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國當代醫(yī)藥》主筆 潘 鋒
楊麗霞教授做學術報告
2022年6月30日至7月3日,第二十五屆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CCIF 2022)以“線上+線下”形式在云南昆明舉行,本次大會遵循“再普及、再規(guī)范、再提高”的宗旨,圍繞健康中國戰(zhàn)略,結合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控現狀,以“薪火傳承,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就心血管介入熱點話題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探討,為學科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視野。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大類疾病,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健康問題之一。從2009年起,CCIF 每年發(fā)布我國心血管介入治療數據,見證并記錄了我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從起步發(fā)展到日益成熟的重要歷程。2021年的我國心血管病介入治療總病例數穩(wěn)定增長,直接經皮冠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例數、藥物涂層球囊應用等數據亮眼,充分體現出我國心血管病介入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為我國成為世界PCI 介入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會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霍勇教授在CCIF2022 開幕式上發(fā)布了 “2021年中國大陸冠心病介入治療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的冠心病介入治療數據主要來源于網絡直報數據(865 663 例)、省級質控中心核實后增加數據(298 454 例),因此統(tǒng)計得出2021年大陸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注冊總病例數為1 164 117 例,數據未包含軍隊醫(yī)院病例。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1年PCI 病例數增長率為20.18%,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病例數前五名分別為山東省、 河南省、河北省、 北京市、 廣東省。相較于2020年,2021年各省、 自治區(qū)、直轄市病例數增長前五名為重慶市、安徽省、四川省、黑龍江省、北京市,而2021年數據對比2019年(疫情前)的數據更具客觀性。
霍勇教授介紹,2021年我國大陸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質量主要從支架/球囊使用數、使用率、藥物涂層球囊使用占比、手術入路、死亡率、PCI 病例臨床診斷、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PCI 例 數/直接PCI 比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NSTE ACS 危險分層百分比及漏報率等維度進行評價。2021年平均支架/藥物球囊數為1.48 個,從2014年起,我國的冠心病介入平均支架/藥物球囊數始終穩(wěn)定保持在1.5 個以下。2019—2021年的三年來,藥物涂層球囊的使用占比分別為6.4%、10.9%和15%,呈持續(xù)提升態(tài)勢,藥物涂層球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較于股動脈入路等入路方式,橈動脈入路是近10年來較為主流的入路方式,其中2021年橈動脈入路占比為96.67%,相較去年的96.37%略有提升。在手術死亡率方面,2021年與2020年持平,為0.38%,從2009年起持續(xù)保持較低死亡水平。
在PCI 病例臨床診斷方面,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占比最高,為42.79%;STEMI 占比為22.52%;穩(wěn)定型心絞痛為14.19%;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為13.20%; 可疑心絞痛和無癥狀心肌缺血分別占比為5.31%和1.99%。2021年STEMI 病例數及直接PCI 例數分別為168 068和124 161 例,直接PCI 百分比為73.88%。NSTE ACS 危險分層全國平均值為11.37%。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NSTE ACS 危險分層百分比排名前5 位分別為江西省、云南省、貴州省、河南省、山西省。
霍勇教授總結道,中國大陸2021年冠心病介入病例數穩(wěn)步增長,網絡漏報率較前兩年有所下降;支架(球囊)數穩(wěn)定控制在1.5 個以下,表明介入治療指征及器械使用較為合理;藥物涂層球囊等器械的應用比例提升,說明如今冠心病介入治療手段更加豐富;在疫情期間,介入治療死亡率依然控制在較低水平,且STEMI 患者急診PCI的比例進一步提高,證明我國冠心病介入體系建設較為完善,胸痛中心優(yōu)勢得以體現。本年度數據增加了NSTE ACS 危險分層等數據,這也表明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越來越重視質量的提升,這也對胸痛中心質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王建安教授在CCIF 2022 上發(fā)布了 “2021年中國心臟瓣膜病介入治療數據”。
王建安教授介紹,2010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葛均波院士首次將TAVR 技術引入國內,由此開啟了中國TAVR 技術的新篇章。在此后的十余年里,經過國內無數術者的不懈努力,TAVR 在中國飛速發(fā)展,適應證不斷拓寬。目前國內有6 家獲批的TAVR 企業(yè),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及臨床研究的不斷開展,未來一定會更新出更多更好的TAVR 產品。截至2021年底,中國大陸TAVR 手術量15 799 例,呈逐年增長趨勢,截至2022年5月31日,已開展TAVR手術2610 例(累計18 409 例),除西藏外大陸30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已相繼開展TAVR 術。
