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連,馮學軒,王弋,白建瑜,嚴家榮,郭起岳
(廣東省醫(yī)學實驗動物中心,廣東佛山 528248)
黃芪多糖是中藥黃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 有抑瘤作用、免疫作用、抗炎及抗病毒作用、防治糖尿病,抗氧化、改善腦缺血等作用[1]。2013年《獸藥國家標準(化學藥品、中藥卷)》第一冊首次將黃芪多糖生物活性檢測列為商品化黃芪多糖注射液的檢驗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年版)》二部首次將其生物活性檢測納入黃芪多糖注射液的必檢項目[2]。本實驗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年版)》二部提供的方法,對黃芪多糖注射液的生物活性檢測進行6次重復實驗,分析不確定度來源,并建立數(shù)學模型,從而對該實驗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定。
SPF級BALB/c小鼠,雄性,18~20 g,來自廣東省醫(yī)學實驗動物中心,SCXK(粵)2018-0002,質量合格證號為44007200077548;動物飼養(yǎng)在廣東省醫(yī)學實驗動物中心SPF級動物房,SYXK(粵)2018-0002,并按照實驗動物使用的3R原則執(zhí)行。
黃芪多糖注射液,批號190216,規(guī)格10 mL/瓶,以葡萄糖(C6H6O12)計10 mL:0.1 g,湖北武當動物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氯化鈉注射液,批號G19052106-1,規(guī)格250 mL:2.25 g,廣東科倫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
BS224S電子天平,d=0.000 1 g,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YP3001N電子天平,d=0.1 g,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JEA3001型電子天平,d=0.1 g,上海浦春計量儀器有限公司。
1.4.1 實驗分組
選用120只18~20 g的小鼠按體重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分為陰性對照組6組,給藥組6組,10只/組,共12組。
1.4.2 給藥方法和取材
給藥組小鼠腹腔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0.5 mL/只,陰性對照組給予等量的氯化鈉注射液,每天1次,連續(xù)注射7 d。末次注射24 h后,動物頸椎脫臼處死,稱量體重,取脾臟稱重。
1.4.3 檢測指標
按式(1)和式(2)計算脾指數(shù)和平均脾指數(shù),給藥組與陰性對照組平均脾指數(shù)的差值應≥2[3]。
(1)陰性對照組引入的不確定度主要有:注射過程引入的不確定度;動物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脾臟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
(2)給藥組引入的不確定度主要有:注射過程引入的不確定度;動物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脾臟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
數(shù)學模型:給藥組與陰性對照組平均脾指數(shù)的差值按式(3)計算。
式中:Y為給藥組與陰性對照組平均脾指數(shù)的差值;A為陰性對照組平均脾指數(shù);B為給藥組平均脾指數(shù)。
其中A、B 2個分量互不相關,所以平均脾指數(shù)的差值B類不確定度的合成公式[4]:
3.1.1 注射器引入的不確定度
7次注射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3.1.2 動物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
3.1.3 脾臟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
3.2.1 注射器引入的不確定度
7次注射引入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3.2.2 動物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
3.2.3 脾臟稱重引入的不確定度
綜上,給藥組引入B類的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使用同樣儀器設備對同一供試品進行重復試驗,共重復6次,評價實驗過程中A類標準不確定度。6次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黃芪多糖注射液生物活性測定6次試驗結果
A類標準不確定度為
則A類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
根據(jù)B類不確定度的合成公式,代入合成公式,計算的平均脾指數(shù)的差值,則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Y)=7.31×0.226≈1.654。
取擴展因子k=2,則擴展不確定度U=k×uc(Y)=2×1.654 ≈ 3.31。
給藥組與陰性對照組平均脾指數(shù)的差值Y=7.31±3.31,k=2。
在日常的檢測過程中,每個步驟都可引入誤差,各種誤差的積累最終會造成測量結果的不確定性,因此進行不確定度的來源分析和不確定度的評定,有助于得知引起檢測活動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從而優(yōu)化方案,指導實際操作,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本實驗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2015年版)》二部黃芪多糖注射液生物活性的試驗方法,通過分析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因素,確定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來源,建立測量不確定度數(shù)學模型,通過計算最終得出黃芪多糖生物活性的測定不確定度的主要來源有注射給藥用注射器、動物體重和脾臟重量。因此黃芪多糖注射液生物活性測定實驗中選擇合適量程的注射器、合適精度的天平進行小鼠體重和脾臟重量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