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哲
(青島市博物館,山東 青島 266061)
瓷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當時被用來作為墓志的載體。明代初年,景德鎮(zhèn)開始燒制具有裝飾性的建筑用瓷磚,為后來的瓷板畫奠定了工藝基礎。清代中期,瓷板畫作為一種獨立的陶瓷繪畫流行開來。清末民國時期,瓷板畫將陶瓷藝術與繪畫技法相融合,集才情、思想與藝術于一體,深受各階層喜愛。
青島市博物館藏有一組粉彩人物故事圖瓷板畫,為四條屏,工寫結(jié)合,繪制精細,頗見功力。這組瓷板四條屏于1978年11月經(jīng)青島市財政局撥交入藏,后定為三級文物。本文將從這組瓷板四條屏的內(nèi)容、繪法、用印等方面入手,結(jié)合相關史料、實物,對繪者和創(chuàng)作年代等問題進行考證。
四條屏均長19厘米,寬5.5厘米,胎質(zhì)細密堅致,釉面瑩潤,保存完好。四條屏上分別以粉彩繪“嚴子陵愛漁”“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鵝”“李白愛酒”等四幅取材于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典故的圖畫,畫面以簡單的襯景結(jié)合細致入微的人物表情、動作,將文人逸士歸隱田園,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悠遠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圖一 青島市博物館藏粉彩人物故事圖瓷板四條屏
2.“陶淵明愛菊”瓷板 畫面左側(cè)繪一株古松,枝干虬勁挺拔,松葉團簇,郁郁蔥蔥。陶淵明身著長袍扶倚樹干,手捋長須,低頭觀賞籬笆下盛開的菊花。右下角繪朱文印“王琦”(圖一,2)。陶淵明,名潛,字淵明,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棄官歸隱田園后,以賦詩躬耕為樂。陶淵明愛菊之高潔,留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等詠菊名句。后人贊賞陶淵明高潔的品格,故常以陶淵明愛菊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
3.“王羲之愛鵝”瓷板 畫面右側(cè)繪楊柳低垂,王羲之雙手背于身后,駐足樹下,俯觀兩只引頸長鳴的白鵝,左下角繪白文印“巔客”(圖一,3)。王羲之,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時期書法家,人稱“書圣”?!稌x書·王羲之傳》載:“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贈耳?!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焙笫乐擞纱烁綍鲈S多王羲之根據(jù)鵝的姿態(tài)悟徹書法的傳說,如南宋陳師道《后山談叢》中記載:“蘇、黃兩公皆喜書,皆不能懸手。逸少非好鵝,效其腕頸爾?!焙髞怼巴豸酥異垸Z”成為表現(xiàn)文人雅士迥然出塵的藝術創(chuàng)作題材。
4.“李白愛酒”瓷板 畫面繪李白于松前對月豪飲,與詩酒為伴,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意境,左下角繪朱白文印“繞石齋”(圖一,4)。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愛酒世人皆知,有“酒仙”“詩仙”之名,留下了《將進酒》《金陵酒肆留別》《月下獨酌》等千古名篇,杜甫贊其“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疤鬃砭啤币脖粴v代藝術家演繹于作品之中。
四件瓷板畫筆觸細膩,畫工精湛,所繪人物面部以明暗表現(xiàn)立體感,準確捕捉人物神態(tài),將嚴子陵滿載而歸的喜悅、陶淵明歸隱后的怡然自得、王羲之觀鵝的若有所思、李白醉酒后的微醺表現(xiàn)得十分到位,生動傳神,衣衫的表現(xiàn)則師法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兼工帶寫,線條簡練流暢,比例協(xié)調(diào),設色淡雅,渲染富有層次、過渡自然。構(gòu)圖上虛下實,人物上方大量留白,其間點綴明月或秋雁,令其虛而不空。
四條屏瓷板畫上分別繪有“碧珍”朱文方印(圖二,1)、“王琦”朱文方?。▓D二,5)、“巔客”白文方?。▓D二,9)、“繞石齋”朱白文方?。▓D二,11),其中“王琦”正是繪者之名。王琦(1884—1937),號碧珍,別署匋迷、西昌王琦、匋迷道人等。王琦祖籍安徽,出生于江西新建縣(今江西南昌新建區(qū)),1900年赴景德鎮(zhèn)謀生,1928年,倡導成立瓷繪藝術團體“月圓會”,為“珠山八友”之首,尤擅瓷繪人物,獨具個性。
