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慈禧太后對醇親王奕譞的監(jiān)控
      ——以賞賜官女子為中心

      2023-01-03 04:51:33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王公檔號賞賜

      滕 德 永

      (故宮博物院 宮廷歷史部,北京 100009)

      晚清時期,先后有三位宗室親王對政局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奕是甲申政變前中樞政策的重要決策者,開啟了洋務運動;奕譞是奕的繼任者,基本延續(xù)了奕時期的發(fā)展策略;奕劻主持庚子談判,推動了清末新政的進行。三者之中,對奕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多角度、多領域探討了其對事件和時局的影響;對奕劻的研究則遜色很多。而對奕譞的研究則更少,主要涉及其與洋務運動、海軍建設以及甲申政潮的關系等內(nèi)容[1];此外,在研究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一些論著中,奕譞亦被頻繁論及。

      其實,在晚清三位重要親王之中,奕譞最為特殊。他不僅是咸豐帝的弟弟、同治帝的叔叔、奕之后的主政者,而且還是慈禧的妹婿、光緒帝的親生父親、宣統(tǒng)帝的祖父。特殊的身份,令其在處理與慈禧的關系、處理國事等方面都顯得小心翼翼。即使如此,慈禧也未放松對其的警惕。在光緒帝繼位以后,慈禧給予奕譞極高的待遇,同時也加強了對其的控制。光緒年間,慈禧曾先后三次賞賜奕譞官女子——賞賜的官女子即肩負有監(jiān)視奕譞的重任。

      官女子,是清宮檔案中常用的詞語,主要指來自內(nèi)務府包衣三旗的年輕女子,負責在后宮中服侍后妃、公主等人。通俗地講,官女子即是宮女。

      一、慈禧賞賜奕譞官女子的背景及目的

      光緒五年(1879)十月二十五日,慈禧賞賜奕譞官女子一名,該女子是正黃旗裕興佐領下護軍校來福之女顏札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下同)宗人府全宗檔案,檔號:06-01-001-000751-0353]。僅從字面來看,這則史料在清宮諸多檔案之中,非常平常,絲毫不引人注意,但若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別有深意。

      光緒五年閏三月,清東陵發(fā)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吏部主事吳可讀在此仰藥自盡。吳可讀(1812—1879),甘肅皋蘭人,道光三十年進士,后曾任刑部主事、吏部郎中、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其實,吳可讀之死,并不令人驚訝,令人震驚者是其死因——死諫,且所諫之事關系皇帝正統(tǒng)問題,從而引起朝臣紛議。吳可讀以為:同治帝逝后,繼位者應該在其低一輩的近支宗室中選擇,但慈安和慈禧為了能夠繼續(xù)把控朝政,以“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愿,須幼者乃可教育”為由,定載湉繼嗣咸豐帝。為了防止王公大臣非議,慈禧更是強勢宣布:“現(xiàn)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盵2]對此,與會的王公大臣不敢抗議,而之后抗議者如內(nèi)閣侍讀學士廣安、御史潘敦儼又為慈禧所打壓。面對此種情形,吳可讀遂選擇在同治帝歸葬惠陵之后,留遺書后服毒自殺,進行尸諫。吳可讀的遺折言辭激烈,抨擊慈禧的政策說:“竊以為兩宮皇太后一誤再誤,為文宗顯皇帝立子,不為我大行皇帝立嗣。既不為我大行皇帝立嗣,則今日嗣皇帝所承大統(tǒng),乃奉我兩宮皇太后之命,受之于文宗顯皇帝,非受之于我大行皇帝也,而將來大統(tǒng)之承,亦未奉有明文,必歸之承繼之子?!盵3]725對于吳可讀的尸諫,無論是慈禧,還是中樞朝臣,都不能等閑視之。經(jīng)過一個月的商議,清廷頒布諭旨:“皇帝受穆宗毅皇帝托付之重,將來誕生皇子,自能慎選元良纘承統(tǒng)緒,其繼大統(tǒng)者為穆宗毅皇帝嗣子,守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必能善體此意也。所有吳可讀原奏及王大臣等會議折,徐桐、翁同龢、潘祖蔭銜折,寶廷、張之洞各一折,并閏三月十七日及本日諭旨,均著另錄一份存毓慶宮。至吳可讀以死建言,孤忠可憫,著交部照五品官例議恤?!盵3]749由此,慈禧化解了尸諫一事引發(fā)的危機。

