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秀
【教材分析】
遇見知偉大,憶起何可親!蕭紅是幸運的,她認識了魯迅。魯迅逝世,蕭紅感遇,感恩,感傷;三年后,她寫出了紀念魯迅先生的作品——《回憶魯迅先生》。
《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是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人物傳記單元,所選人物都是歷史上閃耀著熠熠星光的杰出者,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人類的發(fā)展及社會的進步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如鄧稼先、聞一多、魯迅、孫權(quán)等。“本單元學習精讀,要在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把握關(guān)鍵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還要注意結(jié)合人物生平及其所處時代,透過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盵1]因此,學習本課要求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并透過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精神品質(zhì)及作者感情,引導(dǎo)學生站在不同角度讀人審世,豐滿自我個性,樹立健全人格。
《回憶魯迅先生》的片斷在內(nèi)容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甚至略顯瑣碎,但卻在讀者眼前呈現(xiàn)出一個血肉豐滿、形神兼?zhèn)涞聂斞感蜗?。蕭紅以女性細膩成熟的筆調(diào),采用散記的筆法,擷取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加以整合,在看似散漫的素描中畫出魯迅富有人情味的一面。這篇散文貫穿著作者對魯迅深刻質(zhì)樸的感情,這種感情并不噴涌而發(fā),而是隨著細節(jié)的展開舒緩地散發(fā)出來。魯迅于蕭紅是思想上、創(chuàng)作上、生活上的良師益友,是文兄,是師長,甚至是父親。蕭紅在文中滲透了對魯迅及其一家人的思念之情,展示了魯迅生活化的一面,讓讀者感悟,魯迅是偉人,也是凡人。
可以說蕭紅擺脫了權(quán)威視角下作為“民族魂”的魯迅那些諸如“斗士”“戰(zhàn)士”“導(dǎo)師”等固有稱謂的制約和干擾,轉(zhuǎn)而以個人化的敘述視角,讓讀者能夠更加輕松地走近生活中的魯迅,接近真實的魯迅,從而觸摸到一個性格豐滿、可愛可親的魯迅。讀懂魯迅是人,是偉人,也是真切的凡人。他具有普通人的心態(tài)和生活情趣,幽默風趣,會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食人間煙火,珍視親情友情、樂享天倫。正如魯迅在《答客誚》中所說:“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盵2]這才是真實的魯迅,偉大而又平凡。
【教學目標】
1.自主閱讀課文,梳理文章內(nèi)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問題。
2.把握魯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及其精神品質(zhì),理解作者的情感。
3.品味課文語言細膩的特點,賞析細節(jié)描寫,品味其妙處。
4.學習魯迅先生克己待人、關(guān)愛親人、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精神;感受偉人魯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獲得成長的力量,做一個精神豐富、人格豐滿的人。
【教學重點】
梳理文章內(nèi)容,把握魯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品讀細節(jié)描寫,理解魯迅先生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dǎo)入語:郁達夫曾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雖然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盵3]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盵4]“魯迅精神不僅在下一個百年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在下一個千年里也將愈加顯現(xiàn)其理性的光芒?!盵5]今天我們跟著蕭紅一起回憶魯迅先生,走進魯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近距離接觸魯迅,重新認識魯迅。
一、初識蕭紅——幸運與不幸
1.課前導(dǎo)學——借助資料自主探究:從“不幸”與“幸運”兩個方面認識蕭紅。
2.課上討論——初識蕭紅,你認為她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
蕭紅的不幸: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1930年為了反抗父母包辦的婚姻離家出走。1932年認識蕭軍并與之結(jié)為志同道合的伴侶。1934年在魯迅的幫助下和蕭軍一起來到上海。后被蕭軍拋棄,又與端木蕻良結(jié)合??箲?zhàn)爆發(fā)后,上海淪陷,端木蕻良離開蕭紅,蕭紅獨自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龍。
蕭紅的幸運:1933年,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魯迅說過:“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盵6]為了培育蕭紅這朵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抱病為她修改書稿,親自寫序,推薦出版《生死場》。魯迅去世之后,蕭紅從悲痛中振奮起來,陸續(xù)出版和發(fā)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蕭紅散文集》《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
“海內(nèi)外許多文學批評家認為,蕭紅以自己的女性之軀跋涉過漫長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視歷史,終于站到了與魯迅同一的高度,達到了同一種對歷史、文明以及國民靈魂的了悟?!盵7]“這位自傳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著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進,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獨特風格的優(yōu)美散文以及散文化的小說,豐富了我國現(xiàn)代文壇的花苑,成為中國新文學史上一位有風格的杰出女作家?!盵8]
二、話說魯迅——偉大與平凡
民國才女蕭紅飽受愛情的創(chuàng)傷,命運多舛,幸運的是她獲得了魯迅的幫助和愛護。那么蕭紅所認識的魯迅和你所認知的魯迅一樣嗎?
