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國,郝苑汝,盧 璐,楊 洲,翟梅枝,3*
(1.黃龍縣核桃產業(yè)開發(fā)服務中心,陜西 黃龍 715700;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3.陜西省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陜西 楊凌 712100)
核桃是我國重要經濟樹種,位列“四大干果”之首,而我國核桃樹以實生居多,果品質量參差不齊。所以,盡快改善中國核桃品質,大量生產優(yōu)質果品已成為核桃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接換優(yōu)是目前進行核桃實生樹改造的唯一途徑,也是改造核桃低產低效林、提高核桃產量和品質的有效方法[1]。通過高接改造可實現核桃生產的良種化、區(qū)域化和商品化。砧木和接穗質量是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而核桃接穗的生活力直接影響核桃高接換優(yōu)的成功與否,接穗發(fā)育充實、芽體飽滿、體內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較多,嫁接就容易成活,反之則不易成活[2-5]。肖良俊等[6]研究表明,當核桃接穗水分損失5%~10%時,嫁接成活率在60%以上,失水在8%左右時嫁接成活率最高。與其他果樹比較,核桃受其生理特性、立地條件、氣溫和降雨量等影響,不僅嫁接難度較大,而且嫁接成活率不穩(wěn)定[7-12]。本研究對不同立地條件、不同品種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嫁接后新梢生長量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核桃高接換優(yōu)新技術推廣提供理論指導。
1.1.1 接穗 核桃接穗品種有香玲、西林3號和西洛2號等3個。接穗條來源:香玲來自黃龍縣核桃產業(yè)開發(fā)服務中心,西林3號、西洛2號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核桃試驗站采穗圃。穗條保存于2~3 ℃恒溫冷庫中備用,每捆50根,按品種標記。嫁接前,先進行穗條催醒。嫁接時,選擇充實、髓心小、芽飽滿、無失水、無發(fā)芽、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作為枝接穗條。
1.1.2 砧木 晚實核桃實生樹,樹齡9 a,平均株高4.5~5 m,胸徑12~15 cm。樹勢生長旺盛,抗逆能力和嫁接親和力均強。嫁接當天截干進行枝接改造。
試驗在陜西山陽縣十里街辦郭家村和陳坪村進行,此地為秦嶺南坡中低山區(qū),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3.1 ℃,年均日照時數2 134 h,年均降水量709 mm,年均無霜期207 d,全境平均海拔1 100 m。低產實生核桃樹多分布于山地梯田邊堰及山峪、梯田內,以林糧間作為主,集約栽培者較少。試驗嫁接地分為川道山峪平地和山溝坡地兩種類型。山峪平地海拔680 m,土壤厚1~2.5 m,pH 值6.8~7.3,栽植密度495株·hm-2;山溝坡地海拔約695 m,土壤厚0.5~1 m,pH 值6.8~7.2,栽植密度也是495株·hm-2。
1.3.1 試驗設計 本試驗為不同嫁接品種和不同立地條件2個單因素試驗,除處理不同外,嫁接方法、園地技術管理等條件一致。
(1)不同品種嫁接比較試驗
在山峪平地選取生長勢基本一致、樹齡相同的實生核桃樹作為嫁接改造對象(即砧木)。試驗的香玲、西林3號和西洛2號等3個品種各嫁接50棵,分別掛標簽標記。5月上旬統計不同品種嫁接的枝成活率和株成活率。
(2)不同立地嫁接試驗
分別在山峪平地和山溝坡地兩種立地條件選取生長勢基本一致、樹齡相同的實生核桃樹作為嫁接改造對象。嫁接品種為香玲,嫁接時在2種不同立地條件隨機各選200株實生樹嫁接,并測定記錄砧木胸徑;5月上旬進行枝成活率和株成活率調查。同時選取不同立地條件嫁接成活的30株編號、標記,從5月中旬開始每隔3 d調查1次新梢生長量。
1.3.2 試驗實施
(1)嫁接時間
2020年3月底至4月上旬,為期10 d。
(2)嫁接方法
采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核桃試驗站正在推廣的核桃高接換優(yōu)新技術——“包膜、遮蔭、舌接”法進行枝接改造。根據樹干截面的胸徑每株樹嫁接2~3個接穗。
(3)嫁接后管理
核桃樹嫁接后管理主要包括:除萌、放風、防風折、松綁、病蟲害防治等,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
(4)調查內容
5月上旬調查嫁接樹的放水口個數、胸徑,嫁接枝成活率、株成活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調查嫁接成活后萌發(fā)新枝的長度。
1.3.3 數據整理與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Excel和Origin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數據為算術平均數。
在山陽縣山峪平地進行的砧木生長勢基本一致、樹齡相同的實生核桃樹嫁接不同品種嫁接成活情況調查如表1。
