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育部會同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科學技術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鄉(xiāng)村振興局、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制定并印發(fā)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今年8月,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工作方案》回答了記者提問。本刊摘編如下:
從思政課到“大思政課”,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實質上是辦好思政課的理念再更新、視野再開闊和格局再拓展。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用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鑄魂育人,不斷增強針對性、提升有效性,實現入腦入心。二是在工作原則上,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用于學校思政課、課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活動。三是在目標任務上,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系統、設立一批實踐教學基地、推出一批優(yōu)質教學資源、做優(yōu)一批品牌示范活動、建設若干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不斷增強鑄魂育人效果。
《工作方案》包括總體要求、改革創(chuàng)新主渠道教學、善用社會大課堂、搭建大資源平臺、構建大師資體系、拓展工作格局、加強組織領導等7個部分。其中,22條舉措主要圍繞5個方面展開。一是突出主渠道建設。聚焦“大思政課”的“課程”屬性,堅持用好思政課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方案提出,建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闡釋和教育教學的自主知識體系、建強思政課課程群、優(yōu)化思政課教材體系、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二是強化實踐育人。針對有的課堂理論聯系實際不夠,提出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實踐教學,明確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落實實踐教學學時學分,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分專題設立一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大中小學校要用好基地,積極開發(fā)現場教學課程和資源,不斷提升實踐育人實效。三是大力推進思政教育信息化。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示范引領、安全運行”的要求,提出大力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設使用,建設線上線下聯動的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系統,推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供給側改革,組織開發(fā)科學權威實用的課件、講義,打造案例庫、重難點問題庫、素材庫、在線示范課程庫等優(yōu)質教學資源庫,不斷推出一批思政“金課”。加強中小學思政課網絡資源建設。會同中央網信辦打造“大思政課”網絡教育宣傳云平臺。加強協同聯動,組織開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課”活動。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力度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實行思政課特聘教授、兼職教師制度。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書記)培養(yǎng)工程,通過集中培養(yǎng)培訓、委托研究項目、加強實踐鍛煉、開展國際國內訪學等方式,培養(yǎng)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進一步加強教師培養(yǎng)培訓,搭建教師研究平臺,不斷提升能力素質。五是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資源,共同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分層分類開展“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鼓勵高校積極開展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扎實開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動,推動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結合開學畢業(yè)典禮講好“思政大課”,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一是建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闡釋和教育教學的自主知識體系。二是建強思政課課程群。三是建好用好實踐教學基地。四是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系統。五是實行思政課特聘教授、兼職教師制度。六是分層分類開展“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