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英 劉文煌 陳田田 林巧云 許德南
福建省漳州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福建漳州 363000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 6-phosphatede hydrogenase,G6PD)缺乏癥屬于臨床患病率較高的人類酶缺陷遺傳病,感染、藥物、食用蠶豆等均是誘發(fā)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高膽紅素血癥及急性溶血性貧血,疾病發(fā)生后有較大的幾率會誘發(fā)新生兒發(fā)生病理性黃疸,病情嚴重者還會造成核黃疸發(fā)生,導致兒童智力發(fā)育障礙[1,2]。漳州市自2017 年開始全面開展G6PD 缺乏癥的篩查與確診工作,并對其分子遺傳學特征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漳州市出生的30 000 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 355 例,女12 645 例;采集新生兒足跟血,進行濾紙干血片G6PD 熒光斑點法測定。本研究經(jīng)漳州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入選新生兒家長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1 標本采集 根據(jù)《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3],對出生3d 的新生兒采集其足跟外側血滴在采血濾紙片(浙江博圣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上,使血滴自然滲透,收集4 個血斑。將濾紙片水平放置在室內(nèi),做到避光處理,避免臭氧、紫外線的影響,在自然通風條件下晾干。用塑料袋將晾干的血片封裝保存,2~8℃冰箱冷藏,送至漳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進行統(tǒng)一檢測。
1.2.2 標本篩查 G6PD 測定試劑盒(熒光斑點法,浙江博圣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珀金埃爾默醫(yī)學診斷產(chǎn)品(上海)有限公司]對G6PD 酶活性進行測定。參考值范圍:女28.5U/GHB,男22.5U/GHB。如低于上述范圍則屬于初篩陽性,需聯(lián)系患兒進一步篩查確診。
1.2.3 確診方法 ①基因診斷法確診[4]:G6PD 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廈門至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LAN-96S 型全自動醫(yī)用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系統(tǒng)(上海宏石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熒光PCR 溶解曲線法檢測。試劑盒內(nèi)有9 種我國主要類型的致病性變異。②G6PD酶活性測定法[5]:取患兒靜脈血2ml 置入酶法試劑盒(北京利德曼生化公司)中,采用008AS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公司)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速率法檢測。參考值范圍:G6PD 酶活性值低于1300U/L 即可確診。上述兩種方式任一種診斷陽性即可確診,而對第二種檢測方式診斷陽性而第一種檢測方式診斷陰性者,應給予一代基因序列測定探尋有無新的突變位點。
1.2.4 致病性變異分類標準 分為Ⅰ~Ⅳ類[6,7]:Ⅰ類指酶活性測定結果低于正常值下限的10%,屬于酶活性嚴重缺乏,同時患兒存在先天性非球形細胞溶血性貧血;Ⅱ類指酶活性測定結果低于正常值下限的10%,屬于酶活性嚴重缺乏,但未伴有上述類型貧血;Ⅲ類指酶活性測定結果在正常值下限的10%~60%,屬于酶活性中度缺乏;Ⅳ類指酶活性測定結果在正常值下限的60%~150%,屬于酶活性輕度缺乏。其中酶活性正常參考值為:男≥22.5U/dl,女≥28.5U/dl。
記錄30 000 例新生兒中G6PD 缺乏癥初篩陽性率及確診陽性率,分析確診陽性患兒的分子遺傳學特征。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間漳州市出生的30 000 例新生兒全部接受濾紙干血片G6PD 熒光斑點法測定,初篩陽性新生兒1522 例,初篩陽性率5.07%。1522 例初篩陽性新生兒全部回院接受基因檢測及G6PD 活性酶學診斷,最終確診1321 例,其中男962 例,女359 例,確診率4.40%。
1321 例確診患兒中,共檢出9 種基因突變型,分別為c.517T>C、c.95A>G、c.487G>A、c.1024C>T、c.1376G>T、c.1388G>A、c.392G>T、c.1360C>T、c.871G>A ;其中以c.1024C>T、c.1376G>T、c.1388G>A 為檢出率最高的三種基因突變類型,致病性分類情況經(jīng)Kruskal-WallisH檢驗,得出三項對酶活性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應患兒數(shù)分別為250例、330例、410例,共990例,占比74.94%。c.487G>A、c.1360C>T 兩種基因突變類型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其余基因突變類型均為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酶活性呈輕中度缺乏,見表1。
表1 陽性患兒的分子遺傳學特征[n(%)]
按照致病性變異分類標準,對確診的1321 例患兒分類后發(fā)現(xiàn)以Ⅳ類為主,共861 例,占比65.18%(861/1321)。女患兒以Ⅳ類居多,男患兒為Ⅱ~Ⅳ類,但以Ⅲ~Ⅳ類為主,見表2。
表2 確診陽性患兒致病性變異分類特點
紅細胞膜的G6PD 缺陷造成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合成量降低,該磷酸是谷胱甘肽還原酶輔酶,是紅細胞戊糖磷酸途徑的重要物質(zhì),對紅細胞膜的穩(wěn)定性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還原型谷胱甘肽生成量不足,導致機體無法抵抗氧化損傷,紅細胞受到破壞誘發(fā)溶血[8,9],臨床將該病稱為G6PD缺乏癥,屬于臨床常見遺傳病[10-13]。
G6PD 缺乏癥是因調(diào)控G-6-PD 的基因突變所致,呈現(xiàn)X 連鎖不完全顯性遺傳的特征。由于該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患者應注意避免導致該病發(fā)作的誘因,如伯氨喹啉型藥物的使用,新生兒疾病篩查是用于該疾病早期診斷的主要方式。
本研究對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漳州市出生的30 000 例新生兒進行篩查,最終確診G6PD缺乏癥患兒1321 例,確診率4.40%;且男性新生兒患病率高于女性,故早期疾病篩查至關重要[14],與其他地區(qū)G6PD 缺乏患病率相比,漳州市新生兒患病率較高,考慮與G6PD 在胚胎早期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參與作用有關。G6PD 具有提高細胞對病毒感染敏感度、加速細胞衰老、調(diào)節(jié)細胞增殖等對胚胎發(fā)育造成損害的作用,進而對有核細胞病理生理過程造成影響。同時,本市人口流動性大也是引發(fā)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因素。對1321 例確診患兒進行的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以c.1024C>T、c.1376G>T、c.1388G>A 為檢出率最高的三種基因突變類型,三種基因型是導致漳州地區(qū)G6PD 缺乏癥發(fā)生的主要基因型,與我國常見的3 種突變類型c.1376G>T、c.1388G>A、c.95A>G 有少許差異,考慮與地區(qū)差異性有關。基因突變類型中c.1388G>A 占比28.42%(270/950),在所有基因突變中占比最高。因此在兒童基因型篩查中需重視對上述基因型的篩查。從不同性別的患兒基因特征來看,女性 c.487G>A、c.1360C>T 兩種基因突變占比高于男性,其余基因突變類型均為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因此上述兩種基因突變雖然在整體突變中占比較少,但對女性患兒要給予足夠重視,與張玲等[15]的觀點一致。按照致病性變異分類標準對1321 例確診患兒分類后發(fā)現(xiàn)以Ⅳ類為主,共861 例,占65.18%,說明總體發(fā)病情況較輕,重癥率低。
綜上所述,做好G6PD 缺乏癥篩查對漳州市新生兒意義重大。隨著對遺傳病認知的加深,我國目前已增加對先天性基因疾病的防控力度,了解本地G6PD 缺乏癥的發(fā)病特點和基因型特性,有利于推動本地G6PD 缺陷新生兒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