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 靜
每一名有理想的教師,一定會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加速成長、突破職業(yè)瓶頸期,得到更加長遠的發(fā)展。關于這個話題,我想先分享一個毛毛蟲的故事。
柔柔的月光下,有一個小小的卵,靜靜地躺在樹葉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陽升起來了。啪!——從卵殼里鉆出一條又瘦又餓的毛毛蟲。它四下尋找著可以吃的東西。它先后吃了蘋果、梨子、蛋糕……可是它還是覺得餓。吃的食物越來越多,它的肚子疼痛難忍。無意中,它啃到了一片綠樹葉,這一回它感覺好多了——它已經(jīng)是一條胖嘟嘟的大毛毛蟲了。繞著自己的身子,它造了一座叫作“繭”的小房子,在那里面呆了兩個多星期。然后,它就在繭殼上啃出一個洞洞,鉆了出來……最后,它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
聽完后你是否覺得這個破繭成蝶的故事再普通不過?而這只毛毛蟲的成長經(jīng)歷卻深深地觸動過我:優(yōu)秀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軌跡不就像這不起眼的毛毛蟲?從慢慢適應環(huán)境,找到正確的養(yǎng)料,到不斷汲取營養(yǎng),突破發(fā)展瓶頸,自我加壓造“繭房子”,最后成功化蝶。那么,面向新時代,我們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上如何蛻變、化蝶呢?
回望個人的成長化蝶之路,那一個個或艱辛、或溫暖、或有趣的瞬間仍在心中激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中指出,“要把看書學習變?yōu)榻處煹木裥枰薄?梢姡瑫墙處煹牡谝粻I養(yǎng)品。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率先垂范,欲宏其量,必擴其識,靜心做個樂讀、勤讀、善讀的燈塔去照亮學生。沉浸在書海里的我,始終對閱讀保持熱忱,不知疲倦。閱讀不僅提升了我的專業(yè)儲備,還修煉了我的氣質?!笆诌呌肋h要有一本書”這句口頭禪不僅是自勉,也是我經(jīng)常對學生和老師們的共勉。學而不思則罔,除了勤讀,我們更要善讀,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收獲。
吾樂讀,尤愛繪本?!痘盍艘话偃f次的貓》中的那只虎斑貓的生命歷程讓我感嘆“為愛而活著才是真正的活著”;《一片葉子落下來》讓我懂得: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就在于體驗美好,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花婆婆》給我的啟示是: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正是那一冊冊精美的繪本給了我戰(zhàn)勝病痛的力量。繪本之父松居直曾說過的“繪本適合0 到100歲的人閱讀”這句話讓我頓悟:閱讀應該從孩子抓起,讓閱讀點亮童心,讓文字引領成長。這不就是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情嗎?言必信,行必果。于是,病后初愈的我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各種閱讀推薦活動中:無論是課堂上還是校園里,無論是博物館還是藝術廳、農(nóng)業(yè)園……到處都留下了我和孩子們閱讀的足跡。一年級的孩子曾告訴我,每周五新增的繪本閱讀課讓他們興奮不已:“最盼望星期五的故事會啦!”而2017年的世界讀書日,我主持開展的“故事進課堂,書香伴成長”主題故事會活動更是惠及武漢市15 所學校100 多個班級的5000 多名學生。我用孩子易于接受的形式將閱讀的理念傳達給孩子們,告訴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年我還發(fā)起了“詩緣,圓一個美夢”的主題閱讀活動,通過誦讀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煥彰的詩歌,讓眾多的孩子和家長與詩人面對面暢談,感受到書本是有甜味的。時至今日,作為武漢市十大閱讀推廣人、硚口童心閱讀聯(lián)盟組長的我,已陸續(xù)推出120 多節(jié)悅讀微課,惠及更多愛閱讀的孩子、家長和老師。
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曾說:“讀書可以使人們獲得人生最美好的價值,這就是優(yōu)秀、幸福、寧靜?!遍喿x之于我的意義,就在于它讓我深刻地領悟到:“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活著,更要活出屬于自己的光彩。被愛包裹著的生命,猶如盛滿酒的酒杯,酒香四溢,愛滿人間。我愛,故我在?!备屛覉孕牛骸叭松喽?,只爭朝夕。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去度過。如此,無憾。”閱讀如是,生活亦如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說讀書讓我的心中擁有了一座寶庫,那么實踐則讓我擁有了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
從教27年來,數(shù)不清的公開課和比賽課活動讓我累積了豐富的經(jīng)驗:2012年湖北省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上用栩栩如生的粉筆畫執(zhí)教的《風娃娃》引人入勝;2014年在湖北省特級教師考核課上聲情并茂地朗讀《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動人心魄;2016年在全國名特優(yōu)展示課上執(zhí)教的創(chuàng)意繪本閱讀習作課《北冥有魚》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2020年作為湖北省小學語文教師代表,走進了電視臺,參與了省教育廳、省宣傳部和省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的“同聲誦經(jīng)典·脫貧助力基層行·大師公開課”活動,在熒幕前給孩子們上“經(jīng)典賞析課”,品析文學精粹,傳播楚鄉(xiāng)楚韻;疫情之后,我又走進鄉(xiāng)村,給孩子們上“古詩誦讀課”,一首《把酒問月》讓當?shù)氐穆犝n老師連連稱絕:“唐老師,我覺得您是講咱們恩施古詩詞講得最好的老師!”
