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崗
作為明清王朝最高權(quán)力中心,故宮有著數(shù)不盡的秘密,有人甚至發(fā)現(xiàn),連漫天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都不敢落在故宮頂上!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連鳥兒也通人性,知道皇帝家的屋頂不能停?其實沒有那么玄。
作為皇家私院,故宮的清潔工作自然不同于尋常百姓家,必須得面面俱到。無論哪個角落,哪怕是屋頂,都不能含糊。這就比較考驗負責(zé)宮殿清潔的工人了,庭院的地面可以隨時打掃,但巍峨聳立的宮墻樓頂,就很難做到每天爬上去清理。
而恰恰由于墻頭、屋頂太高,無人行走、無葉可落,所以那上頭除了鳥糞以外,也沒有別的值得清掃的雜物了。故而對于清潔工們來說,屋頂唯一能讓他們頭疼的也只有鳥糞。
好在當(dāng)初建造宮殿的時候,就有聰明的工匠考慮到了這一點,于是他們冥思苦想,琢磨出一個絕招——建造一種叫做“鶯不落”的屋頂。
所謂“鶯不落”,顧名思義,就是鶯雀之類的鳥禽無法落腳。為了建造出這種屋頂,工匠們和“專業(yè)人員”研究了鳥類的生理結(jié)構(gòu),在設(shè)計的時候,根據(jù)鳥類用爪抓扣的站立方式,把屋脊建得比鳥趾距離寬了一些,讓它們的爪子無法抓住屋脊,進而沒辦法停留其上。
再根據(jù)鳥類生理平衡原理,把三角屋頂?shù)钠露仍O(shè)計得剛好讓鳥兒無法在上面保持平衡,再使用高檔金黃琉璃瓦鋪砌。這樣一來,屋頂表面又光又滑,還“傾斜險峻”,即使是鳥兒想要落在上面,它也做不到??!
除此之外,屋角的脊獸也起到了一定的“恐嚇”作用。鳥類看到這些脊獸,就像稻田里的麻雀、鼠獸看見稻草人一般,立馬溜之大吉。通常故宮里最高級別的建筑有九個脊獸,但太和殿是個例外,有十個,分別是一龍二鳳三獅子、天馬海馬六狎魚、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個猴。
光是建造如此龐大的宮殿院落已經(jīng)不易,而建造的同時又能考慮到如此多的細節(jié),更讓人贊不絕口。由此可見,故宮的屋頂之所以沒有鳥兒敢造次,靠的其實是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而不是什么天子龍威。
(摘自《閱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