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奇勇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湘潭 411201)
執(zhí)教“語言學概論”課程,會發(fā)現(xiàn)各家教材在“語言功能”內(nèi)容上的有無、多少、處于什么層級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同。誠然,作為大學某門課程的教材,述一家之言以呈“百花齊放”之態(tài)是提倡的,但作為施教者,面對一門課程,則不得不在教學內(nèi)容的共識性、基本性、規(guī)定性上多加考慮。為此,我們就“語言功能”的內(nèi)容由于各家教材呈現(xiàn)不同而帶來的問題做一些梳理,并對其教學對策做些探討。
為直觀起見,我們把一些語言學概論課程教材目錄及有關“語言功能”的內(nèi)容列出來分類做一個比較:一類是沒有把“語言功能”作為章、節(jié)標題專門闡述內(nèi)容的教材(見表1);一類是將“語言功能”作為章、節(jié)標題專門闡述內(nèi)容的教材(見表2)。
表1 語言學概論教材目錄中有關“語言功能”內(nèi)容安排舉例表(一)
這類教材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情況是:
一是教材不把“語言功能”作為章、節(jié)標題進行專門論述,沒有概念術語指稱,只在相關內(nèi)容中附帶提及。如例1 在第一章的引言中提到“從語言的功能特征來看,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例2 在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談到“語言的思維表達功能,即交際功能是語言的主要功能屬性”。例3 在第二章第二節(jié)談到“交際功能是語言最基本的功能”。
二是將“語言功能”的有關內(nèi)容作為“語言本質屬性”來認識。有的提“功能特征”(例1),有的提“功能屬性”(例2),都是在語言的“本質”或“屬性”中闡述的。
三是這類教材從上世紀80、90 年代(例1、2)一直到近年出版的都有代表(例3)。
表2 語言學概論教材目錄中有關“語言功能”內(nèi)容安排舉例表(二)
這類有“語言功能”專題內(nèi)容的教材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相互之間差異情況是:
一是雖然都作為專題內(nèi)容安排,但所處的層級不同。有的作為專章安排(例10);大部分作為專節(jié)安排(例4、5、6、7、8、11)。例9 雖以要點出現(xiàn)但實際相當一節(jié)。
二是在內(nèi)容指稱上,所使用的概念名稱術語不同。有的直接稱為“語言功能”或“語言的功能”(例4、5、6、8、9、10、11);有的則稱為“語言的社會功能”(例7)。并且在相關論述中,幾乎所有的教材都沒有對“語言的功能”這一概念予以闡釋或定義,都是直接使用這一概念。
三是所處層級的上位概念不同。作為“節(jié)”內(nèi)容有的放在“語言和語言學(語言和語言研究、總論)”之下(例4、5、7、11),有的放在“語言的本質”之下(例6),有的放在“語言的形成、性質和功能”之下(例8)。有的作為要點放在“語言是重要的信息工具”之下(例9)。
四是所處層級的平行概念不同。作為獨立“章”的,“語言的功能”與“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等相平行(例10)。作為獨立“節(jié)”的,有的與“語言的定義”“語言的特征”等相并列(例4);有的與“語言的形成”“語言的性質”等并列(例8);有的與“語言和語言學”等相并列(例5);有的甚至與“語言與言語”“語言的符號屬性”“語言的系統(tǒng)性”“語言的社會性”“語言的本質”等相并列(例6);有的與“語言內(nèi)部結構”等相并列(例7);有的與“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語言的定義”等相并列(例11);有的與“思維功能、交際功能、文化功能”等并列(例9),等等,不一而足。
五是在“語言功能”內(nèi)部系統(tǒng)(外延涵蓋)上,所指內(nèi)容即分類不同。有的從工具性出發(fā),將“語言的功能”或兩分(例6、7),或三分(例4)。有的從功能方面認識,或兩分(例5、10),或三分(例9、11)。
六是內(nèi)部系統(tǒng)的層級劃分不同。有的只有一個層級(例4、6、7),也有劃分出兩個或以上層級的(具體見表3)。
上述“語言功能”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情況給教學帶來的問題和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各教材該內(nèi)容所占的地位和篇幅懸殊,影響教學中對該內(nèi)容的整體性把握。對“語言功能”內(nèi)容的闡述,有的是一章,有的是一節(jié),有的是節(jié)中的要點,有的則根本沒有專門闡述甚至沒有相關概念,反映出人們對這一內(nèi)容的認識程度極不一致,勢必會影響人們在教學中對其教學性質和分量上的把握,造成對它的重視程度的極不一致。
2.“語言功能”概念指稱含混,缺乏對概念內(nèi)涵明確界定,給教學帶來了不便。在指稱概念上“語言的功能”還是“語言的社會功能”的兩可和隨意,存在概念不明、不周的邏輯錯誤,不對“語言的功能”的內(nèi)涵做出正面的闡述即給出必要的定義,這就從根本上影響了教學中對該內(nèi)容內(nèi)涵實質的正確認識。
