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葛馨愛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設的人。”“能思索”強調(diào)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性;“能建設”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究教師通過高水平的提問,投放合適材料,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建構自身認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教師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游戲作為幼兒園最重要的活動方式,對幼兒發(fā)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的教育功能離不開材料的體現(xiàn)。材料的有效投放不僅會影響幼兒對游戲的興趣,還直接影響幼兒在游戲中對知識與經(jīng)驗的獲得。由此可見,材料是教師實施各項活動的關鍵,影響幼兒發(fā)展與游戲質(zhì)量。
我發(fā)現(xiàn)本班各區(qū)域的游戲內(nèi)容及游戲材料存在幾個問題:材料投放未能體現(xiàn)幼兒立場;游戲材料投放隨意性較大,缺乏層次性;個別材料使用率不高等。
《3~6 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边@里以本班“甜甜蜜蜜”游戲為例。
游戲時,我著重觀察了美工區(qū)和建構區(qū),對幼兒選擇材料、使用材料及使用方式做了詳盡的記錄;游戲結束后,我與幼兒交流,旨在了解其真實需求。
顯然,幼兒對活動后的個別訪談環(huán)節(jié)興趣滿滿,有說不完的話想告訴我。“我覺得吸管更適合做棒棒糖的棍子?!薄办挪拾舯扔彤嫲艉茫词雇康煤芸煲膊粫唷薄拔也幌矚g這個盒子,它的顏色不好看,我要彩色的,搭一個彩虹城堡,裝上彩虹糖”……
幼兒七嘴八舌,我不禁為他們的想法所驚嘆。這些高水平問題折射出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深度思考:比較物體的硬度、大小、粗細,對集合的理解,對色彩、圖形的識別等。體驗和操作為幼兒的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空間。
我一一記錄幼兒的需求,分析后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對游戲材料有三個方面的需求。一是外部特征,包括顏色、形狀、是否具有可塑性等;二是使用途徑,材料能否實現(xiàn)一物多玩,是否便于取放,能否和其他材料組合使用被幼兒重點關注;三是情感體驗,“喜歡”“一起玩”“很有意思”等詞匯高頻出現(xiàn)。教師要從高水平提問出發(fā),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材料,引導幼兒獲得新經(jīng)驗。
幼兒在描述自己喜歡的材料時,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幼兒紛紛表達:“我最喜歡粉色,所以我要把粉色的毛球都找出來?!薄拔医裉鞗]有做糖果,我用黏土和泡泡球做了蛋糕,我要做厲害的蛋糕師?!薄拔液芟矚g建構區(qū)的紙磚?!薄拔液芟矚g彩泥,可以把它變成各種形狀。”……由此可見,幼兒樂于使用的游戲材料在特征上呈現(xiàn)以下特點:色彩豐富、形狀多樣、可塑性高、美觀新穎。
針對幼兒不喜歡的游戲材料,我問道:“你不常用的是哪種材料?不常用的原因是什么?它可以放在其他區(qū)域里進行游戲嗎?”小寶說:“是磁鐵小車,它只可以用吸鐵石往前推著走?!币慌缘挠變貉a充:“我想用雪花片拼一個小車,放在老師搭的高架橋上,可以到處走,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拐彎?!倍苟垢胶停骸翱梢苑诺矫佬g區(qū)里去裝飾一下,變成彩色的?!薄?/p>
調(diào)查表明,幼兒愛用的游戲材料呈現(xiàn)以下特點:低結構性、可一物多玩,可與其他材料組合使用。
不少幼兒都提到了同伴及材料之間的互動。“馬路和薯片罐可以一起用,先放兩個薯片罐,再往薯片灌上搭馬路,就能變成高架橋。”“我可以做個賀卡,邀請好朋友一起玩游戲?!薄罢l能搭出最高的盒子,我就和誰一起搭圍墻?!笨梢?,幼兒很關注材料搭配后的使用效果以及自己能否和同伴合作。
在教研會議上,我與小班年級組教師商討“站在幼兒與教師的不同立場上,材料投放的側重點”課題。討論表明,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注重幼兒的興趣需要、材料的用途、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等。通過與幼兒對話,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更注重自身興趣與游戲體驗。
根據(jù)幼兒的需求,我對美工區(qū)和建構區(qū)游戲材料進行整理與更換。在建構區(qū),我減少易壞易散、不易固定的皺紋紙的投放,換成相對較新穎的錫箔紙、蠟光紙、吸油紙、泡泡紙、吹塑紙、刮畫紙,投放材質(zhì)、直徑、長度、色彩、硬度各異的吸管,提供陶土、軟陶與超輕黏土供幼兒組合使用;在美工區(qū),我提供舊紙盒,供幼兒涂鴉、手工創(chuàng)作或師幼一起裝飾紙盒等。
更新材料使幼兒兒始終沉浸探究活動,打破了幼兒對材料的固有認知,讓幼兒了解多種材料的用途。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在操作中發(fā)展了初步探究能力,體驗到探究帶來的樂趣,獲得了經(jīng)驗與自信,真正實現(xiàn)有意義的深度學習。
怎樣讓材料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師可以以“教室中的新材料”為話題開展,將不同水平的問題融入與幼兒的互動中。一方面,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將其裝進“魔法盒”,讓幼兒通過摸、聽、搖等方式探索材料的特征;另一方面,教師充分利用游戲前的談話環(huán)節(jié)及游戲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運用提問,拓展幼兒思維。
要想提出有效、合理的問題,教師要充分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仔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與材料互動的狀態(tài)等。教師可以使用“布魯姆分類法”,通過“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表達—創(chuàng)造”,鼓勵幼兒進行具有批判性的思考。
深度學習是學習者運用高級思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nèi)容,將學到的新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的一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