+雙腿夾彩虹糖”等多元組合形式。
在組合練習過程中,筆者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能力,通過“填空式”組合練習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參與組合的過程,提高鞏固動作質量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會練”的積極性和興趣性。
“賽”為學生鞏固和展示技能,體現團結合作、呈現自我搭建平臺,同時也是檢驗學練的效果。在設定的情境中重視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內驅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同時在“學”和“練”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并且挖掘賽中對規(guī)則的遵守、頑強的精神等育人的價值。針對體操技巧類不同于球類等開放性動作技能,是屬于閉合性動作技能,以個人展示和小組展示為主,而小組展示更能體現團隊的合作能力。
教學片段三:在《技巧仰臥推起成橋的練習方法:搭建彩虹橋》一課中,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組別名稱由學生自定,創(chuàng)設“七色彩虹大舞臺”的比賽情境,設立有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的獎勵等級,比賽的規(guī)則是:要求將墊子擺放出至少兩種不同的形狀(提供兩種形狀為素材),在規(guī)定時間內組員進行探討和交流,然后“舞臺”展示,做出仰臥推起成橋組合動作,比一比哪組的彩虹橋最美、設計的造型最獨特(圖2),并由其他的組員學生做評委進行打分。在“賽”的過程中,筆者變身為“攝影師”,記錄學生的精彩舞臺展現。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臺賽一賽”,讓學生在賽中練、賽中思、賽中玩,促使學生學會練習方法的同時提高學生團結協作、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賽練結合中實現課堂教學的自主實效性。
圖2 “七色彩虹大舞臺”比賽
“評”是對“學、練、賽”過程的呈現和目標的達成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評價、反饋和診斷,具有激勵性、針對性、及時性和合理性,同時,也是對學練效果的體現。
教學片段四:在《技巧仰臥推起成橋的練習方法:搭建彩虹橋》中,學生學習鎖腳踝+反手撐的練習中,要求上頭后仰觸碰“彩虹糖”,提供樂學態(tài)度的環(huán)境;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巡回指導并糾錯過程中,如果是集體性的需要集體糾正,同時讓優(yōu)秀學生示范,在點評中應切中動作要點,如“請觀察他腳—是否靠近臀部,手是否反手撐”等引導學生觀察學習,讓學生思考進行評價,明確動作標準,提供會學的引導。
教學片段五:筆者在《技巧仰臥推起成橋的練習方法:搭建彩虹橋》中組織兩人合作“搭建彩虹橋+舉腿踩單車”組合練習時(圖3、圖4),規(guī)定完成一定次數后,需及時觀察同伴的仰臥推起橋是否高于“彩虹糖”;而在進行舉腿踩單車練習時可以設定不同的舉腿角度難度挑戰(zhàn)。在以小組形式開展的“舞臺賽一賽”,立足學生為主體,評學練的效果,在賽中提高和鞏固學和練。
圖3 兩人合作搭建“彩虹橋”
圖4 兩人合作練習
綜上所述,“學、練、賽、評”一體化,既是體育課堂設計的過程,也是體育課對于學練的要求,是讓學生能把動作技術方法內化運動技能的同時形成一種“能力”,讓“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yǎng)能夠真正在課堂中實現,達到“以體育人”的真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