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社純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伙伴是一起游戲、娛樂的搭檔,他們與伙伴一起做事情沒有壓力,是一種樂趣.所以,小學數(shù)學課堂要想變得輕松、有趣,且有效率,老師就要做學生學習中的好“伙伴”,而不僅僅是高高在上,嚴肅有力,活力不足的老師.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新時代的老師,有著深厚的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答疑解惑、傳道授業(yè),更要做學生的好伙伴,與學生一起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學生一起探討或總結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與學生多互動,把學生當成聆聽者,也要把學生當成合作者,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與他們是一起闖關,一起追求課堂目標的好伙伴.這樣學生不但在學習過程中更輕松,而且沒有了對老師的畏懼,學習起來也更積極、更靈活,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一、目前小學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沒有建立起來
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角色分明,定位明確.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永遠是一種單向的傳播模式.老師融入不到學生中間,學生對老師也是怕多于敬.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在過去行得通是因為沒有過多導致學生分心的因素.如手機、網(wǎng)絡、各種各樣的讀物等.但是現(xiàn)在,如果老師還是保持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不打破講臺上下的壁壘,師生之間就會產生疏離感.再加上老師融入不到學生中間,在教學中除了專業(yè)的知識,如小學數(shù)學老師,除了數(shù)學知識點外,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數(shù)學邊緣問題一問三不知,肯定會影響學生對老師的態(tài)度或認識,也會降低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現(xiàn)在是知識時代,知識更新?lián)Q代非???,資訊也非常豐富,老師完全可以在課堂上把自己當作學生的伙伴,從學生那里接受新鮮事物,如網(wǎng)絡用語等,老師與學生一起交流、學習,互相促進,才能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師生關系,從而促進教學.可惜,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小學數(shù)學老師還沿用老觀念、老方法,保持師道尊嚴,與學生融不到一起,在教學中缺少情感的交流、傳遞,把教學當成一種任務,導致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也抱有應付完任務的態(tài)度,缺少主動性、積極性.
(二)針對性的指導跟不上
事實證明,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無論老師多么用心、盡心地關照每一個學生,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上依然會出現(xiàn)層次不同的學生,甚至有時候會出現(xiàn)十分嚴重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這一來是由于學生智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理解能力等造成的;二來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完善也有密切的關系;三來雖然老師已經站在全班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但依然眾口難調,不能滿足每一個學生,導致一個班里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實際教學中,老師有時候會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接下來的學生指導中,又缺少針對性.比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時,有些學生對于分、秒、時之間的換算掌握不清楚,有些學生又對時間的運用不夠熟練、靈活,這就需要老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對癥下藥.可是,老師在具體操作時忽略了這一點,往往是把幾個問題集中在一起解答,看似很周到地為學生答疑解惑了,其實有些學生還是不理解,因為老師沒有針對他的“難點”進行指導.
(三)對學生學習意志的培養(yǎng)不重視
現(xiàn)在的小學生都嬌生慣養(yǎng),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父母的過分呵護導致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吃不了一點苦,受不了一點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直接放棄,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多,直到影響成績.學生在面對不理想的成績時,不是反思,找到原因,更加努力,而是自暴自棄,懷疑自己的能力,缺少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和決心,這是導致學生學習成績提不上來,學習不積極的主要原因.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老師對學生學習意志力的培養(yǎng)是缺失的.老師教學生積累知識,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沒有教學生如何面對困難,也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志力.比如,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老師不是鼓勵,給學生信任及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不斷思考,攻克難關,而是漠視、批評.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數(shù)學失去興趣,還影響數(shù)學教學,影響學生成績.
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與學生做伙伴的方法
(一)通過互動,激活興趣
過去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之所以沒有活力,缺少流動性,教學不夠深入,達不到目的,關鍵原因就是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忽視.課堂是由學生與老師共同組成的,老師卻慣性地講著講著就成了獨角戲,自己講得興奮異常,熱情澎湃,學生一個點都沒有理解.這是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的課堂模式,不知不覺間形成的教學狀態(tài).素質教育背景下,老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要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質,比如超強的計算能力、應辯能力、推斷能力等,這些都是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挖掘才能發(fā)現(xiàn)的.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不要把自己當老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感到老師與他們一起學習,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生“認識圖形”中的“拼一拼,搭一搭”時,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動手,做拼一拼、搭一搭,并與學生討論拼成的圖形是正方形還是三角形等,這樣既能帶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能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課堂氣氛更融洽,教學效果更好.
