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化有一種特殊的韻味,被稱為宋韻。宋詞是體現(xiàn)和反映宋韻的重要載體和形式。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與蘇軾并稱“蘇辛”。辛棄疾的詞以剛健豪放為主,也有深沉委婉的作品。從他寫杭州元宵節(jié)的《青玉案·元夕》中,可以讀出他的溫婉: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上闋描寫南宋都城臨安元宵之夜的盛況。東風(fēng)好像吹開了元宵之夜眾多的火樹銀花,騰空而起的焰火璀璨,又像星雨般散落下來。皎潔的明月高懸,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向西移去。街上車水馬龍、花燈耀眼、樂聲悠揚、彩燈舞動。大戶人家裝飾華麗、雕刻精細的豪華馬車,在街上駛過,車上女子身上的脂粉香氣彌漫大街。下闋,寫那些從家里出來觀賞花燈的女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當(dāng)時婦女頭上佩戴的裝飾。女子們儀態(tài)嬌美,笑語盈盈地在街上行走,身上散發(fā)出陣陣幽香。
作者在美女如云的人流中,一遍遍地尋找一位心儀的女子,但都沒有見到她。突然回首,眼前頓時一亮,心里的焦急瞬間轉(zhuǎn)為驚喜,怪不得在熱鬧的地方找不到她,原來她卻是站在燈火稀疏的冷落之處。
作者通過極力渲染元宵節(jié)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反襯出一個孤高、幽獨、淡泊的女性形象。在這樣滿城花燈燦爛、傾城歡樂冶游的元宵之夜,這位女子竟然超凡脫俗地置身局外,幽獨自處。
▲ 辛棄疾像
這位女子是誰?與作者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其實,這位女子不一定確有其人,而是通過她,寄托著作者在抗金理想受挫之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詞最后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驚艷詞壇,令人回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诙N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就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彼J為這樣的詞句,都是大詞人才寫得出來的。
宋詞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xué)形式,標(biāo)志著宋代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杭州在北宋已是東南形勝,被宋仁宗稱為“東南第一州”。到了南宋,杭州成為實際上的都城,達到極度繁華。兩宋時期,大量詞人云集杭州,其中許多是詞壇的頂尖人物和一些詞派的代表人物,他們在杭州寫了許多詞作。
杭州是一座能集中體現(xiàn)宋詞成就的城市,我稱其為“宋詞之城”。而南宋杭州的元宵節(jié),則是一個能體現(xiàn)濃郁宋代韻味的節(jié)日。這首詞,將兩者融為一體。以詞的形式,描繪了臨安城元宵之夜繁華熱鬧的節(jié)日氣氛,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有較高的文學(xué)藝術(shù)性,成為宋代詞壇經(jīng)典之作。
這首詞寫于何時?應(yīng)該是辛棄疾在杭州任職之時。乾道六年(1170),辛棄疾建康通判任滿,來到京城杭州,任司農(nóng)寺主簿。這首詞,很有可能是他在杭州的這段時間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