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青青,袁玉琳,朱昭行
(贛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動物科學系,江西 贛州 341000)
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及時獲取國際最前沿的科研進展信息十分便利,在大學教育里,教師可以根據(jù)國際最新咨迅,實時更新課件,推陳出新,帶領學生緊跟時代步伐,走在社會科研的最前沿,國際咨迅紛繁復雜,本文簡述了選用《自然》雜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動物生物化學》課程中知識的做法。
《自然》雜志創(chuàng)刊于1869年,是國際性科技期刊,負責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fā)現(xiàn)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其中也包括《動物生物化學》課程中涉及到的各類知識?!秳游锷锘瘜W》內(nèi)容多、信息量大、更新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吃力,結合教育信息化的時代特點,以《自然》雜志為引領,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學生《動物生物化學》知識,意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加深入的掌握相關知識,對課程的產(chǎn)生崇敬和熱愛之情,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家精神。
1.1 《自然》雜志融入蛋白質(zhì)的基本結構單位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基本單位,是含有堿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支鏈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BCAA)指的是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三種必需氨基酸,講授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可在“學習通”APP 內(nèi)發(fā)起投票(圖1),學生們思考討論BCAA 與延長壽命的關系,待學生投票和討論結束后,教師從《自然·衰老》雜志中的一篇文章講起,為學生解開謎底,即限制飲食中的BCAA可延長健康小鼠壽命30%,不過這么好的效果需要從小就開始養(yǎng)成習慣,而且僅在雄性身上體現(xiàn),對雌性小鼠來說,如果從中年開始限制BCAA,反而會導致早死。
圖1 在“學習通”APP 內(nèi)發(fā)起投票:BCAA 能延長壽命
蛋白質(zhì)的基本結構單位這部分內(nèi)容,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較多,如必需氨基酸、極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堿性氨基酸等,學生學習起來十分被動,即使運用巧記記住了這些氨基酸,但又未突出其重要性,學生難以真正理解,通過《自然》雜志里實實在在的科學研究展開來講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時間而且會主動去思考,學習氛圍輕松愉悅,既學習到了相應知識,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1.2 《自然》雜志融入DNA 的空間結構DNA 雙螺旋鏈再盤繞即形成超螺旋結構,DNA 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H2A,H2B,H3 和H4)上形成核小體,核小體再進一步逐級折疊壓縮組裝成染色質(zhì)。染色體是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zhì)聚縮而成的棒狀結構。真核生物染色體的基本單位是核小體。講到此部分知識點時,教師首先給學生介紹了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此酶通過催化轉移甲基基團到組蛋白H3 和H4 末端特定的賴氨酸側鏈上,形成組蛋白甲基化標記,從而影響基因轉錄、DNA 復制和DNA 修復等過程,對維持染色質(zhì)穩(wěn)定和基因表達調(diào)控具有重要作用。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已被報道和多種癌癥、疾病等發(fā)生密切相關,它們被作為治療靶點的潛力無限。
在同學們對組蛋白和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有一定了解以后,老師引出斯坦福大學Or Gozani,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Pawel Mazur,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ukasz Jaremko 和澳門大學邵寧一領銜的聯(lián)合研究團隊,在《自然》雜志發(fā)表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們不僅發(fā)現(xiàn)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uclear receptor-binding SET domain,NSD) 家族成員——NSD3 蛋白是肺鱗癌的驅(qū)動因子,還揭示了NSD3 通過酶催化活性促進肺鱗癌進展的機制。這一發(fā)現(xiàn)為臨床治療肺鱗癌提供了潛在的方向。
這樣的授課方式,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大門,讓學生驚嘆于易被忽視的組蛋白,竟如此重要,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要注重細節(jié),研究可以從各角度入手,處處是科學,并且62.03%的學生表示,通過《自然》雜志的前沿報道引出課程內(nèi)容,有利于他們理解所學知識(圖2)。
圖2 利用《自然》雜志指導教學的效果調(diào)查
1.3 《自然》雜志融入核酸酶能夠?qū)⒕酆塑账徭湹牧姿岫ユI切斷的酶,稱為核酸酶。核酸酶是《動物生物化學》課程中酶與維生素章節(jié)內(nèi)的知識點。不同來源的核酸酶,其專一性、作用方式都有所不同。有些核酸酶只能作用于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稱為核糖核酸酶(RNase),有些核酸酶只能作用于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稱為脫氧核糖核酸酶(DNase),有些核酸酶專一性較低,既能作用于RNA 也能作用于DNA,因此統(tǒng)稱為核酸酶(nuclease)。
