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陽,魯海玲,陳云潔,查宏曉
(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62)
人參(Panax ginsengC.A.Meyer)是五加科(Araliaceae)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和根莖,其根為紡錘形或圓柱形,是我國傳統(tǒng)名貴的中藥材,被譽為“百草之王”[1]。人參的生長對氣候條件要求較嚴格,世界只有少部分地區(qū)適合種植人參。長白山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7~3 ℃,降水量700~1400 mm,特別適宜人參生長,是其道地產(chǎn)區(qū)。吉林省長白山人參的產(chǎn)量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85%、世界總產(chǎn)量的70%[2]。2012年人參(人工種植5年及5年以下)被列為新資源食品,為吉林省人參產(chǎn)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提供了新契機。人參的收獲和加工季節(jié)性很強,鮮參采收后不耐儲藏,極易出現(xiàn)“燒熱”、“跑漿”、發(fā)霉、黑腐、軟化等現(xiàn)象,由于保鮮技術(shù)落后以及冷藏鏈建設的不完善,導致?lián)p失率可達25%~30%。因此研究開發(fā)新型保鮮技術(shù)尤為必要。
殺菌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操作單元。在傳統(tǒng)的熱殺菌技術(shù)基礎上,現(xiàn)代非熱殺菌技術(shù)已經(jīng)成為研究的熱點,如超高壓、輻照、超聲波、脈沖強光技術(shù)及酸性電解水殺菌技術(shù)等[3-5]。其中酸性電解水殺菌技術(shù)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首先研制的,我國于1994年引進。酸性電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是電解氯化鈉和(或)鹽酸水溶液后,生成以次氯酸為主要殺菌成分的酸性水溶液[6],分為酸性氧化電位水(Acidic Electrolyzed-Oxidizing Water,AEOW)和微酸性電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pH分別為 2.0~3.0、5.0~6.5。酸性電解水因能夠有效殺滅微生物[7];生產(chǎn)中無有害化學物質(zhì),使用無殘留[8];對多種酶有抑制作用[9];以及生產(chǎn)成本相對便宜、便于工業(yè)化應用[10]等優(yōu)點,已被用于食品加工[11-15]、醫(yī)療器械、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等行業(yè)的清洗殺菌[16-17]。
近年來,酸性電解水在生鮮果蔬殺菌方面有一定的應用。如Keatsirirote[18]、Liu等[19-23]分別用酸性電解水對鮮姜黃、西蘭花、豆芽、橘柚、余甘子、鮮切積雪草葉進行殺菌研究;另外,Zhao[24]、Song[25]、Saravanakumar等[26-28]應用微酸性電解水處理了鮮切獼猴桃、卷心菜、甜椒、野生菌和萵苣等果蔬,結(jié)果均表明酸性電解水在殺滅微生物、延緩果蔬腐敗的同時,對果蔬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無顯著影響。鑒于人參產(chǎn)業(yè)的保鮮技術(shù)需求,以及目前未見酸性氧化電位水在人參殺菌保鮮加工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以長白山人參為研究對象,應用酸性氧化電位水進行殺菌,探討其對鮮切參片的處理工藝條件及顏色的影響,以期為酸性氧化電位水在人參保鮮加工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三年生鮮人參 每支人參重量約為30~50 g,琿春華瑞參業(yè)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胰蛋白胨、酵母浸粉 均為生物制劑,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檸檬酸、乳酸、葡萄糖、磷酸二氫鉀 均為分析純,北京化工廠;瓊脂粉 生物制劑,廣州塞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氯泡騰片 濰坊市佰特消毒劑有限責任公司。
ZS-AEOW-1500酸性氧化電位水生成器 長春云衛(wèi)科技有限公司;SX721 pH/ORP測量儀 上海三信儀表廠;AL104型電子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BXM-30R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HPX-9272數(shù)顯電熱培養(yǎng)箱 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SW-CJ-1FD潔凈工作臺 蘇州安泰空氣技術(shù)有限公司;VOSHIN-800R無菌均質(zhì)器 無錫沃信儀器有限公司;CR-400色差計 深圳市三恩時科技有限公司。
