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宇 鐘志江 劉 濤 范 靜
現(xiàn)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在吃飽穿暖的基礎(chǔ)上,越來越追求優(yōu)雅精致。譬如,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著裝既要舒適又要得體。同時,因為個人年齡、性別不同,每個人對著裝的需求也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研究各類氣象數(shù)據(jù)、個人因素與穿衣厚度的關(guān)系,計算穿衣厚度,并挑選與之對應的服裝款式與種類就顯得尤為重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穿衣厚度與環(huán)境因素、人體的感受等密切相關(guān)。劉燕等[1]研究了著裝厚度氣象指數(shù),提出簡單的穿衣厚度公式,并根據(jù)不同厚度值給出對應的服裝款式。朱凌云等[2]在著裝氣象指數(shù)研究中,表示穿衣厚度與環(huán)境因素密切相關(guān)。而劉梅等[3]以熱量平衡為基礎(chǔ)研究體感溫度,利用線性回歸模型來計算穿衣厚度。楊雪艷、任麗梅[4]研究了長春市居民著裝厚度與穿衣指數(shù)預報。賈碩等[5]、穆璐等[6~7]分別研究了基于氣象數(shù)據(jù)的穿衣指數(shù)。本文將從體感溫度的推導入手,結(jié)合文獻[3],研究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群在不同天氣條件下的穿衣厚度,并推薦相應的穿衣款式。進一步地,以河南省鄭州市的天氣數(shù)據(jù)為例進行應用研究,為人們提高生活質(zhì)量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與相對濕度的綜合影響。文獻[3]得到了體感溫度的計算公式,而其中缺少相對濕度這個影響因素。因此,本文提出體感溫度的修正公式。
(一)體感溫度的修正公式。對于日常正常作息的人而言,根據(jù)物理學中的熱力學定律,人體熱平衡方程為:
Qw+Q=Qv+(1-Φ2)Qu
(1)
在(1)式中,Q表示體內(nèi)新陳代謝所產(chǎn)生熱量(單位:Wm-2),Qw表示通過皮膚和衣服所吸收的太陽輻射(單位Wm-2),Qv表示肺呼吸作用失熱量(單位:Wm-2),Qu表示人體裸露部分失熱量(單位:Wm-2),Φ2表示人體衣著覆蓋率。
本文討論的是人們處于室內(nèi)且通風良好,還未穿衣的情況,于是,皮膚和衣服吸收太陽輻射均為零,人體衣著覆蓋率為零的情況,即Qw=0,Φ2=0。因此,由(1)式,可得
Qu=Q-Qv
(2)
由文獻[3],肺呼吸作用失熱量的計算公式
Qv=0.143-0.00112T-0.0168ea
(3)
其中,T表示氣溫(單位:℃),ea表示空氣中的水汽壓(單位:kPa)。為簡便起見,記K=kPa。
同時,由物理學歐姆定律可得,人體裸露部分失熱的計算公式為:
(4)
其中:
Ta表示體感溫度,即本節(jié)所求。
Zs表示皮膚潛熱傳輸阻力,Zs的變化對體感溫度的影響不大[8],因此,取為Zs=0.00446m2KW-1[3]。
Rs表示皮膚顯熱傳輸阻力,在體內(nèi)溫度Tb=37℃時,取Rs=0.0408。
將(2)式、(3)式、Ra,Za,ea的計算公式及Tb,Rs,eb,Zs的取值代入(4)式,可得到關(guān)于體感溫度Ta的計算公式:
(5)
因此,體感溫度Ta是一個四元函數(shù),其自變量包括氣溫T、風速V、相對濕度S以及體內(nèi)新陳代謝所產(chǎn)生熱量Q。由于體內(nèi)新陳代謝所產(chǎn)生熱量Q隨年齡、性別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本節(jié)根據(jù)[10]中的數(shù)據(jù),給出了兩種年齡段不同性別的平均Q值(詳見表1)。
表1 不同人群的平均Q值/(Wm-2)
將表1中代謝熱量Q值代入(5)式,即可計算四種不同人群在不同氣溫、風速、相對濕度條件下的體感溫度。
(二)穿衣厚度的計算公式。一般情況下,穿衣厚度y的經(jīng)驗公式[1]為:
(6)
