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帝昂,賀小軍,劉德宏,馬紫陽,張培海,李廣森,尤耀東,薛鵬飛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5
男性不育癥是指夫妻雙方有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的女方無法自然受孕。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男性不育癥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4],并且在不孕不育病例中,由男性因素導致的不育為30%~50%[5]。西醫(yī)治療該病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以經驗性治療為主,同時輔以手術、輔助生殖技術等方法。中醫(yī)對男性不育癥的認識歷史悠久,可將本病歸屬于“無子”“艱嗣”等范疇。穴位敷貼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外治法之一,近年來得到臨床廣泛應用。本研究觀察穴位敷貼對改善腎虛血瘀型弱畸精子癥的增效性,為穴位敷貼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就診于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男科門診的符合納入標準的弱畸精子癥患者7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6例。治療組年齡22~49 (33.44±7.24)歲,病程0.5~6(2.27±1.20)年;對照組年齡21~45(33.03±6.09)歲,病程0.5~5年(2.57±1.4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男性不育癥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6]、《WHO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7],夫妻雙方同居1年及以上,且性生活過程中未采用任何方法進行避孕,女方檢查未見異常,男方因素導致的配偶無法自然懷孕,經兩次或以上精液常規(guī)分析符合精子前向運動百分率(PR,%)<32%,正常形態(tài)精子<4%。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腎虛血瘀證:主要癥狀: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小腹隱痛,射精疼痛。次要癥狀:小便清長,夜尿頻多,性欲下降,皮下瘀斑,精索部脈絡曲張。有主癥兩項,次癥兩項,符合舌質暗,有瘀點,脈澀或沉細,即可診斷為腎虛血瘀證。
1.3 病例納入標準(自擬)①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診斷標準;②有正常的性生活史;③知情并同意接受本治療。
1.4 病例排除標準(自擬)①合并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者;②患有嚴重心、肺、肝、腎等基礎疾病者;③射精功能障礙導致不育者;④過敏體質者。
1.5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口服強精片:強精片(批準文號:川藥制字Z20070621,批號:20191008)主要由枸杞子、菟絲子、熟地黃、人參、當歸、淫羊藿、仙茅、五味子、山茱萸、車前子、益母草等組成,規(guī)格:每瓶100片,每片含生藥0.3 g,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提供。服用方法:成人每次5片,3次·d-1,飯后溫服。試驗組加用中藥穴位敷貼,穴位:①關元、三陰交、足三里;②腎俞、命門、次髎;中藥敷貼:菟絲子、淫羊藿、枸杞子、山藥,上述中藥干燥后粉碎,加以輔料凡士林、甘油制備成品備用,以上均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提供。對照組加用安慰劑穴位敷貼療法,穴位:①關元、三陰交、足三里,②腎俞、命門、次髎;安慰劑:蕎麥粉加以輔料凡士林、甘油制備成品備用,材料均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提供。操作時患者取坐位,暴露腹背及小腿,用體積分數75%乙醇消毒敷貼部位,將藥物對準穴位依次敷貼固定。每次敷貼2~4 h,每周兩次,兩組穴位每周交替敷貼,兩周為1個療程,共兩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①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中醫(yī)證候評分標準,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評分;包含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小腹隱痛、射精疼痛,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2、4、6分。②兩組治療前后的精子前向運動百分率及正常形態(tài)精子。
2.1 病例完成情況本研究共納入腎虛血瘀型弱畸精子癥患者72例,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6例。最終69例患者完成試驗并納入統(tǒng)計分析,試驗組35例(脫失1例),對照組34例(脫失2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分 )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精液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精子前向運動百分率、正常形態(tài)精子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治療后精液相關指標均有所改善。治療后,試驗組精子前向運動百分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正常形態(tài)精子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與對照組在改善正常形態(tài)精子作用方面差異不明顯,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精液相關指標比較