1.2.1 酸性氧化電位水(AEOW)的制備 應用酸性氧化電位水生成器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15 min,制得酸性氧化電位水。其主要理化指標包括有效氯含量(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ACC)為 61.3~66.7 mg/L、pH為2.43~2.58和氧化還原電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為 1134~1183 mV。其中pH和ORP由pH/ORP測定儀測得;ACC采用碘量法進行測定[29],測定過程為:準確量取10.0 mL酸性氧化電位水,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 moL/L硫酸溶液10 mL,100 g/L碘化鉀溶液10 mL,此時溶液出現(xiàn)棕色。蓋上蓋并振搖搖勻,并加數(shù)滴蒸餾水于碘量瓶蓋緣,置暗處5 min。打開蓋,讓蓋緣蒸餾水流入瓶內(nèi)。用硫代硫酸鈉溶液(1 moL/L)滴定游離碘,邊滴邊搖勻,待溶液呈現(xiàn)淺黃色時加入5 g/L淀粉指示劑10滴,溶液立即變藍色,繼續(xù)滴定至藍色消失,即為滴定終點。記錄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溶液總量,并將滴定結(jié)果用空白試驗校正。1 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1 mL相當于0.03545 g有效氯,按下面公式計算有效氯含量。
式中:X為有效氯含量,mg/L;C為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濃度,moL/L;V1為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體積(減空白),mL;V2為碘量瓶中酸性氧化電位水的體積,mL。
1.2.2 液體培養(yǎng)基的制備 分別稱取胰蛋白胨5.0 g、酵母浸粉2.5 g、葡萄糖1.0 g,加入1000 mL蒸餾水溶解,混勻后用1.0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 7.0±0.2,于 121 ℃ 高壓滅菌 20 min,備用。
1.2.3 菌懸液的制備 稱取25.0 g鮮人參置于盛有225 mL磷酸鹽緩沖溶液的無菌均質(zhì)袋中,均質(zhì)3 min,制成1:10的樣品勻液。然后吸取25 mL 1:10的樣品勻液于盛有225 mL液體培養(yǎng)基的錐形瓶中,在(36±1) ℃、120 r·min-1條件下進行搖床培養(yǎng) 48 h。取培養(yǎng)液5 mL于盛有一定體積磷酸鹽緩沖溶液的錐形瓶中混勻,即為菌懸液,其濃度為8~9 lg CFU·mL-1。
1.2.4 鮮參切片的染菌 鮮參用自來水清洗,在超凈工作臺內(nèi)瀝干,切成1.0~1.5 mm鮮參切片,在80 ℃熱水中漂燙1 min,迅速冷卻至室溫,按鮮參切片:菌懸液=1:3 g/mL浸泡20 min后,取出鮮參切片靜置1 h,鮮參切片菌落總數(shù)控制在 7~8 lg CFU·g-1。
1.2.5 單因素實驗設計 影響酸性氧化電位水殺菌效果的因素有電解氯化鈉濃度、電解時間、料液比、浸泡溫度、浸泡時間、pH、有效氯濃度、重復使用次數(shù)等,根據(jù)預實驗結(jié)果和實驗儀器的實際情況,選擇浸泡時間、料液比、浸泡溫度、pH四個因素進行單因素實驗。
1.2.5.1 浸泡時間對酸性氧化電位水殺菌率的影響分別取染菌的鮮參切片 5份,每份 10.0 g,在AEOW 中浸泡 3、6、9、12、15 min,固定其他因素AEOW體積為 80 mL、浸泡溫度20 ℃、pH2.5±0.1,測定鮮參切片菌落總數(shù)并計算殺菌率。
1.2.5.2 料液比對酸性氧化電位水殺菌率的影響分別取染菌的鮮參切片5份,每份10.0 g,按照料液比為 1:4、1:8、1:12、1:16、1:20 g/mL在 AEOW中浸泡,固定其他因素為浸泡時間9 min、浸泡溫度20 ℃、pH2.5±0.1,然后測定鮮參切片菌落總數(shù)并計算殺菌率。
1.2.5.3 浸泡溫度對酸性氧化電位水殺菌率的影響分別取染菌的鮮參切片5份,每份10.0 g。在浸泡溫度為 4、10、15、20、25、30 ℃ 條件下,于 AEOW中浸泡,固定其他因素為浸泡時間為9 min、料液比為1:8 g/mL、pH2.5±0.1,然后測定鮮參切片菌落總數(shù)并計算殺菌率。
1.2.5.4 pH對酸性氧化電位水殺菌率的影響 分別取染菌的鮮參切片5份,每份10.0 g,在pH為2.5、3.5、4.5、5.5、6.5 AEOW中浸泡,固定其他因素為時間9 min、料液比1:8 g/mL、浸泡溫度20 ℃,然后測定鮮參切片菌落總數(shù)并計算殺菌率。不同pH的AEOW由加入不同體積1 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配制得。
