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 葛越野 李爾敏
(1.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230061;2.安徽省合肥市育新小學,230041)
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在逆向教學設計理論中提出,單元在邏輯上應該從想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導出,而不是從我們所擅長的教法、教材和活動導出。這清晰地道出了單元設計的“初心”與“使命”。然而,根據近期對體育教師體育大單元教學以及部分文獻資料的觀察分析,發(fā)現單元構建中以“內容導向”和“活動導向”的現象屢見不鮮。教師對“目標引領內容”在體育大單元教學中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往往停留在對內容和活動的簡單肢解。體育大單元教學是建立在“預期結果—評估證據—設計教學”基礎上的預設推導。本文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理論,試圖借助于該理論的預設推導原理,尋找出體育大單元教學中“由學習目標至學習內容”的思維路徑與操作方法,以為廣大體育教師參考借鑒。
逆向教學設計理論的設計程序可分為:確定預期結果、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其中,學習預期結果是以學習目標的確立為先決條件的,如果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預期結果將無法界定,有效的教學設計更無從談起。為了確保學習評價合理準確,需提前制訂能夠反映學生表現特征的行為表現標準,即評估證據。評估證據是測評學生對課程目標達成程度的依據,直接指向學習目標。學習體驗和教學應與評估證據高度匹配,確保學生通過這些體驗,能夠表現出與評估證據相對應的行為。
體育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是逆向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上的學科具體化。在具體操作前,首先要弄清楚2個問題,即其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間的關系是什么。在Wiggins和McTighe關于逆向教學設計理論的設計程序,并結合Stiggins關于表現性評價的研究基礎上,筆者認為體育大單元教學逆向設計主要包含單元學習目標、單元表現性任務、單元評估證據、單元活動群、課時學習內容5個要素。單元學習目標是單元教學的指向,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依據。表現性任務是為了檢測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而設計的任務,一方面是學生課程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具體場域,同時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關鍵情境。單元評估證據是根據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要素,結合學生在任務中的具體表現而獲得的。表現性任務的完成需要若干個分任務的支撐,這些分任務間呈結構性關聯(lián),而分任務的完成則依賴于一定數量的活動群得以實施。授課教師在此基礎上,最終擬定出可實施、可操作、針對性強的課時學習內容。
體操運動屬于專項運動技能系列的組成部分,對于發(fā)展兒童身體認知、空間認知、運動認知、穩(wěn)定性控制和基礎體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小學三年級體操大單元教學為例,闡述該大單元逆向設計的具體操作流程。流程包含4個步驟: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制訂表現性任務與評估證據、設計單元活動群、明確課時學習內容。
單元學習目標上接教育目的、課程標準、教材文本,下達學生學習的結果,是指導、引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樞和圖式。在制訂單元學習目標時,首先應依據現行課程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水平進行分析,確定單元學習目標。確定單元學習目標時,應把握“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表現+表現程度”的基本范式。在實際操作中,采用三維敘寫的方式呈現,行為主體一般可以省略。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體操類運動(水平二)的學業(yè)要求描述為“做出所學體操類運動項目的基本動作和簡單組合動作,并把所學體操類運動知識與技能運用到游戲和展示中”。因此,可以將學習目標中關于專項運動技能的目標定位為“在指定的游戲等情境中,完成3個以上動作組合并合理銜接”,以三年級第1學期體操大單元學習目標為例,可設計如下。
1.通過聆聽觀察、示范講解、觀看比賽等活動,建立動作表象,準確說出所學體操內容的相關動作術語,列舉出體操運動的育人價值。
2.通過聆聽、觀察及體驗,能夠獨立、穩(wěn)定、連貫地完成單個體操動作;通過高度、速度、姿勢、與物的關系等運動概念的學習和探究,能夠結合所學動作進行創(chuàng)編與展示;在指定游戲等情境中,完成3個以上動作的組合并合理銜接;發(fā)展平衡、力量、靈敏及協(xié)調等體能。
3.通過對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及意義的學習,養(yǎng)成安全運動的意識,并在活動中及時給予同伴幫助與保護。
4.在教師和同伴的引導及鼓勵下,積極參與學練,情緒表現穩(wěn)定,勇于克服困難,展示自我。