設(shè)問探疑: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以前的認知,想想魯迅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說一說,魯迅是偉人,還是凡人?
魯迅是偉人。他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用自己的文章與封建社會做最堅決的斗爭,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他一生以筆代戈,創(chuàng)造了小說、散文、詩歌、雜文等體裁的大量作品。他挖掘國民的劣根性,反思國人的精神;他劃破冷暗的夜空,吹響向封建社會宣戰(zhàn)的號角;他祛除人們精神上的癇疾,審視人們的麻木;他抨擊社會的一切黑暗,怒斥統(tǒng)治者的兇殘,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他還以時代的感情波瀾激蕩人們的心靈,激勵人們前行……
魯迅是凡人。他充滿了溫情,顯得親切平易,他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地懷念了那些滋養(yǎng)過自己生命的人和物,向我們展示了他最柔和溫暖的一面。他還特別愿意幫助和關(guān)愛青年人……
三、速讀概括,梳理事件
1.自讀提示:蕭紅的散文,文筆親切、細膩,請同學們在預(yù)習課文的基礎(chǔ)上快速閱讀,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蕭紅寫了魯迅哪幾件小事。
2.批注分享。
十五件小事:明朗的笑;走路姿態(tài);深夜送客;飲食愛好;待人風趣;會心的笑;談青年來信;處理校樣的隨性;工作忙碌;看電影;別樣的休息;日常起居;吃魚丸;親自包書;忘我工作。
3.教師設(shè)問:從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嵤轮?,你覺得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
自主討論:可敬的長者,可親的父親;幽默風趣的智者,情深義重的偉人。
四、精讀批注,品析細節(jié)
1.精讀課文,找出文中關(guān)于魯迅個性、情趣、魅力、氣質(zhì)等的細節(jié)描寫,并進行賞析批注,體味人物情感,學習人物精神。
感人細節(jié):
(1)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2)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
(3)一點鐘以后,送我(還有別的朋友)出來的是許先生,外邊下著小雨,弄堂里燈光全然滅掉了,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坐小汽車回去,并且一定囑咐許先生付錢。
(4)以后我們又做過韭菜合子,又做過荷葉餅,我一提議,魯迅先生必然贊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魯迅先生還是在飯桌上舉著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
(5)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著,一種對于沖破憂郁心境的展然的會心的笑。
(6)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吹揭估锖苌畹臅r光。
(7)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是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
許先生說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
品讀賞析:
(1)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嚴厲的魯迅形象形成了鮮明對照。
(2)“抓”“扣”“伸”,這幾個動詞,形神兼?zhèn)涞孛枥L出魯迅的習慣性動作,體現(xiàn)出魯迅敏捷果敢、一往無前的性格特點。
(3)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待人的熱誠與周到。
(4)魯迅先生雖然胃不好,但對蕭紅親手做的點心,就算做得不好,還是在桌上舉著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言辭間自然地流露出對妻子的敬重與愛意,還有對小輩的體恤。
(5)蕭紅受著魯迅爽朗的笑聲的感染,學會用好心情回報魯迅,這一場景溫馨、和諧、其樂融融。
(6)魯迅先生雖然深惡痛絕寫信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來的青年的信。讓我們感受到魯迅先生對待青年的赤誠之心。
(7)感受到魯迅先生工作的投入,廢寢忘食。
2.學生結(jié)合賞析結(jié)論探究出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通過細節(jié)描寫,寫出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即人物的思想、氣質(zhì)、品格、個性等。(與單元寫作“寫出人物精神”巧銜接。)
五、悟讀討論,寫法探究
討論一:據(jù)說當年有位友人看了蕭紅此文后,很不屑地評價:“這也值得寫?這有什么好寫的?”但就是這樣一篇片段之間沒有太強的邏輯關(guān)系,甚至略顯瑣碎的文字,成為了描寫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文章。為什么?
