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黃瓅,竇學軍
作為目前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其并發(fā)癥治療業(yè)已不斷突破。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肺栓塞常由各種體循環(huán)栓子脫落使肺動脈系統(tǒng)阻塞,最終導致發(fā)生肺循環(huán)障礙等多種病理生理綜合征[1-3]。臨床上,肺癌與肺栓塞部分癥狀類似,且常可導致誤診或漏診情況的發(fā)生。而老年晚期肺癌常合并肺栓塞疾病,對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4]。因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20例老年晚期肺癌病人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高危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長沙市第三醫(yī)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20例老年肺癌病人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18例,女性102例,年齡范圍65~84歲,年齡(73.64±3.51)歲,病理類型:腺癌86例,其他(鱗狀細胞癌65例,小細胞肺癌49例、肺泡癌20例),TNM分期:Ⅱ~Ⅲ期144例、Ⅳ期76例。排除標準:①排除食管癌、乳腺癌等其他胸部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嚴重臟器損傷者;③精神疾病者或資料不完善者。納入標準:①所有病人均符合晚期肺癌臨床診斷標準,且經(jīng)病理學、組織活檢等檢查明確;②年齡范圍65~85歲;③病人或其近親屬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收集資料收集病人包括臨床及病理資料,具體賦值如下:①性別:男性=0,女性=1;②年齡:≥75歲=0,<75歲=1;③BMI:≥24 kg∕m2=0,<24 kg∕m2=1;④吸煙史:有=0,無=1;⑤手術史:有=0,無=1;⑥肺栓塞病史:有=0,無=1;⑦病理類型:腺癌=0,其他=1;⑧TNM分期:Ⅱ~Ⅲ期=0,Ⅳ期=1;⑨中心靜脈穿刺置管:有=0,無=1;⑩輔助化療:有=0,無=1;?血紅蛋白:<140 g∕L=0,≥140 g∕L=1;?D-二聚體:<0.4 mg∕L=0,≥0.4 mg∕L=1;?癌胚抗原:<5 μg∕L=0,≥5 μg∕L=1。
1.3 肺癌合并肺栓塞納入標準肺栓塞診斷標準依據(jù)《肺血栓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2018版)》[5]:①存在肺栓塞的危險因素;②臨床癥狀、體征符合肺栓塞診斷;③結(jié)合心電圖、胸片、動脈血氣分析等檢查明確;④螺旋CT肺動脈造影、核素肺V∕Q顯像、磁共振肺動脈造影或肺動脈造影等任一項檢查陽性可確診。大面積的肺栓塞臨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壓為主要表現(xiàn),體循環(huán)動脈收縮壓小于90 mmHg或較基礎值下降幅度大于40 mmHg,持續(xù)15 min以上。而次大面積的肺栓塞病人超聲心動圖提示右心室收縮功能減弱或臨床上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而非大面積肺栓塞為不符合以上大面積和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標準,占所有肺栓塞的6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單因素分析影響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相關因素,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獨立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癌合并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發(fā)生情況納入的老年晚期肺癌病人220例中,肺癌組158例(71.82%),合并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組62例(28.18%)。
2.2 單因素分析影響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相關因素兩組性別、年齡、BMI、手術史、肺栓塞史、中心靜脈穿刺置管、D-二聚體和癌胚抗原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吸煙史、病理類型、TNM分期、輔助化療和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影響220例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相關因素∕例(%)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將上述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數(shù)據(jù)納入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OR95%CI分別為:吸煙史2.53(1.53,3.63)、病理類型2.93(1.81,4.21)、TNM分期2.73(1.62,3.79)、輔助化療3.03(1.87,4.51)和血紅蛋白2.75(1.63,3.82)是影響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220例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危險因素
肺栓塞是晚期肺癌危害性最大的并發(fā)癥,也是病人住院期間死亡的除癌癥本身以外的第二大原因。有臨床研究認為,機體血液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時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主要病理因素[5-6]。因此,早期認識和了解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對于肺癌合并肺栓塞預后十分重要[7]。
本研究表明,吸煙史、病理類型、TNM分期、輔助化療和血紅蛋白是影響老年晚期肺癌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危險因素。①吸煙史: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等血管內(nèi)皮細胞炎性因子表達,從而產(chǎn)生機體炎癥級聯(lián)反應[8-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吸煙病人肺栓塞的發(fā)生率高于不吸煙病人,兩組吸煙史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吸煙史能誘發(fā)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病人體內(nèi)的高凝狀態(tài)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10-11]。②病理類型:本研究表明,腺癌伴發(fā)肺栓塞較其他類型肺癌更易出現(xiàn)。這可能與腺癌分泌的黏蛋白密切相關,黏蛋白的大量分泌可導致機體產(chǎn)生變態(tài)反應,從而加劇血液高凝狀態(tài),最終誘發(fā)肺栓塞[12]。③TNM分期:相關研究報道顯示,我國晚期肺癌病人合并血栓的發(fā)生率高達57.4%,其中肺癌分期越高,發(fā)生血栓的風險越高[13]。有研究發(fā)現(xiàn),晚期病人肺栓塞的發(fā)生率可增加至7倍,其發(fā)生機制可能與腫瘤分期越高,其侵襲、浸潤能力越強,腫瘤的進展和轉(zhuǎn)移加重了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有關[14]。④輔助化療:化療是導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接受化療治療的肺癌病人并發(fā)肺栓塞的風險明顯增加[15]。有研究認為,化療藥物輸注可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從而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最終使炎癥細胞黏附、聚集,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16]。⑤血紅蛋白:有學者通過對68例晚期肺癌合并肺栓塞病人血清指標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病人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高血紅蛋白改變血液流變學,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從而導致凝血異常有關[17-18]。本研究表明,血紅蛋白≥140 g∕L的肺癌病人發(fā)生肺栓塞的風險高于血紅蛋白正常人群,說明血紅蛋白升高與靜脈血栓形成有關[19]。
綜上所述,老年晚期肺癌合并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危險因素較多,尤其是長期吸煙、腺癌、TNM分期高、輔助化療及血紅蛋白升高的病人應高度警惕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的發(fā)生,加強肺栓塞的早期篩查工作[20],并給予預防性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