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潔,蔣紅娟,姜 葉,劉曉宇
(江蘇省無錫市兒童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214000)
先天性心臟病為新生兒高發(fā)疾病,是造成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因素,對患兒家庭及社會造成較大負擔[1]。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每年新增(12~15)萬例,對人口生存質量造成影響,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2]。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整體服藥依從性不高,醫(yī)護人員宣教力度不足、家庭環(huán)境等是造成依從性不高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患兒及家屬對藥物治療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是關鍵[3]。語音播報是提前合成模擬人聲,語音標準、柔和,且可根據需要調節(jié)音量大小,在病房內通過固定時間系統(tǒng)播放以達到提醒患者及家屬相關事項的目的。過往已有研究顯示[4],通過人聲語音定時提醒系統(tǒng)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醫(yī)囑執(zhí)行率,但其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治療中的應用尚不多見。為此,本研究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給予語音播報提醒干預,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3-9月本院收治的行常規(guī)干預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5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2~11歲,平均(7.02±1.65)歲;疾病類型:房間隔缺損18例,室間隔缺損28例,動脈導管未閉6例,法樂氏四聯征3例;心功能分級:1級15例,2級20例,3級11例,4級9例;家屬文化程度:小學6例,中學10例,???7例,本科及以上22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行語音播報提醒干預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55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2~12歲,平均(7.11±1.72)歲;疾病類型:房間隔缺損21例,室間隔缺損27例,動脈導管未閉5例,法樂氏四聯征2例;心功能分級:1級14例,2級18例,3級13例,4級10例;家屬文化程度:小學5例,中學9例,專科15例,本科及以上26例。納入標準:年齡2~12歲;認知功能正常;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嚴重腦血管疾?。缓喜乐馗?、腎、肺等臟器功能不全;家屬存在語音交流、視聽功能障礙;家屬存在精神疾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干預。制作服藥登記表,表中內容包括患兒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入院時間、出院時間、醫(yī)囑規(guī)定服藥時間、實際服藥時間及漏服次數。干預人員根據醫(yī)囑定時發(fā)放藥物給患兒家屬,再由患兒家屬對患兒進行喂藥,干預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記錄。
觀察組行語音播報提醒干預,提前錄制人聲語音,通過計算機連接各病房的廣播系統(tǒng),提醒單執(zhí)行模塊采用2個Timer定時器實現,Timer1負責執(zhí)行定時提醒,Timer2負責調取第2天的語音提醒單。在計算機上點擊“運行”按鈕后,過濾掉已過時刻的任務,再讀取下一條任務,打開Timer1定時器。語音播放系統(tǒng)在發(fā)藥前30 min播放,調整播放聲音音量為40 dB[5],播放時間選擇每日上午8點及下午4點各1次,每次5~8遍?;純杭覍僭诓シ耪Z音提醒后便準備好溫開水,然后幫助患兒做好服藥前相關準備工作,干預人員根據患兒服藥情況詳細記錄。
(1)采用本院自制依從性調查表在患兒出院前對其依從性進行評估。完全依從:患兒每天謹遵醫(yī)囑服藥,積極配合服藥;部分依從:患兒偶爾出現1~2次漏服藥物,服藥時不配合,經哄勸后服藥;不依從:患兒經常漏服藥物,甚至嚴重哭鬧、抗拒,無法服用藥物??傄缽男?完全依從+部分依從。(2)記錄兩組住院情況。(3)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兒家屬干預前及干預后焦慮、抑郁情緒[6-8]。(4)采用醫(yī)學應對問卷(MCMQ)評價兩組干預前及干預后患兒家屬應對方式[9]。(5)采用心臟疾病兒童生活質量量表評價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由家長匯報[10-11]。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9.02±1.42)d,短于對照組的(9.95±1.6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202,P<0.05)。
表1 兩組患兒用藥依從性比較[n(%)]
觀察組干預后患兒家屬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患兒家屬焦慮、抑郁情緒比較分)
續(xù)表2 兩組干預前后患兒家屬焦慮、抑郁情緒比較分)
觀察組干預后患兒家屬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患兒家屬應對方式比較分)
觀察組干預后患兒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患兒生活質量比較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行語音播報提醒干預可有效提高患兒服藥依從性,縮短其住院時間,與鐘代曲等[12]研究結果一致。強心藥物需按時、按量服用,患兒不可自行停藥,同時若患兒吃藥后15 min內將藥吐出需給予及時補充[13-15]。語音播報提醒的操作方式簡單易行,通過患兒病房的廣播即可完成,通過人聲語音播報,能夠準確、柔和地提醒患兒家屬做好服藥準備,同時固定語音播報時間并設置多次語音循環(huán)提醒,能夠讓患兒家屬提前準備,提升其服藥依從性,縮短住院時間[16-17]。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屈服、回避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語音播報提醒干預可有效提升患兒家屬應對方式,與仇海華等[18]研究結果相似。定時語音播報能夠及時提醒患兒家屬,盡可能減少漏服藥物的情況,反復播放提醒可讓家屬提前做好患兒服藥準備,在病房內等待干預人員發(fā)放藥物,避免服藥時間不在病房而出現漏服藥現象[19]。此外,患兒家屬在聽到語音播放能夠提前準備好溫開水,以減少服藥延遲的情況出現。觀察組患兒家屬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患兒服用依從性提升,心功能及機體恢復,家屬不良情緒得到明顯緩解。
觀察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住院期間應用語音播報提醒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先天性心臟病作為慢性疾病,患兒經手術治療后仍會存在心理或生理問題,從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同時有研究結果顯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父母存在較為嚴重的負性情緒及生活壓力,尤其是患兒母親相較于健康兒童母親通常存在失望、沮喪等多種不良心理情緒,而上述情況均會直接或間接對患兒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良好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對于患兒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語音播報提醒干預,能夠讓患兒家屬盡可能減少患兒漏服藥物的情況,從而保障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兒病情盡快好轉,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20]。
綜上所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住院期間應用語音播報提醒可明顯提高用藥依從性,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減輕患兒家屬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應對方式。但本研究僅對患兒住院期間的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尚未進行長期隨訪,因此今后需增加樣本量并實施長期干預研究,從而為臨床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