1.2.6 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應用Design-Expert 7.0軟件,按照Box-Behnken設計原理,以浸泡時間、料液比、浸泡溫度為自變量,殺菌率(%)為考察指標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因素及水平設計見表1。
表1 響應面設計的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1.2.7 菌落總數(shù)的測定和殺菌率的計算 按照GB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shù)測定》的方法[30]測定鮮參切片的菌落總數(shù),經(jīng)過AEOW浸泡殺菌處理后,按下列公式計算其殺菌率:
式中:Y為殺菌率,%;N0為未浸泡處理的鮮參切片殘留菌落總數(shù),CFU·g-1;N1為酸性氧化電位水浸泡處理過的鮮參切片殘留菌落總數(shù),CFU·g-1。
1.2.8 色差的測定 利用色差計測定鮮參切片的顏色,測定參數(shù)主要包括亮度值(L*)、紅度值(a*)和黃度值(b*)??偵瞀值按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L*表示亮度,L*=0表示黑色,L*=100表示白色;a*>0表示紅度,相反則為綠度;b*>0表示黃度,相反則為藍度。
1.2.9 對比試驗的設計 二氧化氯、檸檬酸和乳酸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殺菌劑,應用酸性氧化電位水與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0.5%檸檬酸溶液、0.5%乳酸溶液分別浸泡鮮參切片,即稱取4份10.0 g鮮參切片,分別在酸性氧化電位水、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0.5%檸檬酸溶液和0.5%乳酸溶液溶液中浸泡11 min,料液比為1:10 g/mL、浸泡溫度為25 ℃,然后測定鮮參切片菌落總數(shù)和計算殺菌率。
2.1.1 浸泡時間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由圖1可知,在3~15 min浸泡時間內(nèi),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殺菌率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而增大,鮮參切片的初始菌落總數(shù)為7.47 lg(CFU/g),經(jīng)過不同的浸泡時間處理后,菌落總數(shù)都不同程度地降低。浸泡時間在3~9 min范圍,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殺菌率顯著增大(P<0.05),由88.1%增加至92.0%,菌落總數(shù)從 6.54 lg(CFU/g)減小到 6.31 lg(CFU/g);浸泡時間在 9~15 min 范圍,殺菌率的變化不顯著(P>0.05)。超過9 min后,殺菌率無顯著變化,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會增加有效氯的損失,因此確定9 min為進一步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的0水平。Huang等[31]用AEOW浸泡處理羅非魚、Liao等[32]用微酸性氧化電位水處理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發(fā)現(xiàn)在一定浸泡時間范圍內(nèi),時間越長,殺菌效果越好,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
圖1 浸泡時間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soaking time on microbial germicidal efficacy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2.1.2 料液比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由圖2可知,料液比在1:4~1:20 g/mL范圍內(nèi),殺菌率隨著AEOW用量的增多而提高。初始菌落總數(shù)為7.46 lg(CFU/g),經(jīng)過不同體積的AEOW浸泡處理后,菌落總數(shù)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料液比從1:4 g/mL變化到1:8 g/mL時,殺菌率顯著提高(P<0.05),由83.8%增大到92.9%,菌落總數(shù)從6.66 lg(CFU/g)減小到 6.31 lg(CFU/g);料液比從 1:8 g/mL變化到 1:20 g/mL,殺菌率變化不顯著(P>0.05)。當AEOW用量減少時,人參片與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接觸不充分,所以殺菌效果減弱;當AEOW用量增多時,人參片與其充分接觸,殺菌效果增強;但是人參片與AEOW的接觸面積有限,當料液比在1:8 g/mL以后,再增加AEOW的用量,殺菌率變化并不顯著,這與王瀟等[33]用酸性氧化電位水浸泡中華管鞭蝦、趙德錕等[34]將微酸性氧化電位水用于宣威火腿上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因此確定料液比1:8 g/mL為響應面試驗進一步優(yōu)化的0水平。