      不過,尸諫一事所帶來的影響并不會隨著諭旨的頒布而馬上消失。對此,慈禧也作出了應對,并在此過程中密切關注著奕譞。其實,早在光緒帝繼位之初,奕譞即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以盡可能地消除“子君父臣”帶來的政治影響,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他于載湉入宮的次日上奏,奏折主要涉及兩個問題。首先,解釋昨日暈厥之事。此事可大可小,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慈禧也定然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若不能令其釋疑,則有極大的隱患。奕譞解釋說:“臣前日仰瞻遺容,五內(nèi)崩裂,已覺氣體難更,猶思力濟艱難,盡事聽命。忽蒙懿旨下降擇定嗣皇帝,倉猝之間昏迷,罔知所措?!逼浯?,也是此次奏陳的重點,請求辭官?!板属ɑ丶覂?nèi),身戰(zhàn)心搖,如癡如夢。致觸犯舊有肝疾等癥,實屬委頓成廢”,“惟有哀懇皇太后恩施格外,洞照無遺,曲賜矜全,許乞骸骨?!毖哉Z極為懇切,并且為達目的,奕譞還搬出了道光帝:“為天地容一虛糜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使臣受帡幪于此日,正邱首于他年,則生生世世,感戴高厚鴻施于無既矣!”[3]3面對奕譞的奏請,慈禧并未立即予以批準。雖然這正是她所期望的,但是她還要營造出不得不如此的效果。于是在收到奕譞的奏折后,她將其下發(fā)給王公、大學士、六部九卿,要其悉心妥議(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830-0083)。對于此事,相關人員也非常慎重,擬定了參與討論名單,至當年十二月十一日方確定討論日期(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830-0226)。至十二月十三日,方最終確定準奕譞開除各項差使,但仍令其參與每年的致祭事宜。同時,慈禧亦對其主動請辭的行為作出賞賜,“著以親王世襲罔替”(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830-0108)。十二月十九日,禮部又將奕譞開除各項差使一事知會宗人府。至此,此事乃告一段落。即使如此,奕譞依然未能心安。于是在光緒元年正月初八日,奕譞向兩宮太后呈送了《密陳豫杜妄論疏》。奕譞認為,“歷代繼承大統(tǒng)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備載史書”,“其中有適得至當者焉,以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是也”,但也有宋英宗、明世宗那樣的“大亂之道焉”。現(xiàn)在皇帝年幼,太后垂簾,任賢用良,邪說不顯;問題在于皇帝親政后,或有以此進言,擾亂朝政者。為此,奕譞要求慈禧將此折件存留宮中,“俟皇帝親政時,宣示廷臣世賞之由及臣寅畏本意,千秋萬世,勿再更張”,“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說進者,務目之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4]。盡管奕譞意在以此文表明心跡,但這是其以退為進的策略,還是真實態(tài)度,尚不得而知。而尸諫事件是否對奕譞有所影響,以及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都是慈禧需要考慮的事情。而在尸諫事件發(fā)生之前,慈禧和慈安剛剛于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頒布懿旨:“醇親王奕譞著賞食親王雙俸,并在紫禁城內(nèi)乘坐四人轎。”[5]第5冊,103尸諫事發(fā)之后,奕譞非常焦慮,即以身體抱恙為由,奏請開缺神機營差使。耐人尋味的是,至同年六月二十二日,清廷又因奕譞等人查閱陵寢工程有功,以兩宮太后名義頒布懿旨:“醇親王奕譞著交宗人府從優(yōu)議敘,并頒發(fā)御書‘天工寅亮’扁額一方,賞給醇親王,以示優(yōu)異”[5]第5冊,219,進行嘉獎。同日,兩宮太后又允準了奕譞開缺神機營差使的奏請:“醇親王奕譞舊疾未痊,即著安心調理,所有神機營一切事宜,著毋庸會同商辦,以示體恤。一俟病體稍愈,即行具折請安。欽此?!盵5]第5冊,220

