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東,張振,王會,王麗杰
錦州醫(yī)科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錦州 121001)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期間,遼寧省乃至全國大部分高校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實施封閉式管理,教師居家辦公,學生居校上課,線上教學取代線下教學,常規(guī)教學模式被打亂。為確保線上、線下授課同質等效,選擇什么樣的平臺、利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成為線上教學的關鍵問題。
雨課堂是一款線上智慧教學工具[1],可以課前預習、課中答題和投稿、課后發(fā)布作業(yè)及測試,將課前、課中和課后有機結合,能夠利用后臺數據看板進行數據統(tǒng)計,唯一的缺點是課上不能和學生實時語音互動。騰訊會議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將教師的授課材料實施桌面共享、語音交互和視頻直播,教學高清流暢、安全可靠,可以隨時隨地高效溝通,但是不能進行數據統(tǒng)計[2]。
為提升線上授課質量,錦州醫(yī)科大學采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模式,將二者有效銜接、優(yōu)勢互補,通過對線上教學數據分析,旨在探索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的方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研究對象為食品與健康學院2019級和2020級學生;時間為2022年3月7日至4月7日,共計4周;涉及6個教研室,覆蓋師生456人,其中老師37人、學生419人,教學班級累加61個,課程37門,理論授課508學時。
騰訊會議不具備數據統(tǒng)計功能,利用雨課堂的數據看板對理論課線上教學活動進行統(tǒng)計,包括課堂、課件、試卷、公告、預習、紅包等。
利用雨課程后臺數據看板對采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方式授課的37門課程,4周線上授課情況進行統(tǒng)計。
錦州醫(yī)科大學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按著“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有關要求,統(tǒng)籌部署,精準施策,運用網絡,運用雨課堂+騰訊會議將教師“直播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緊密融為一體,運用課前自主學習、檢測反饋,課中釋疑拓展、檢測反饋,課后歸納總結、云端補救的授課方式,教師成為學習的推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成為網絡課堂的接受者,教學方式方法發(fā)生變革[3]。
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上課前3天,教師將預習材料通過雨課堂推送給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清楚學習的內容及學習方法,包括自主學習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網上精品課程、PPT及相關視頻影音文件。開課前1天,教師推送試卷測試,通過后臺數據檢查同學自學情況,根據數據分析,調整授課重點、難點及方法,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根據表1可知,教師發(fā)送公告161份,上升460%,推送課件243份,上升2 600%,推送試卷101份,上升1 250%,分析得知教師為達到線上教學質量提升,加大課前教學活動,預習準備工作充分;根據表2可知,教師雖然發(fā)送公告、課件、試卷進行預習提醒,但是學生預習率僅達85%,較上一周下降7%,可見線上授課,學生脫離教師的視線監(jiān)管,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效果不明顯、不理想;推送授課課件243個,查看率為82%,較上一周下降8%,課件查看率不高還有所下降,表明學生自學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較差,重視程度不高[4];推送試卷101份,完成率為92%,較上一周上升10%,分析可知,因公告、課件不作為平時成績,而試卷考核作為平時成績的30%,學生參與相對較高。
表1 課前教學活動統(tǒng)計
表2 課前教學活動統(tǒng)計
雨課堂+騰訊會議具有點名、發(fā)送習題、彈幕、獎勵紅包、內容不懂、課堂測驗等課上互動形式。為進一步提高學生上課質量,加大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通過表3可知,習題互動25 754次,上升486%,教師可以通過后臺,清晰掌握學生完成率及正確率,習題互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完成率,學生參與習題互動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能準確掌握學生的參與度,知道同學們聽課認真的程度。課堂投稿650次,下降204%,彈幕24 539次,下降617%,下降的主要原則就是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性下降,沒有約束機制,全憑學生的自覺性。利用騰訊會議的語音互動,實時與學生連麥,對學生適時監(jiān)控、點名、測試。通過表3可知,點名、發(fā)送紅包753次,上升891%,學生參與度明顯上升,通過個性化的發(fā)放紅包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5]。
表3 課中互動統(tǒng)計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雨課堂可以推送試卷及習題作為課后作業(yè),進行檢測。教師應該在授課結束當天,將試卷或習題推送給學生,試卷或習題有單選、多選、投票、填空等題型,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確定是否答疑或輔導,使學生100%掌握,試卷成績將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處于疫情的特殊時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線下進行,為保證教學不受影響,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教學特點,合理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采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模式取得一定效果。
疫情期間,師生分布不同空間,缺少有效監(jiān)管,對學情難以掌控。要想達到教學共識,線上線下教學同質化,應做到教研室每周開展線上集體備課,備課時間長短根據課程內容需要。在備課過程中授課教師、課程組成員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學重點、難點,學時分配,使主講教師和課程組成員通過集體備課研討,規(guī)范線上教學課件基本內容、教學節(jié)奏安排。
教研室每位教師將平時遇到的典型案例、圖片、視頻、影音文件收集,為線上教學儲備資源。對于教學重點、難點,學生難于理解掌握的知識點,選擇性地組織學生線上討論。在授課過程中,更多地采用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式、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翻轉課堂等。同時要注重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感受食品安全在廣大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提高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有效提高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指數,增強學生職業(yè)認同感和責任感。
為提升教學效果,要求教師有充分的準備,包括精美PPT等教學文件,通過雨課堂教學平臺,利用“PPT講授+播放視頻+測驗+案例討論”等多種方式傳遞給學生,由于學生不在教室,和教師不在同一空間,缺少教師的監(jiān)控,可以使用雨課堂實時點名、答題、測驗、彈幕、投稿、發(fā)送紅包等進行課堂互動教學,學生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好,學習效果佳。學生到課率雖然100%,但是學生是否真正在聽教師講課,缺少有效地監(jiān)督。
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其他空間是不是在認真地聽和思考,是否和教師同頻共振,考慮線上教學時間長,學生出現厭倦情緒,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量身設計完全不同于線下教學的線上教學過程,可以采用案例討論式、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案例導入、傳統(tǒng)PPT講授原理、操作視頻、微課、互動答題、分組討論、虛擬實驗、思維導圖總結、課程思政、隨堂測驗等10余個部分,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與生產緊密結合并融入人文關懷。
雨課堂+騰訊會議具有回放的功能,學生可以課后,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觀看。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為學生答疑解惑,也可以建立自助學習小組,賦能學生為主角、互相答疑解惑,將學生的參與情況納入到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中,真正做到云端補救,將學生、網絡、老師融為一體,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利用雨課堂+騰訊會議開展線上教學,通過課前教研室集體備課、自主學習和檢測反饋;課中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提高在線直播教學質量,深入挖掘教學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實現教與學同頻共振,釋疑拓展,檢測反饋;課后思考,自主學習、歸納總結及動端補救等措施,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線上線下教學同質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