男性不育癥病因復雜,仍有30%~40%的男性不育找不到明確的病因。相關研究顯示,遺傳因素是影響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8],同時還受生殖內分泌、泌尿系統(tǒng)感染、精索靜脈曲張、自身免疫性、微量元素缺乏、藥物影響、自身職業(yè)、環(huán)境與個人習慣等因素影響[9-10]。氧化應激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人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源于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自由基的生成與清除通常保持平衡,在精子細胞中與性激素分泌、精子獲能等功能密切相關。過量自由基會使精子膜表面的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發(fā)生過氧化反應,損傷精子膜結構,使膜通透性增加,影響精子活力及精卵識別、頂體反應、精子去能等一系列過程[11]。氧化應激還是導致精子DNA損傷的主要原因,活性氧自由基與精子DNA堿基反應破壞DNA的完整性,造成DNA單鏈或雙鏈的斷裂[12],同時會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達減少,而減弱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升高核DNA碎片化指數[13]。精子細胞缺乏胞質抗氧化酶系統(tǒng)[14],不能及時修復過量活性氧自由基造成的損傷?;钚匝踝杂苫€會影響線粒體內膜功能,線粒體DNA發(fā)生損傷,影響ATP的合成,同時降低線粒體內與生成ATP有關的酶活性[15-16],導致精子活力的減弱甚至喪失。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闡述了腎在男性生殖功能中的核心地位,對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診療男性不育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中醫(yī)以辨證論治為原則,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在男性生殖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F(xiàn)代醫(yī)家在辨證論治體系下,以補腎為主要治則,精子的生成依賴于腎的滋養(yǎng)與溫煦,故精子質量異常所致男性不育癥與中醫(yī)中的腎虛關系密切。腎精不足是其基本病機,但同時又與血瘀等病理產物關系密切。強精片由人參、當歸、枸杞子、菟絲子、淫羊藿、鹿角膠、車前子、益母草、桃仁、丹參等藥物組成,具有補腎填精、活血化瘀的功效,組方充分彰顯了“陰陽氣血并調、肝腎兼顧,補中有通、補中有清”的特點。
穴位敷貼在中醫(yī)經絡理論指導下發(fā)揮經絡與中藥的作用,既無中藥內服的湯藥之苦,又無針刺之痛,加之方便、經濟等優(yōu)點,臨床應用廣泛,且取得了不錯的療效?!段迨》健费浴巴W……以薊印其中顛”,載芥子外敷百會穴治療蛇蟲咬傷[17]。吳尚先《理瀹駢文》云:“凡病多以外入,故醫(yī)有外治法,經文內外取并列,未嘗教人專用內治也?!敝赋隽送庵畏ㄅc內治法雖使用方法有異,卻殊途同歸[18]。穴位敷貼是中醫(yī)外治法的代表形式之一,將中草藥制劑應用于人體表皮膚、俞穴孔竅以防病治病,相對于中藥內治法更顯簡便,且可發(fā)揮藥物與針灸的雙重作用。現(xiàn)代研究表明,穴位敷貼能夠刺激局部皮膚組織,擴張毛細血管,加快血液循環(huán),同時藥物透過表皮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通過神經-體液調節(jié)發(fā)揮其藥理作用[19],避免藥物的“首過消除”與“胃腸滅活”效應,提高藥物利用率[20]。陳傳江等[21]認為,穴位敷貼能夠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向組織間隙的濾出,改善循環(huán),從而達到疏通經絡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穴位敷貼聯(lián)合強精片治療腎虛血瘀型弱畸精子癥療效明確,在改善患者精子前向運動百分率及中醫(yī)證候評分方面,穴位敷貼聯(lián)合強精片療效優(yōu)于單用強精片(P<0.05)。這可能是因為敷貼藥物通過特定穴位透皮吸收,發(fā)揮相應的藥理效應,改善生精微環(huán)境,從而提高精子質量。在改善正常形態(tài)精子方面,穴位敷貼聯(lián)合強精片與單用強精片療效相近,這可能是因為1個月的療程較短,穴位敷貼治療起效較慢,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發(fā)揮最佳的治療效果。綜上,穴位敷貼對改善腎虛血瘀型弱畸精子癥具有增效作用。
穴位敷貼應用較為安全,且操作簡便,對于不能忍受中藥之苦的患者尤為適宜[22],但是臨床應用時應注意過敏等不良反應。今后可進一步探討穴位敷貼療法的作用機理,以期規(guī)范穴位敷貼療法,使穴位敷貼療法能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醫(yī)療環(huán)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