      奕譞病休之后,慈禧仍然沒有放松警惕,需要對其進行更為嚴密的監(jiān)控,而且要足夠隱秘,使外界不能覺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慈禧于是年十月賞賜奕譞官女子一名。至光緒十年,慈禧再次賞賜奕譞官女子一名:正白旗拜唐阿德純之女大妞(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876-0112)。光緒五年賞賜官女子與尸諫一事時間上相距較遠,其間的因果關系并不明顯,但光緒十年這次的緣由則顯而易見。

      慈禧此次賞賜奕譞官女子的時機非常特殊。自辛酉政變之后,奕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雖于同治四年(1865)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光緒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以中法戰(zhàn)爭戰(zhàn)局不利為由,將以奕為首的軍機處全班成員統(tǒng)予罷斥,逐出權力中樞,并新組以禮親王世鐸為首的軍機處。十四日,慈禧又頒布一道懿旨:“軍機處遇有緊急事件,著會同醇親王奕譞商辦,俟皇帝親政后再降懿旨。”[3]1677這似乎表明奕譞雖無軍機之名,而有軍機之實。問題是,名實相依,沒有名又何來之實,這是否又是慈禧的試探策略?答案顯而易見。不久慈禧又有諭旨,補充說明道:“自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用親藩進參機務。諭令奕譞與軍機大臣會商事件,本專指軍國重事,非概令與聞。”[6]這對奕譞來說是一個難題,遵從難,不從亦難;在處理國家大事時,既不能不作為,又不能過度作為,要準確把握其中的力度,從而讓慈禧滿意而又不過度解讀、猜疑。然而不管怎樣,奕譞又重新回歸了曾經(jīng)遠離的政治中心。在其重新接觸國家權力的同時,奕譞又會有怎樣的舉動,這是慈禧關注的重點,而為了能夠獲取最為及時、可靠的信息,慈禧故技重施,又賞賜其官女子一名。

      光緒十二年,慈禧再次賞賜醇親王府官女子二人。其中,賞賜奕譞的官女子是鑲黃旗英俊佐領下蘇拉長清之女大妞,賞賜其福晉的是鑲黃旗文耀署理明勛佐領下披甲人常海之女二妞(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888-0093)。

      這次賞賜的時機亦是非常敏感。光緒十一年九月,清廷始置海軍衙門,欽命奕譞總理海軍事務,所有沿海水師,皆歸其節(jié)制調遣。光緒十二年三月,朝廷賞賜奕譞與福晉杏黃轎;同年四月,奕譞奉旨巡閱北洋水路各軍。

      而隨著光緒帝即將成年,光緒帝親政一事擺到日程上來了。光緒十二年六月,慈禧宣稱明年歸政。奕譞知道,這是慈禧的政治試探。深思熟慮之后,他上疏奏言:“王大臣審時度勢,合詞吁懇皇太后訓政。敬請體念時艱,俯允所請,俾皇帝有所稟承。日就月將,見聞密邇,俟及二旬,再議親理庶務?!加抟詾闅w政以后,必須永照現(xiàn)在規(guī)制,一切事件,先請懿旨,再于皇帝前奏聞,俾皇帝專心大政,博覽群書。上承圣母之歡顏,內(nèi)免宮闈之劇務。”[3]2123-2124奕譞是舉主要是表明他沒有因系皇帝生父而有所企圖,以消除慈禧的顧慮。然而,奕譞所說“歸政以后,必須永照現(xiàn)在規(guī)制”雖為慈禧認可,卻也為光緒帝的親政制造了巨大的障礙。