王建安教授介紹說,2019年6月,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與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共同發(fā)起心臟瓣膜病介入中心(瓣膜中心)建設,致力于推動瓣膜介入治療的體系化和規(guī)范化,搭建國家經導管瓣膜治療數據庫(National Transcatheter Valve Therapeutics Registry,NTCVR),以數據為支撐,助力推動瓣膜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2021年4月,數據庫正式面向全國范圍內瓣膜中心開放TAVR 填報。全國已有63 家醫(yī)院啟動填報,覆蓋25 個省,數據累計達5138例,填報病例數和填報醫(yī)院數均呈逐年上升趨勢。數據分析顯示,男性瓣膜病患者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群心臟瓣膜病發(fā)病率更高,中高風險患者占大多數,低風險患者逐漸增多。
我國二葉瓣患者在行TAVR治療的患者中比例近半,超九成TAVR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其次為局部麻醉,TAVR 股動脈入路占比近九成,其次為經心尖入路,TAVR 器械成功率持續(xù)穩(wěn)定在90%以上,TAVR 術中并發(fā)癥主動脈瓣瓣周漏發(fā)生率低于50%,輕度占比95.9%;主動脈瓣瓣中心性反流發(fā)生率低于11%,輕度占比91.9%。王建安教授表示,NTCVR秉持共建共享的原則,希望更多的瓣膜中心能夠參與其中,匯滴成海,真正意義上實現打造中國數據庫,在世界舞臺發(fā)出中國瓣膜的學術聲音。
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yī)院吳立群教授代表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起搏分會、中國醫(y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yè)委員會在CCIF 2022 上,發(fā)布了“2020 及2021年度我國大陸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注冊數據”。
吳立群教授介紹說,2002—2019年,無論是導管消融手術量、心臟起搏器臨床應用植入量,還是ICD、CRT 的植入量均呈持續(xù)增長的趨勢,在2020年略有降低或基本持平。與亞太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植入總量雖位居前列,但百萬人口植入量仍有所差距。2020年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數據顯示,在起搏器植入總量、ICD 植入總量、CRT植入總量、導管消融總量、房顫導管消融總量上,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在全國位列前茅。
根據來自器械生產廠家的數據分析,2019年心臟起搏器植入總量 達100 230 例,2020年 為99 247 例;2021年總量111 678例,較2020年增加12.5%,其中雙腔起搏器占比76%。核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占比從2019年的23%增加至2021年的39%。國產心臟起搏器植入數量逐年上升,占比7%~10%;2019年國產起搏器植入總量為7539 例,2020年為7760 例,2021年達11 342 例,其中雙腔起搏器占比67%。
2019—2021年,ICD 植入總量、核磁共振兼容ICD 植入總量及CRT 植入總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ICD 植入總量達8172例,較2020年增加35.7%,雙腔ICD占比39%;CRT 植入總量5956 例,較2020年增加24.8%,CRTD 占比達75%??h域起搏器植入量占全國起搏器植入總量的11%~16%,2019年縣域起搏器為16 129 例,2020年上升至13 750 例,2021年則上升至17 279 例,較2020年增加15.4%。縣域ICD 占比為4%~7%,縣域CRT 占比為3%~8%。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王祖祿教授代表全軍介入診治質控委員會,發(fā)布了“2021年軍隊醫(yī)院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注冊數據”。王祖祿教授說,軍隊醫(yī)院導管消融和起搏治療心律失常技術成熟穩(wěn)定,有較大發(fā)展,房顫導管消融增長較快,但仍需向部分地方醫(yī)院學習,奮起直追。壓力測定射頻導管、冷凍球囊消融房顫、希氏束起搏、左心耳封堵等新技術在部分中心開展較好,但相應技術要點和并發(fā)癥防治仍有待提高,培訓和質控需加強,普通起搏器和導管消融并發(fā)癥仍需控制。
云南省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零醫(yī)院心內科楊麗霞教授發(fā)布了 “2021年云南省冠心病介入治療數據”。楊麗霞教授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基層醫(yī)院通過胸痛中心建設和規(guī)范的診療,技術得到提升,目前云南省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正朝著“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大步邁進。
楊麗霞教授介紹,近年來隨著國家新醫(yī)改政策的實施,鼓勵二級醫(yī)院開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項目,云南省參與心血管介入數據網報的單位從2009年的27 家增加到2021年的67 家。根據2021年國家心血管醫(y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數據平臺填報的數據匯總,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云南省共67家醫(yī)院參與了冠脈介入數據的上報,共上報冠脈介入病例28 327 例,云南省冠脈介入死亡率為0.34%,優(yōu)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又新增了一批縣級醫(yī)院開展冠脈介入并上報數據,包括建水縣人民醫(yī)院、羅平縣人民醫(yī)院、 鎮(zhèn)雄縣人民醫(yī)院、祥云縣人民醫(yī)院等二十余家縣級醫(yī)院。
