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糠 何海武 黃莎莎
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海南???57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疾病[1,2]。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通常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統(tǒng)癥狀的波動范圍更加明顯。多種因素均可導致AECOPD,包括感染因素、空氣污染、職業(yè)粉塵吸入、吸煙、心功能不全及不明原因等,其主要原因是細菌感染[1]。相關研究指出,不同肺功能分級患者的細菌感染特點不同,在肺功能為Ⅰ級或Ⅱ級的患者中,流感嗜血桿菌在痰培養(yǎng)中最多見,占20%~30%,其次是卡他莫拉菌(占10%~15%)、肺炎鏈球菌(占10%~15%)[3,4]。肺通氣功能越差或COPD 加重越頻繁,患者被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概率越高[5]。本研究將從肺功能和細菌學特點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全面了解AECOPD 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級與細菌學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AECOPD 患者356 例,均痰標本合格、有確切病原學、肺功能檢查結果。納入標準:①要求患者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再行肺功能檢測,肺功能結果為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70%;②近期咳嗽、咳痰、喘息癥狀較前明顯加重;③住院患者肺功能、痰培養(yǎng)結果完整;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肺結核、哮喘、支氣管擴張癥、肺惡性腫瘤及其他明確診斷的肺部疾??;②嚴重心功能不全;③患有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或精神類疾病導致無法合作;④合并有肺外感染病灶。根據(jù)2019 年COPD 全球策略中的COPD 診斷及分級標準,肺功能分級根據(jù)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進行劃分,以表示肺功能的損害程度。納入患者共分成三組:中度組(Ⅱ級,n=86):50%≤FEV1/pred<80%;重度組(Ⅲ級,n=148):30%≤FEV1/pred<50%;極重度組(Ⅳ級,n=122):FEV1/pred<30%。本研究經(jīng)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lw2021483)。
入院當天應用抗生素治療前,囑患者用清水漱口2~3 次,咳第一口痰棄掉,然后將咳出的第二口痰收入無菌痰培養(yǎng)皿中,且須在120min 內(nèi)送檢痰標本。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首先將采集的痰標本涂片,然后用顯微鏡觀察,其中觀察到每個低倍鏡下上皮細胞<10 個且白細胞>25 個,或上皮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比例<2.5 判定符合標本規(guī)格[6],依據(jù)標準實驗操作程序,用微生物分析儀分析細菌后,記錄痰培養(yǎng)結果。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出院前行肺功能檢查,測定前向患者仔細說明操作方法,然后由熟練操作的專業(yè)人員使用同一臺德國耶格公司的肺功能儀(型號Master Screen PFD System)對患者進行檢查,包括對FVC、FEV1、FEV1/pred 等值連測3 次,每次操作前都要校正儀器,最終根據(jù)結果取平均值,根據(jù)患者肺功能進行分級。
包括留取痰標本是否為合格痰標本,患者肺功能檢查時是否配合,所獲取的肺功能結果能否真實反映患者的肺功能。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56 例患者中,痰標本培養(yǎng)陽性122 例,檢出菌株133 株。主要是革蘭陰性菌,依次為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還有少量革蘭陽性菌。細菌學分布及構成比見表1。
表1 AECOPD 患者的細菌學分布及構成比
中度、重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的陽性感染數(shù)分別為18、52、52 例,感染率分別為20.93%、35.14%、42.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其中極重度組患者的病原菌陽性率最高,即患者肺功能越差,越易受到各種病原菌的感染,見表2。
表2 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的細菌感染情況
中度、重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的痰培養(yǎng)菌株分別為19、59、55 株,主要是革蘭陰性菌,依次為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還有少量革蘭陽性菌,見表3。
表3 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的細菌學分布特點(例)
R×C 列聯(lián)表分別行χ2檢驗,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64,P=0.048);中度、重度AECOPD 患者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01,P=0.402);重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42,P=0.081);中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89,P=0.029),提示AECOPD患者肺功能越差,越易感染鮑曼不動桿菌,見表4。
表4 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情況
R×C 列聯(lián)表分別行χ2檢驗,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266,P=0.010);中度、重度AECOPD 患者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72,P=0.449);重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02,P=0.032);中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53,P=0.008),提示AECOPD患者肺功能越差,越易感染銅綠假單胞菌,見表5。
表5 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情況
R×C 列聯(lián)表分別行χ2檢驗,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12,P=0.033);中度、重度AECOPD 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77,P=0.323);重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97,P=0.114);中度、極重度AECOPD 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47,P=0.015),提示AECOPD患者肺功能越差,越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見表6。
表6 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況
R×C 列聯(lián)表分別行χ2檢驗,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肺炎鏈球菌感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04,P=0.584),提示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的肺炎鏈球菌感染情況無差異,見表7。
