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張超,梁峰豪,唐容,楊斌,雷紹林,肖華貴,王璐璐
(貴州省油料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芥菜型油菜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三種油菜類型(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甘藍型油菜)之一,具有抗旱、抗倒、耐瘠、耐寒、抗裂角等優(yōu)點[1-2],且遺傳變異豐富[3],適合在高寒以及高海拔的油菜種植地區(qū)栽種,在貴州山地常年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6.64萬hm2左右,是貴州重要的油料和多功能作物之一。但長期以來,貴州種植的芥菜型油菜以農家種為主,缺乏系統(tǒng)的鑒定和選育,產量偏低,品質較差。
油菜的產量和品質性狀受自身遺傳因素和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4]。油菜的產量性狀由多個農藝性狀組成,是各性狀相互作用的結果[5],其中單株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及千粒重等要素對產量構成起關鍵性作用[6]。油菜的品質性狀也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7]。油菜籽主要用于榨油,含油量的高低是油菜品種選育的重要指標,油菜種子的含油量和蛋白質含量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8]。蛋白質含量關系到油菜籽壓榨后餅粕的質量,需種植含油量和蛋白質含量相協(xié)調的品種才能保障油菜種植效益。貴州氣候復雜多變,立體氣候特征明顯[9]。興義、貴陽、湄潭試驗點均屬于冬油菜適宜種植氣候區(qū),但其海拔高度、降水量和土壤肥力存在差異。興義海拔較高(1 300 m),干旱少雨、土地貧瘠;貴陽海拔適中(1 100 m),降水適量,土壤肥力適中;湄潭海拔較低(756 m),降水充沛,土壤肥沃。在興義、貴陽、湄潭進行芥菜型油菜品系篩選和鑒定,能夠反映貴州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油菜的生產狀況,可為提高貴州省油菜的產量提供依據。為此,將17份經優(yōu)選的貴州地方芥菜型油菜種質品系分別在興義、貴陽、湄潭3個不同生態(tài)類型的地區(qū)種植,對其農藝性狀和品質性狀進行鑒定和評價,以期篩選出產量高、品質優(yōu),適宜在貴州相應區(qū)域種植的芥菜型油菜優(yōu)良品系,為貴州油菜的產能提升提供依據。
油菜品系HY01~HY17,均為貴州地方芥菜型油菜資源連續(xù)自交6代后的優(yōu)選品系(表1),由貴州省油料研究所提供。
表1 油菜品系來源及粒色特征
試驗地點在興義市敬南鎮(zhèn)、貴陽市花溪區(qū)金竹鎮(zhèn)、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zhèn),試驗地平坦且肥力均勻。每個品系按行長2.0 m、行距40 cm、每行8窩點播種植,每個品系種植5行,3葉1心期每窩定苗2株;2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按40 kg/667m2復合肥+1 kg/667m2硼砂作底肥整地時一次性施入,10 kg/667m2尿素定苗后追肥。
興義試驗點于2020年10月20日播種,貴陽試驗點于2020年10月15日播種,湄潭試驗點于2020年10月10日播種。小區(qū)中75%角果轉黃時記載成熟期,計算生育期。成熟期,每個品系取5株整齊一致單株,采用考種尺測量株高、分枝高度,計算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每株均勻取上、中、下部位角果10個脫粒后計算每角粒數(shù),單株脫粒并充分曬干后稱量單株產量。各品系按小區(qū)收獲,脫粒曬干后稱量小區(qū)產量并折算為667 m2的產量,各品系2小區(qū)收獲籽粒混合后均分為3份,考察千粒重,并采用FOSS NIR System近紅外分析儀(美國)測量種子品質性狀。
利用Excel整理數(shù)據,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v5.0制圖。
從表2可知,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的株高、有效分枝高、一次分枝數(shù)、二次分枝數(shù)、全株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單株產量、千粒重及生育期變化。
表2 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不同試驗點的農藝性狀