教而優(yōu)則研,新時代更需要研究型的教師專家,而我也從未停下探索求新的步伐。最初讓我受教的是2012年我做學校課題研究讀到的《靜悄悄的革命———學校的挑戰(zhàn)》一書,作者佐藤學教授“學習共同體”的構想讓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觸動,點燃了我研究的熱情。當我首次嘗試“學習共同體”研究時就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學困生也能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學生的變化讓我激情澎湃,廢寢忘食。每晚回家,我便迫不及待地將當天的教學場景以案例加反思的形式記錄下來,堅持數(shù)月,竟在不知不覺中誕生了近2 萬字的田野日記——《為“學習共同體”喝彩》。時至今日,“學習共同體”的研究仍然是我工作重點探索的研究領域之一。實踐—反思—記錄—優(yōu)化,循環(huán)往復。正是這樣的研究方式指引我行動有方向,實踐有方法。2018年至今,我?guī)ьI工作室團隊成員多次嘗試讓語文與數(shù)學、美術、體育等多個學科深度融合。如圍繞“神奇的帽子”這一主題,我首先推薦學生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繪本和小說《世界第一的帽子》《米莉的帽子變變變》《殼斗村的帽子》《魔法師的帽子》等,鼓勵親子共讀,將“快樂讀書吧”等統(tǒng)編本教材推薦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融入主題課程體系:課前讀繪本,畫帽子,做帽子;課中看圖畫,寫帽子,編童話;課后畫插圖,寫續(xù)集,出童書。精心設計了“六一”游園會,來一場“奇趣帽子秀”的終極性任務。這樣,將閱讀與寫作、觀察與想象、繪圖與創(chuàng)作、美術與語文、課堂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當校園被一個個五顏六色、創(chuàng)意非凡的帽子裝點起來時,學生便在趣味盎然的想象世界中自由遨游,樂此不疲。此外,我還拓展了“神奇的帽子”的課程內(nèi)容,設計了語數(shù)融合繪本課、音樂繪本課、讓語文走進科學探究課、語文體育游戲課……這樣的多學科融合,不僅讓語文的內(nèi)涵變得更為豐富,也讓語文的外延變得更加寬廣?;蛟S,這將是未來“靜慧課堂”的“5+”時代!
