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云計算作為數字化的基礎設施,經歷多年迭代發(fā)展,云計算發(fā)展進入了體系化創(chuàng)新的新階段。從政策角度看,云計算政策支持不斷深化。技術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市場需求看,數字化轉型呼喚云計算新擔當。
作為中國云計算的引領者之一,阿里云創(chuàng)立于2009年,是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以在線公共服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能成為普惠科技。阿里云服務著制造、金融、政務、交通、醫(y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yè),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等大型企業(yè)客戶,以及微博、知乎等明星互聯網公司。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jié)、12306春運購票等極富挑戰(zhàn)的應用場景中,阿里云保持著良好的運行紀錄。
本篇案例研究試從產品迭代、研發(fā)邏輯與成果和應用場景等幾個維度探討阿里云的核心價值,并結合業(yè)界專家和阿里云核心人物的公開觀點,解讀阿里云的價值與核心競爭力。
每次代表云計算基礎實力的產品的正式發(fā)布,總能在互聯網行業(yè)引起不小的震動。2022年6月13日舉辦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巴巴正式發(fā)布云數據中心專用處理器C I P U(C l o u 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云基礎設施處理器)。這款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劃時代產品,成為替代CPU成為云時代數據中心的處理核心的不二之選。
為什么要有CIPU?在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認為,過去十多年,云計算技術經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是用分布式和虛擬化技術替代了大型機、小型機,滿足了企業(yè)業(yè)務擴展帶來的彈性算力需求;第二階段出現了資源池化技術,把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離,再規(guī)?;幣藕驼{度,提供了超大規(guī)模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池。
實際上,兩個階段不斷演進所推動的云計算,都是以CPU為中心的計算體系架構的。但隨著數據密集型計算場景的普及,用戶對低時延、高帶寬的需求越來越高,這個圍繞CPU的架構已觸及瓶頸。
以CIPU為處理核心的全新架構,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將云計算帶入第三階段——和CPU的傳統架構相比,CIPU向下接入物理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快速云化并進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飛天云操作系統,讓算力虛擬化損耗降到0,讓訪問云端比訪問本地硬盤更快,網絡時延最低僅5.5微秒。
如今這已經成為云計算的下一個戰(zhàn)場。以英特爾、英偉達為代表的硬件廠商,和以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頭部云廠商,都紛紛推出IPU、DPU等自研技術,來應對愈加棘手的數據吞吐、網絡時延和帶寬的問題。但他們仍然在舊有的計算體系架構上做文章,尚未真正實現突破和大規(guī)模落地。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看來,當下正是中國爭奪云計算定義權的重要機會?!霸朴嬎阋呀涍M入一個關鍵的轉換期。過去這些年,在云計算領域我國主要在軟件層面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一些開源生態(tài),但還是在傳統IT的格局下追趕?,F在,阿里云提出了CIPU 技術,把上一代計算架構的中心完全打破了,在基礎技術上實現了世界領先,和國際IT巨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编嵕暶裨菏空f道。
具體而言,由阿里巴巴所提出的CIPU,客觀上使得中國在爭取云計算的定義權中處在有利的位置,并改變了原本由西方技術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使我國IT產業(yè)建立了全球領導力。這一改變格局的事,讓我對中國在下一個技術時代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表示樂觀?!?/p>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云計算的市場和技術水平均處于領先地位,在權威機構Gartner發(fā)布的年度報告里,阿里云的IaaS基礎設施能力、產品能力獲得了全球最高分,超過亞馬遜、微軟、谷歌。中國云計算實力的躍升,對于爭奪下一代云計算話語權和定義權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yè)變革蓬勃興起,數字經濟飛速發(fā)展,很多的關鍵技術都在加速迭代,這一變革中云計算無疑是當中一項非常核心和重要的技術。阿里云能夠從最開始就堅持從0到1的自主研發(fā),最終成為中國云計算的頭部力量,其背后的原因是值得研究的。
張建鋒介紹,阿里巴巴整個技術的研發(fā),從一開始走的就是自主創(chuàng)新的道路。因為在規(guī)模型互聯網企業(yè)出現之前,很少有一家企業(yè)需要幾萬臺甚至幾十萬臺服務器。但隨著互聯網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幾萬臺、幾十萬臺服務器這樣的海量需求已經變成了必須和必備。在這樣的背景下,舊的解決方在價格、技術和研發(fā)效率等諸多層面,都已經滿足不了互聯網企業(yè)發(fā)展的現實需求,新的解決方案自然就呼之欲出,變成現實。
實際上,早在2008年前后,阿里巴巴就已經發(fā)現了傳統架構的瓶頸,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阿里云意識到了必須要從頭開始的自主研發(fā)路徑,于是開始研發(fā)自己的云計算技術,因為阿里巴巴意識到了自研的價值和意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不僅為互聯網公司自己所用,同時也能夠為其他企業(yè)、政府等提供數字化助力,這也是阿里巴巴聚力研發(fā)云計算的初衷。