講到此知識點,教師由《自然·通訊》雜志發(fā)表的來自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PhilippeGiegé 課題組的研究論文,帶學生理解核酸酶。該研究將蛋白-RNase P 重新定位在細胞質(zhì)(Cytosolic RNase P,CytoRP) 后,可以實現(xiàn)切割植物病毒轉運RNA(Transfer RNA,tRNA)樣結構,從而阻礙病毒的復制,使植物達到抗病毒效果。并且著重講述了,被感染的單株植物在CytoRP 表達后并未表現(xiàn)出較弱的癥狀,但預期的病毒RNA 水平降低仍會抑制病毒在農(nóng)作物群體中的傳播??傮w而言,該研究結果表明使用CytoRP 對抗某些植物病毒性病害的潛力。通過此部分內(nèi)容的講解,讓學生領悟科學家精神中的“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1.4 《自然》雜志融入糖酵解《動物生物化學》中的重點章節(jié)是糖類的代謝,本章首先講解的就是糖的無氧分解,又稱糖酵解,這是一個需要學生理解記憶的復雜的生化反應過程,較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運用了《狐妖小紅娘》這個大多數(shù)學生都看過的動漫來重新構建人物關系,講述了一則生動又熱血的玄幻故事。故事講完后,引出《自然》雜志報道的揭示癌癥釋放乳酸來喂食調(diào)節(jié)性T 細胞,從而逃避免疫系統(tǒng)攻擊的文章。老師講解完畢后,同學們幡然醒悟,原來此熱血故事竟是全球最新的相關研究進展。學生們便會主動思考,癌細胞生長為什么如此依賴糖酵解?糖酵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什么會有大量乳酸產(chǎn)生來喂食調(diào)節(jié)性T 細胞?通過主動思考問題,激發(fā)了大家對糖酵解的學習興趣,也領悟到癌細胞的強大和機體代謝的復雜。
課程知識點與動漫故事和《自然》雜志的報道無縫對接,讓整個學習過程幽默生動且具有高度,且59.49%的學生對本學期《動物生物化學》課程非常滿意(圖3),學習效果良好。
圖3 《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
教學實踐中,《動物生物化學》教學課時一般是48 學時,教學內(nèi)容多、課堂節(jié)奏快,教師作為課堂的絕對主角總有講不完的授課內(nèi)容,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記筆記和背知識點,沒有時間與機會去思考。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會嚴重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型思維的培養(yǎng),影響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所以必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師的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于知識傳遞,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這種背景下,以《自然》雜志為引領,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學生《動物生物化學》知識,意義深遠。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問題教學法,提問支鏈氨基酸與延長壽命是否有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出對支鏈氨基酸的拓展知識。如角色扮演法,一些學者表示,開展“角色扮演”參與式教學法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和掌握課程基本知識和內(nèi)容,而且促進著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和能力的提高,筆者在講授三羧酸循環(huán)知識點的時候,運用角色扮演法,場景設定為國王宣布大家需要上貢能量,學生們是街道里做生意的各商販,負責三羧酸循環(huán)中的各個階段,學生表演出三羧酸循環(huán)的全部過程,最終把生產(chǎn)出的能量上交給國王。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還需講解知識點,例如此處為不可逆反應,可以通過對話詢問是否可以退貨來體現(xiàn),如唯一的一次底物磷酸化、生成了多少個能量等知識點也可通過不同方式呈現(xiàn)出來,并且老師為參與表演的同學加平時成績以示鼓勵,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動物生物化學》為高等農(nóng)業(yè)院校動物醫(yī)學和動物科學等專業(yè)開設的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是其他專業(yè)課及專業(yè)基礎課的“語言”“工具”和橋梁課程。課程涉及的內(nèi)容龐雜抽象,代謝反應錯綜復雜,所以學生學習吃力,只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才能讓整個課堂活起來,運用《自然》雜志的相關文章引出知識點,能激起學生對本課程的敬畏,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具有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更開闊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但是,運用這種方式教學,對老師要求較高,首先老師要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情,對課程內(nèi)容需十分熟悉,再者要實時關注《自然》雜志信息,讀到相關文章后能將其與課程知識無縫銜接,而且要具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還需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喜好,比如某些動漫、運動項目、游戲等,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老師要合理運用線上教學APP,靈活開展投票、討論、選人、直播、實時測試等活動。
以《自然》雜志引領《動物生物化學》知識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對老師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較高,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還需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及時獲取國際最前沿的科研進展信息十分便利,所以教師以《自然》雜志為引領,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學生《動物生物化學》知識,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加深入的掌握相關知識,對課程的產(chǎn)生崇敬和熱愛之情,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