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鈺林
詩詞鑒賞是從情感角度進行個性化理解和解讀詩詞的活動,將群文閱讀運用到詩詞鑒賞活動中,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蜀相》是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抒寫了詩人游覽武侯祠時的所思所感?!妒裣唷纷鳛樽宰x課文被選編進高中語文教材,在教學中,通過群文閱讀,可以使詩詞鑒賞課堂呈現(xiàn)別樣的風采。
群文閱讀圍繞核心議題展開,因為議題能體現(xiàn)教學目標,起到重要的銜接作用,更好地串聯(lián)起教學內容。在《蜀相》的鑒賞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可以圍繞“淚”這一核心議題展開,擇取詩人的其他作品以及同類題材的古詩詞,比較其中的思想與感情寄托,實現(xiàn)跨教材的群文閱讀融合,幫助學生掌握鑒賞技巧。
在《蜀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核心議題“淚”,向學生提供諸如《蜀先主廟》《八陣圖》《臨江仙》《過五丈原》等詠史懷古詩。同時,教師應給學生介紹借景抒情、用典、對比等表達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技巧。首先,教師可以出示有關三國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圍繞核心議題“淚”,分析諸葛亮在三國歷史中的影響,體會杜甫游覽武侯祠時的心境。然后,教師在確定核心議題的基礎上,通過介紹諸葛亮在蜀漢章武元年擔任蜀國丞相的歷史,聯(lián)系《蜀相》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了解杜甫目睹國勢艱危卻報國無門的無奈心情,使之理解杜甫仰慕諸葛亮的原因。由此,學生就能把握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技巧,在品鑒以上古詩的基礎上,對《蜀相》的審美觀點形成獨到見解,實現(xiàn)跨越教材的篇目融合。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圍繞“淚”這一核心議題,說出杜甫的情感寄托,營造熱烈的交流氛圍,使之通過進行群文閱讀,交流心得體會,掌握鑒賞詠史懷古詩的鑒賞技巧。
群文閱讀的應用,有助于促進詩詞鑒賞教學質量提升。因此,教師需要精析《蜀相》的文本語言,為學生提供明確的群文閱讀指引,使之通過對照比較不同的作品,感知語言之精妙,體會情感之真切,運用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和品鑒技巧進行鑒賞,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與學習經(jīng)驗。
杜甫在創(chuàng)作《蜀相》時,安史之亂還未平息,正因目睹國破家亡、請纓無路,杜甫才對臨危受命、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產生無限的敬仰。教師應在群文閱讀中,精析《蜀相》的語言,利用不同的詩詞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加深對詠史懷古詩語言的學習印象,產生對杜甫不幸遭遇和崇敬諸葛亮的共情。首先,在精析例詩語言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引用《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兵法二十四篇》等文,帶領學生對諸葛亮進行細致的了解。然后,為學生提供《蜀相》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在知曉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明確例詩的內容與情感,感受杜甫爐火純青的創(chuàng)作技法,體會詩句語言中蘊含的憂國情感。為實現(xiàn)不同作品的對照比較,教師可以根據(jù)《蜀相》進行設問,要求學生回答有關杜甫對諸葛亮敬仰原因的問題,以驅動學生對比不同詩詞,體會物是人非之感,感受“樂景襯哀情”之妙,結合詩詞的用典,對諸葛亮人物事跡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最后,教師可以展示武侯祠的導游詞,緊扣“淚”這一核心議題,讓學生對比《蜀相》以及杜甫創(chuàng)作的其他詩詞,在感受語言魅力的同時,產生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以《蜀相》鑒賞為中心,帶動多篇目鑒賞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提升詩詞鑒賞教學效率,推動學生對各類詩詞的理解與品鑒,進一步鞏固、深化學生對鑒賞知識的理解,增加教學厚度,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依照以《蜀相》鑒賞為中心的群文閱讀規(guī)劃,選定有關三國歷史題材的詠史懷古詩,立足核心議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理解和感悟,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融會貫通。
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三首詩,鼓勵學生在鑒賞《蜀相》的同時,立足“淚”這一核心議題,分析不同詩詞的藝術手法。
《赤壁》藝術手法:以小見大,通過“二喬”的命運,設想孫劉陣營敗亡的后果。
《念奴嬌·赤壁懷古》藝術手法:以虛實相生的方式,凸顯地勢險峻,展現(xiàn)火燒赤壁的磅礴場景;運用烘托的手法,感嘆“多少豪杰”,重點描寫周瑜,烘托其少年得意的風姿;以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對三國豪情的向往以及懷才不遇的憂憤。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藝術手法:以用典的方式,借“登高”展現(xiàn)自己的不盡愁思和感慨,使得整首詩詞渾然一體;以借景抒情的方式,道盡三國歷史,抒發(fā)激昂之思和愛國之情。
在學生自主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應利用三首詩詞作者的境遇,呼應“淚”這一核心議題,以推動各類詩歌的理解品鑒,讓學生自主理解、分析、提問、作答,以獲得良好的鑒賞體驗,提升審美素養(yǎng)。
求同存異是指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進行精析和自主探究后,對詩詞鑒賞形成共同的認知,針對不同篇目的鑒賞技巧,以尋求鑒賞方法的充實與升華。教師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嘗試歸納不同詩詞的情感表達技巧,積累鑒賞知識,掌握不同的鑒賞方法,以實現(xiàn)鑒賞方法的充實與升華。
在確定核心議題、精析語言、自主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對《蜀相》形成了一定感知。首先,教師應遵循求同存異原則,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詩詞鑒賞觀點,營造良好的群文閱讀氛圍,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詩詞鑒賞方法。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歸納不同詩詞的表達技巧,緊扣“淚”這一核心議題,總結不同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結合杜甫的哲思、抱負、理想等,拓寬學生的群文閱讀交流空間。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列舉學生耳熟能詳?shù)娜龂适隆叭櫭]”“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引出涉及相關故事的其他詩詞,要求學生參考注解或課外資料進行體會,充實詩詞鑒賞教學活動。為了真正發(fā)揮群文閱讀的教學功能,讓學生把握古詩詞的鑒賞技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詩詞,使之在群文閱讀中歷經(jīng)文化理解與傳承的全過程,浸入式體悟杜甫在《蜀相》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在與杜甫進行情感共鳴的同時,學生能夠學習不同詩人以豁達之姿稀釋苦悶、將志向升華為文人共鳴、借古人之言訴說強國期盼的崇高精神品質,切實提高古詩鑒賞水平。最后,教師可以用詩詞鑒賞帶動多類型文本分析,堅持以精講帶動群文閱讀,圍繞“淚”這一核心議題,引領學生閱讀有關杜甫、諸葛亮的詩詞與文章,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形成全面認知的大局觀,促進鑒賞教學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高中詩詞鑒賞中的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強化學生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使語文課堂展現(xiàn)出別樣的風采。教師確定核心議題,帶領學生精析例詩語言,推動學生自主理解感悟,鼓勵求同存異,不斷促進跨教材的閱讀篇目融合,讓學生在對照比較不同作品的同時,掌握品鑒各類詩歌的技巧,實現(xiàn)鑒賞方法方面的升華。教師唯有與學生共進,以鑒賞精講帶動群文閱讀,方能引領學生走進文學殿堂,真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之感受文學之美,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