探究:文章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表現(xiàn)人物性格,作者看似隨意,但傾注滿腔真情,善用細節(jié)等生活瑣事勾勒出真實的人物性格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生活場景體現(xiàn)了魯迅和我們一樣,也是擁有喜、怒、哀、樂的“凡人”。一改人們心目中的深邃、沉重、嚴厲、尖銳的形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可親可敬的魯迅形象。
作者也將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不露痕跡地融入了對瑣事的敘述中,讓我們明白了寫文章必須有真情實感。
討論二:本文除寫魯迅,還寫了其他什么人?這是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
探究:還寫了“我”(作者蕭紅)、海嬰、許廣平。寫他們是從側(cè)面襯托魯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達效果。寫“我”的親見、親聞,一是使所敘之事更為真實,二是使情感的抒發(fā)更有感人的力量。寫海嬰,主要是通過海嬰的年幼無知、童言無忌,從側(cè)面表現(xiàn)魯迅對孩子的慈愛。寫許廣平主要通過她的言行,反映魯迅先生的辛勞、樂觀、剛毅。
六、作業(yè)布置——拓展閱讀
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可以烘托作品主題,可以反映時代風貌,還可以涵養(yǎng)德性,滋育生命?!痘貞涺斞赶壬ü?jié)選)》一文,作者蕭紅通過多個生活片段描述了魯迅生活中的點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魯迅形象,從細微處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
請同學們課外閱讀雨果的《伏爾泰》和黃永玉的《平常的沈從文》兩篇典型記人文章,看他們又是怎樣在細微處描寫偉大人物的,并寫一篇讀書隨筆。
【板書設(shè)計】
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
蕭紅
【教學反思】
《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是七年級下學期的第一篇自讀課文,教師要充分引導(dǎo)學生學會自學,讓學生在教師指導(dǎo)下有的放矢、逐層深入地進行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授之以漁,放手讓學生閱讀,學生也獲得了豐厚的精神給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中可以認識兩個杰出人物,即文中的主人公魯迅和作者蕭紅,并且從對細節(jié)描寫的賞析中重新認識和全面認識了魯迅,從而豐滿了對偉人形象的認知,悅納偉人的平凡,豐富生命成長的內(nèi)涵。
這篇課文的教學安排在1 課時完成,時間非常緊,必須要有充分的課前預(yù)習。所以課前布置學生到圖書館閱讀關(guān)于魯迅、蕭紅的文字資料,先初步認識蕭紅,并在以前閱讀學習的基礎(chǔ)上更深入一步了解魯迅。字詞積累也放在課前預(yù)習中完成。這樣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轉(zhuǎn)變角色,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
本教學設(shè)計結(jié)合單元提示,緊扣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明確讓學生掌握和運用的重點閱讀方法是精讀,要理解和運用的主要寫作方法是細節(jié)描寫。學生可以在本單元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基礎(chǔ)上繼續(xù)賞析細節(jié)描寫。課堂上也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圈劃細節(jié)、批注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效果和所表現(xiàn)的人物精神,并讓學生交流研討,所以學生討論分析很到位,并很快能夠明白課文以細節(jié)描寫豐滿人物形象的特點。
同時,學生在對眾多日?,嵤潞图毠?jié)描寫的品讀中領(lǐng)悟以小見大的妙處,深刻感悟平凡鑄就偉大。教師順勢引導(dǎo)學生首先做一個人格健全的平凡的人,若有能力和信心再去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時代需要偉人,也需要凡人。這樣對主題的挖掘就更深刻了。然后再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材料雨果的《伏爾泰》和黃永玉的《平常的沈從文》,進一步加深認知和理解,真正明悟細微處寓深情,平凡中見偉大。
本課所敘瑣事較多,如果不做課前的導(dǎo)讀和預(yù)習,建議用2 課時,這樣拓展閱讀也可放在課內(nèi)完成,學生會有更充裕的時間探究討論。
此外,可以從本課延伸出一堂“細節(jié)描寫見精神”的寫作指導(dǎo)課。引導(dǎo)學生學會通過細節(jié)描寫寫出人物精神,同時為第三單元的教學重點“抓住細節(jié)”做鋪墊。
