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女兒玲玲這幾天情緒一直很低落,到家后打聲招呼便悄悄鉆進自己的房間。
看到女兒的異常表現(xiàn),我和妻子都感到詫異:玲玲平時可是個又說又笑、性格開朗活潑的孩子啊!這幾天怎么成了“悶葫蘆”?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決定找孩子談一談。喊了四五聲,玲玲才不高興地走出自己的房間。妻子看著女兒悶悶不樂的樣子,著急地問:“玲玲,這幾天怎么了?老師批評你了?同學欺負你了?學習上遇到困難了?”玲玲搖了搖頭。
“你倒是說話??!到底是因為什么啊?”妻子更急了。
我示意妻子先別激動,讓孩子自己慢慢講。果然,過了好一會兒,玲玲才吞吞吐吐地說:“前幾天,老師一直在班上表揚月考前十名的同學,夸他們進步快,說洋洋的作文是全班最好的,辰辰的數(shù)學是全班最優(yōu)秀的,菲菲的英語基礎扎實,可是一次都沒夸我!”
是因為這事啊!我和妻子長長地舒了口氣??磥砗⒆佑魫炇且驗椤坝猩线M心”,這是好事??!我心頭掠過一陣暗喜,輕輕地拽過女兒:“玲玲,咱先別和其他同學比,可以先和自己比,你可以想想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和提高?”
玲玲歪著腦瓜想了一會兒說:“嗯——我覺得我的字比以前寫得工整了,三年級時我寫字總跑方格外面去,歪歪扭扭的,難看死了,現(xiàn)在漂亮多了!”
“對呀,玲玲的字越寫越漂亮,這算是一項進步!再想想,還有其他的進步嗎?”我趁熱打鐵。
“歌比以前唱得好聽了,答題速度比以前提高了!還有……我學會做家務,能給媽媽當助手啦!”玲玲突然興奮起來,臉上開始“陰轉(zhuǎn)晴”了。
“對嘛!玲玲的進步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好多呢!像待人接物禮貌得體、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懂得孝敬老人……哎呀,一時說不全啊!”我掰著手指頭一項項數(shù)。
“爸爸,我真沒發(fā)現(xiàn)我有這么多的進步呢!”女兒高興地從沙發(fā)上跳起來,興奮地在客廳里轉(zhuǎn)了個圈。
“玲玲,媽媽跟你說,在學習和生活上要學習同學的長處,但也要經(jīng)常跟自己比一比,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成績要發(fā)揚,不足要彌補,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進步得更快!”妻子的一番話讓女兒頻頻點頭:“爸爸媽媽,我懂了,今后我再也不亂比較啦!”
兩周后的一天,玲玲放學回到家,進門就嚷嚷:“老師今天夸我了,夸我學習成績提高快,經(jīng)常幫助同學,還夸我的字越寫越好,要我下周三代表班級參加全校的鋼筆書法大賽呢!”看著女兒臉上的燦爛笑容,我和妻子欣慰地笑了。
放眼身邊,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喜歡“橫向比”,總是讓孩子向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學習,總是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說事兒。應該說,家長的出發(fā)點是好的,都是為了激勵自家孩子的斗志,但這種比較有一定的盲目性——“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這種“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式的說教,非但不會收到預期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說教失敗,甚至產(chǎn)生反作用。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如多采用“縱向比”,讓孩子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看到進步,發(fā)現(xiàn)優(yōu)勢,從而自信滿滿地迎接下一個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