(二)一起批改作業(yè),克服畏懼心理
一般學生的作業(yè)都是老師在辦公室獨自批改的,對錯的處理也只用“√”“×”來表示,無法把當時的想法及時與學生溝通,對于學生的錯誤,老師有可能都抽不出時間專門講解.這種批改作業(yè)的方式,既不能及時幫助學生糾錯,又拉開了與學生間的距離,甚至讓學生對作業(yè)本上的“×”不太重視.所以,老師應盡可能地與學生一起批改作業(yè),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數(shù)學的畏懼心理及出錯的自卑心理,使學生勇敢面對錯誤,正確認識錯誤.比如,在學習了“認識人民幣”這一節(jié)后,老師就可以在課上,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與學生一起修改他的課堂練習.或者讓學生走上講臺,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讓老師檢查對錯,對于錯誤的答案,老師不但要指出錯在哪里,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注意,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fā)生.這樣學生剛開始或許還有些畏懼,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及融入式的點撥、交流,學生就會放下畏懼,與老師一起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習起來就更有信心,這無論是對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還是對教師的數(shù)學教學都是有利的.
師生一起批改數(shù)學作業(yè),老師運用肯定性的評語會極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批改作業(yè)時,老師一定要寫一些肯定性的評語,這與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學生一樣有用,甚至由于它的針對性比較強,效果會更好.比如,“你的作業(yè)像一幅書法,老師為你點贊”“看到你的進步,老師很高興,我相信你父母也會很高興的.加油!”“從你的作業(yè)明顯可以看出,你最近又上了一層樓,真棒!”等等,這些既能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也能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不再畏懼,能遇難克難、遇關闖關,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效率.
(三)要重視學生的提問,引導他們思考
會提問的學生不一定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但他們一定是愛思考、有獨立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所以,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的學生提問,老師要認真對待,哪怕是錯的、離譜的,也不能一概否決,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有一個學生提問,“老師,自行車輪可以是方形的嗎?”老師不能直接說“方形的怎么走呀,你見過方形的輪子嗎?”這樣反駁學生會讓學生覺得沒面子,以后也不敢輕易提問、質疑,老師要和學生一起做實驗,看方形的輪子和圓形的輪子,哪個更適合行走.這樣不但回答了學生的問題,也讓學生經過自己檢驗,消除了心中的疑惑,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動手實驗的習慣,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比如,在“觀察物體”的教學中,學生對自己觀察到的物體產生疑問時,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而不是一口否決.這樣既能鼓勵學生,使學生養(yǎng)成探索的好習慣,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四)有針對性的指導,拉近師生距離
學生之間出現(xiàn)不同層次的差距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師在分層教學的同時,也要采用針對性的指導,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整體水平.比如,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對于這類學生,老師指導的時候不但要有耐心,而且要采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徹底讓學生明白知識的核心,達到知其一,也知其二、其三的效果;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好,對于這類學生,老師的指導只需給出思路,不給他們講解具體的方法,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也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推動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發(fā)展.所以,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老師不但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之間的不同情況,在課內外的指導中,也要考慮學生之間的不同,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成績.
另外,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有針對性的指導,還表現(xiàn)在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從預習、課堂學習、收集信息到對筆記的整理、錯題的整理、概念的鞏固,拓展性的練習和思考,還有數(shù)學課外讀物的閱讀等方面,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扮演學生伙伴的角色,參與學生的學習,做學生的朋友,彼此進行平等的交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我.一段時間后,學生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下,都能自覺、自主地自學一些自己能學的東西,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積累,為課堂有效教學打好基礎,為學好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奠定基礎.
(五)關注學生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
小學數(shù)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學習水平,關注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如,老師幫助學生制作數(shù)學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是一種典型的質性評價方式,袋中有自己特別的解題方法、提出的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自己滿意的作業(yè)、解決問題后的反思、閱讀數(shù)學讀物的體會等.成長記錄評價需要老師有計劃地收集反映學生成長的內容,制訂比較明晰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定期對記錄袋進行必要的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成長記錄袋質性評價的優(yōu)勢.
老師對學生的愛心還表現(xiàn)在,教學要注意心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小學數(shù)學要嚴格控制講授內容的深度和進度,使大多數(shù)學生能消化接受,老師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素材,讓每個學生在一周內能有1~2次機會在課堂上回答教師的問題,老師精心編制的試題要保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能及格,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得高分.作業(yè)批改要認真、細致、耐心,慎重打“×”,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一種成功感,使學生熱愛數(shù)學.再如,學習“數(shù)學廣角——搭配”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問題:雙胞胎兄弟張舉、張兵與父母四人拍照,其中父親位置不變,其他三人任意站位,一共可以拍攝多少張照片?學生聽到這個熟悉的生活問題,紛紛結伴進行組合,自己試驗,尋找答案.這樣的情境問題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效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shù)學雖然簡單,但是對于剛接觸數(shù)學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老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講解的模式,用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生入不了門,就很難學好數(shù)學.所以,老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習的伙伴,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解決困難,才能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姜明紅.卓越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源于課堂變教為學:以《問題解決與數(shù)學實踐》課程為例[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6(4):107-110.
[2]郜舒竹.“變教為學”需要珍惜學生提出的問題[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shù)學,2015(1):5-8.
[3]桂敏.小學數(shù)學課堂“變教為學”的行動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4]賴允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5):42-45.
[5]黃淑琴.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教育(教學),2016(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