首先,進一步了解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是指對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xiàn)對象的細微刻畫,以達到“于細微處見精神”的描寫方法。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事物細節(jié)描寫:事件、情節(jié)、場面等。
其次,明確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細節(jié)的作用在于給人以真實感,越細致越給人以真情實感,一篇血肉豐滿的記敘文才更具有打動人心的生命力。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作用巨大,能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感同身受,震人心魄,過目不忘,回味無窮,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真實性。它是刻畫人物性格、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呈現(xiàn)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往往能起到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的作用。
再次,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幾種技巧。
1.獨具慧眼,找典型。
一篇文章的細微之處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對這些細微之處進行篩選,選擇對表達文章中心最有幫助的材料,抓住所描寫的人、景、物最突出的特征,寫出他們所不同于其他人、景、物的獨特之處。
示例: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通過人物典型特征“爽朗的笑聲”寫出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跟一些人心目中嚴厲的魯迅形象形成鮮明對照。)
2.深挖細琢,精描摹。
(1)錘煉詞語:通過對一些精彩的動詞、形容詞的辨析和篩選,精心錘煉詞語,可以準確生動地對所描述的內(nèi)容進行修飾和限制,同時以少勝多,一字傳神。
示例: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地走去。(“抓”“扣”“伸”,這幾個動詞,形神兼?zhèn)涞孛枥L出魯迅的習慣性動作,體現(xiàn)出魯迅敏捷果敢、一往無前的性格特點。)
(2)巧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變平淡質(zhì)樸為文采斐然。
示例: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選自《老王》,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老王給“我”送香油和雞蛋時病入膏肓的狀態(tài)。)
(3)調(diào)動感官,借助肖像、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各個方面的描寫,寫準寫活人、景、物的形、聲、味、質(zhì)感等要素。
示例: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連接起來,結(jié)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選自《駱駝祥子》,從視覺和觸覺的角度描寫環(huán)境,以柳樹、馬路、塵土等事物的狀態(tài)襯托出烈日的狠毒,突出夏天的悶熱。)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選自《秋天的懷念》,母親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出母親對“我”的關(guān)心和愛護。)
3.立意深遠,巧點題。
一篇成功的文章,需要有抒情、議論來揭示或升華文章主題,所以,需要在描寫的基礎(chǔ)上適當?shù)丶尤胍欢P抒情、議論,使文章的立意更深遠。
示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選自《阿長與〈山海經(jīng)〉》,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抒發(fā)了對阿長的尊敬、感激、懷念的深情,揭示了主題。)
無論是蕭紅《回憶魯迅先生》中的人物魯迅,還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的作者魯迅,都完美地詮釋了“細微處寓深情,平凡中見偉大”。
一篇好課文,既是閱讀教學的范本,也是寫作教學的例文,更是生命教育德性涵養(yǎng)的素材。有效解讀文本,充分運用文本,由課內(nèi)延伸課外,由一篇拓展多篇,由閱讀到寫作,由讀書到樹人……皆須教師精讀細研,匠心獨運,傾注熱情,引領(lǐng)啟悟。
注釋:
[1]溫儒敏主編:《義務(wù)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頁。
[2][3][4][5]魯迅:《魯迅全集》(第1 卷),遼海出版社,2015年,第563 頁,第1 頁,第1 頁,第1頁。
[6]曲一線主編:《晨讀暮寫》,西安出版社,2020年,第7頁。
[7][8]羅建平主編:《聆聽感悟大師經(jīng)典——蕭紅名篇名句賞讀》,陽光出版社,2016年,前言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