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祥
《接班》是一篇代入感很強的小說,同時也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鐵路題材作品。講述的是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師父帶徒弟的故事。
師徒之間,更像是兩代人交接,融入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做人、成長和親情。正是有了這種特殊關系,新入路職工,在新的工作環(huán)境中,才會感受到學生時代無法體驗的另外一種認知,傳達出新生活帶來的新可能。
但是,小說似乎又不僅僅只是寫師徒關系?;蛘哒f,師徒關系并不是小說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一個年輕人進入鐵路職場工作后,單位里的一切,似乎都是年輕人的“師父”。就連每一處物品擺放、職工上班必穿的工作服,甚至張貼出來的每一條標語,都可能對年輕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說中,歐陽普一這個新入路大學生,除了受師父言傳身教的影響,還有門衛(wèi)牛師傅、段里其他勞動模范,包括宿舍管理員的影響。就是說,作者在小說中塑造的這個師父的形象,是一個人,又不僅僅是一個人,是眾多人合成了這個“師父”。這樣的“師父”才更有教育意義,才更可能對這個新時代大學生真正產生影響、教育,或者說改造。
小說可貴之處,還向讀者透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鐵路職工的另一面。有誰知道,火車司機在工作中,就連吃藥都不喝水,直接咽下,為的是節(jié)省時間,精神專一而不分神;又有誰能想象出,在普通職工光鮮靚麗的外表背后,是他們身上的處處傷疤,還有逼仄的工作環(huán)境……
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師父”的日常教益和影響,燈塔一樣,照亮了新一代鐵路職工的前行方向。
看似虛構的小說,其實是經過了歲月洗涮后的真實,因為它剔除了影響文學的所有泥沙,將真實情感注入其中,讓讀者感受到了這種溫暖。我想,每一位鐵路職工對此更不會陌生。
有人說,職場如戰(zhàn)場,也有人說,職場殘酷且唯利是圖。但是,我們通過小說深味到,在鐵路職場中,更多的是溫情和感動。鐵路這個大機動車輪,之所以能夠越轉越快,越轉越好,正是由于有了老一代奉獻,才能讓新一代快速成長,不被歲月洪流淘汰。
其實,一個人,年輕時代最難忘的一段經歷,就是拜師學藝的時光。某種程度上說,比在父母身邊更重要,受到寵愛,學到技藝,增長才干,修身敬業(yè)。
小說通過師徒關系,進而寫到了“接班”,這就在師徒關系上有了升華。這升華不單單是從技術層面,也不單單是從師父那里學到了工作本領和生存技藝,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因為年輕人要接班啊!從技術出徒到崗位“接班”,這之間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需要年輕人不斷歷練,全面提高素質,僅僅有技術還是不夠的。正如小說中的人物所說:“這筑陽機務段啊,就是一個大熔爐,是塊鐵就可以煉出鋼的地方?!边@話說到了點子上,年輕人接班,需要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百煉成鋼。
“接班”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傳承。只有新一代接好了班,才有事業(yè)的持續(xù)興盛發(fā)達。
小說層層遞進,一切人物和環(huán)境、情節(jié)和故事,最終目的,也是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接班”。目光所聚,始終表現(xiàn)人情人性,而人情人性又都由生活細節(jié)來展現(xiàn)。黃蕾的小說,將職場中每一個人都賦予“師父”的情感和責任,在這種真性情的熏陶和感染下,年輕一代自然成長起來,青出于藍,接好這個“班”。
虛構小說中有真實細膩的情感,這是小說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