2021年,針對熱門的“雙減”政策,從未停下腳步的我又帶領工作室的伙伴們?nèi)缁鹑巛钡亻_啟了高效課堂“大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團隊大主題,個人小專題,大情境統(tǒng)領,小情境串聯(lián),線上線下,學習分享,課例研討,成果總結……為幫助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提升語文素養(yǎng),課堂減負增效,我和團隊的伙伴們總是不遺余力。
《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教師不僅是教書匠,更應該是教學的研究者、思想的傳播者。每一天和學生一起學習的課堂時光,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也是生成教育智慧的絕佳時機。我堅持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整理發(fā)表,當那年年歲歲的教學歷程變成鉛字發(fā)表時,我就會有種成功的喜悅,因為那是對我專業(yè)成長極大的認可。
難忘2003年1月,我公開發(fā)表了第一篇文章!它就源于我教學的一次凝練:2002年春季,我成功執(zhí)教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獲得了湖北省首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比賽一等獎的好成績。當時比賽的歷程刻骨銘心,因為在這節(jié)課上,我除了運用當時新興的網(wǎng)絡論壇、QQ 群等網(wǎng)絡平臺,還創(chuàng)新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網(wǎng)站,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網(wǎng)絡資源分門別類地推送到網(wǎng)頁上,突破了傳統(tǒng)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的模式,開創(chuàng)了人機對話教學的新模式。備課的那段時間,申請域名、制作網(wǎng)站、設計網(wǎng)頁、搜集資源、分類羅列、美化網(wǎng)頁,讓我這個小學語文老師迅速成長為一名專業(yè)的“網(wǎng)站設計師”。由于賽課的勞累和嚴重的妊娠反應,獲獎之后在家休養(yǎng)時翻到的《湖北電化教育》一書令我醍醐灌頂。那一篇篇富有前瞻性的理論文章激起了我內(nèi)心創(chuàng)作的波瀾。于是我開始思考:能不能也試著把這次參賽的感悟寫下來呢?對其他的老師來說,也許會給他們一些借鑒和幫助。于是,我在參閱了海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這次成功賽課的實踐經(jīng)驗,撰寫了論文《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新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初探》。但是,在哪里發(fā)表呢?當身懷六甲的我頂著烈日、帶著文稿毛遂自薦地出現(xiàn)在雜志社時,主編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經(jīng)過幾個月的等待,我終于收到了雜志社寄來的樣刊,看到自己研究的心血變成鉛字的那一刻,內(nèi)心的激動竟無法言表……正是這份成功的喜悅一直激勵我至今筆耕不輟,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公開發(fā)表一篇文章。回首這20 多年的語文教學生涯,我先后撰寫并發(fā)表了30 余篇文章,獲獎論文達40 余篇。
如果說發(fā)表文章不易,那么寫書的歷程更是艱難曲折。2019年,經(jīng)過反復打磨、數(shù)次修訂、由武漢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個人專著《靜語文》終于問世啦!這本書凝結了我多年教學探索的心血,集結了團隊伙伴們的實踐成果。時至今日,組稿、撰稿、改稿、校稿以及報會、審批、簽字、蓋章的艱辛還刻骨銘心。記得校稿階段,除了與編輯日常線上溝通,每個周五編輯還會將校對的清樣寄給我,然后周一我再將修改好的樣稿寄回出版社進行二次校對。這堅持數(shù)月的一來二往,就連前來收件的快遞小哥也笑稱:“你就是那個每周寫書的人吧!”現(xiàn)在,我創(chuàng)始的“靜語文”理論研究還在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從“靜語文·慧課堂”到“靜語文·慧學堂”,從“靜慧課堂”到“靜慧作業(yè)”,我始終走在“靜慧語文”的研究之路上?;赜^自己從新手教師到組建名師工作室,從個人努力到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的成長裂變,都是源于個人不驕不躁、不斷學習充電、不斷實踐探索、不斷研究撰寫的努力,最終實現(xiàn)了“破繭成蝶”的美好蛻變。
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布滿荊棘。如何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呢?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有強大的內(nèi)心、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難忘2001年參加武漢市教師五項技能比賽,我不懼酷暑,每天瘋狂備賽,如癡如醉……記得比賽當天烈日當空,艷陽高照,300 多名選手全部集中在一個悶熱的大機房里,現(xiàn)場完成指定的課件制作。開場10 分鐘之后,不知是天氣悶熱,還是早餐沒吃夠,又熱又餓又急的我眼前突然一黑,仰頭暈倒在地,只是隱約感覺有人要把我抬出去?;秀敝?,我慌亂抓著一個人的胳膊說:“我不能出去,我一定要參加完比賽!”然后就失去了知覺?;秀庇浀眯褋砗?,我躺在靠椅上,幾位老師在掐人中、掐虎口、喂綠豆湯照顧我,此時比賽已經(jīng)進行了半個小時,工作人員對我說:“你都病成這樣了,別進去比賽了!”一想到自己這兩個多月辛勤的付出,怎么會甘心就這樣退縮呢?我努力掙扎著站起來說:“不行,我一定要堅持參加完比賽!”于是,我再次走向機房,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比賽。當宣布我獲得武漢市教師五項技能大賽一等獎,被授予武漢市技術能手時,那一刻的我,淚流滿面。
時隔11年后的2012年,我又參加了一次重量級的比賽———湖北省青年教師技能大賽。這次比賽最大的挑戰(zhàn)對我而言是人教版教材。教材是全新的,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備賽階段,我要熟悉人教版12 冊的教材內(nèi)容,拿出每一課最優(yōu)化、最精巧的教學設計。怎么辦?我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咬緊牙關,迎難而上。那段時間,只要有空閑,我都在研讀教材,潛心設計。無論走到哪里,我都帶著語文課本時刻琢磨。當時有一冊教材始終買不到,急得我患了口腔潰瘍,最后終于在西藏的新華書店買到了,令我如獲至寶。后來,突然接到區(qū)級模擬賽的消息,凌晨兩點才從西藏趕回武漢的我,顧不得調整和休息,九點就匆匆去參賽了。緊接著的市賽、省賽,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了湖北省一等獎第一名,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
成長的歷程中,我始終秉持堅持的信念。從七歲開始習武的十年經(jīng)歷,不僅磨煉了我的意志,也讓我知道了“永遠不要輕言放棄”;16 歲在師范學校舞蹈隊,因為懷揣夢想不認輸?shù)男拍?,讓我實現(xiàn)了從舞盲到領舞的躍升……是什么力量讓我堅強?就是堅持,堅持是面對困難時的百折不撓,堅持是歷經(jīng)磨難后的初心不改,堅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再苦再難,我也堅信烏云上有晴空!