王琦傳世瓷繪作品不少,常見印款有“王琦”“碧珍”“西昌王琦”“匋齋”“王琦之印”等,以“王琦”“碧珍”最為常見。如《珠山八友精品集·人物卷》收錄的王琦作品中,紙本《常采仙芝濟世人》及粉彩“醉酒圖”瓷板、粉彩“蒲觴滌氛”瓷板上分別繪“碧珍”朱文、白文方?。▓D二,2、3、4),粉彩“蒲觴滌氛”瓷板上同時繪“王琦”朱文方?。▓D二,6),粉彩“達摩祖師像”瓷板則繪“王琦”白文方?。▓D二,7)。以上列舉,印文寫法雖不盡相同,但仍可見個人風格融入其中,有共通之處,如“王琦”朱文印字同為篆體,“琦”字取偏旁移位法,將“王”旁寫于“奇”下。
目前發(fā)現(xiàn)繪“巔客”印的王琦瓷繪作品較少,僅有2件,本文所介紹的“王羲之愛鵝”瓷板外,另外一件為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藏粉彩“除邪降?!贝砂?,繪朱白文“巔客”方印(圖二,10)。該瓷板上還同時繪有“王琦”朱文方印(圖二,8),由此可以確定,繪“巔客”印的“王羲之愛鵝”瓷板為王琦所繪。“繞石齋”印文暫未在以往著錄中見到,但根據(jù)四塊瓷板形制、繪畫風格相同的情況分析,應出自同一人手筆,為王琦同期所作??芍袄@石齋”應為王琦印款之一,或為其齋名。
圖二 王琦作品用印
王琦的瓷繪藝術始于墨彩瓷板人物肖像,師從鄧碧珊。其作品風格寫實,所繪人物面部立體飽滿,可與當時的攝影效果相媲美。
王琦開始粉彩創(chuàng)作的時間不晚于1912年,早期粉彩人物瓷繪中可見清末海派名家錢慧安繪畫的影子,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與西洋畫風于一體,取二者之長。王琦在處理人物立體感上借鑒西畫著色法,所繪人物面、手部明暗關系得當、豐滿立體,形象逼真。這一時期王琦瓷繪布局簡單,襯景較少,背景多為留白,突出人物主體。所繪人物清秀,刻畫細膩,較為寫實,衣紋線條富有彈性。這一階段作品多不題字落款,僅繪印章。
1916 年后,王琦開始學習“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繪畫風格,從重寫“形”轉(zhuǎn)為重寫“意”。然其風格并不是突然轉(zhuǎn)變,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風格的作品多為1925年后所作,尤其在1928年成立“月圓會”之后,王琦瓷繪藝術進入成熟期。此時期作品人物面部仍延續(xù)西畫畫法,但用筆更為老辣,衣紋多中鋒下筆,多用枯柴描,線條硬折虬結(jié),疏松而有力度,承襲黃慎“以書入畫”的特點。另外,其成熟期作品多附有長篇草書題跋,與黃慎如出一轍,集詩、書、畫、印于一體,文人氣息濃厚。如其作于丁卯年(1927)的粉彩“羲之愛鵝”瓷板(圖三,1),作于戊辰年(1928)的粉彩“李白醉酒”瓷板(圖三,2),作于壬申年(1932)的粉彩“闕下歸來覓釣舟”瓷板(圖三,3)等。
圖三 王琦瓷繪藝術成熟期作品
觀青島市博物館所藏粉彩瓷板四條屏,人物均較為寫實,繪法細膩,設色飽滿,渲染層次豐富,面部采用西畫畫法,與王琦晚期作品寫意老辣風格明顯有異,又較早期臨寫錢慧安作品階段用筆成熟,特別是在線條的表達上,不似早期游絲、鐵線描,趨于枯柴,且無題跋,僅有印款。鑒于以上幾點,青島市博物館所藏這套瓷板四條屏的創(chuàng)作年代定為1916年至1925年之間較為妥當,屬于王琦畫風由學錢慧安向?qū)W黃慎轉(zhuǎn)變時期的作品。
青島市博物館所藏粉彩瓷板四條屏為民國時期“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的作品,人物繪畫細膩,頗見功力,取材于古代文人雅士典故,寓意美好,代表了民國時期瓷繪藝術的風格特點。根據(jù)王琦不同時期繪畫風格的演變,可考證這套瓷板四條屏的創(chuàng)作時間在1916—1925年間。王琦傳世作品數(shù)量較多,但大多為1928年后所作,青島市博物館所藏這套瓷板四條屏為其粉彩創(chuàng)作較早期作品,繪畫風格由學錢慧安向?qū)W黃慎過渡,較為少見,頗為難得,尤其“李白愛酒”瓷板上的“繞石齋”印文不見于以往著錄,為研究王琦瓷繪藝術、用印等問題提供了新材料。
[1]章用秀.鑒藏瓷板畫[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1.
[2]皇甫謐.高士傳:嚴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25.
[3]范仲淹.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M]//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李勇先,王蓉貴,校點.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190—191.
[4]房玄齡.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2098—2101.
[5]陳師道.王羲之大器晚成[M]//陳師道,朱彧.后山談叢·萍州可談.李偉國,校點.北京:中華書局,2007:30.
[6]耿寶昌.珠山八友精品集:人物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
[7]朱軍.王琦早期作品考辨[J].收藏家,2003(7):37—38.
[8]黃乃海.珠山八友瓷畫大系: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