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賢芬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1)
高強環(huán)氧灌漿料加鋼板加固技術是一種實用性較高的修復加固技術,該技術不受橋梁上部荷載的影響,可在不妨礙正常交通通行的條件下完成對橋梁的修復和加固,并達到理想的加固效果。對高速公路以及交通量較大的重要交通要道的橋梁加固極為有利,可有效避免阻斷交通帶來的不良影響,保證車輛的正常通行。
某橋梁工程,引橋邊跨和次邊跨位置底板混凝土出現(xiàn)剝離質量問題,同時底板位置因保護層破壞,部分縱向受力鋼筋及箍筋直接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且已開始銹蝕,嚴重威脅交通安全。為有效確保結構安全性、穩(wěn)定性,通過環(huán)氧灌漿料加鋼板的加固方式對箱梁底板實施補強處理。
高強環(huán)氧灌漿料加鋼板加固技術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橋梁加固技術,通過M14 高強化學錨栓將鋼板及工字鋼固定在病害梁底,然后在梁底和鋼板中間設置鋼筋,并用環(huán)氧封邊膠對周圍實施密封處理,再通過注漿機進行自流環(huán)氧砂漿灌注,待環(huán)氧砂漿徹底凝固后便能與梁體形成整體結構,在增大梁體截面積的基礎上,有效增大了結構剛度和強度,從而全面提升橋梁整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高強環(huán)氧灌漿料加鋼板加固技術的主要施工材料見表1。
表1 主要施工材料
(2)材料質量檢查要點見表2。根據施工規(guī)范要求,分別對鋼板、環(huán)氧砂漿、化學錨栓等原材料進行隨機取樣檢查,確定材料各項性能滿足施工要求。該項目著重針對壓注型PG-MX 環(huán)氧砂漿進行檢測。具體檢測指標及標準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壓注型環(huán)氧砂漿技術指標
(3)梁底加固采用的主要施工機具見表3。
表3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
(1)實施梁底鋼腹板加固主要劃分為七個區(qū)段,如圖1所示;區(qū)段1:沿橋長方向,1號橋墩前后各5m、總計10m;區(qū)段2~7:沿1、2號跨橋長方向,于底板和腹板交接部位。
圖1 梁底加固區(qū)段
(2)實際分區(qū)加固方案如表4所示。
表4 梁底加固方案
(1)采用人工鑿毛對梁底進行處理,對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位置采用尖鑿輕微整平,必要時可用打磨機進行打磨。
(2)用空壓泵氣管清除表面浮塵,并用清水沖洗干凈。
(3)采用人工除銹的方式對病害位置處露出的鋼筋進行除銹。
(1)錨孔定位及鉆孔。在需要灌注加固混凝土的部位標明錨孔具體位置(鋼板縱向間隔25cm一道),采用梅花形布置。鉆孔要盡可能躲開內部鋼筋。
(2)錨孔清孔。嚴格按照下列要求對錨孔實施清孔:①次數不低于3次;②錨孔內壁不得有污漬;③錨固部位要平整。
(3)安裝錨栓。錨栓安裝必須牢固、穩(wěn)定,保證注漿過程中鋼板牢靠、不松動。避免在固化過程中擾動錨栓,降低黏結效果。
(1)鋼筋定位、鉆孔:鉆孔前,通過鋼筋探測儀確定出橋梁植筋區(qū)域的內部鋼筋位置,也可通過剔除保護層的方式找出鋼筋位置;鉆孔過程中如遇到鋼筋或預埋構件要停止鉆進,適當調整鉆孔位置。
(2)清理孔壁、鋼筋:采用錨栓清孔的方式對鉆孔及鋼筋實施清理。
(3)植筋:在待加固的梁底位置沿縱向每間隔500mm植入3根直徑為10mm的L形鋼筋,采用梅花形布置。植入深度不低于10cm。植筋及鋼筋安裝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植筋和鋼筋安裝
(5)采用專用膠槍進行植筋膠灌注施工,嚴格控制注膠量,以孔深的2/3 為宜,同時確保插入鋼筋后有少量膠液溢出。
(6)植筋膠灌注后立即順時針旋轉并插入鋼筋,直至插入鉆孔底部,滿足設計深度要求;同時確保鋼筋位于鉆孔中央位置,并進行適當調整,確保垂直度滿足要求。植筋膠徹底凝固前,禁止擾動鋼筋,以保證其黏結效果。
(1)1#橋墩后5m 范圍加固。在兩根工字鋼中間區(qū)域設置4 根直徑為16mm 的螺紋鋼筋,間隔500mm 設置一道直徑8mm 的分布筋,與前期植入的L 形鋼筋進行綁扎,使其形成一個整體。