在自研的道路上,阿里巴巴默默無聞地耕耘了多年,投入了難以想象的精力。從2009年開始寫飛天的第一行代碼,到2013年第一次用5000臺規(guī)模的集群,再到今天所管理的服務器超過了上百萬臺,實現了從0到1,從量變到質變的蛻變,最終才躋身全球三大公共云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行列。
客觀地說,互聯網頭部的企業(yè)都是自研的。阿里巴巴也是因為自研,才有了基于飛天而管理的超大規(guī)模的數據中心,才能夠不斷地在技術上實現創(chuàng)新和突破。包括其最新推出的基于CIPU為核心的整個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就是從傳統的PC的時代到大機時代、到分布式的時代,再到今天的云計算的時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跨越和迭代到今天。這也是阿里巴巴向外界介紹其“如今的云計算的成果完全來自于自主研發(fā)”的底氣所在。
云計算如今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力量,其對國計民生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中國要的基礎和承載。阿里云在躍進式成長的過程中,在數據運算與應用以及在完善和提供更多公共服務中,在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充分釋放了云計算的力量和價值。尤其是在為企業(yè)數字化賦能方面,云計算的價值越來越得到凸顯。
張建鋒認為,云計算和數字化的本質都是技術,通過技術服務于產業(yè)創(chuàng)新,提升企業(yè)與政府的運營效率,從而實現高質量發(fā)展。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構建自己的數字化的系統,這些系統的復雜程度很高,而且都有深耕在行業(yè)的多年的業(yè)務邏輯,同時也關注安全、敏捷和高效的服務。
客觀而言,今天的阿里巴巴在在云計算、云技術方面,和國際的主要競爭者之間已經不存在巨大的差異,其創(chuàng)新和實力已經形成了全球競爭力。與此同時,阿里云依托強強勁的大數據能力締造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平臺。一個是數據處理和管理平臺,它幫助數據密集型企業(yè)、行業(yè)加速數字化。另一個是釘釘應用開發(fā)平臺,通過它為企業(yè)提供統一的入口、低代碼這樣的應用技術,讓企業(yè)更容易自己來開發(fā)自己的數字化的應用。
阿里云計算的實力是由眾多的成功案例所支撐的。例如四川的智慧高速公路,通過融合已有的交通卡口、視頻數據與高德數據,利用AI的技術來實現高峰期的分流調度,大大緩解了擁堵。同時通過感知設備來監(jiān)測路面狀況,主動發(fā)現道路上的事故和異常,事故率和二次事故率降低了15%。根據具體的需求,它還能重新定義硬件需求,通過在部分路段增加和智慧算法相匹配的硬件設備來進一步提升安全性。
攀鋼也是制造業(yè)中的典型案例。阿里云和攀鋼的合作,從冷軋板的表面檢測的視覺AI服務開始,然后進入煉鋼核心的工藝優(yōu)化,利用智能化的參數調優(yōu)模型,為企業(yè)帶來一年1700萬的直接效益,大大增加了企業(yè)擁抱數字化轉型的信心。
科技發(fā)展推動社會的進步的表現,既有整個產業(yè)鏈能夠有更好的協同發(fā)展,也有硬核需求得到真正滿足,這也是我們所憧憬的數字化時代的應有之一。毋庸諱言,數字技術很大程度改變了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推動了我們人類的技術進步與產業(yè)的發(fā)展。張建鋒舉例,數字技術在助力政府服務方面,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數字政府,比如在浙江,99%以上的居民需要辦理的事項都能夠在手機端遠程完成,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也提升了政府服務的滿意度。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阿里巴巴打造的自動駕駛的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它可以在大學校園把快遞精準地送到學生們的手中,也可以在哥哥小區(qū)里面提供快遞服務。在阿里巴巴近期所發(fā)起的“少年云助學計劃”中,應用新型的計算設備——無影,以科技之力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這款新型計算設備的服務器都在云上,但是它的屏幕在教室里,通過云計算改變了電腦機房的體驗,讓每個學生在家中、在學校的任何一個終端上都能使用同樣的編程開發(fā)和設計環(huán)境,老師也可以一鍵給所有電腦配置好上課所需要的系統。
在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遠景目標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yè)均是數字重點產業(yè)的重要領域。在方興未艾的數字化時代,云計算基礎能力的構建對于未來的數字化變革的意義不容小覷。
鄭緯民院士認為,數字化時代要解決好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顯示四個維度的能力問題,其中在信息的傳輸和顯示層面,但在獲取和處理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構建好算力網絡,使所有云計算中心和算力網絡相互連接,從而夯實四個方面能力的建設。
以阿里云為代表的本土云力量的崛起,為我國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和眾多處在數字化進程中的企業(yè)提供了必要的數字服務,在其賦能之下大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通過聚焦阿里云目前的研發(fā)中心所在,能夠看到中國云計算力量在爭奪和定義下一代云計算話語權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突破,以及對現存短板問題的針對性解決。
“把基礎設施建好,投入核心技術,借助新一代的架構提供更高性能、更低價格的服務?!睆陌⒗镌频呐Ψ较?,也能夠部分洞見中國云計算的廣闊前景。在眾多云基礎設施提供者的努力之下,一個涵蓋技術革新、場景應用的全新數字化時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