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佳惠 魯哲
她踐行承諾,守護在烈士哥哥們身旁五十余載;她婉拒優(yōu)待,立志為英雄們守靈,面對抉擇始終如一;她堅守初心,一腔熱血,堅持義務宣講英烈故事……作為烈士的妹妹,她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克服重重困難,用五十余載的責任與付出,用愛與堅守詮釋“英雄”底色。
——題記
“哥哥們,今天我又來看你們了……”清明前夕,74 歲的李愛云又一次來到江蘇省淮安市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這一句已經(jīng)重復了半個多世紀的問候再次在園內(nèi)回響,飽含著李愛云對未曾謀面的英雄大哥李云鵬和他戰(zhàn)友們的無盡思念。
“守護烈士哥哥,傳承紅色精神,是我一生的承諾?!比缃?,這位特殊的“守靈人”已經(jīng)默默守護著這片陵園五十余載,為了年輕時的一句諾言,她遠離家鄉(xiāng),堅守一生,積極開展紅色義務宣講,傳承英烈的故事和精神。她就是“中國好人”、江蘇省道德模范、全國2021年“誠信之星”李愛云。
“哥哥是父親一生中最大的驕傲,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驕傲?!崩钤迄i的妹妹李愛云激動地說道。
李愛云家中兄妹6 個,她排行最小。李云鵬犧牲時,她還沒有出生。“我是聽著大哥的故事長大的?!毙r候,李愛云最愛聽父親講大哥的故事,“父親告訴我,大哥自幼聰明靈氣,能自己制作土槍,常和伙伴們拿著槍練習槍法,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槍要對準日本鬼子!’”當聽父親講到哥哥犧牲時候的慘烈,李愛云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1938年,家鄉(xiāng)徐州淪陷,李云鵬和同學一起前往離家8 公里外的豐縣華山鎮(zhèn),參加地下抗日組織。1939年,八路軍的蘇魯豫支隊路過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時,軍隊要擴軍,李云鵬便自告奮勇參了軍?!按蟾缡?939年正月十九正式參軍,穿上軍裝的他意氣風發(fā)。那天,父親追了好遠去送他,沒想到那是他們最后的訣別?!崩钤迄i離家四年,家里親人一直惦記著,其間關(guān)于他的一切,都是聽說的?!奥犝f他被選送到延安學習,后來又聽說他到了新四軍3 師7 旅19 團一個連隊當兵?!崩類墼普f,“哥哥始終懷著革命理想,一路向前飛,從未停下過?!?/p>
圖為李愛云為小朋友們進行紅色故事宣講
打李愛云記事起,江蘇省徐州市沛縣老家的房梁上就掛著一只風箏,那是大哥李云鵬離家前親手所扎,幼小的愛云經(jīng)常仰望風箏,恍惚間,風箏好似飛向高空,“我總以為那是哥哥用無言的方式告訴我要立志高遠”。全家人借著這只風箏,寄托對親人的思念。風箏掛爛了,風箏線仍被珍藏起來。在年幼的李愛云心里,長長的風箏線仿佛一頭連著她的心,另一頭飛向了哥哥戰(zhàn)斗和犧牲的遠方。
“在劉老莊戰(zhàn)斗前,他曾給家里寄過兩封信,這成為家里親人惟一的回憶?!崩類墼萍依镒钯F重的東西就是一個大皮箱。這個皮箱里,裝滿了李愛云平時用心收集的一些關(guān)于劉老莊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跡的報刊文章。當然,最珍貴的還是大哥在1941年和1943年分別發(fā)給父母的兩封家書?,F(xiàn)在,這兩封信已成為革命文物,收藏在縣檔案館內(nèi)。不過,李愛云還是把信封原件留了下來,作為對哥哥的永久的懷念?!白源蚋赣H收到這兩封信后,大哥便杳無音訊?!崩類墼普f。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第3 師第7 旅第19 團第4 連,在劉老莊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指導員李云鵬和戰(zhàn)友,共八十二位勇士壯烈犧牲。而正是同在部隊的表叔孫一濤寄來一封信,告知父親,才得知大哥已經(jīng)犧牲。當時,李云鵬犧牲后一直不知道具體被埋在哪,想去那個地方看望都不能。這個悲痛,全家一痛就是20年。“直到1963年,我們?nèi)胰藦闹醒肴嗣駨V播電臺中收聽紀念劉老莊戰(zhàn)斗20 周年的文章,才知道大哥犧牲的準確地點和時間。”李愛云對當時的印象非常深刻。