(2)各腹板下寬度0.9m 加固位置。鋼腹板內縱向設置8 根直徑為16mm 的螺紋鋼筋。間隔500mm 設置一道直徑8mm 的分布筋,與前期植入的L 形鋼筋進行綁扎,使其形成一個整體。
(1)1#墩前后5m 范圍加固。在指定位置設置工字鋼,并和前期植入的化學錨栓有效連接,工字鋼底面和混凝土粘貼面涂刷環(huán)氧膠實施密閉處理,然后牢固焊接鋼板和工字鋼。
(2)各腹板下寬度0.9m 加固位置。在設計部位進行U 形鋼腹板的分段安裝,各連接部位采用焊接方式,并采用環(huán)氧膠對其周邊位置實施密封。U 形鋼板施工效果圖如圖3所示。
圖3 U型鋼板施工效果圖
(3)鋼腹板端頭位置實施焊接處理,并保證其密封性能,同時將U 形鋼板和1#墩前后5m 范圍加固的工字鋼牢固焊接在一起。并在鋼板表面預留注漿孔和注漿嘴。
(4)鋼板焊接質量。施工中確保鋼板焊縫飽滿。焊接完成后采用環(huán)氧封邊膠對其實施密閉處理,保證其密閉性能,確保注漿時漿液不會外漏。①所選用的焊接材料必須與母材匹配;②焊接厚鋼板時,因溶池溫度過高,焊道填充金屬較多,易產生內應力變形;③焊縫接頭嚴禁在外加的作用下進行焊接,防止產生內應力而引起延遲裂紋;④焊縫的寬度應溶滿坡口邊緣1~2mm,焊縫高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無要求時,焊縫高度不超過3mm。角焊縫的焊腳高度應與較薄一側鋼材厚度一致;⑤焊接好后的焊縫表面不得有氣孔、裂紋、夾渣、焊瘤、咬邊等現(xiàn)象。對于飛濺的金屬顆粒應清除干凈。
(1)注漿試驗
正式進行注漿前要進行注漿試驗,由試驗效果來確定有關施工參數,以有效檢驗漿液和原結構混凝土接觸面的結合效果。
試驗具體分為兩部分:試驗一(見圖4):應用同種施工方式在梁底及最外部腹板位置制作三個規(guī)格為150mm×150mm的水泥砂漿試塊,并實施拉拔試驗,以通過試驗數據來分析灌注質量;試驗二(見圖5):采用同種施工方式在梁底位置設置1m×1m的試驗段實施對比試驗。
圖4 試驗一
圖5 試驗二
(2)安裝注漿嘴
分別在鋼腹板兩端及中間位置設置4個注漿嘴。注漿嘴采用管徑為40mm 的鋼管加工而成,將其與鋼板上預留的注漿孔完全對接并焊牢,鋼管上部安裝D40通徑球閥,充當控制開關使用。
(3)拌制環(huán)氧砂漿
結合PG-MX 灌注用環(huán)氧砂漿的相關參數進行環(huán)氧砂漿拌制;實際拌制比例為PG-SIV 粉料∶河沙∶PGMX 膠料=100∶100∶(25~30),拌制應充分攪拌,以保證拌制質量。
(4)開始注漿
①注漿前對全部控制開關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處于開放狀態(tài)。
②注漿時對中部注漿嘴及機身運轉狀況進行實時檢查,若注漿機出現(xiàn)負荷增大、轉速變慢、機身晃動等現(xiàn)象,要及時變換注漿孔,將注漿管移至中部注漿孔完成注漿作業(yè)。
(5)保壓注漿
待孔內氣體全部排出后,將最底端注漿閥門關閉,在注漿機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持續(xù)注漿1min,然后將注漿機及閥門關閉,確保構件內部壓力穩(wěn)定。
(6)注漿完成
注漿完成后及時對構件周圍密封位置進行檢查,如未出現(xiàn)漏漿則注漿完成;如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象需進行二次密封,并保壓注漿,保證注漿密實。
通過檢測確定注漿固化密實度滿足要求后,拆除全部注漿嘴及導氣管。并對鋼板實施徹底清理,對裸露在空氣中的鋼板實施防銹、防腐處理。
該橋梁加固工程歷時60d,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檢測單位現(xiàn)場檢測驗收,各項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取得了顯著效果:(1)經試驗確定,灌注的環(huán)氧漿料能有效實現(xiàn)與舊梁底的有效結合,大幅增加了梁體的截面積,并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梁體的承載能力和耐久度;(2)鋼板安裝施工不需要阻斷交通,不影響正常交通通行,灌漿過程可在通行量較小的時段進行;(3)該加固方式主要應用于橋梁底部,受天氣影響較小,陰雨天氣可正常作業(yè),能保證工期,從而降低施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