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士毅
位于浙江溫州樂清的雁蕩山,以山水奇秀聞名,號稱東南第一山??删驮谘闶幧奖甭吹哪祥w村,卻以獨特的人文景觀——明代牌樓群而名聞遐邇。最近,有幸走近南閣村,與明代牌樓群來了一個零距離接觸。
南閣村,位于浙江溫州樂清市境內(nèi),距雁蕩山高速出口車程約20 分鐘,為國家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村里的明代牌樓群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南閣村歷史悠久,其形成始于唐末五代,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兩宋時期,村莊發(fā)展迅速,到明代,隨著章氏族人入仕數(shù)量的增多,形成了以章姓為主要姓氏的村落。這當中,官至明代禮部侍郎的章綸(1413-1483 年)是其代表人物。如今,迭經(jīng)歲月洗禮的南閣村,正煥發(fā)出獨特的古韻魅力。
沿著當?shù)氐淖魁埦€公路,走進南閣村,但見村前一條寬闊清澈的九曲溪,如一條飄逸襟帶繞村而過,那潺潺水流聲,不絕于耳;村后背靠逶迤群山,滿目蒼翠,遠處可見一奇特的巨石拔地而起,巍然聳立,有“石柱擎天”之稱。佇立村口,明代牌樓群撲面而來,古色古香,氣勢恢宏。走進村口,腳下是一條筆直村巷,人稱“中直街”。其路面與樹立在此的牌樓一樣古老,建于明代,路面用鵝卵石鋪成。令人贊嘆的是,當時的能工巧匠用鵝卵石演繹圓形、心形等各種圖案點綴路面,平中出奇,情趣橫生。那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鵝卵石,早已被踩得如玉般光潔,平添了幾分歷史厚重感。
從村民口中得知,南閣村的明代牌樓原有七座,現(xiàn)存五座,這五座明代牌樓從北往南,全都樹立在150 米長的中直街上,分別懸掛著“世進士”“恩光”“方伯”“尚書”“會魁”牌匾,依次排列,宛如一顆顆珍珠呈一字串聯(lián)在中直街的中軸線上,構(gòu)成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堪稱“中國第一牌樓街”。
這些牌樓分別為當?shù)剜l(xiāng)人章綸及其后裔所立,歲月在牌樓上早已留下的斑駁痕跡,似乎在述說著約600 年前章綸一族四代三進士的故事。據(jù)介紹,這些牌坊木構(gòu)架群體建筑是浙江木牌樓代表,是江南地區(qū)年代最為久遠、數(shù)量最多的木構(gòu)牌樓群,在全國也較為罕見,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和南方特色。
觀看這歷史感厚重的牌樓群,需要慢慢地品賞。放慢腳步,徜徉中直街,不時駐足在一個個牌樓前,或細細觀看,或凝神注視,從中發(fā)現(xiàn)個個牌樓結(jié)構(gòu)奇巧,蘊含著精湛的建筑技藝,彰顯著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裁。
瞧!這些牌樓均為木石混合結(jié)構(gòu),進深分心立六柱,左右兩巨石為正柱,前后各添一木柱支承前后屋檐,為單間歇山頂重檐式建筑,具有明顯的明代古殿式建筑特色。各坊高五米,正反兩面花紋圖案,雕飾一致。坊頂龍吻脊飾,龍飛鳳舞,一輪紅日,如熊熊烈焰從中冉冉升起。牌樓梯狀三個層次,分別為飛檐翹角、琉璃石瓦、鯉魚脊梁的屋蓋。面對眼前如此獨特的牌樓群,不禁為我國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所折服。
正在津津有味地觀賞牌樓群時,恰巧遇上了來此觀光的一個旅游團,從這個旅游團的導游那里得知,這牌樓群蘊含著許多人文的背景。這不,導游指指懸掛著“會魁”匾額的牌樓說道,此牌樓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1439),特為鄉(xiāng)人章綸立的。
章綸,明正統(tǒng)四年進士,曾擔任禮部侍郎多年,秉性剛正,以“忠義節(jié)烈”名高當世,被人稱為“直臣”。導游娓娓道來:為何這牌樓上懸掛“會魁”匾額呢?原來,明代科舉制度中的考試內(nèi)容為《五經(jīng)》,考生可在《五經(jīng)》中選擇一經(jīng)進行考試。錄取時,均取各經(jīng)中的第一名,合為前五名,稱“五經(jīng)魁”。會試中之五經(jīng)稱為“會魁”,鄉(xiāng)試則稱“鄉(xiāng)魁”??秊槭孜恢猓戮]認考《詩經(jīng)》,位居本經(jīng)第一,故坊名“會魁”。而“世大夫”牌樓為章綸孫章九思立。章九思曾任楊州府通判,任職期間,體恤百姓,開倉賑災(zāi),放糧濟民,慷慨解囊,為民葬殮,傳為佳話。后擢為袁州府同知,因其祖父章綸官為尚書,父親官為方伯,他本人官為同知,為紀念他的功績,故建牌樓“世大夫”。導游接下去,又對其余四個牌樓上懸掛的“世進士”“恩光”“方伯”“尚書”匾額進行了生動解讀,真讓人聽得入神。此時,在場的人們享受的不僅是牌樓群的建筑藝術(shù),還有那由此帶來的文化韻味。
步出牌樓群所處的中直街,不時看到掛在村頭巷尾墻上的導游指示牌,駐足一瞧,指示牌上標注了村內(nèi)的許多景點,如“洗硯池”“章綸故居”“章九思故居”等,這些景點與剛才看到的幾個牌樓的“主人”有許多淵源。這不,“洗硯池”景點就與章綸有關(guān)。于是,就來個牌樓延伸游,沿著村間道路,來到章綸年輕時讀書寫字處,但見村內(nèi)山麓下有一個清澈的小水池,水池旁立著一塊風水石。
據(jù)介紹,明代時,此處建馬嶼書堂,章綸常在這塊風水石上讀書和練字,完成課業(yè)后常來小水池清洗硯臺和毛筆,后來章綸學有成就,進士及弟。為弘揚章綸的勤學精神、激勵后學,后人稱這塊風水石為“讀書石”,并將水池稱為“洗硯池”。南閣村的章綸一族能出四代三進士,離不開其歷代家教有方,勤奮好學。
牌樓群堪稱南閣的精髓,也是古村的靈魂,帶給人們獨特的古村文化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