圖2 料液比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material-liquid ratio on microbial germicidal efficacy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2.1.3 浸泡溫度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由圖3可知,在4~30 ℃范圍內(nèi),經(jīng)過不同溫度的AEOW浸泡處理后,鮮參切片的菌落總數(shù)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殺菌率隨著浸泡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鮮參切片的初始菌落總數(shù)為6.43 lg(CFU/g),浸泡溫度在4~20 ℃范圍內(nèi),浸泡9 min后,殺菌率由90.1%逐漸增大到93.7%,菌落總數(shù)從6.43 lg(CFU/g)減小到6.28 lg(CFU/g)。當浸泡溫度從20 ℃升高到30 ℃,殺菌率稍有減小,但變化不顯著(P>0.05),此結(jié)果與詹苑等[27]關(guān)于微酸性電解水對鮮野生菌的殺菌效果一致。可因此確定浸泡溫度20 ℃為響應面試驗進一步優(yōu)化的0水平。
圖3 浸泡溫度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soaking temperature on microbical germicidal efficacy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2.1.4 pH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 由圖4可知,pH在2.5~6.5內(nèi),隨著pH的增大,殺菌率顯著減小(P<0.05),從91.9%降低到43.4%,菌落總數(shù)從 6.36 lg(CFU/g)增加到 7.20 lg(CFU/g)。pH范圍為4.0~9.0大部分細菌能夠存活,當pH為2.5±0.1時,嚴重破壞了細菌表面結(jié)構(gòu)中的兩性物質(zhì)(如脂多糖等),導致細胞壁和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大,使胞內(nèi)物質(zhì)溢出,破壞了細胞的代謝機能[35]。pH2.5±0.1時的殺菌率最大,因此不將pH作為響應面試驗進一步優(yōu)化的因素。
圖4 pH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效果的影響Fig.4 Effect of pH value on microbical germicidal efficacy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2.2.1 回歸模型的建立及顯著性分析 在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的基礎上,確定浸泡時間(X1)、料液比(X2)、浸泡溫度(X3)三個因素為Box-Behnken試驗的自變量,鮮參切片微生物的殺菌率(Y)為響應值,進行三因素三水平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設計,方案及結(jié)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jié)果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for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應用Design-Expert7.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jié)果見表3。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因素X1、X2、X22極顯著(P<0.01);因素 X3、X1X2、X12顯著(P<0.05);因素 X1X3、X2X3、X32不顯著,因此得到殺菌率對浸泡時間、料液比、浸泡溫度的二次多項回歸模型如下:
表3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各因素的F值可以反映出各因素對試驗指標的重要性,F(xiàn)值越大,表明對試驗指標的影響越大,即重要性越大。因此,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順序為浸泡時間>料液比>浸泡溫度。