表1 不同品種接穗的嫁接成活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各個品種的接穗嫁接后,枝成活率86%~95%,株成活率92%~98%。不同品種的接穗中,晚實品種西洛2號的嫁接成活率最高,枝成活率和株成活率分別達到95%和98%;香玲和西林3號的株成活率也都在90%以上,分別為94%和92%。因此,在砧木粗度基本一致、嫁接方法相同、放水口數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嫁接成活率因接穗品種的不同有所差異。分析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包膜、遮蔭、舌接”法核桃高接換優(yōu)新技術在接穗切面程度、穗條保濕保溫、砧木放水和除萌等多方面規(guī)范化操作保證了較高的嫁接成活率,排除了眾多影響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不利因素(如:溫差大、降雨等),致使不同品種嫁接成活率有差異,但差異不大;二是不同嫁接者技術水平可能不盡相同,加之放風先后、接后管理狀況也存在些許差別;三是西洛2號與砧木同為實生晚實類型,嫁接親和力更強。
在山峪平地和山溝坡地不同立地條件選取生長勢基本一致、樹齡相同的實生核桃樹用同一品種香玲嫁接的成活率調查結果如表2,從中可看出,枝成活率和株成活率均為:山間坡地>山峪平地,其中,坡地的枝成活率為85%,且株成活率高達96%。表明在陜南適合核桃生長發(fā)育的山區(qū),山間坡地的嫁接成活率高于山峪平地。
核桃傷流現象是影響核桃嫁接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嫁接前放水不充分,會導致砧木上端鋸口大量冒水(即傷流液),傷流液中的單寧、多酚等物質會聚集在嫁接口處,影響砧穗呼吸,進一步造成愈傷組織無法形成,致使接穗死亡。山間坡地嫁接成活率高于山峪平地可能是由于山間坡地貧瘠、傷流現象較輕,5月10日調查發(fā)現,山峪平地上嫁接的核桃樹仍有部分砧木鋸口處大量冒水,這可能會使得嫁接口砧穗間發(fā)生呼吸障礙,是山峪平地嫁接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4-5月山陽縣雨水較多,也是影響嫁接成活率的因素之一。
表2 不同立地條件下香玲品種的嫁接成活率
根據植物生態(tài)學原理,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定的適宜生存環(huán)境,同種植物在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其生長表現會存在差異。不同立地香玲品種嫁接成活后,新梢生長情況如表3。
表3 不同立地條件下香玲品種不同日期的新梢長度 單位:cm
從表3中可以看出,6月2日以前,在適生坡地上新梢的生長量較平地大,長勢強勁,似乎與人們認為的坡地貧瘠、土層薄,長勢應緩慢常理相悖。這是由于此次嫁接試驗地是適生坡地,土層適中,肥力適中,與平地嫁接唯一不同點是砧木放水口數目,即山坡地上的砧木放水口略少于平地,使得坡地嫁接樹在成活和放水口愈合后,能將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接穗萌發(fā)的新枝上,從而促進枝葉快速生長。到6月6日,嫁接剛2個月左右,平地上嫁接樹的新梢生長量超過了坡地,表現出加速生長的勢頭,部分枝條長度達到100 cm左右。由此可看出,生長在平地的核桃實生樹經過嫁接,其后期樹勢恢復快,更有利于核桃樹的生長發(fā)育。
從表3還可看出,5月17-29日,不同立地條件嫁接后萌發(fā)新梢生長量坡地明顯高于平地,且差別越來越大,5月29日時兩者差值達到7.49 cm;之后平地新梢生長量加速生長,6月2日時兩者的差值縮小至1.87 cm;6月6日山峪平地新梢生長量反超坡地,原因可能是平地土肥水條件好于坡地,嫁接樹在砧木放水口愈合后新梢生長量進一步加大時所需水肥條件能得到更好的滿足,生長速度也就更快。
本試驗采用舌接的嫁接技術,在相同立地條件—山峪平地上選取不同接穗品種香玲、西林3號和西洛2號對實生核桃樹進行改造,結果表明3個品種的接穗嫁接后,枝成活率86%~95%,株成活率92%~98%。其中,晚實品種西洛2號的嫁接成活率最高,枝成活率和株成活率分別達到95%和98%;香玲和西林3號的株成活率也都在90%以上,分別為94%和92%。馬濟明[13]在對成都市雙流縣采用相同的高接換頭方法進行核桃樹品種改造換優(yōu)比較試驗時,以漾濞、云新7926和新疆早實核桃3個優(yōu)良品種為接穗,研究結果顯示,漾濞和云新7926嫁接成活率較高,平均成活率分別為87.40%和68.89%,漾濞品種成活率最高,但還略低于本試驗的西洛2號。
本試驗在山峪平地和山溝坡地兩種立地條件下選取生長勢基本一致、樹齡相同的實生核桃樹進行相同品種香玲嫁接。結果為山間坡地枝成活率和株成活率均高于山峪平地,其中坡地的枝成活率為85%,株成活率高達96%;新梢生長量在嫁接后2個月內為:山間坡地>山峪平地,2個月后為:山峪平地>山間坡地。胡刁等[12]在陜西省寧陜縣(山坡地)和商州區(qū)(平地)2種不同立地條件,選取與本試驗相同的砧木直徑(12~15 cm),試驗分析核桃高接換優(yōu)成活率及生長量主要影響因素,結果為2種立地條件核桃平均株成活率都在88%以上,寧陜地區(qū)株成活率達到95.24%,接穗成活率也達到92.86%,遠高于商州區(qū),與本試驗結果一致。
本試驗初步結論為,嫁接成活影響因素較多,如接穗品種、立地條件等,在陜南適合核桃生長發(fā)育的山區(qū),西洛2號品種可作為高接換頭的優(yōu)良接穗來源,同時山間坡地的嫁接成活率高于山峪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