興義試驗點:株高為163.67~197.33 cm,平均為180.10 cm,HY05最矮,HY17最高;有效分枝高為45.00~94.00 cm,平均為70.73 cm,HY14最低,HY16最高;一次分枝數(shù)為6.0~12.3個,平均為9.8個,HY03最多,HY12最少;二次分枝數(shù)為10.3~42.3個,平均為26.8個,HY04最多,HY06最少;全株角果數(shù)為474.0~852.0個,平均為651.7個,HY07最多,HY06最少;每角粒數(shù)為8.3~14.3粒,平均為12.1粒,HY6最多,HY03最少;單株產量為5.94~14.36 g,平均為9.24 g,HY04最高,HY09最低;千粒重為1.55~2.03 g,平均為1.72 g,HY02最重,HY10最輕;生育期為183~194 d,平均為189 d。
貴陽試驗點:株高為182.32~221.67 cm,平均為200.71 cm,HY12最矮,HY02最高;有效分枝高為83.00~123.33 cm,平均為104.29 cm,HY12最低,HY02最高;一次分枝數(shù)為6.3~9.7個,平均為7.7個,HY07最多,HY05和HY12最少,均為6.3個;二次分枝數(shù)為6.0~26.0個,平均為17.6個,HY03最多,HY06最少;全株角果數(shù)為319.0~661.0個,平均為556.9個,HY01最多,HY06最少;每角粒數(shù)為8.7~13.0粒,平均11.1粒,HY08最多,HY03最少;單株產量為4.57~9.78 g,平均為7.76 g,HY03最高,HY06最低;千粒重為1.59~2.28 g,平均為1.92 g,HY02最重,HY15最輕;生育期為190~197 d,平均為194 d。
湄潭試驗點:株高為198.33~231.67 cm,平均為215.47 cm,HY12最矮,HY15最高;有效分枝高為102.00~139.00 cm,平均為118.22 cm,HY12最矮,HY02最高;一次分枝數(shù)為5.7~9.0個,平均為7.7個,HY07最多,HY12最少;二次分枝數(shù)為6.7~26.3個,平均為17.5個,HY03最多,HY06最少;全株角果數(shù)為362.7~680.3個,平均為547.6個,HY03最多,HY06最少;每角粒數(shù)為8.7~13.3粒,平均為11.6粒,HY06最多,HY03最少;單株產量為5.04~10.70 g,平均為7.89 g,HY16最高,HY06最低;千粒重為1.61~2.30 g,平均為1.95 g,HY03最重,HY15最輕。生育期為194~202 d,平均為199 d。
綜合來看,興義、貴陽、湄潭3個不同區(qū)域環(huán)境下17份芥菜型油菜的株高、分枝高度依次增高,生育期依次延長;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全株總角果數(shù)、單株產量則是興義顯著多于貴陽和湄潭;興義試驗點千粒重顯著低于貴陽和湄潭;每角粒數(shù)在3個不同區(qū)域環(huán)境中的變化不明顯(圖1)??梢姡h(huán)境對不同農藝性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貴陽和湄潭環(huán)境下各農藝性狀間差異較小,說明這兩個區(qū)域的環(huán)境條件比較接近,而與興義差異較大。
圖1 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各農藝性狀在3個試驗點的整體變化
續(xù)表2-1
續(xù)表2-2
從表3可知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的產量變化。在興義試驗點,HY02、HY04、HY05、HY08、HY11、HY16、HY17的小區(qū)產量顯著高于平均值,其中HY04的小區(qū)產量最高,為136.11 kg/667m2,HY05其次,為123.28 kg/667m2。在貴陽試驗點,HY02、HY07、HY08、HY09、HY11、HY16的小區(qū)產量顯著高于平均值,其中HY16的產量最高,為121.61 kg/667m2,HY02其次,為111.78 kg/667m2。在湄潭試驗點,HY02、HY05、HY07、HY08、HY11、HY16的產量顯著高于平均值,其中HY11的產量最高,為126.55 kg/667m2。綜上所述,不同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產量表現(xiàn)有所不同,HY04和HY17在興義地區(qū)的小區(qū)產量相對于貴陽和湄潭地區(qū)的小區(qū)產量較高,適合在興義及其類似區(qū)域種植,而HY02、HY08、HY11和HY16在3個試驗點的小區(qū)產量均顯著高于平均值,適應性較好,適合在3個試驗點及其類似區(qū)域種植。
表3 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的產量 kg/667m2