該模型P=0.0005<0.01,差異極顯著;失擬項P=0.5528>0.05,差異不顯著;決定系數(shù)R2為0.9589大于0.9,說明該模型與實際擬合良好,自變量與響應值之間的線性關(guān)系顯著,可用于AEOW對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工藝試驗的預測;模型的校正決定系數(shù)RAdj2=0.9061,表明試驗擬合程度良好,可以用來確定和預測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殺菌工藝條件。
2.2.2 響應曲面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 7.0軟件對回歸模型構(gòu)建響應面及其等高線圖,分析各因素對殺菌率的影響,從等高線圖可以看出兩個自變量之間交互作用的顯著程度,其中圓形表示交互作用不明顯,橢圓形表示兩個自變量之間交互作用明顯。由圖5可知,浸泡時間和料液比的等高線圖為橢圓形,表明浸泡時間和料液比的交互作用顯著,其他交互作用不顯著。
圖5 各因素間交互作用對酸性氧化電位水殺菌率影響的響應面圖Fig.5 Response surface diagram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factors on sterilization rate of acidic electrolyzed-oxidizing water
2.2.3 最佳殺菌條件的確定及驗證試驗 由回歸模型表達式(4)得到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最佳殺菌條件為料液比為1:9.81 g/mL、浸泡時間為10.91 min、浸泡溫度為25 ℃,在此條件下的殺菌率為94.3%。綜合考慮到實際操作條件,將最佳殺菌條件調(diào)整為料液比為1:10 g/mL、浸泡時間為11 min、浸泡溫度為25 ℃,在此條件下進行三次驗證試驗,殺菌率為94.4%±0.6%。實際測定值與理論預測值的相對誤差為0.13%,說明試驗結(jié)果與模型擬合良好,該響應面法得到的酸性氧化電位水最佳殺菌工藝條件可靠,可用于鮮參切片的殺菌工藝。
鮮參切片經(jīng)酸性氧化電位水處理前后的L*、a*、b*如表4 所示,均無顯著差異(P>0.05);浸泡處理后ΔE值為2.75±0.91,表示浸泡處理后總色差值變化較小。綜上證明酸性氧化電位水浸泡處理后的人參片色澤無明顯變化。
表4 鮮參切片在酸性氧化電位水中浸泡前后的色差Table 4 Color difference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soaked in acidic electrolyzed-oxidizing water
經(jīng)酸性氧化電位水浸泡處理前后,鮮參切片的表面色澤如圖6所示,可以看出無明顯差別。
圖6 酸性氧化電位水浸泡前后鮮參切片的色澤Fig.6 Color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soaked in acidic electrolyzed-oxidizing water
應用100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0.5%的檸檬酸溶液、0.5%的乳酸溶液在浸泡時間11 min、料液比1:10 g/mL、浸泡溫度25 ℃條件下對鮮參切片進行殺菌,不同處理的殺菌效果的對比結(jié)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與其他三種殺菌劑相比,AEOW的殺菌率分別提高了24.5%、27.8%、30.7%,說明AEOW的殺菌效果顯著。
表5 不同殺菌劑處理鮮參切片的殺菌效果Table 5 Sterilization effects of fresh-cut ginseng slices treated by different bactericides
本文應用酸性氧化電位水對鮮參切片進行了殺菌試驗研究,以浸泡時間、料液比和浸泡溫度為影響因子,殺菌率為評價指標,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得到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最佳殺菌條件,并建立了鮮參切片微生物殺菌的二次多項式數(shù)學模型。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最佳殺菌條件為: 料液比1:10 g/mL、浸泡時間11 min、浸泡溫度25 ℃,在此優(yōu)化條件下的殺菌率為94.40%±0.61%,且浸泡處理后鮮參切片色澤無顯著變化。與其他常用的殺菌劑相比,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殺菌率顯著提高了24.5%~30.7%(P<0.05)。同時酸性氧化電位水的制備工藝簡單,現(xiàn)制現(xiàn)用,成本低廉;而且安全無毒、無殘留;對環(huán)境無污染,適合工業(yè)化應用。因此,酸性氧化電位水處理是一種有效的殺菌方式,能夠為人參、果蔬類農(nóng)產(chǎn)品的深加工和保鮮貯藏提供一種非熱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