單元表現性目標確定后,表現性任務與評估證據則是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任務一般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做的事情,具有特定的目的性。表現性任務則是緊扣學習目標而設計的特定任務,旨在引發(fā)學生的表現行為,從而收集學生的表現證據,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表現性任務與評估證據在過程上共生共存,在結果上共同促進。Sally Berman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當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評價高度一致時,能夠有效促進學習。他提倡將學習者置于真實情境中,通過完成表現性任務及表現習得事實、概念和技能。據此,體育大單元表現性任務與評估證據的設計一般可分為如下4步:選擇任務內容、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擬定任務指令、確定評估證據。
1.選擇任務內容。任務內容源自學習目標,核心是要確定學生應當做什么,即學生的具體行為表現。行為表現與學習目標之間屬于關系推理,是教師基于學生實現目標的假設后推測其可能會引發(fā)的表現,進而判斷學生素養(yǎng)的真實狀態(tài)和水平。如,評價“安全運動的意識”可觀察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練中的自我保護和給予同伴保護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同時要判斷二者間是否為前提和結論的關系,因此其對應的任務內容可陳述為“做出自我保護和保護同伴的行為”。由于大單元學習目標的復雜性,單個大任務有時未必能準確推測學生是否達成目標,這時需要設置多個分任務判斷其各階段的達成度,這些分任務主要呈現并列、遞進、混合3種關系。
2.營設任務情境。情境在整個任務學習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導向功能,串聯(lián)認知、技能、行為與情感。體育教學中的任務情境是對真實生活或運動情境的模擬或復現,強調情境與任務的匹配度和支撐性,同時也要求學生在任務情境中和真實情境中所需的心理反應機制是一致或相似的。在任務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需構建開放、探究的學習情境,以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等方式,幫助學生以體育學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如,為了幫助學生探究并建立正確的身體認知,任務要求學生在指定的軟式跳箱環(huán)境中,圍繞“姿勢”創(chuàng)編不同的爬躍練習方法,并予以展示。
3.擬定任務指令。表現性任務依賴于配套的指令要求得以組織實施,任務指令一般涉及完成任務所需的方法、步驟和基本要求。教師需要使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明確的任務指令,從而指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在擬定任務指令時,需要思考指令呈現的內容、方式、時間和順序。
4.確定評估證據。單元的評估證據需要一定的指標進行描繪,可以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方面,從認知、技能、情感、行為4個維度進行刻畫。清晰和恰當地劃分指標能夠幫助我們確定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且讓判斷具有一致性和公平性。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及復雜性,在確定具體評估證據的指標后,還需要對不同水平學生進行分級,并根據這些指標對不同級別群體的表現進行“畫像”,以質性和量化的方式呈現。通過對各指標間內在邏輯形成的分級描述,就構成了整個評估證據。如,將評估證據分解為A級、B級和C級分別對應高、中、低3個等級。分任務1中,若學生在認知層面能夠說出前滾翻的動作口訣和鍛煉價值,在技能層面能夠連貫、圓滑地完成動作,在行為層面能夠結合“與物的關系”,與同伴創(chuàng)編并評價動作,并關注場地、器材安全,做出保護行為,在情感層面能夠遵守課堂要求,則認為其達到了高等級別(表1)。評估證據的劃分不是為了給學生貼上所謂的“好生”與“差生”的標簽,而是為了幫助學生清楚自己在證據矩陣中的位置,以便回答“我要去哪兒?我在哪兒?我如何做才能縮短距離?”,最終實現促進學習的目的。
表1 三年級第1學期體操大單元表現性任務與評估證據示例
活動是指某件事情或正在發(fā)生的事情,它的站位要低于任務,即為任務而活動。就體育大單元教學而言,無論是大任務抑或分任務的達成,學習者往往通過參與若干個活動所獲得的成功體驗的累計得以實現。這些活動是任務達成的路徑和方法,活動的集合共同構成了活動群,而任務的設立增強了活動群的指向性,避免了活動群的無序性。
在確定活動時,教師應依據任務的要求設計具體的活動內容,可參考Gallahue的運動技能學習三級模型,按照“技能本體—技能聯(lián)結—技能應用”的結構進行。其中技能本體是圍繞單個運動技能展開的,主要包括激活、認知、探索、發(fā)現4個階段;技能聯(lián)結是指將單個運動技能同其他運動技能整合到一個流暢的時空序列當中,減少學生對技能本體單個元素的關注;技能應用則是強調技能本體在某種形式下的使用,旨在強化技能主體的遷移性和在多場景下的應用性。任務1所對應的活動群中,活動1至活動6屬于技能本體,活動7屬于技能聯(lián)結,活動8至活動9則屬于技能應用(見下頁表2)。此外,教師在統(tǒng)籌安排活動群各內部活動時,要注意相互間的連貫性和難易程度。
表2 三年級第1學期體操大單元活動群示例
單元活動群并不能作為單元教學的直接依據,還需要將其轉化成具體的課時學習內容,才能作為日常教學使用的直接資料。從活動群到課時學習內容轉換的過程中,如何組織搭配是分配課時學習內容的關鍵。建議教師在擬定課時學習內容時,要根據學校實際教學環(huán)境、教學組織形式、學生運動能力水平、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自身教學能力,按照活動群的基本順序進行組織,合理地選擇一定數量的學習內容。因體育大單元教學跨度較長,在各個分任務臨界點處應安排相應的形成性評價活動,以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在單元后段,為了解和把握學生對大單元整體學習的基本情況,同時確保其綜合運動體驗,可設置總結性評價作為學習內容,多課時集中連續(xù)開設(見表3)。
表3 三年級第1學期體操大單元教學計劃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