      或許,從奕譞的角度看來,這只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光緒帝即將成年,而慈禧已日漸衰老;光緒帝只要隱忍一時,待慈禧逝世,即可君臨天下。否則,光緒帝的前途將會風險重重。因為慈禧權力欲望極強、政治權術極精,為人極為狠厲,勢力又非常強大。對此,奕譞體會頗深。精明強干的奕尚且不是對手,勢單力孤的光緒帝與之相爭,更是毫無勝算。

      盡管奕譞的退讓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慈禧的疑慮,但并不能從根本上令慈禧消除戒心。光緒十二年巡視海軍,奕譞請令慈禧寵信的太監(jiān)李連英陪同。其實,奕譞此舉受到了慈禧的暗示。在其出行之前,慈禧有懿旨說,奕譞“遠涉風濤”,無論是皇帝,還是她本人都深為掛念,為示關懷,“欲派宮監(jiān)帶領御醫(yī)全順隨往,以時調護”。奕譞體悟到其中含義,即稱“總管太監(jiān)李連英人極謹飭,請派隨往”[5]第12冊,297;慈禧順水推舟,允其所請。

      綜上所述,慈禧前后共三次賞賜奕譞官女子:前兩次都是在大事發(fā)生之后,意在監(jiān)控奕譞的舉動;第三次則是在大事發(fā)生之前,以預判其行為。但無論是哪一次,都是慈禧感覺到其掌控的皇權受到了威脅從而作出的應對。

      二、慈禧選用官女子監(jiān)控奕譞的原因

      清代皇帝對宗室王公的防備由來已久。在滿族興起的過程中,宗室王公曾經(jīng)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但隨著國家的逐漸統(tǒng)一及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清朝皇帝加強了對宗室王公的管理和約束。對此,《大清會典》《八旗通志》等官方典籍多有記載。嘉慶十六年(1811),嘉慶帝諭令編纂《宗人府則例》,該書計31卷,舉凡宗室、覺羅的派系、命名、婚喪、繼嗣、授官、封爵、教養(yǎng)、優(yōu)恤、職制、律例、禮制等有關皇室宗族的一應事務,均有相應的條例規(guī)定;此后,道光十九年(1839)、二十九年、同治七年、光緒二十四年,又續(xù)修四次。再者,咸豐年間,咸豐帝又諭令編制了《欽定王公處分則例》。這些法規(guī)條文嚴格規(guī)定了宗室王公的日常生活禮儀、政務、屬員以及權限等內(nèi)容,一旦犯有過失,即會遭受處分。如:“王公如有派人進內(nèi)探聽公事者,應遵照嘉慶二十四年特旨,王公革職,探事之人發(fā)往伊犁”[7];“王公于兼攝職任內(nèi),遇有未經(jīng)奉旨允準之件,誤稱奉旨允準,牽混具奏者,應照制書傳為失錯,杖一百,律于職任內(nèi)以革職留任?!盵5]第12冊,34雍正、乾隆等皇帝還頒布有相關諭旨,禁止宗室王公與官員交結。咸豐帝繼位之初,即強調:“嗣后除奉特旨會辦事件及因公接見處,諸王與在廷大小臣工,各宜懔遵圣訓,引嫌自重,固不得私信相通,致啟賄托之漸,雖文墨細事,亦不得有唱和之風?!?昆崗等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9)有清一代,宗室王公由于種種原因而受到處分者甚多,有的爵位降級,有的被罰俸祿,有的甚至被削爵禁錮。由此,諸多宗室王公在各方面都萬分謹慎,不敢有所僭越,從而使皇權得以維護。