從表4可知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的品種性狀變化。在興義試驗點,含油量為37.49%~46.58%,HY09最高,HY12最低;蛋白質含量為23.54%~29.21%,HY12最 高,HY09最 低;芥 酸 含 量 為20.69%~42.79%,HY01最高,HY09最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為105.89~163.28 μmol/g,HY13最高,HY09最低;含油量+蛋白質含量為63.99%~71.67%,HY17最高,HY14最低。在貴陽試驗點,含油量為40.31%~50.67%,HY09最高,HY12最低;蛋白質含量為20.27%~29.53%,HY04最高,HY09最低;芥酸含量為21.44%~43.60%,HY01最高,HY09最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為104.21~172.15 μmol/g,HY01最高,HY09最低;含油量+蛋白質含量為66.85%~72.56%,HY04最高,HY12最低。在湄潭試驗點,含油量為39.79%~49.55%,HY09最高,HY12最低;蛋白質含量為22.09%~29.64%,HY04最高,HY09最低;芥酸含量為20.44%~43.35%,HY01最高,HY09最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為105.68~165.35 μmol/g,HY12最高,HY09最低;含油量+蛋白質含量為65.82%~72.06%,HY04最高,HY12最低。
表4 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不同區(qū)域的品質性狀
整體上看,興義環(huán)境條件下17個芥菜型油菜品系含油量和含油量+蛋白質含量低于貴陽、湄潭,而蛋白質含量、芥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在3個試驗地環(huán)境間差異不大(圖2)。
圖2 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各品質性狀在3個試驗點的整體變化
芥菜型油菜在貴州有較大的種植面積,但貴州立體氣候特征明顯,篩選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適合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芥菜型油菜品系,對提升貴州省油菜產能具有積極意義。甘藍型油菜的產量主要由單株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及千粒重等3個要素決定[7]。在芥菜型油菜中,王璐璐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產量不僅與全株有效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千粒重呈顯著正相關,與二次分枝數(shù)、主花序角果數(shù)、株高、一次有效分枝等性狀也密切相關。研究篩選出的高產穩(wěn)產品系HY02、HY08、HY11、HY16的產量組成相關性狀全株有效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千粒重、二次分枝數(shù)、一次有效分枝等至少有1個性狀優(yōu)于17份材料的平均值,說明生產中高產材料的篩選可以從產量組成相關性狀上著手。
油菜的產量性狀是典型的數(shù)量性狀,容易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4]。研究中,17個品系在興義種植的株高、分枝高、生育期、千粒重等性狀均低于貴陽和湄潭,產量性狀密切相關的單株角果數(shù)、一次分枝數(shù)、二次分枝數(shù)呈現(xiàn)貴陽、湄潭低于興義的趨勢,這可能主要是因為興義地區(qū)冬春季節(jié)雨水較少、光照充足,而貴陽、湄潭區(qū)域冬春季節(jié)雨水多、光照少。因而在生產中,針對興義區(qū)域應重點篩選株型適中、千粒重較大的品系,針對貴陽、湄潭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區(qū)域則應重點篩選株高適中、分枝和角果較多的品系。
油菜種子的含油量和蛋白質含量是光合產物積累的結果[9],直接關系到油菜籽的經濟效益。研究表明,油菜生長后期適宜的光照和溫度有助于籽粒油脂合成,提高油脂品質[7],但籽粒灌漿期的高溫和干旱脅迫則會抑制籽粒光合產物的積累[8]。研究發(fā)現(xiàn),興義區(qū)域種植的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的含油量和含油量+蛋白質含量低于貴陽、湄潭,這可能是因為興義地區(qū)油菜籽粒灌漿期容易遭受干旱和高溫脅迫。因此,在興義區(qū)域,應注意篩選成熟期耐旱、耐高溫的高含油量油菜品系。
HY04和HY17在興義試驗點種植產量較高、品質較好,產量分別為136.11 kg/667m2、122.86 kg/667m2,含油量分別為42.24%、45.47%,HY04二次分枝數(shù)最多,單株產量最高。因此,HY04和HY17適合在興義及其類似區(qū)域種植。HY02在3個試驗點的產量分 別 為120.10 kg/667m2、111.78 kg/667m2、108.50 kg/667m2,含 油 量 分 別 為43.37%、47.48%、47.31%;HY16在興義、貴陽、湄潭的產量分別為115.43 kg/667m2、121.61 kg/667m2、117.14 kg/667m2,含油量分 別為44.47%、46.16%、45.24%。HY02和HY16適應性強、產量較高、品質較好,可在興義、貴陽、湄潭及其類似生態(tài)區(qū)域種植,盡管HY08、HY11適應性好、產量較高,但這兩個品系品質稍差,不建議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