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奕博
(廣東信宜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廣東 信宜 525300)
男性群體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莫過于前列腺癌,且老年人年齡大、身體機能差,因此就成為了前列腺癌的主要發(fā)生對象;該病起病隱匿且患者早期病無明顯癥狀;與中國相比,歐美男性前列腺癌發(fā)生率較高,且每年新增診斷數(shù)高達240000,已成為男性死亡率排名第二的腫瘤[1-2]。前列腺癌的主要發(fā)展機制,為細胞內(nèi)的雄性激素受體受到持續(xù)刺激所致;去勢治療是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前列腺癌的首選方法,但研究發(fā)現(xiàn),去勢治療初期效果顯著,但在平均36個月后,多數(shù)患者會演變成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且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前列腺癌細胞內(nèi),仍可以繼續(xù)合成雄性激素。而相關有研究報道,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治療期間,以常規(guī)用藥治療為基礎上,并將阿比特龍與潑尼松進行聯(lián)合治療,有助于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恢復[3-4]。為此,本研究通過對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進行分析研究,探究在不同治療方案應用下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內(nèi)容如下。
選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8)和實驗組(n=48),對照組:年齡區(qū)間:48~67歲之間,平均(58.24±5.55)歲;前列腺病程1~5月,平均(2.33±0.25)月。實驗組:年齡區(qū)間:47~65歲之間,平均(58.26±5.85)歲;前列腺病程1~5月,平均(2.18±0.24)月。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且患者均完成治療工作,患者臨床資料完善,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所有患者均符合用藥適應癥[2]。排除標準:患者臨床資料缺失,各項指標均不符合本實驗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傳染性血液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溝通障礙以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3]。組間在研究中呈現(xiàn)出的年齡、性別信息無差異(P>0.05)。
本研究所用藥物具體信息:多西紫杉醇:深圳萬樂,國藥準字H20031244,規(guī)格:2mL∶20mg/支。阿比特龍:成都盛迪醫(yī)藥有限公司司,國藥準字H20193205,規(guī)格:0.25g*120片。潑尼松:天津天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689,規(guī)格:5mg*100片。
對照組:多西紫杉醇治療:完善臨床各項檢查,在具體用藥期間,結合聯(lián)合用藥的情況來對用藥劑量調(diào)整。
實驗組:以對照組為標準,采取阿比特龍聯(lián)合潑尼松治療:阿比特龍初始劑量1g,后期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調(diào)整。醋酸潑尼松片臨床用藥劑量在5~10mg之間,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調(diào)整。兩組患者在用藥治療期間還需加強日常生活管控,明確藥物應用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注重飲食調(diào)整,提升患者機體營養(yǎng)水平,改善機體免疫力,協(xié)助藥物治療的方式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穩(wěn)定[4]。
治療前后血清指標:主要觀察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 PSA)以及睪酮水平。治療前后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取5 mL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取上清液并借助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5]測定以上指標。
治療前后排尿功能:主要觀察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Irate, MFR)以及剩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urne, PVR)。
治療效果[6],顯效:患者病灶縮小為原來的50%以上,患者癥狀消失;有效:患者病灶有縮小的跡象,且患者臨床癥狀顯著好轉;無效:患者病灶無任何好轉的跡象,且在后期會出現(xiàn)病灶增大以及新病灶,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不良反應[7]:從相應治療措施應用后的惡心、骨髓抑制、貧血以及血小板降低的概率來進行比較。
開展治療工作前對比分析兩組血清PSA、睪酮水平,各指標數(shù)值無顯著差異(P>0.05);實施治療工作后兩組血清PSA、睪酮水平均呈降低表現(xiàn),經(jīng)對對照組血清PSA、 睪酮水平展開分析,觀察組以上指標居較低水平(P<0.05)。見表1。
開展治療工作前對比分析兩組排尿功能各指標數(shù)值無顯著差異(P>0.05);實施治療工作后兩組排尿功能均有顯著變化,觀察組排尿功能改善幅度較大(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排尿功能
數(shù)據(jù)對比顯示,經(jīng)治療后,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n/%)
從惡心、骨髓抑制、貧血以及血小板降低來進行比較,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細胞可以分泌雄激素,促使局部雄激素維持高水平狀態(tài),而活化的雄激素受體的活性會明顯的增強,繼而加快腫瘤細胞的進一步生長,促使患者疾病進一步發(fā)展。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色素P450c17酶,在雄激素生成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同時還與機體的雄激素水平有直接關系,會對疾病的進展產(chǎn)生推動作用[8];因此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實際治療中,控制細胞色素P450c17酶的表達,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有顯著且積極的意義。
阿比特龍是優(yōu)質(zhì)的細胞色素P450c17酶抑制劑,具有較高的親和力,且該藥的選擇性也較高,藥物的使用,可抑制雄激素的合成、分泌,繼而促使機體的雄激素水平有明顯的降低,大幅減輕雄激素對機體腫瘤細胞生長造成的的刺激,繼而對前列腺的增長進行抑制,最終發(fā)揮抗腫瘤效果[9-10]。本實驗通過對患者采用不同用藥方案進行治療,對比分析治療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從PSA水平、睪酮水平、最大尿流率以及剩余尿量角度出發(fā),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改善幅度明顯更佳,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PSA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是絲氨酸蛋白酶,也是目前臨床診斷前列腺癌的主要血清學指標;PSA表達水平的高低,與疾病的進展有直接且密切的關系[11]。臨床研究證實,在阿比特龍基礎上聯(lián)合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該病,即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繼而阻斷腫瘤進展,大幅降低機體的血清PSA以及睪酮水平[12]。經(jīng)治療后,從惡心、骨髓抑制、貧血以及血小板降低來進行比較,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多西紫杉醇為臨床常見治療藥物,為半合成紫杉類抗腫瘤藥,在應用期間,可從根本上“凍結”由微管組成的細胞內(nèi)骨架,抑制癌細胞分裂。促進微管聚合、阻礙解聚,以此來從根本上抑制癌細胞分裂,促進癌細胞死亡[13]。在阿比特龍的應用下,在藥物應用期間,可對雄激素的合成進行,穩(wěn)定機體雌激素水平,降低其對腫瘤細胞的刺激,抑制前列腺的生長,使病情得以更好的控制[14]。潑尼松為臨床常用的輔助化療藥物,應用期間可從根本上延緩病情的發(fā)展,協(xié)助以上治療藥物促使患者激素水平得以更好的穩(wěn)定,協(xié)助治療方案帶動整體治療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15]。
綜上所述,在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時,在多西紫杉醇治療的過程中,給予患者阿比特龍聯(lián)合潑尼松進行治療,藥物應用期間,患者PSA水平、睪酮水平、最大尿流率以及剩余尿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用藥安全性得到了保證,臨床治療有效率更高,有助于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