3.在與相關概念相互區(qū)別界定上的邏輯關系混亂不清,對教學形成了一定的干擾。在上位概念關系上,有的種屬關系錯位,如將“語言的功能”放在“語言是重要的信息工具”之下。有的欠妥當,如將“語言功能”放在“語言和語言學(研究)”或“總論”之下。在平行概念關系上,有的違背了分類標準的一致性,如將“語言功能”與“語言和語言學”相并列,或與“符號性”“系統(tǒng)性”“社會性”相并列。有的是欠妥當,如將“語言功能”與“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或“語言的內(nèi)部結構”相并列。這使人們在教學中難以對該內(nèi)容的地位性質做出正確把握。
4.在內(nèi)部系統(tǒng)即外延范圍的種類和層級上各不相同,給教學來了不必要的迷惑。如對“語言功能”的外延,有的只包括“交際工具、思維工具”,有的還包括“思維功能、交際功能、文化功能”,截然不同;在內(nèi)部系統(tǒng)中的各項“功能”是否具有層級性(層次性)上,也是各不相同,影響“語言功能”在教學中形成清晰系統(tǒng)的內(nèi)容構架和對具體內(nèi)容準確理解。
上述在“語言功能”教學內(nèi)容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不能因為教材可以一家之言或各呈風采,而在教學中予以忽視,相反,作為存在疑慮的地方,應該引起我們在教學這一內(nèi)容時的高度重視。作為執(zhí)教者,決不能囿于某一本教材的內(nèi)容安排,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要在教學中綜合各教材所長以及目前關于“語言功能”的研究成果進行探究性的教學。
1.要給予“語言功能”內(nèi)容一個專門闡述的恰當?shù)慕虒W位置
在語言學概論課程教學中一定要明確“語言的功能”內(nèi)容的性質,給這一教學內(nèi)容以一席之地,決不能避而不談,并且盡量在一個恰如其分的層面上進行教學。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語言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可稱之為語言學的四個基本問題: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發(fā)揮的有利的作用”[12],是回答事物起什么作用的問題的。毫無疑問,“語言的功能”就是要回答語言對人類社會有什么作用的問題的,既直接說明語言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也與語言的性質密切相關,是語言的本質屬性的具象反映,屬于語言的本質問題,應該在“本質論”中進行教學,以便學習者深入理解語言的本質屬性。
目前除少數(shù)語言學概論教材外,大多數(shù)都有了“語言功能”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安排上從章、節(jié)到節(jié)中的要點都有,加上有不少教材將“語言”與“語言學”放在一起論述,可以說,絕大部分教材都沒有解決好準確地找到“語言的功能”教學內(nèi)容位置這一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建議在教學中:一是要明確“語言的功能”屬于“語言的本質(語言是什么)”方面的問題。二是要將“語言”的問題與“語言學”的問題分開來教學,不要攪在一起,“語言學”的內(nèi)容最好是在“導言”(或單列一章)中專門論述。三是將“語言的本質”方面的問題作為一個大的方面(一章)的內(nèi)容來教學,不要分散,集中闡述而又分不同角度闡述“語言是什么”的問題,從而形成如下的邏輯線索清晰教學內(nèi)容安排:
導論(關于語言學)
第一章 語言的本質
第一節(jié) 語言的含義(內(nèi)涵與外延)
第二節(jié) 語言的性質(屬性)
第三節(jié) 語言的功能(作用)
2.要在教學中明確闡釋“語言功能”的概念內(nèi)涵
目前,出現(xiàn)“語言功能”概念的教材幾乎沒有一種教材對“語言功能”的內(nèi)涵做出正面的闡述,即給出必要的定義,這么多教材竟然都是這樣,確實有些令人費解。
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有必要對“語言功能”給出明確的定義,做出正面的闡釋。其實,“語言的功能”就是語言的作用,即語言在人類社會中到底有什么功用。如“語言功能是語言在實現(xiàn)人的具體目的中所起的作用?!薄爸刚Z言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職能?!盵13]都是對“語言功能”這一概念的解釋定義,在教學中要注意吸收和補充,同時還要注意闡釋好。
這一定義的要點就是“語言”、“人類社會生活”、“作用(職能)”。它是指整個人類語言在整個人類社會中的功能(作用、職能)。不是指個別語言的功能,如漢語的作用、方言的作用等;也不是指語言中某個“語言單位”的功能,如詞語充當句子成分的功能、語音的辨義功能等;與“人類的語言功能”“人腦具有語言功能”的“語言功能”也不是一回事。
3.要加強“語言功能”與相關概念區(qū)別性的內(nèi)容教學