      此外,清代對于王公分府也作了若干規(guī)定。王公分府后,府中須配備各種管理和應差人員,如根據(jù)規(guī)定,郡王府設長史1人、一等護衛(wèi)6人、二等護衛(wèi)4人、三等護衛(wèi)5人、五品典儀2人、六品典儀2人、八品首領太監(jiān)1人、太監(jiān)30人;此外,又設六品管領,六品司牧、司飯,七品司庫,八品鐵匠長、鉸匠長、鞍匠長、鏃匠長、羊群長、牛群長等,并有參領、佐領、驍騎校、親軍校、護衛(wèi)校若干人(昆崗等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1)。在早期,王府長史可由親、郡王在所屬旗下人員中挑選,呈報皇帝批準;但隨著皇權的日益擴大,王公在府屬官員任命中的作用越來越小。至乾隆后期,乾隆帝免除了王公對府中長史、司儀等官的選任權,進而又免去了王公對府中上層官員的斥革權(昆崗等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3)。至晚清時期,皇帝對王府的控制更嚴了。如據(jù)檔案顯示,奕譞府中的長史、侍衛(wèi)皆由宮中直接指派,且長史還經(jīng)常更換;工匠則來自宮中造辦處,廚役由御茶膳房選派。王公如外出,府中長史還要按時奏報王公的行蹤。

      不過,盡管上述制度經(jīng)過長時間的運行趨于成熟和完善,保證了王公在諸多場合行為的規(guī)范性,但并不能有效監(jiān)控王公在其府內(nèi)的行為,也不能監(jiān)控王公的思想活動。外在的行為顯而易見,但它并不能如實反映本人的思想與態(tài)度;對于最高統(tǒng)治者而言,這才是其迫切想要了解與掌控的,而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也令其絞盡腦汁。對于慈禧而言,她便希望掌控奕譞的思想動向,并將賞賜官女子作為手段。

      其一,賞賜官女子合乎制度。

      在清代,皇子到一定年歲,即賞賜官女子。筆者所見,賞賜皇子官女子的最早記載出現(xiàn)于雍正朝。雍正五年(1727),四阿哥弘歷娶福晉,此后又娶了兩位側福晉,身邊即有6名官女子[8]。嘉慶帝繼位之初,內(nèi)務府統(tǒng)計了各皇子、皇孫妻妾情況,其中:“皇太子妃一位、側福晉一位、官女子二位,成親王福晉一位、側福晉一位、官女子三位,綿勤福晉一位、官女子二位,綿總福晉一位、官女子二位,綿偲福晉一位、官女子一位,貝勒皇十七子福晉一位、側福晉一位、官女子二位。”(內(nèi)務府奏案,檔號:05-0462-085)

      以上材料說明在當時賞賜皇子官女子是較為成熟的制度。這些官女子既是皇子的婢女,也是他們的低級侍妾。若官女子育有子女,也可能晉封為側福晉。如嘉慶十三年,二阿哥旻寧官女子誕育皇孫,嘉慶帝非常高興,所頒諭旨稱:“明歲正值朕五旬萬壽,嘉貺頻仍,洵為吉祥喜事,允宜加惠宮闈,用昭福瑞。諴妃著加恩晉封為諴貴妃,吉嬪著加恩晉封為莊妃,信貴人著加恩晉封為信嬪。二阿哥之官女子那拉氏慶育皇孫,著加恩封為側室福晉。所有冊封典禮著各該衙門照例辦理。”[9]

      即使在皇子分府之后,清代帝王有時也會賞賜他們官女子。咸豐二年(1852),惠親王府請封側福晉——生育子女的官女子李氏、謝氏、楊氏。其中李氏32歲,是鑲黃旗包衣福英管領下已故閑散靠山之女,生有長女;謝氏29歲,是正黃旗包衣德濬佐領下已故馬甲伊里布之女,生有第四子奕詢;楊氏27歲,是正黃旗包衣定邦管領下前任平定州知州恒杰之女,生有第六子奕謨(宗人府全宗檔案,檔號:06-01-001-000456-0015)。關于官女子入宮的年齡,順治十八年(1661)規(guī)定:“凡內(nèi)府佐領下、內(nèi)管領下女子,年至十三,該佐領、內(nèi)管領造冊送會計司,呈堂匯奏,交總管太監(jiān)請旨引閱?!?昆崗等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1218)實際上,官女子入宮的年齡多在13歲以上。以此推測,年齡最大的李氏侍奉惠親王的最早時間當在道光十三年,可惠親王分府時尚為郡王,時間在道光八年。所以,這三位官女子都應是其分府以后賞賜的。此外,從她們所生子嗣來看,惠親王四子奕詢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六子奕謨生于道光三十年,可知賞賜者是道光帝,而非咸豐帝。

