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利,楊帆
(1.焦作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心內(nèi)科,河南 焦作 454150;2.焦作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感染五科,河南 焦作 454150)
慢性心力衰竭簡稱慢性心衰,主要由心室重構(gòu)、心肌損害、血流動力學異常造成,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乏力、體液潴留等[1]。慢性心衰發(fā)病后患者心排血量下降,導致機體許多重要器官出現(xiàn)灌注不足,從而易引起心臟射血功能突然停止、休克、死亡等威脅患者生命的并發(fā)癥發(fā)生[2]。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心衰主要采取藥物治療。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即諾欣妥,是一種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具有擴張血管、降壓、排鈉利尿、逆轉(zhuǎn)高血壓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等作用,適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療[3]。重組人腦利鈉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是一種B型利鈉肽,與人腦利鈉肽具有相似性,具有抑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擴張血管、利尿等作用,從而有效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功能[4]。rhBNP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用顯著,但應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治療的研究較少。為了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分別給予不同治療方法,分析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聯(lián)合rhBNP對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管緊張素(angiotensin Ⅱ,Ang Ⅱ)水平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4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48~85(61.52±6.87)歲;病程7~15(10.43±1.64)a;合并高脂血癥7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壓22例;擴張性心臟病13例,冠心病17例,高血壓心臟病13例。4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47~83(61.12±6.79)歲;病程8~15(10.56±1.73)a;合并高脂血癥8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壓20例;擴張性心臟病14例,冠心病17例,高血壓心臟病12例。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2007)[5]中相關診斷標準;(2)紐約心臟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3)臨床相關資料完整;(4)無心臟手術史、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排除標準:(1)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2)胃、腸等惡性腫瘤;(3)對本次研究的藥物過敏;(4)依從性差、拒絕配合治療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強心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54,每片100 mg),每日2次,每次50 mg,連續(xù)治療7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rhBNP(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33,每瓶5 mg)治療,初始劑量(1.5 μg·kg-1)在3~5 min靜脈推注完成,然后用微量泵以每分鐘0.007 5~0.010 0 μg·kg-1持續(xù)泵入,時間為3 d,若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1)左心功能。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美國西門子醫(yī)療系統(tǒng)公司,型號:西門子X300PE)測量患者治療前后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2)血清指標。抽取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1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S-800)檢測血清NT-proBNP水平,檢測試劑盒為儀器配套試劑盒。利用放射免疫法(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檢測血清Ang Ⅱ水平。(3)療效。療效評估參照文獻[6],顯效為治療后慢性心衰相關癥狀、體征全部消失,心功能改善情況為2級以上;有效為治療后慢性心衰相關癥狀、體征出現(xiàn)好轉(zhuǎn),心功能改善情況為1級;無效為治療后慢性心衰相關癥狀、體征未出現(xiàn)好轉(zhuǎn),甚至病情加重,心功能未得到改善。將顯效與有效計入總治療有效率。(4)不良反應。記錄患者治療后心慌、低血壓、頭暈發(fā)生情況。
2.1 治療前后左心功能治療前兩組LVEF、LVED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VEF升高,LVEDD降低,觀察組LVEF高于對照組,LVEDD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功能比較
2.2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NT-proBNP、Ang Ⅱ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NT-proBNP、Ang Ⅱ水平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比較
2.3 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慢性心衰是由于炎癥、心肌病等因素導致心肌損傷,功能、結(jié)構(gòu)改變,最終引起心室泵血能力不足、充盈功能降低,具有復發(fā)率高、病期長、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點,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7]。以往臨床常使用強心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等治療慢性心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慢性心衰患者心力衰竭持續(xù)存在,還需針對心室重構(gòu)機制預防其再次發(fā)生。慢性心衰的臨床治療目標不僅僅是改善相關臨床癥狀,還需要預防心室重構(gòu)發(fā)生,降低再住院率與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質(zhì)量,改善患者臨床結(jié)局[8]。
楊佳匯等[9]研究表明沙庫巴曲纈沙坦鈉藥物耐受性與安全性較高,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風險、病死率與住院率。沙庫巴曲纈沙坦鈉是一種復方制劑,主要由沙庫巴曲與纈沙坦組成,沙庫巴曲能夠抑制腦啡肽酶分泌,促使機體血液循環(huán)中相應利鈉肽水平升高;纈沙坦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具有擴張血管、降壓、降低利鈉肽分解等作用,在心衰患者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價值[10-11]。董萌[12]研究顯示,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具有較好的降血壓、降低死亡風險、降低住院風險、腎保護及改善心功能的效果。心衰患者發(fā)病時由于利肽系統(tǒng)、體內(nèi)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及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被異常激活,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這也是造成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rhBNP與機體內(nèi)源性多肽具有相似結(jié)構(gòu)與功能,可以結(jié)合特異性利鈉肽受體,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改善機體血流動力學,降低心室重構(gòu)發(fā)生風險,減輕心臟負擔[13]。李亞昭等[14]研究驗證了以上藥效觀點,rhBNP是一種治療心力衰竭的有效藥物,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流動力學與臨床癥狀,降低再住院率以及病死率。
左心室具有運輸全身血液的功能,若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室重構(gòu)發(fā)生風險則大大升高,LVEF、LVEDD是利用超聲儀評估心功能的2種重要指標。血清NT-proBNP是一種有助于診斷患者心室重構(gòu)情況、評估心臟功能及預后的心臟神經(jīng)激素,其水平與患者心力衰竭病情呈正相關;血清Ang Ⅱ在患者發(fā)病時呈現(xiàn)高表達,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心臟負荷,降低心功能[15]。本研究將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聯(lián)合rhBNP用于治療慢性心衰患者,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LVEF升高幅度與LVEDD、血清NT-proBNP、Ang Ⅱ降低幅度均大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療效更高。這說明聯(lián)合用藥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損傷程度與心室重構(gòu)情況,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功能。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聯(lián)合治療rhBNP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臨床癥狀,升高LVEF,降低血清NT-proBNP、Ang Ⅱ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仍存在臨床療效觀察時間短、樣本量小等問題,后續(xù)可完善資料,做好隨訪,對遠期療效做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