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波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橋梁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要素構成,為適應橋梁造型美感、橋梁與周圍建筑物、構筑物協(xié)調性要求,彎橋不斷應用于城市橋梁工程。相較于常規(guī)直橋結構,彎橋可有效適應城市線路整體走向,保證城市交通線路通行能力、通行效率[1-4]。但由于橋體線形、結構較為復雜,其結構受力作用下發(fā)生輕微翹曲和扭轉變形,在荷載作用下,都會承受一定彎矩和扭矩作用,且兩種作用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使梁體長期承受彎扭耦合作用[5-6]?;诖?,該文以實體工程為依托,利用荷載試驗分析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彎橋受力特性,對保證橋梁結構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某橋梁為城市橋梁,全長3×30=90.0 m,寬25 m,橋位處線路位于半徑R=500 m 道路曲線及緩和曲線,故采用彎橋結構適應線路整體走向。橋址處地勢整體平坦,呈西南高、東北低緩傾斜。
橋梁上部結構采用現(xiàn)澆預應力箱梁結構,主梁采用單箱四室斷面,外腹板與頂板間設置半徑3.5 m 圓弧過渡,與底板間設置0.6 m 的圓弧倒角。端橫梁、中橫梁厚度分別為1.5 m、2.8 m。邊緣翼緣長度隨線路線形、寬度變化相應調整。梁體采用C50 混凝土,按A 類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設計,荷載采用城市-A 級。
為驗證橋梁在最不利工況下受力性能可靠性,在現(xiàn)場考察的基礎上,優(yōu)先選擇施工階段存在瑕疵、結構受力最不利、結構技術狀況相對較差結構部位開展靜載試驗。為便于靜載試驗開展,對擬定上述不利工況橋跨結構進行進一步剔除,找出便于施加荷載、布設測點橋跨為最終試驗跨。為保證橋梁受力結構分析可靠性及適用性,選擇當前最為廣泛的Midas/Civil 有限元分析軟件,對橋梁進行靜力理論計算[7]。橋梁靜載試驗表見表1。
表1 橋梁試驗表
在Midas/civil 軟件中,建立試驗梁模型,見圖1。按城市-A 級荷載標準,分析橋梁荷載效應,橋梁活載彎矩效應圖見圖1。
圖1 活載彎矩效應圖(單位:kN·m)
靜載試驗應以保證結構安全為前提,嚴格控制施載位置及載荷大小,一般靜載試驗效率系數(shù):
式中,ηq——靜載試驗荷載效率系數(shù);Ss——試驗荷載作用下,測試位置最大變位;S′——設計荷載作用下,測試位置最大變位;μ——設計取用的動力系數(shù)。
由于橋梁在荷載效應下,容易引起結構破壞,為保證橋梁結構整體性能,選擇邊跨及中跨最大正彎矩偏載、中載測試工況為研究重點,對結構受力性能展開研究,見表2。
表2 活載彎矩效應表 /kN.m
(1)試驗儀器。應力應變測試選用振弦式應變計;撓度測試選用精密水準儀和百分表。
(2)應力應變測試。為準確測定箱梁跨中梁底各節(jié)點應變情況,在底板、腹板與底板和頂板交界處各設置2個測點。
(3)撓度測試。為準確測定橋跨箱梁各節(jié)點撓度應變情況,將豎向撓度測點設置在各箱梁中心線和兩個支座斷面位置[9]。
該次試驗采用加載車加載,單車標準荷載約450 kN,擬分三級加載,每一級加載梯度為兩輛,共需6 臺加載車。
(1)靜力加載持續(xù)時間:由測點處結構達到最大應變且保持穩(wěn)定所用時長決定,實際測試中應在15 min 以上。
(2)終止加載條件:1)因加載超載造成結構破壞,影響結構安全,如結構出現(xiàn)多處開裂且寬度超出允許值,或引起原結構裂縫急劇發(fā)育,裂縫長度、寬度明顯增加;2)加載超時或引起橋梁其他破壞。
通過整理分析現(xiàn)場試驗所測得的各應力應變測點、撓度測點測試數(shù)據(jù),可得到各工況下結構應變、撓度變化情況。在最不利荷載效應下,梁體整體結構實測應變性能與理論應變性能對比見圖2;梁體整體結構實測撓度數(shù)據(jù)與理論值對比見圖3。
圖2 最不利應變梁體測試結果對比圖
圖3 連續(xù)梁撓度測試結果對比圖
(1)由圖3 可知:1)試驗橋跨結構應變理論值、實測值變化趨勢基本吻合;2)在不同受力工況下,各測點應變隨加載增加而增大,基本呈線性發(fā)展;3)工況1 為結構最不利受力狀態(tài),此時1#梁3-4 號測點處出現(xiàn)最大應變,實測值為148 με,理論值應變值為187 με。
(2)由圖4 可知:1)試驗橋跨結構撓度變化理論值、實測值變化趨勢基本吻合;2)在不同受力工況下,各測點撓度變化隨荷載增加而增大,基本呈線性發(fā)展。
(3)綜合圖3、4 及以上分析可知:1)橋梁邊跨受偏載工況為最不利受力狀態(tài),邊跨跨中在偏載作用下,結構應變校驗系數(shù)、撓度校驗系數(shù)分別為0.780、0.739,均小于1,表明結構受力特性良好,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2)結構殘余應變與加載應變之比最大值為0.139,殘余撓度與加載撓度之比最大值為0.111,均小于0.2,表明結構在試驗加載工況下未發(fā)生明顯破壞,回彈性能良好。
該文依托具體工程,運用現(xiàn)場試驗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澆彎橋受力特性,結論如下:
(1)在不同加載作用下,測點處實測應變、撓度均隨加載增加而線性增加,且結構應變、撓度理論值、實測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表明理論分析結果較為可靠,可為結構受力狀態(tài)評價提供依據(jù)。
(2)試驗橋跨最不利受力狀態(tài)為邊跨跨中偏載作用工況,此時最大應變出現(xiàn)在1#梁3-4 號測點處,實測值為148 με;最大撓度出現(xiàn)在橋梁1/2 跨中位置,實測值為11.648 mm,應變校驗系數(shù)、撓度校驗系數(shù)分別為0.780、0.739,均小于0.8,表明橋梁結構受力特性、安全性能良好。
(3)試驗橋跨在最不利工況下,結構殘余應變與加載應變之比、殘余撓度與加載撓度之比最大值均小于0.2,表明橋梁在此工況下結構仍為彈性受力狀態(tài),結構回彈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