愛是世上最美的語言。慈母般的仁愛、導師般的厚愛、朋友般的摯愛應該是為人師的育人準則。
我曾擔任過24年的班主任,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的帶班經(jīng)歷非常豐富,最難忘的是教有34個男生和15 個女生的全托班(周日晚上七點到校,周五下午四點離校),2008年接班第一次月考成績?nèi)昙壍箶?shù)第一,均分只有60 多分,高達十余人不及格。這讓我陷入深思。如何幫助學生迅速提升成績,激發(fā)學習的自信心呢?我發(fā)現(xiàn)提高課堂效率是關鍵。我努力摸索出了“課前單元預習—課中精講多練—課后溫故知新”的“高效課堂”模式,同時重點抓三項作業(yè)“當堂作業(yè)課課清,按時作業(yè)周周清,鞏固作業(yè)月月清”的“日清日高”作業(yè)管理方式,確保校內(nèi)學習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還在班級開展了“論語誦讀”“古詩賞讀”“宋詞品讀”“語文課外知識大挑戰(zhàn)”等豐富的語文活動,讓經(jīng)典文學作品豐富學生的底蘊,涵養(yǎng)他們的性情。僅僅過了一個月,學生的月考合格率為100%,總分、均分都進入了年級的平均水平,期末考試平均分達到80 分以上,第二學期的期中考試排名躍升到年級第二……最終他們升入了理想的中學。這段帶班歷程所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為我后續(xù)“靜慧課堂”的實踐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親其師,信其道,對于班主任來說格外重要。如果一名教師能夠用愛喚醒學生,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內(nèi)驅力,他們就能迸發(fā)出無限的潛能,帶給你無窮的驚喜。還記得2008年上完晚自習的雪夜,公交車突然停運,家住武昌的我只能徒步回家。當歷經(jīng)一個半小時的饑寒交迫,滿身雪花的我跌跌撞撞地趕回家時,先生心疼地勸我明天別去學校了,可一想到當晚教室臨別時,那個朝我揮手微笑的男孩子對我說的話“唐老師,明天早點來呀,早點來陪我們?。 蔽业男谋闼查g被融化了,怎么忍心放下他們不管?一天不去,就耽誤孩子們一天的學習??!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依然準時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這個班因為男生多,所以管理上難度極大。有個男孩子以前總是和生活老師對著干,還把尿撒在老師的鞋子里,寫作文是他最頭疼的事,抓耳撓腮,難于上青天。但在我接班后的期中考試時,他卻破天荒地完完整整地寫了一面紙作文!孩子們都說:“唐老師,您知道嗎?您創(chuàng)造了奇跡!”在他們看來,一個從來不動筆寫作文的人竟寫了整整一面紙,這就是奇跡!現(xiàn)在這個孩子已經(jīng)定居新加坡,生活得很幸福,每年教師節(jié)還會打電話問候我。作為教師,雖然我們每天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你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有時就可能改變學生的一生,也許會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狈叛坌聲r代,只有在“靜水流深”中自我修煉,在“千錘百煉”中自我磨礪,在“精雕細刻”中自我發(fā)展,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才會化繭成蝶,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