“聽到這個消息后,父親很激動,急切地出發(fā)了,第一次來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墓前”。那是兒子1939年離開家后第一次父子“重逢”,這時已經(jīng)過了25年了。劉老莊是江蘇省淮陰縣的一個鄉(xiāng),交通很不方便,李愛云回憶,他父親是從徐州坐火車到淮陰,再坐一天只發(fā)一趟的公交車才能到鄉(xiāng)上?!案赣H已經(jīng)70 多歲,凌晨出發(fā)深夜才到鄉(xiāng)上,父親暈車吃不下飯,去一趟特別辛苦”, 但他父親每年都會在3月18日烈士犧牲日到劉老莊為八十二烈士掃墓祭奠,直到去世,從未間斷。父親常說,“這么長時間了,那里的老百姓都自愿戴上白花從四面八方來到你大哥他們墓地祭奠掃墓。他們把你哥哥當親人待。”
到劉老莊去悼念大哥是李愛云早有的想法,但家里不富裕,只能負擔父親一個人的路費。直到1967年3月18日,李愛云的心愿才得以實現(xiàn)。走到墓前,李愛云情不自禁跪倒在地,撫摸大哥的遺像,仿佛是失散多年的大哥回到她的身旁,她放聲痛哭,盡情傾訴著對大哥的思念之情。
那天,也是李愛云命運的轉(zhuǎn)折點?!拔矣浀靡淮笤纾汕先f的淮陰父老鄉(xiāng)親、兄弟姐妹手捧自制的小白花來祭掃八十二烈士。那個場景震撼了我,我當時就下了到劉老莊為哥哥和他犧牲的戰(zhàn)友們守墓的決心?!崩類墼频男拈L出了根,深深扎進大哥血染的這片土地。
第一次提出這個決定時,李愛云的父母并沒有明確表態(tài),“你是個女孩子,那邊離家遠,萬一去了那邊吃不了苦怎么辦?!崩類墼频哪赣H擔憂的說道。父母的勸說終究抵不住李愛云當時已下定決心,直到母親的一句“淮陰人民那樣敬重愛云大哥,愛云去淮陰我放心”,這才讓父親打消了顧慮,同意了下來。
圖為李愛云與劉老莊的年輕軍人們座談交流
1969年7月,李愛云利用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機緣,主動要求插隊到劉老莊,她一個人走到30 多公里外的沛縣辦理了戶口轉(zhuǎn)遷手續(xù),來來回回跑了二三十趟,終于如愿插隊落戶到淮陰縣劉老莊大隊。離別家人之際,父親語重心長地交代:“要記住,你大哥的戰(zhàn)友也是你的哥哥,到了劉老莊后要常去看他們,不要忘記他們?!?/p>
李愛云記住了父親的交代,從此,每年清明和劉老莊連烈士的祭日,她都會去八十二烈士墓前祭奠掃墓。
“劉老莊戰(zhàn)斗,是哥哥和81 名戰(zhàn)友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悲壯戰(zhàn)歌。我會一直在這片土地上,永遠為大哥和他的戰(zhàn)友守靈,陪著他們一輩子!”73 歲的李愛云,鮮有豪言壯語,但說出這句承諾,她就以一生來作答和兌現(xiàn)。
初來淮陰,李愛云被安排在劉老莊大隊一隊當農(nóng)民。此時淮陰正在實施旱改水。白天,李愛云和大伙一起勞動,手推肩挑樣樣不落后;晚上,她作為大隊民兵營副營長,還要帶領(lǐng)民兵進行訓練,有時一練就到深夜。當時條件很艱苦,渴了喝池塘里的水,餓了吃沒有鹽味的酸菜稀飯。勞動過程中,由于長時間在水里浸泡,李愛云的腿上、胳膊上都患了皮膚病,手上也起了鵝掌病,凍裂的口子還不斷往外流膿水,但這位外形瘦弱的姑娘硬是沒叫一聲苦,沒喊一聲累。
“哥哥在這兒犧牲生命都不怕,我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這樣的信念撐起了她堅強的心靈。她戴著近視鏡,清秀瘦弱,但干起活來卻很拼命。漸漸地,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喜歡上了這個城里來的小姑娘,鄉(xiāng)親們憐惜她,會朝她喊一聲,“傻姑娘別累著!”說起這段,李愛云竟開心地笑了起來,“那時很艱苦,但心里根本沒覺得苦,可能是因為我太愛這個地方了!”