但穿衣厚度除受到如溫度、風速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還會受濕度的影響,并根據(jù)性別、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本文采用與文獻[4]相似的做法,用體感溫度Ta取代(6)式中氣溫T:
(7)
從而,穿衣厚度y也是一個復雜的四元函數(shù),其自變量與體感溫度Ta相同。
(三)穿衣推薦。在本節(jié)中,我們結(jié)合體感溫度、穿衣厚度的計算公式(5)和(7),計算了在相對濕度為60%,風速為3m/s的條件下,當體內(nèi)溫度Tb=37℃時,不同人群在不同天氣和溫度下的體感溫度及穿衣厚度,并結(jié)合文獻[1]推薦了相應的穿衣款式(詳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相同氣象環(huán)境中的不同人群的體感溫度差異是存在的??偟膩砜?,體感溫度從高到低的排列次序為,青壯年男性、青壯年女性、老年男性、老年女性。但差異還是比較小的。
表2 穿衣厚度對照表
(續(xù)表2)
河南省鄭州市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多旱,冷暖多變大風多;夏季比較炎熱,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氣候涼爽,時間短促;冬季漫長而干冷,雨雪稀少。因此,本文選取鄭州市的具體天氣情況為例,進行實際的應用研究。
(一)一年內(nèi)穿衣厚度的變化研究。選取鄭州2019年春季3月的風速、溫度及相對濕度等天氣數(shù)據(jù)(見圖1~圖3),來求一個典型青壯年男性的體感溫度以及穿衣厚度。
圖1 鄭州三月每日風速 圖2 鄭州三月每日平均溫度 圖3鄭州三月每日平均濕度
運用體感溫度計算公式(5)以及穿衣厚度計算公式(7),可繪制2019年3月他的每日體感溫度折線圖(圖4)和穿衣厚度折線圖(圖5)。
圖4 典型青壯年男性的體感溫度 圖5 典型青壯年男性的穿衣厚度
進一步地,我們收集了2019年6月、9月、12月的每日平均溫度、平均風速和平均濕度數(shù)據(jù)(詳見圖6至圖8)。
圖6 日平均溫度 圖7 日平均風速 圖8 日平均相對濕度
根據(jù)這些氣象數(shù)據(jù),可計算此人的體感溫度及穿衣厚度(詳見圖9和圖10)。
圖9 典型青壯年男性的各月份體感溫度 圖10 典型青壯年男性在各月份穿衣厚度
數(shù)據(jù)表明3月以及12月溫度較低,穿衣厚度值明顯偏大,6月及9月處于夏季初和夏季末,天氣較炎熱,穿衣厚度值明顯減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體感溫度超過25.8℃時,穿衣厚度出現(xiàn)了負數(shù),這一方面說明,人體的不適感很強烈;另一方面說明,在(1)式中取皮膚和衣服吸收太陽輻射均為零,會造成穿衣厚度偏小。
(二)穿衣厚度趨勢研究。本節(jié)將鄭州市2011年3月、12月的平均氣溫分別與2019年3月、12月的平均氣溫進行對比,折線圖詳見圖11和圖12。
圖11 2011年3月與2019年3月的日平均溫度對比 圖12 2011年12月與2019年12月的日平均溫度對比
從對比圖可看出,在多數(shù)情況下,2019年3月、12月的平均氣溫明顯高于2011年同期氣溫。通過計算得到的穿衣厚度折線圖(見圖13和圖14),可以得出,2011年3月、12月的青壯年男性群體穿衣厚度要比2019年同期明顯厚一些。
圖13 2011年3月與2019年3月穿衣厚度對比 圖14 2011年12月與2019年12月穿衣厚度對比
本文引入了相對濕度和氣溫,得到以溫度、風速、相對濕度等環(huán)境因素及新陳代謝熱量為變量的體感溫度的精確計算公式,進而得到穿衣厚度計算公式。在給定風速、相對濕度的情況下,給出青壯年、老年男性及女性的體感溫度及穿衣厚度,并推薦了穿衣款式。之后,利用鄭州市2019年四個不同月份的氣候數(shù)據(jù),計算了一位青壯年男性每天的體感溫度及相應的穿衣厚度。最后,對比分析了2011年及2019年的3月及12月的青壯年男性的穿衣厚度變化趨勢,明顯可以看出,穿衣厚度變化趨勢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同時,全球變暖的趨勢使得人們在穿衣厚度上已有了明顯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