      其二,這些官女子可以為慈禧所掌控。原因有三。

      首先,賞賜者是慈禧本人。前此,無論是皇子,還是分府的王公,其所得到的官女子都是由皇帝賞賜,皇太后基本不參與其事。而慈禧改變了這一做法。光緒五年十月,慈禧將官女子顏札氏賞賜給奕譞(宗人府全宗檔案,檔號:06-01-001-000751-0353)。顏札氏,“名玉娟,字筠仙。先世為葉赫巨族。其始祖安達哩效順立功,膺三等男爵,隸正黃旗滿洲。再傳諱賴圖庫,功績尤著,任議政大臣,歷晉子爵、太子少保。后嗣某緣事獲咎,降隸內(nèi)務府,家遂中落。”[10]363其入宮后,在慈禧身邊充任宮女。光緒十年、十二年,奕譞又先后兩次受賜官女子,亦是遵從慈禧懿旨。

      其次,賞賜的官女子是慈禧身邊的服侍人員。前此,因為皇帝身邊并不配用官女子,且后宮主位所用皆有配額,并無多余,所以賞賜給皇子和王公的官女子,應系自新入選的宮女中擇取。也就是說,在每年招選內(nèi)務府包衣三旗官女子時,會將用于賞賜的數(shù)量考慮在內(nèi)。而慈禧賞賜奕譞官女子是出于政治需要,是臨時性舉措,所以是從自己身邊調配。當時,她自己所用官女子的數(shù)量經(jīng)常超出規(guī)制,為其用于賞賜提供了便利。據(jù)檔案顯示,她逝世時身邊配備的官女子有21人(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988-0009)。顏札氏以及光緒十年賞賜奕譞的德純之女大妞,都是慈禧身邊之人。至于光緒十二年賞賜奕譞及其福晉的官女子,應該也是出自其宮中,只是尚未見到確切記載。

      最后,賞賜的官女子有入宮之便?;实圪p賜王公官女子,是為了宗族的繁衍,而慈禧則并非如此。奕譞于咸豐九年三月分府,四月迎娶福晉——慈禧的妹妹葉赫那拉·婉貞。婚后至光緒元年,婉貞先后生育三子:長子載瀚,兩歲時病歿;次子載湉,承繼帝位;三子,出生僅一日而卒。此后直至光緒六年,才生四子載洸。若慈禧是為了奕譞的子嗣繁衍,應該更早地賞賜其官女子,而不是直到光緒五年十月。且顏札氏病逝之后,至光緒九年奕譞第五子載灃出生之前,慈禧也并未再行賞賜,反而是光緒十年再行賞賜。此外,慈禧賞賜奕譞官女子亦不是因為其生日。奕譞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而其得賞官女子的時間則分別是光緒五年十月、十年、十二年二月。奕譞一度請辭,賦閑在家,既有的監(jiān)控效力大為受限,必須深入地參與到其生活中,才能充分掌握其行蹤和心態(tài)。而賞賜的官女子便能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賞賜的官女子還有入宮之便。因為每逢重大節(jié)日,王公內(nèi)眷要入宮慶賀;官女子雖然地位不高,但是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們有機會再次入宮與曾經(jīng)的主人相見。光緒十年,慈禧五旬萬壽,即令奕譞之子載灃、之女二格格、官女子以及奕之子載潢,俱于十月初十日辰正進蒼震門,至長春宮行禮(內(nèi)務府奏案,檔號:05-0938-088)。

