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玲
摘要:在大力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當下,小學科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應以打造探究式課堂為未來發(fā)展方向,重視實驗教學價值的挖掘與釋放?;诖?,現結合小學科學課程特點以及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探索高效的實驗教學實施策略,以期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實驗教學感知,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新課標將科學定義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學科,小學作為思想認識啟蒙階段,是科學素養(yǎng)塑造的關鍵時期,立足教育新理念重構小學科學育人方向成為改革關鍵??茖W素養(yǎng)的形成依賴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活動,強調在實踐中尋找教育方法。實驗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因果關系以解析觀察進行的科學探究方法,能夠將錯綜復雜的自然現象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是深化現代科學探究的重要路徑。因此,小學科學應轉變以思辨形式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關注教育的實踐性,通過多樣化、趣味化、開放化的實驗剖析自然規(guī)律,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1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價值分析
小學科學作為一門探究物質結構與自然規(guī)律的實踐性學科,實驗教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學科的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學生的全面成長展現獨特的導向價值。具體而言,第一,構建知識體系。小學科學所涉及的知識點包羅萬象,涵蓋生命、物質、宇宙與技術各個領域的多個層面。對于認知能力淺薄的小學生而言,單純的依賴死記硬背難以完全掌握如此龐大繁雜的科學知識內容。實驗教學成為打破教學困境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在理解中記憶,在探索中構建,實現主客體的自然融合,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科學概念,豐富科學知識體系。第二,提升探究能力。在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素質教育新時期,實驗教學與教育新理念不謀而合,對師生角色定位進行了新的詮釋。推動教師組織以探究為主導的多樣化學習模式,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設計方案、收集信息以及解決梳理的完整認知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動手能力。第三,培養(yǎng)科學精神。小學生正值認知發(fā)展高峰期,充滿獵奇心理與探索欲望,而實驗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的成長特性,能夠滿足其內心需求,是將好奇心理轉化為學習動力的有效方式。同時,科學實驗需要遵循嚴格的流程與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團結合作的品質。
2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2.1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激發(fā)參與欲望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導,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的強勁驅動。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應注重趣味性,增強課堂吸引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師以小學生的思維特征著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營造活躍和諧的實驗氛圍,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享受實驗過程。以“他能撬動地球嗎”教學為例,此章節(jié)圍繞杠桿原理展開科學探討,讓學生掌握杠桿尺的探索實驗過程。首先,教師以趣味故事為載體創(chuàng)建實驗情境,調動學生的獵奇心理。如阿基米德的大話,運動多媒體課件播放阿基米德利用杠桿滑輪系統(tǒng)將龐大沉重的船移動下水的情境故事,并以他“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的自信名言制造認知沖突,引出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主題。其次,教師不應急于講解杠桿實驗原理,而是組織學生展開頭腦風暴,這對如何撬動地球這一問題展開大膽推測,并根據學生的思路,借機滲透杠桿的定義與各部分構成,將學生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科學思維層次。最后,教師設計探尋杠桿秘密的活動,以簡單易操作的杠桿實驗,促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體會杠桿在什么條件下省力。以情境作為導入,轉變平鋪直敘的實驗組織形式,提升小學科學實驗的趣味性,喚醒學生的學習自覺。
2.2引導自主實踐,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小學科學實驗以演示實驗與講實驗為主要形式,學生實際參與的機會較為匱乏,限制了實驗教學價值。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觀念之下,教師應明確師生在實驗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在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獨立實踐的空間,實現以學定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怎樣控制電路”教學為例,此章節(jié)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開關的原理以及在電路中的作用。教師設計電路故障排查活動,讓學生明白電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引入關于開關的知識,提升實驗探索的遞進性,減緩學習坡度。首先,教師堅持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個體學習需求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充分發(fā)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利優(yōu)勢,完成實驗探索。教師向各小組隨機發(fā)放存在不同古文故障的電路,讓成員通過獨立觀察與交流合作的方式找出問題所在,并思考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其次,根據合作探究的結果,引導學生總結電路規(guī)律,引出開關的設計活動,為學生提供圖釘、木塊、曲別針等實驗材料,讓學生制作一個小開關,探尋控制電路的方法。通過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主動探究未知領域,培養(yǎng)探究意識與動手能力。
2.3豐富實驗素材,鼓勵發(fā)現創(chuàng)新
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教學新目標視域之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不應停留于機械的模仿與復刻固定流程的層面,而是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實驗材料,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自主設計與落實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熱能變、變、變”教學為例,此章節(jié)的實驗探究重點在于讓學生根據素材設計實驗建立對熱能與動能轉化的認知。教師轉變精準的實驗材料配備方式,有意識的增加干擾因素或是提供多種實驗設計材料支持,豐富實驗思考。同時,采取學生自主探索在前而教師點撥在后的先學后教課堂組織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自由的實驗創(chuàng)造空間。例如,關于動能轉化為熱能的探究活動,教師提供鐵片、金屬棒、玻璃管以及砂紙等多種材料,讓學生根據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設計實驗方案,可以是用金屬棒摩擦衣物,可以是反復彎折貼片,又或是用砂紙摩擦金屬棒等等。并組織學生分享與演示實驗方案,對不同的實驗形式與結果進行對比,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以此培養(yǎng)學生多視角審視問題,多方法解決問題的開放化實驗思維,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實驗教學是不僅是小學科學重要的教學模塊,也是深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教師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立足教學實際,探索多樣化的實驗教學模式,實現實驗教學能效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盧毅.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1(35):76-77.
[2]王玉梅.探究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