圖為李愛云向大家介紹烈士陵墓
圖為李愛云為小朋友介紹烈士陵園的題詞
堅守,是對誠信最好的詮釋。誠信,體現(xiàn)在日復一日的細節(jié)中,也體現(xiàn)在重要時刻的抉擇里。在劉老莊插隊不到半年,南京軍區(qū)政治部給她下了封調(diào)令,讓她去淮陰縣人武部報道參軍。面對這個調(diào)令,李愛云心里打起了鼓,當兵是她自幼的夢想,如果去,就可以如愿以償,但她又想,如果她去了,那就是沾了哥哥的光,別人會說李愛云是拿哥哥當跳板,這樣做,對不起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的哥哥。想到這里,李愛云放棄了這次機會?!拔也幌腚x開哥哥和他的戰(zhàn)友們,況且當?shù)氐娜罕妼ξ疫@么好,我不能辜負當?shù)厝罕妼ξ业膸椭?,也不能辜負八十二烈士這種精神,更不能辜負淮陰人民對我的關(guān)懷,所以我一定要堅守在淮陰這個地方,決不離開?!崩類墼茍远ǖ卣f。
第二年,組織又安排李愛云到復旦大學上學,但她又一次拒絕了,把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讓給了看守烈士陵園的工人的子女。1971年,家鄉(xiāng)徐州招她回市區(qū)工作,又被她推辭了。這次,老鄉(xiāng)們看不過去,決定動員她離開這里?!皭墼蒲剑阋粋€知識青年干啥在農(nóng)村吃一輩子苦?”但李愛云卻堅持了自己的決定,“來到劉老莊我就沒想過離開,不能因為條件苦就半途而廢,如果人人都選擇繞開了苦,那就不會有人得到甜,既然我是李云鵬的妹妹,這個苦就讓我來吃吧?!?/p>
對此,有許多不理解的老鄉(xiāng)們說她“傻”,但她的想法很簡單,“我這樣做,是一份承諾和責任;我這樣做,人生更有意義和價值,我作為烈士的妹妹才算合格?!泵鎸σ淮未尉駬瘢類墼频倪x擇始終如一。
1971年,化肥廠招工,組織上問她:“化肥廠易燃易爆易炸,但是危險崗位總得有人去,你愿意嗎?”李愛云沒有猶豫,毅然來到化肥廠。這期間,她一直做儀表工人,與最危險的一線打交道。有個英雄哥哥在前,李愛云非常清楚自己怎么做才是對哥哥最好的告慰,“我對自己提出過這樣的要求:絕對不能給哥哥丟臉,我覺得我做到了?!?/p>
后來,李愛云與當?shù)匾粋€普通的小伙結(jié)了婚,徹底扎根在淮陰。多年來,她過著簡樸的生活,一家人從1984年起一直住在一間33 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直到2002年才買了一套70 余平方米的解困房,但在國家有需要時,她總是慷慨大方。1998年的抗洪、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她都踴躍捐款。
“我雖然退休金不高,但生活足夠了,有個英雄哥哥在前,我們很清楚自己要怎樣做才是對大哥最好的紀念?!边@是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1999年,當?shù)弥搓幰I資興建八十二烈士紀念館時,李愛云夫妻倆把家中僅有的存款捐了出來。因為屢次把入黨爭先進的機會讓給他人,直到2017年,年近七旬的李愛云才戴上了一枚遲來的黨徽,對此她倍感驕傲,對自己絕不給哥哥丟臉的要求,“我覺得我做到了?!?/p>
“每年的3月18日和清明節(jié),我都要到劉老莊烈士陵園祭奠,同時向前來緬懷的下一代宣講烈士的事跡。一方面寄托對哥哥的哀思,另一方面希望可貴的紅色基因得以傳承。這50 多年來從未間斷,以后也不會?!崩類墼粕钋榈卣f,因為承諾,所以堅守。
1976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李愛云受邀來到當時清江市第七中學講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的故事。這次宣講讓李愛云深深感到,孩子們的成長,需要這樣的紅色歷史去教育,去引導。從那以后,李愛云把宣講紅色歷史作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收集歷史資料、走訪黨史專家、深入實地采訪,開始了她紅色故事宣講之旅。