從上報例數的增長率來說,云南省2020年最高達到了36 377例,當年增長率排名全國第一。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介入數據有所下降,但相較于2019年,還是有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從急診PCI 數據來看,2020年數據也是達到了最高值,即9357 例;從2021年云南省PCI 患者病種構成來看,主要集中在STEMI、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疑心絞痛、穩(wěn)定型心絞痛以及部分無癥狀的心肌缺血的患者。2021年云南省PCI 患者平均年齡從2018年的61.3 歲到2021年的62.6 歲,性別的構成男性占72.21%。從介入死亡率來看,整體水平和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急診PCI 死亡率等個別質控數據有所增加,這也提醒我們在不斷普及推進急診PCI 手術的過程中,同時要堅持做到再規(guī)范和再提高。
楊麗霞教授介紹道,云南省共有794 家醫(yī)療機構,其中公立三級綜合醫(yī)院有39 家,二級綜合醫(yī)院145 家,心血管學科發(fā)展存在不平衡問題。在省級、市級、地級州等大型三級醫(yī)院發(fā)展較好,開展的心血管介入技術也基本與全國同步,比如很多醫(yī)院已經開展了復雜冠心病介入、 心電生理和起搏技術、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等先進技術,而基層及縣級醫(yī)院還有較大發(fā)展空間。得益于胸痛中心的規(guī)范化管理和救治流程的普及,從云南省發(fā)病12 h 以內STEMI 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療的比例來看,通過認證標準版胸痛中心單位再灌注比例從2019年至2021年持續(xù)上升,為90.58%。通過認證基層版胸痛中心單位發(fā)病12 h 以內STEMI 患者接受再灌注的比例從2017年的的76%上升至2021年的89.19%,位居全國第四。從行PPCI 治療的STEMI 患者入門至導絲通過病變(D2W)時間也可以看出,云南省通過認證的標準版胸痛中心單位D2W 時間自2018年至2021年逐年下降,2021年為平均60.2 min,實現近5年來最快的速度,位居全國排名第一。
楊麗霞教授強調,“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盡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們也要看到目前通過認證的標準版胸痛中心單位患者出現癥狀到首次醫(yī)療接觸(S2FMC)時間為359.1 min,基層版胸痛中心單位S2FMC 時間為370.4 min。2021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常態(tài)化,S2FMC 時間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需持續(xù)改進。從STEMI 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患者院內死亡率及平均住院費用情況來看,都呈現顯著下降趨勢,胸痛中心建設促進了胸痛患者救治流程優(yōu)化和規(guī)范化,提升各級醫(yī)療機構救治能力,加強新救治措施普及和推廣,不僅能使胸痛患者得到更好治療,也能降低患者經濟負擔,有助于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
霍勇教授認為,從楊麗霞教授發(fā)布的2021年云南省冠心病介入治療數據可以看到,一項項優(yōu)異數字的背后體現的是云南省衛(wèi)健委、云南省各級醫(yī)院心血管學科真抓實干、通力協作的成果,尤其是云南省胸痛中心建設工作,為推動全省冠心病介入普及和高水平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CCIF2022 期間還同期分別舉行了房顫中心建設新聞發(fā)布會、心衰中心建設新聞發(fā)布會、心血管??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新聞發(fā)布會等活動。在回顧心血管??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2021年度工作時,霍勇教授介紹說,2021年已完成第五批次學員招生工作,目前在培學員共計937 人。每周1 期的線上教學查房目前已成功舉辦148 期,并結合專培醫(yī)師印象深刻的病例打造《心血管??婆嘤柎蟛榉坎±废盗袌D書,秉承初心,全面提升學員臨床診療能力。與此同時,在2021年度還舉辦了第五期全國師資培訓班,對129 位帶教醫(yī)師針對心血管??婆嘤柤殑t與要求、考核標準與要求等進行相關培訓,并且舉辦了第三屆基地主任管理工作會議,總結并完善基地管理工作。
霍勇教授介紹,??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結業(yè)考核由中國醫(yī)師協會統(tǒng)一組織,每年1 次,針對完成全部培訓內容且過程考核合格的學員開展。2021年度心血管??瓶己朔桨阜譃槔碚摽荚嚭图寄芸己藘蓚€部分,2 批次學員預計報考568 人,實際報考481 人,通過434 人,通過率達90%??己私Y束后,針對考核能否真實評估學員診療水平、考核存在的問題、更傾向哪種考試形式等相關問題對考官和考官組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總結考核工作的經驗并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考核方案,這也是心血管??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2022年度重點工作之一。針對線上觀眾所提出的如何保證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的同質化、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如何針對效果不理想基地開展幫扶等問題,出席新聞發(fā)布會的專家進行了詳細解答,指出提升培訓質量、專培制度試點調研、基地評估是心血管??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旨在構建完善可行的組織管理體系、培訓體系和有效的政策支撐體系,形成完整的畢業(yè)后醫(yī)學教育制度,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臨床??漆t(yī)師。
