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鎮(zhèn)一中 王忠良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教科書,又稱教材、課本,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nèi)容的教學用書。求學生涯中,誰也離不開教科書。我們熱愛教科書、敬畏教科書,有時候可能會懷疑教科書、探究教科書……不僅如此,教科書的意義,也輻射到生活中。于是,我們看到了教科書式的人物、教科書式的操作,也認識了生活中某些“反面教科書”……
某學科教師想了解同學們從教科書中得到的收獲和對教科書的感受。請以“和您聊聊教科書——致××學科老師的一封信”為題,寫一篇文章。
這是全市期末考試的一道命題作文,作文題目主標題是“和您聊聊教科書”,這指出了聊的話題是“教科書”;副標題“致××學科老師的一封信”,這指出了內(nèi)容的限制,指向學科。
學生要緊緊圍繞著“教科書”的問題來談,要從課文中來,要從具體科目的封面、內(nèi)容等出發(fā),要有議論具體針對的對象。對于“教科書”問題,要從教科書延伸開來,要能從教科書延伸到社會、人生,把自己融入教科書。在行文中,不但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我”。
閱卷中具體存在的問題:
主標題要求圍繞“教科書”聊,教科書和教師不是同一個概念,不能混淆概念,把對教科書寫成對教師的了解,從教師的教學行為,談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副標題要求寫一封書信,書信是應用文,這需要遵循基本的文體格式,書信的稱呼、問候語、落款等,這都不能隨意。副標題中的××要轉換成學科的名稱,比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進一步對教科書進行了限制,需要進一步縮小范圍,突出學科特點——要選擇自己最有話可說的學科來寫,要突出學科特色?!敖炭茣?,也就是課本,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用書。”
以學生的立場,向學科老師談自己對教科書中得到的收獲和對教科書的感受,要注意談論的話題、談論的方式。行文過程要體現(xiàn)交流的互動,不能缺少思辨性。
圍繞著“教科書”這個核心概念,進行頭腦風暴。圍繞“教科書”,從外到內(nèi),從教科書的封面設計、內(nèi)容編排到教科書的修訂等,都能體現(xiàn)學科特色,體現(xiàn)學科知識,激發(fā)對學科知識點的興趣。教材的內(nèi)容,不但交給我們知識點,還交給我們學習這本教科書的方法,從知識到能力,注重學科學習方法的滲透,注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雖然這是一封書信,相對來講,寫作內(nèi)容比較自由,但這是考場作文,有特定的閱讀對象,有特定的情境,這要有豐富的內(nèi)容,體現(xiàn)考生對教科書體驗的厚度。運用橫向展開談感受,這樣就有序。比如語文教科書,從四大文體樣式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課本的具體課文,有感而發(fā),這樣才有針對性,接地氣。
書信寫作,也不是漫無目的的,要體現(xiàn)交流的互動,這是一對一的隔空對話,要凸顯考生的體驗,要跳出教科書這個范圍,才能給閱讀對象美的感受。這就需要由此及彼,把教科書與“學習”“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由教科書本身,發(fā)散開去,要活學活用,在教科書背后看到作者的影子,“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才能體現(xiàn)思辨色彩,體現(xiàn)思維的深度。
和您聊聊教科書——致語文學科老師的一封信
尊敬的王老師:
您好!見字如面。
在我看來,語文是心中的一泓清泉,最美不過語文教科書。從小學開始,語文教科書就是我看得最多的書之一,翻語文教科書成了我的一大愛好。
翻動著書頁,我似乎看見那個捧著有一顆不會發(fā)芽的種子花盆的男孩被國王選為繼承人,他的誠實令年少的我震撼,從此我在面對困惑時,毅然選擇誠實。
翻動著書頁,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小女孩,她用手掌托起一只蝴蝶,她失去了看見這個世界的機會,卻用生命溫暖了另一個生命。我逐漸懂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我開始關注每一個需要被關愛的生命,盡可能給他人的生命帶來陽光。
在教科書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感覺自己在慢慢成長,也變得成熟。教科書也教會我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教科書的插圖不斷浮現(xiàn)在眼前,每一個人物在反復研磨中都變得活靈活現(xiàn)。我在您的語文課上被您精彩的講述所吸引,被您對文章的分析所折服,被您對每一個人物的深入挖掘所嘆服。
語文教科書中,許多作者都引發(fā)了我的好奇心。為什么杜甫要將自己的命運放在天下之人命運之后,嘆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千古名句?難道不是因為他心寄蒼生,才有這樣的人生格局嗎?為什么屈原“寧磕死以流亡兮”的誓言讓我動容?這樣將生死置之度外,難道不是因為他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生追求嗎?孔子早就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讀了那么多好文,我為什么還是沒有突破自己?這就需要做“行動的巨人”,言行合一,行勝于言。
語文教科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反復修訂中,逐步完善。這跟我們學習也一樣,要在反復中逐步加深認識。教科書的修訂也教會我在生活中直面現(xiàn)實,學會逐步完善自己。2020年2月,上?!?0后”小學生吳葉凡發(fā)現(xiàn)了滬版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材中的一處配圖錯誤。上海教育出版社相關負責人來到吳葉凡所在學校,對她能指出書中的錯誤表示感謝。從吳葉凡身上,我看到教科書成長的影子。
在語文教科書的世界里,我游走了12年,讀到了歷史的興衰,了解了科學發(fā)展的歷程,看過祖國的大好河山,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經(jīng)歷著別樣的心路歷程。
語文教科書,我想說:“謝謝您!陪伴我走過這么多年風風雨雨?!?/p>
祝王老師桃李滿天下,身體健康!
您的學生:興華
2021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