退休后,她一邊守墓,一邊堅持無償宣講工作。宣講中,她那深入淺出、樸實無華的演講,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聽眾的心,特別是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中小學生為民族振興、中華崛起而認真讀書的熱情?;搓帋煂8街?,淮陰劉老莊中學、王營鎮(zhèn)小學、西壩小學以及淮陰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等學校先后請李愛云作過報告。
45年來,李愛云累計開展義務宣講2000 余場,覆蓋受眾16.8 萬人次。先后被20 多家單位聘為校外輔導員,連續(xù)10年為高一新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連續(xù)18年為入伍新兵作國防教育報告。在這么多次的宣講中,讓李愛云印象最深刻的是,70 歲那年,她遠赴當時駐軍于河北邯鄲的“劉老莊連”作專題報告,“那天他們都在門口迎接我,帶著我看了他們的訓練場,宿舍,看他們的武器?!边@一刻,李愛云說,“見到你們就像見到我的哥哥,就像和我的哥哥重逢了。”
“退休以來,李奶奶一直堅持義務宣講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精神,多少年來從未間斷。她堅守承諾,是我最好的學習榜樣!”說起李愛云,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講解員劉晉利這樣稱贊。
如今,在劉老莊村每年3月18日,村兩委都會組織干部群眾赴烈士陵園開展紀念活動,聆聽李愛云講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事跡,這已經(jīng)成為當?shù)亍皞鹘y(tǒng)”。去年適逢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李愛云格外忙碌,每天的義務紅色宣講安排得滿滿當當,宣講手稿寫了一沓又一沓,從線下到線上,從實境課堂到訪談交流,“烈士妹妹講黨史”成為淮陰區(qū)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一抹亮色。
信念如磐,一脈相承。為了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烈士精神血脈,李愛云從女兒6 歲起,每年都帶著她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祭掃;外孫女還沒記事,就被抱來看望八十二位英雄舅爺爺?!斑@是一種傳承,一種精神的傳承?!崩畎频呐畠簢罆跃дf:“從小我就跟著媽媽來到這里,現(xiàn)在我的女兒孫琪涵十歲了,我每年也會帶她來這里掃墓,為的是讓她更好地了解舅爺爺?shù)墓适?,這是英雄血脈的延續(xù),也是紅色基因的傳承?!?/p>
“我記得有一年雨下得很大,我跟我媽說,今天咱們不去陵園可不可以?我媽說不行,因為我跟我哥哥之間有個約定,每年的3月18日,不管風吹雨打,我都要堅持承諾。”嚴曉晶回憶說。
如今,嚴曉晶已參與到義務宣講中,小外孫女孫琪涵也成為了一名小小講解員,李愛云說,“我今年已經(jīng)73 歲了,腿腳不如以前靈活、記憶也不如從前好了,但是只要身體允許,我這個‘紅色宣講員’就會一直干下去。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我將把這份堅守代代相傳下去,讓紅色精神與英雄血脈永遠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p>
陽光下,劉老莊烈士陵園的82 棵青松,郁郁蔥蔥?!敖衲晡?4 歲了,以后我講不動了,我的女兒、孫女還會接著講。我們要將他們‘愛國、愛民、愛黨、愛軍’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永遠傳承下去!”李愛云動情地說。
圖為李愛云獲得的南京軍區(qū)政治部表彰指示
本欄圖片均由淮安市文明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