表7 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肺炎鏈球菌感染情況
COPD 是一種小氣道持續(xù)存在氣流受限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1]。AECOPD 通常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COPD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較前明顯加重,需要改變藥物治療的過程,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污染空氣、過敏原暴露、溫度變化和藥物治療中斷等[7]。AECOPD 最常見于呼吸道感染,在西方國家,AECOPD 主要由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卡他拉菌造成[8]。在國內(nèi)不同地區(qū)報道有差異,顧國忠等[9]研究報道,東北地區(qū)常見痰培養(yǎng)陽性致病菌依次為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陳麗等[10]報道,江蘇地區(qū)痰培養(yǎng)陽性致病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變形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等;Ma等[11]報道,北京地區(qū)的痰培養(yǎng)陽性致病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來自我國不同省份的163 家醫(yī)院AECOPD 住院患者的研究表明,痰培養(yǎng)陽性致病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桿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及肺炎鏈球菌[12]。呼吸道感染以革蘭陰性菌為主,我國不少地區(qū)均有報道,但海南地區(qū)報道相對較少,因此了解海南本地區(qū)及本院病原菌感染特點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患者356 例,其中痰標本培養(yǎng)陽性122 例,檢出細菌133 株。不同肺功能分級患者感染細菌均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依次為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革蘭陽性菌主要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本研究痰培養(yǎng)陽性率34.27%,與相關研究結果[13]基本相符;痰培養(yǎng)陽性最多的細菌分別是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而國外是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卡他拉菌[3]等最常見,可歸因于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有較高的培養(yǎng)要求,導致細菌培養(yǎng)率較低,同時還與實驗室水平、患者留取痰標本是否合格有關;且本研究納入的患者數(shù)量相對較少,很可能導致結果受影響。不同地區(qū)AECOPD 患者痰培養(yǎng)陽性結果存在差異,可能原因包括受教育水平差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生活、飲食習慣不同,不同區(qū)域抗生素使用情況不同,其病原菌的分布情況也可能不同;氣候差異也可能導致呼吸道定植菌不同;AECOPD 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病情重的患者常住院治療,抵抗力較差,也可影響細菌的定植;菌種鑒定和痰培養(yǎng)方法之間有差異也會影響檢測結果。本研究痰培養(yǎng)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shù)鼗颊呒毦腥镜姆植记闆r,可為當?shù)嘏R床用藥提供依據(jù)。
本研究對AECOPD 患者的肺功能與感染細菌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按GOLD 分級標準[1],將納入的AECOPD 患者分為中度、重度、極重度組,對細菌在不同肺功能分級患者中感染的差異性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肺功能極重度組患者更易被致病菌感染,包括鮑曼不動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痰培養(yǎng)陽性率高達42.62%;肺功能中度組細菌感染較少,痰培養(yǎng)陽性率僅20.93%,結果提示,不同肺功能分級AECOPD 患者的細菌學感染存在差異性[14]。肺功能損害程度越嚴重,越容易感染,痰培養(yǎng)陽性率越高,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5,16]。將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的R×C 列聯(lián)表分別行χ2檢驗,發(fā)現(xiàn)肺功能中度組與重度組、重度組與極重度組患者間的細菌感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肺炎鏈球菌總體差異性的統(tǒng)計學結果也無意義,考慮其之間感染病菌的差異性確實不存在,也有可能是樣本量太少,或肺功能結果有誤差,痰標本留取不規(guī)范、送檢不及時及培養(yǎng)過程有操作失誤等導致的誤差,可通過增加樣本量、正確留取痰標本、加強檢測的規(guī)范性等減少實驗誤差。
細菌感染與AECOPD 患者氣道堵塞的嚴重程度有關,不同肺功能分級患者感染的細菌種類不同,肺功能下降越明顯,越容易感染致病菌,以革蘭陰性菌表現(xiàn)明顯,這與AECOPD 小氣道阻塞、肺組織彈性回縮力減弱有關。同時肺功能越差患者越易感染細菌,這與AECOPD 患者長期低氧血癥、營養(yǎng)不良、易感染致病菌有關,同時急性加重越頻繁,其定植在呼吸道內(nèi)的細菌就越容易增殖;肺功能差的患者頻繁住院治療,多次行有創(chuàng)操作,易發(fā)生院內(nèi)感染;入院后反復應用抗菌藥物及激素類藥物,易造成機體抵抗力低下,促使致病菌快速生長,長期使用激素類霧化藥物后未清潔口腔,致真菌感染明顯增加。反復的致病菌感染可使肺功能下降,肺功能水平越差,越易致細菌感染[17]。Kuwal等[14]指出,在肺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中,當FEV1/pred<50%時,革蘭陰性菌感染率可高達83.33%,且PaCO2>45mmHg(1mmHg=0.133kPa)成為痰培養(yǎng)分離出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鏈球菌的獨立危險因素。Miravitlles等[18]的類似觀察報道FEV1/pred<50%的患者銅綠假單胞菌的感染率較高。據(jù)報道,在AECOPD 患者中,肺功能Ⅲ、Ⅳ級時感染革蘭陰性菌的風險是肺功能Ⅰ、Ⅱ級時的6 倍。細菌感染是發(fā)生AECOPD 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指出,當患者肺功能為Ⅰ級或Ⅱ級時,進行2~4d 的常規(guī)治療后,除外其相關癥狀無好轉或體溫>38℃等情況,否則無需應用抗生素治療[19,20]。因此患者入院后優(yōu)先留取痰標本培養(yǎng),明確致病菌類別,同時完善肺功能檢查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AECOPD 患者感染的細菌因不同肺功能分級具有差異,肺功能越差的患者越易感染,通常為革蘭陰性菌。因此,在無細菌學培養(yǎng)結果但又需要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時,臨床醫(yī)師可依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體征及肺功能檢查,再結合本地區(qū)或醫(yī)院的細菌學分布特征綜合分析,合理選擇抗生素,以降低耐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