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情情
(商丘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引發(fā)女性死亡的直接因素。按照較高的死亡率不難看出,在對這類疾病治療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完善[1]。本文主要對兩種不同治療形式在早期宮頸癌患者中的影響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自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早期宮頸癌患者102 例作為分析對象,對照組年齡37~65 歲,平均(51.47±3.41)歲;術后病理分化情況:高分化23 例、中分化12 例、低分化16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20 例、大學31 例;職業(yè):個體18例、工人12 例、其他21 例;觀察組年齡36~64 歲,平均(51.32±3.56)歲;病理分化:高分化21 例、中分化19 例、低分化11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21 例、大學30 例;職業(yè):個體戶17 例、工人12 例、其他22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呈現(xiàn)均衡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通過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癌患者,且均為早期;年齡>34 歲,<66 歲;所有患者KPS>70 分;無癌癥轉移跡象;認知意識良好,且愿意配合治療;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相關文件。排除標準:遠傳轉移及合并血液疾病者;對化療等藥物無法耐受;中途退化;存在其他重要器官衰竭者;資料不全,無法分析治療效果[4]。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根治術手術。具體操作為:給予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并自此基礎上增加子宮切除術和盆腔淋巴清掃術,在手術進行中,主治醫(yī)生要按照患者卵巢是否呈現(xiàn)正常計患者年齡情況,決定是否保留卵巢,年齡>45 歲患者行全切根治術,<45 僅給予子宮切除根治術,但卵巢給予保留,術后對其病理進行再次分析,若宮頸旁或是淋巴處有任何轉移跡象,要及時給予化療輔助。觀察組在前者基礎上增加新輔助化療,通過DMB 方案進行術前動脈灌注,具體操作為:順鉑+博來霉素+絲裂霉素。先將利多卡因完成局麻準備,之后以股動脈作為穿刺位置,完成插管,在左右側子宮動脈上下分支前的0.5cm 處送入4F-Cobra 導管,在操作時要格外小心,避免導管進入到輸尿管分支中,子宮動脈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都是采取數(shù)字剪影血管造影呈現(xiàn),注入博來霉素、順鉑各25mg/m2、順鉑65mg/m2,+絲裂霉素10/m2等化療藥物,待完成后進行造影,選取明膠海綿顆粒對兩側子宮動脈進行栓塞,直至造影提示良好?;颊呋煏r間為兩個療程,每個療程時間為一周。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分析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各項指標變化。顯效:患者體內(nèi)腫瘤全部清除;有效:病灶清除達到52%之上,無效:治療后毫無進展,甚至更加嚴重[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運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χ2=12.192,P=0.000):具體結果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 [n(%)]
2.2 比較兩組術后腫瘤復發(fā)率(χ2=6.792,P=0.000):具體結果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復發(fā)情況 [n(%)]
2.3 分析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χ2=5.131,P=0.000):具體結果詳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2.4 對比兩組術后腫瘤標志物變化:具體結果詳見表4。
表4 分析兩組術后腫瘤標志物 (±s)
表4 分析兩組術后腫瘤標志物 (±s)
組別SCC-Ag/(μg·mL-1) CYFRA21-1/(ng·mL-1)觀察組1.02±0.526.34±2.00對照組4.78±1.2116.00±2.12 t 20.38823.669 P 0.0000.000?
2.5 分析COX-2 表達情況:具體結果詳見表5。
表5 比較兩組COX-2 表達情況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中常見的腫瘤之一,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宮頸篩查的規(guī)范性,該疾病的檢出率在不斷提高[2-3]?,F(xiàn)如今,對待宮頸癌早中期患者的治療,已經(jīng)成為了臨床重要關注話題。宮頸癌是指女性生殖系統(tǒng)出現(xiàn)的腫瘤,近些年來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在逐年遞增,也是婦科常見的多發(fā)病[4-5]。宮頸癌的發(fā)病因素有很多種,其病因比較復雜,不同患者預后也存在很大差異。手術治療是該疾病的常見手段,大部分宮頸癌患者術后還需要經(jīng)歷化療等措施,避免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而患者術后可能會發(fā)生不同并發(fā)癥,影響預后效果[6-7]。
現(xiàn)如今,目前我國宮頸癌患病率在逐漸增加,對患者日常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功能均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并在很大程度危害到了患者生命安全。以我國環(huán)境污染和人們生活習慣出現(xiàn)改變作為主要因素,使得該疾病發(fā)病率在每年遞增,而宮頸癌已然成為目前臨床主要科室。宮頸癌疾病在臨床中是有很高的病死率,主要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具體為不孕不育、乳腺癌、子宮息肉等,針對上述提出的疾病類型都是可以直接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等疾病,與此同時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存在一定影響。此外,臨床需要對這類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此來提升患者康復效果,降低患者治療時間[8]。針對目前我國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下,人們已經(jīng)逐漸將思想解放,同之前比較,現(xiàn)階段婚前性行為已經(jīng)變成非常常見,隨之而來的就是意外懷孕的風險會大幅度提高,也有很多女性選擇終止妊娠,這也是引發(fā)宮頸癌發(fā)病的直接因素[9]。手術治理主要是針對早期宮頸癌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但術后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且治療效果不理想。而本文提出了新輔助化療可以有效減少淋巴結轉移,將腫瘤直徑縮小,以此來提高手術治理效果。通過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采取了新輔助化療后患者效果較高,觀察組術后病理轉移率比對照組低,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對照組術后腫瘤標志物及COX-2 表達陽性率比觀察組高。由此可知,聯(lián)合治理方式不僅可以抑制腫瘤細胞增加,還可以將病灶完成切除?;颊咴谕ㄟ^化療后,可以有效降低腫瘤標志物表達,同時也明顯減少腫瘤轉移浸潤度[10]。
綜上所述,早期宮頸癌患者給予手術治理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作為治療方案,可提升患者治療效果,降低COX-2 表達陽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