霍勇教授表示,CCIF 一向著眼人才培養(yǎng),重點提升基層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CCIF2022 專門安排了PCI 基礎知識相關內容、PCI基礎技能手術演示、心血管??漆t(yī)師培訓教程等一系列基礎知識培訓內容,以基層為重點,加強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能力,筑牢網底。大會還設置了《青蔥歲月,悠悠我心——我和我們的介入論壇1996—2022》環(huán)節(jié),由三位嘉賓講述了自己與CCIF 有關的心路故事。CCIF 發(fā)展到今天,持續(xù)壯大的生命力也與辦會方面的不斷創(chuàng)新及高度重視年輕醫(yī)師有關,每年度CCIF 都專門為年輕醫(yī)師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舞臺。CCIF2022 設有青年電生理醫(yī)生臨床交流專場,向國內中青年醫(yī)師提供一個展示水平、分享經驗的學術平臺,鼓勵廣大中青年醫(yī)生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通過學術交流碰撞出更多學術火花,為我國心血管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源源動力。
霍勇教授最后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強調了心血管??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漆t(yī)師,是我國心血管專家的 “搖籃”,具有利在千秋的重要意義。希望通過心血管??漆t(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開展,助力我國心血管人才隊伍建設,早日實現每個中國人的心血管健康。
霍勇教授說,在中國醫(yī)師協會、 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的領導、支持與關懷下,在云南省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0 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辛勤努力下,CCIF2022 歷時4 天,按計劃圓滿地完成了全部會議議程,達到了會議預期學術交流的目的。
霍勇教授說,由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本屆大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專家的級別、數量仍然是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介入心臟病學學術會議之一。會議邀請專家737 位,其中包括3 位院士,共設立12 個分會場、32 個論壇,包括多場專題講座、8 場病例討論和4 場手術轉播,涵蓋心血管疾病各個領域,同時針對不同受眾的需求,設置多元化的會議形式和內容,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學術盛會。各位線上和線下參與授課的專家?guī)淼木蕡蟾孀寘攉@益匪淺。本次大會著重于介紹心血管介入相關領域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旨在通過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心血管介入相關領域工作的不斷發(fā)展和全面提高。相信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必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和服務能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霍勇教授介紹,大會特別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葛均波院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張運院士、同濟大學陳義漢院士帶來精彩的主題報告。葛均波院士從泛血管理念革新、 冠脈介入治療展望、瓣膜病介入治療展望、我國心血管介入治療創(chuàng)新以及AI 賦能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價值等視角,詳細闡述并分析了中國介入心臟病學的未來發(fā)展。張運院士則通過2 個病例,詳細分析了既往的臨床觀察和相關研究,全面細致地講解了“支架加速性動脈粥樣硬化的概念和證據”,并展示了其團隊的相關研究結果,進一步揭示了PCI 與術后非靶病變進展的關系及其機制,為PCI 術后的抗炎治療和預后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點。陳義漢院士針對中國疾病防治存在的“研究關口嚴重后移”“基礎與臨床部分脫節(jié)”和“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高地”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剖析,表明基礎研究是永恒的源頭活水,與轉化研究、臨床研究同等重要。然而,我們最缺乏基礎研究重構的支撐,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技術力量和理論水平還遠遠不夠。由此可見,我國心臟病學原始創(chuàng)新任重道遠。
CCIF2022 秉承“再普及、再規(guī)范、再提高”的宗旨,圍繞預防、普及、合理、實用的主題,課程設計涵括廣而形式新,高端且接地氣,不僅有院士論壇的高瞻遠矚,也有國內外講者的博采眾長;不僅有專家長輩的經驗分享,也有青年醫(yī)師的揮斥方遒;此外還有領域內最新進展速遞,疑難問題的思想碰撞,創(chuàng)新與新技術專題課堂等。大會關注創(chuàng)新,開辟創(chuàng)新與新技術論壇、多學科與泛血管疾病、PCI 關鍵技術與創(chuàng)新等新領域,傳遞國際最新最先進的學術理念和進展,以開放的心態(tài)拓展當代中國心血管醫(yī)生的創(chuàng)新思路。
霍勇教授說,一路走來,CCIF從第一屆參會的300 人,到今年CCIF2022 網絡直播累計觀看136.7 萬人次,4 天的會議總覆蓋人數達86 912 人,另外科室終端累計觀看2079 端次,累計醫(yī)院365 家,CCIF 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心血管介入領域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歲月流轉,初心不改。從區(qū)域性的地方會議到如今國際化的品牌學術會議,CCIF 成長的每一個腳印都離不開全國心血管同仁的幫助與支持。(封面圖為CCIF2022大會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霍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