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鑄梅
摘要:在雙減政策改革的倡導下,當前課堂教學要求師生之間進行積極、和諧、民主的良性互動,這不僅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高效完成,還有助于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因此,關注與研究課堂師生互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文章立足英語課堂,從理念與實踐兩方面論述英語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從而優(yōu)化英語課堂,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師生互動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學生適應性有待加強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正逐漸向“增效”方向轉型。減輕課業(yè)負擔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中應高效地消化鞏固性、檢驗性作業(yè)內容。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遷移教學內容使課堂增設了課堂作業(yè)、專題訓練等環(huán)節(jié)。如何平衡原有課堂內容和遷移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
(二)師生互動不足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在課堂上所要學習的內容較多,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較快,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難以及時消化吸收。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由于課后作業(yè)較繁重,學生缺乏與教師的有效溝通,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等情緒。因此教師要在基于“雙減”背景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積極營造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是提升教學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英語課堂中運用師生互動教學的意義
(一)為課堂增效
師生互動是提升課堂效率的切入點。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的思維緊跟課堂教學節(jié)奏,在與教師的緊密互動中凝聚專注力,有效解決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過度發(fā)散等問題。在互動教學中,教師精選教學內容,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從根本上提升了課堂效率。
(二)為學生激趣
立足教學整體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提升課堂互動的實效性,互動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大有裨益。學生可以通過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情感、營造積極氛圍,在互動中進行輕松活躍的課堂體驗,達到課堂教學較理想的效果,實現(xiàn)學科興趣、學科情感培養(yǎng)的教育目標[1]。
(三)為教師提質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做出明確的要求。積極構建符合學生學習實情、促進教育改革的高效課堂刻不容緩。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為教師提質,幫助教師獲得課堂的真實反饋,方便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及時調整,探究出構建高效課堂的優(yōu)化路徑,切實提升執(zhí)教能力。
三、初中英語應用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
(一)塑造師生互動模式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師生互動分為課內互動和課外互動。課內互動,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內容的傳遞,傳遞的方式以口頭為主,筆頭為輔??陬^的互動主要以問答、提供信息為形式,往往是教師主導,學生跟從。教師傳遞信息時,常通過PowerPoint幻燈片進行展示,幻燈片有時圖文并茂,有時以文字為主,線索分明,思路清晰,言簡意賅,學生容易追蹤信息流。有幻燈片的情況下,教師的解說往往是補充性的、說明性的,思想明晰,指令清楚,簡明扼要,規(guī)劃性強,不易跑偏,時間利用效率高。如果是現(xiàn)場無規(guī)劃地講出一些內容,往往難以控制信息量和信息精細度,有的教師可能言之過細,耽誤整個進度,所以,教師們要警惕這種情況[2]。有的學生現(xiàn)想現(xiàn)說,語速慢,思想表達不充分,會帶慢整個課堂進度,導致課堂任務完不成。所以,教師從七年級的簡短表達開始,就要求學生提高思維速度和表達速度,形成快速表達的習慣。七年級時表達比別人快一點點,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不顯著,但是,經過三年有目標的訓練,到九年級時,學生的表達就會比同學段沒有進行針對訓練的其他學生快一大截,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對于英語的學習,學生必須從七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緊跟教學節(jié)奏。在聽教師講課時,學生不能隨意說話,做小動作,發(fā)出小噪音,更不能交頭接耳、浪費其他人的時間,只有安靜的課堂才能保證學生充分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生需要開口說英語時,就要大膽地說出來,有時異口同聲說,有時各說各話,教師再提問某個或者某些學生,以起到示范作用。樹立作業(yè)完成的標準:要獨立完成,不能獨立完成的可與同學交流后完成,并且作業(yè)要完成得快、質量高;培養(yǎng)書寫工整且速度快的習慣,只有書寫工整了,辨識度高了,才能提高讀者的閱讀速度和效率,實現(xiàn)交際目的??季砥鋵嵰彩墙浑H的載體,考卷上寫得難以辨識,就是交際失敗,必然浪費閱卷教師的時間,引起心理不適,甚至導致信息沒有準確傳達,會干擾教師的評判,降低了分數(shù);如果書寫清爽,令人耳目一新,閱讀速度快,效率高,閱卷教師沒有多浪費一秒時間,就順暢地讀完了流利的文本,閱卷教師就會從長時間的疲勞閱讀中得到短暫的舒緩,對內容有了清晰的解讀和判斷,考分自然會高。
(三)提升學生自主修錯的能力
教師和學生建立聯(lián)系,在課堂內外(包括課后延時服務階段)都進行了充分交流,使學生及時認識到出現(xiàn)的錯誤,識別錯誤,知道正確的表達法,并正確地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進行口頭表達時的過濾不能過緊,否則會過度緊張,擔心說錯,表達不準確,時不時停下來修正,反而影響表達效率和表達效果,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表達任務。好在初中英語交流、表達都是有目標、有范式、有常見答案的,初中口語表達考試也是有范圍的[3]。這些基礎的訓練完成后,自然就形成了一定語感,再表達其他內容時也能比較自如、自然。自主發(fā)現(xiàn)書面表達里的錯誤,是語言學習的較高層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自審文本,校對正誤,并保證在下一次作業(yè)、考試時不再重犯相同錯誤。還要提醒學生盡量避免試錯性寫作,他們認為有老師批閱作文,所以把拿不準的表達方式寫到紙面上,等待老師批改。一旦形成習慣,正式考試時很容易當成平時練習,因此失分,所以這不是好的策略。
四、結語
英語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語言類學科,其教與學的過程要在良性的師生互動中形成,這樣才能喚醒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充分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進而讓學生自身的能力與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華春娣.初中英語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16):11.
[2]劉金娥.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讀寫算,2021(35)
[3]賈世麗.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新課程,2021(50)510E73D1-EE1D-44C6-A40D-ED23AB50B7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