      而為了配合官女子對奕譞實施監(jiān)控,慈禧還利用了宮中與醇親王府交換的太監(jiān)。乾隆時期,曾規(guī)定宮中太監(jiān)數(shù)目為3300人,但從未足額。為了滿足宮中需要,乾隆帝曾強制性要求各宗室王公大臣交進太監(jiān)。此后,這種太監(jiān)交換制度為歷朝沿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同治八年至光緒十三年,醇親王府即交進太監(jiān)多達9次。而光緒元年,慈安太后曾將鐘粹宮茶房太監(jiān)趙玉才交醇親王府使用(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835-0017)。這應該不是唯一的一例,因為在諸多有關太監(jiān)交換的檔案文件中,基本不會涉及太監(jiān)出自何處。而問題的關鍵在于,皇太后宮中選用的太監(jiān)都是千挑萬選之人,本不應該出現(xiàn)在與王府太監(jiān)交換的名單之中。毫無疑問,這是慈禧有意而為的結果。與賞賜到王府中的官女子相比,這些交換到王府中的太監(jiān)出入顯然更為方便,還可以與宮中派來的人員及時交換信息。

      三、慈禧利用官女子監(jiān)控奕譞的效果

      慈禧利用官女子監(jiān)控奕譞的效果,史無明文。但從慈禧三次運用這一策略來看,大概令其滿意。

      這還可以從慈禧對顏札氏的反常舉動中窺見一斑。顏札氏進入醇親王府后,慈禧非常關注她的生活狀況:“自前歲蒙恩選賜,歷賜簪珥、衣服、銀兩,并命入宮禁二次,特賜珠鈿、蟒袍?!盵10]364作為一個官女子,而且是被賞賜給王公的官女子,顏札氏竟能得到慈禧如此厚待,即使許多主位亦不能相比。

      不過顏札氏在醇親王府只生活了兩年便因病去世,年僅18歲。奕譞記其病因說:“仲秋生一子,旋殤,弟亦繼夭。近復如母家哭其弟,為癘疫侵染,病三日,逝。”[10]363其逝世后,奕譞并未及時上奏,慈禧對此很是不滿,并加以質詢。醇親王府門上管理官員始行奏報說,顏札氏于光緒七年十一月初九日病故。對此,慈禧于同月十四日頒布懿旨:追封顏札氏為奕譞側福晉。清代規(guī)定:“凡應封側福晉、側室者,必生有子女,以姻族姓氏奏明,得旨后咨禮部注冊,每年由府匯奏一次?!?昆崗等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2)也即得到皇帝允準之后,“知照禮部”(內(nèi)務府來文,檔號:05-13-002-000244-0158),在恭修玉牒時載入其中。而顏札氏是逝后追封,且并未經(jīng)過王府奏請,更為關鍵的是系由慈禧直接過問。不僅如此,慈禧還賞賜“白檀梵文牌,命殮時掛于胸間。并賜玉佩、荷包各一。連日派中使酹奠凡五次。今日發(fā)引赴妙高峰,復蒙派太監(jiān)送往”[10]364??梢娫摴倥铀艽鲋摺6舸褥娴膶ζ淇粗刂链?,為何又賞賜于奕譞?耐人尋味。

      要了解其中緣由,還必須分析奕譞的態(tài)度。對于顏札氏的受寵,奕譞全部看在眼中,那么又為何敢于延誤奏報其病卒之事,從而引發(fā)慈禧的質詢呢?固然,顏札氏是包衣出身的官女子,但畢竟是慈禧恩賞之人,因此奕譞忽視上報程序的可能性極低。而且即使奕譞本人忽視,府內(nèi)長史等人也有提醒的義務,所以這只能是為人處事極為謹慎的奕譞有意為之。之所以引起奕譞如此強烈的反應,應該是由于顏札氏與慈禧之間的秘密往來對其造成了不利影響。