一是找準“語言功能”的上位概念。如前述,“語言功能”內(nèi)容不應放在“語言和語言學(語言研究)”、“總論”、“語言是重要的信息工具”之下。這些顯然都是弄錯了其直接上位概念,因為語言學(語言研究)與語言的功能毫無關聯(lián);“語言、總論”對語言功能來說作為上位概念太寬泛;“信息工具”與語言功能更是顛倒了上下位概念。“語言的功能”應該在“語言的本質”之下,“本質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fā)展的根本屬性,事物的本質是隱蔽的、不能用簡單的直觀去認識,必須通過現(xiàn)象掌握本質?!盵14]語言的本質也就是要回答“語言到底是什么”的問題,這一問題可以從語言有哪些屬性、語言在人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等方面去認識。
二是區(qū)別“語言功能”相關的平行概念。如“語言的功能”與“語言的性質(屬性)”是平行的概念,語言功能是語言的職能和作用;語言的性質是語言所具有的屬性和特點。在教學中,我們談“語言具有工具性、符號性、社會性”,這說的是“性質”;談“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工具”等,這說的是“功能”。不要將“語言的功能”與“語言的性質”混為一談。
三是厘清“語言功能”的下位概念。如“語言的功能”和“語言的社會功能”的概念的關系,將他們等同是不對的,如果存在“語言的社會功能”一說(從所列教材的章目來看,是否承認語言有這一功能是有不同意見的),那么它只能是“語言的功能”的下位概念、一個方面,是否還有其他功能、還有哪些功能,正好是要借助目前的學界研究成果進行明確地教學的地方。在現(xiàn)行教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凡是新修訂過的教材(例10、11),都已經(jīng)改正了過去版本中只論“語言的社會功能”、不用其上位概念“語言的功能”的不當。這一改變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
4.教學中要梳理出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的“語言功能”內(nèi)部構成系統(tǒng)
在“語言功能”的內(nèi)部系統(tǒng)上,目前正處于研討之中,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分類系統(tǒng)。我們將新世紀以來一些教材對語言功能內(nèi)容的分類及層級劃分情況展示如下表3。
從表3 首先可以看到,對“語言功能”包含的具體內(nèi)容有著不同的分類:有分為2 大方面,如例5、10;有分為3 種功能的,如例1、11;也有分為4 種功能的,如例8。
如果聯(lián)系目前的學術上的研究討論,那么語言功能的分類就更為紛繁。如從工具、手段出發(fā)認識功能,有的3 分:文化信息的載體、人認識世界的工具、交際方式和交流思想的手段[15]。有的4 分: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是積累知識和信息的工具、語言是表達感情和影響別人的工具[16]。
從功能出發(fā)認識的,分出的種類就更多一些。有分為6 種功能的:指稱功能、表現(xiàn)(情感)功能、指令(意動)功能、聯(lián)系(交際)功能、元語言的功能、詩歌(審美)功能[17]。有分為7 種功能的:工具功能、調節(jié)功能、相互作用(交往)功能、個人表現(xiàn)功能、啟發(fā)功能、想象功能和信息功能[18]。有的還進一步細分成9 種功能:指示功能、指使功能、信息功能、應酬功能、元語言功能、疑問功能、表達功能、召喚功能、行為功能。
表3 語言學概論教材“語言功能”內(nèi)部系統(tǒng)分類及層級劃分舉例表
其次可以看到,對“語言功能”內(nèi)容系統(tǒng)層級有不同劃分。多數(shù)劃分為兩個層級,如例5、9、10、11。也有進一步劃分三個層級的,如例8。
如果聯(lián)系目前的學術上的研究討論,那么語言功能的層級劃分也同樣紛繁。如有的將語言功能分為“表達功能、交際功能、創(chuàng)造功能”,再進一步將這三個功能分別分析為“稱代功能、記述功能、抒發(fā)功能”;“傳信功能、合作功能、行事功能”;“工具功能、娛樂功能、文化功能”[19]。再如有的將語言功能中的“社會功能”再分析為“通過信息傳遞功能、社會構建功能、社會認知功能”[20]。
上述羅列出來的關于“語言功能”的種種觀點,提醒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一是“語言功能”內(nèi)容一定是一個有層級的分類系統(tǒng),不能在一個平面上任意展開。二是以上“語言功能”的具體內(nèi)容,無論是第一層級的分類,還是不同層級系統(tǒng)的建立,都只是處于探索中的各家之言,都有深入討論的空間,也就是說“語言的功能”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加以注意,一定要慎重地通過教師自己的鉆研,注意參考學界對于該論題的研究成果,形成一個邏輯清晰的、利于學習掌握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再進入課堂進行教學。
以上有關語言學概論“語言功能”內(nèi)容的教學對策或建議,不僅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也值得我們在編著教材或對教材做進一步修訂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