      有一件事應說明一下。在顏札氏逝后,其衣物除用于隨葬的之外,皆付之一炬。奕譞有詩紀念顏札氏說:“無端一笑花間語,真待長眠地下逢”;“文遙酹夏侯,酒杯忽自空。神哉李夫人,魂歸御悲風。畢竟一聯(lián)完,徒添數(shù)行淚。況在仿佛間,終疑無此事。”[10]364似乎顯示二人感情深厚。不過,盡管奕譞詩稿所記多為本人經(jīng)歷,但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實心緒,值得掂量。尤其是詩文注解中反復強調顏札氏所得寵眷,應是意在彰顯慈禧之恩遇??梢酝茰y,上述詩作并非純粹的個人抒懷,因此存在諱飾的可能。

      當然,慈禧這番監(jiān)控的效果更可從奕譞的主觀表現(xiàn)中看出。按照正常的邏輯,作為道光帝的兒子,奕譞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治才能,輔佐皇帝,為清王朝出力。辛酉政變的發(fā)生,令奕譞不能置身事外,并與奕共同將兩宮太后推到了歷史的前臺。同治年間,奕譞尚可輕松應對局面,將各項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同時,也可以保持自己的是非觀念和立場。同治四年三月初五,編修蔡壽祺上奏彈劾奕:攬權納賄,徇私驕盈。兩宮太后立即命令查辦,同月七日就以其目無君上,下旨:“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11]聽聞消息后,奕譞急忙從東陵工程處趕回京師,上奏為奕說情:“其往往有失于檢點之處,乃小節(jié)之虧,似非敢有心驕傲,且被參各款本無實據(jù),若因此遽爾罷斥,不免駭人聽聞,于行政用人,殊有關系”,并請?zhí)蟆傲钇涓倪^自新,以觀后效”(軍機處全宗檔案,檔號:03-4682-018)。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要重修圓明園,奕譞也表示了反對。不過,自載湉入繼大統(tǒng)后,奕譞則予人以極為懦弱、一味退讓的印象。這其中既有奕譞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為光緒帝考慮的結果。而慈禧賞賜其官女子,使奕譞的自由空間被極大壓縮,更是重要原因。

      光緒十六年,奕譞去世。奕譞之死使得橫亙在慈禧與光緒帝之間的潛在的不穩(wěn)定因素自動消逝。對于這樣的結果,慈禧顯然頗為滿意。因此,她毫不吝惜地褒獎奕譞,定其稱號為“皇帝本生考”,謚號為“賢”,隆重安葬。

      結 語

      光緒朝時期,面對復雜的政治局面,慈禧加強了對奕譞的控制。除了利用既有的王公監(jiān)管制度之外,慈禧又“別出心裁”,在其身邊安插了官女子。這一做法收到了令慈禧滿意的效果,鞏固了其對權力的獨攬。

      猜你喜歡
      王公檔號賞賜
      馬周以腳“喝酒”智辯掌柜
      淺議專業(yè)檔案實體分類及其在檔號編制中的運用
      《巴林王公世襲》中記載的固倫淑慧公主四子質疑
      《歸檔文件整理規(guī)則》檔號編制的原則與要求( 之三)
      檔案天地(2017年12期)2018-01-17 21:41:50
      西夏賞賜制度述略——以律令為中心
      西夏研究(2016年1期)2016-07-19 10:09:09
      國王的賞賜
      北宋賜茶初探
      淺談條形碼技術在提高檔案實體管理水平中的思路
      清朝賞賜琉球國王及其來華使節(jié)制度初探
      檔案條形碼批量制作方法
      北京檔案(2010年7期)2010-08-11 07:05:34
      甘孜| 乐都县| 佳木斯市| 旅游| 天峻县| 苏尼特右旗| 社会| 永昌县| 湘潭市| 密云县| 常州市| 乌鲁木齐市| 石城县| 鹿邑县| 沙田区| 出国| 黑龙江省| 河东区| 北辰区| 遂宁市| 大余县| 丹东市| 德保县| 临湘市| 宝清县| 阜新市| 宕昌县| 微博| 新营市| 定南县| 湛江市| 昆山市| 临朐县| 江西省| 马山县| 胶州市| 法库县| 砀山县| 西华县| 汕尾市|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