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按照區(qū)別對待和有利于小組學習的要求,發(fā)揮教育作用的規(guī)律而設計。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系統研究了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足球選修課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提出有效的對策。以驗證其在足球選修課教學中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群體意識,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
關鍵詞:體育合作式;足球選修課;教學探究
近年來,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層出不窮。由于研究角度和側重點不同,專家和學者對教學模式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認可度較高的是毛振明所述:體育教學模式是在某種體育教學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體育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而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因素和學生間相互交流的社會性作用和學生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質量。因此,將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引入足球教學實踐中,并以傳統教學方法作為比較,總結出適合足球選修課的教學發(fā)展方向和方法,為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高校兩個選修班為本研究對象(均為男生),其中,30人為對照班,30人為實驗班,共計60人,上述學生均未接受過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的體育教學。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年來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文獻與專著,為本研究提供全面翔實參考文獻。
1.2.2 問卷調查法
共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有效率100%。通過問卷調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習基礎、身體素質、體育鍛煉、學習動機、個性特征、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等做全面了解,為本實驗研究分析提供參考依據。
1.2.3 數理統計法
本文所有實驗數據利用Excel XP和SPSS17.0建立數據庫,進行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和處理,并對相關數據進行顯著性差異檢驗。
1.2.4 實驗控制
為避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存在系統差異而影響試驗信度和效度,按學生足球基礎知識、基本技術、身體素質均衡分組,隨機組出一個實驗班,另一個為對照班。且實驗對象經體檢合格,均無病史。實驗前對兩組學生在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能進行初測。試驗的最后一次課對所有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和技術進行后測,測試項目為腳內側踢停球、腳內側射門。實驗班和對照班均有30名學生進行技術前后測試,且所有人成績均有效。
1.2.5 考核與評價
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同一時間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在實驗前期、實驗后期相同的課次上進行了技術的初測和后測,測試項目為腳內側踢停球、腳內側射門技術。
1.2.6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實施步驟
在教學開始階段,教師按學生實際情況分成5個學習小組,每組選出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先用一部分課時講解本學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和方法,讓大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師讓各小組討論本組的學習目標。學期前8周,教師對足球技術進行講解示范和教授,并以全班練習和小組練習的形式讓學生熟練技術。學期后6周,教師要求各小組根據本組的學習目標和組內同學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組內自主練習,同學們相互幫助,共同思考,教師通過觀察隨時給予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學習建議,保證處在安全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期后2周,教師組織小組之間的足球教學比賽、技術考試。讓各小組總結發(fā)表自己學習進步的感想,最后教師進行全面分析總結。
2 結果與分析
針對實驗班和對照班按照教學單元設計和教學方案實施一個學期的教學計劃,通過SPSS17.0建立數據庫,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效果的差異性。
2.1 實驗前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統計結果
由表1得知,實驗前所有學生在實心球、引體向上、1000米、腳內側踢停球、腳內側射門方面均達到P>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兩組學生在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方面無顯著差異。
2.2 實驗后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統計結果
由表2得知,在場地設備條件、教學環(huán)境、課時數、教學內容相同的條件下,分組采取不同教學模式教學。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后學生在實心球、引體向上和1000米仍然沒有顯著性差異,>0.05說明兩種教學模式都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必須經過學生長時間的練習強度和自律性來提高。腳內側踢停球和腳內側射門在實驗后,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性,<0.05這些數據表明實驗組學生基本技術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足球技術的掌握,能顯著提高足球技術教學質量和足球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和互相協作學習的新環(huán)境,同時也節(jié)省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精力。
2.3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評價
學期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本學期教學模式改革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對本次教學模式的整體改革思路、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的可行性表示充分的肯定。
由表3可以得知,實驗班的學生學習收獲除足球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外,大多數學生認為,在足球技術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提高足球技術水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他們足球興趣和團隊意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照班的教學注重技術動作的學習,因此,學生對基本技術教學的掌握比較滿意,但是單純技術學習過于被動接受練習方法和乏味的模仿,無法吸引學生對運動的持久興趣。實驗班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運動潛能的引導和挖掘,學生在課堂上對體育鍛煉內容的思考更加積極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為培養(yǎng)終身體育觀念打下基礎。
2.4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應用分析
2.4.1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倡導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交往和提高社會性是這個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它主要依據體育學習集體發(fā)展和發(fā)揮教育功能進行設計。根據全班學生的情況和教學需要,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一定的教學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最后在小組之間組織競賽與展示,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切磋與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效益的教學過程。
2.4.2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優(yōu)越性
(1)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該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制定小組學習目標和個人目標責任,使得每名成員都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產生學習的原動力。成員之間在輕松、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中學習、傾心交流、暢所欲言,彼此幫助,獲得榮譽感和歸屬感。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能夠降低學習技術的單調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該教學模式需要學生之間進行大量的交流與合作,包括活動中的自我介紹、相互問候、發(fā)表意見、傾聽發(fā)言,在出現分歧時的溝通、辯論及讓步和解,在困難中相互鼓勵,凝聚力量。這些都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該教學模式還要求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不斷調整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適應,意識到個人成敗與集體成敗榮辱與共,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的辯證統一。
(3)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在小組學習中,我們需要一個以某位學生為核心的團隊,每個成員都要團結協作,這有利于學生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小組之間的交流,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團隊需要集思廣益,自主創(chuàng)新才能在競爭中取勝,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
2.5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第一,在足球教學開始前兩周,教師按照足球實驗班學生實際情況分成5個學習小組,每組選出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先用一部分課時講解本學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師讓各小組討論各自的學習目標和方案。并提示每個小組同學之間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需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個人目標要服從小組目標。因為只有小組目標實現了,個人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第二,學期前8周,教師對所學足球技術、戰(zhàn)術、規(guī)則進行講解和教學,并以全班練習和小組練習的形式讓學生熟練技術、戰(zhàn)術和規(guī)則,以完成統一的教學目標為主要任務,但是在統一的教學步驟下,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并進行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學期后4周,教師要求各小組根據小組內每名成員的自我學習目標和小組內同學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練習,并進行小組內相互幫助,共同思考。教師在一旁觀察不時給予指點,并提供必要的學習建議,保證處在教學的安全環(huán)境中,鍛煉學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和練習的參與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四,學期后2周,教師組織小組間的教學比賽,并要求各個小組運用所學技術和規(guī)則參加比賽,比賽以小群體的總成績來計分,決出名次。在這種競爭條件下,5個小組成員都力爭做得更好,已在全班同學展現自己,同時也為小組爭得了榮譽。技術考試按大綱要求進行測試。各小組每名成員在全班進行兩分鐘發(fā)言,總結與發(fā)表自己學習進步以來的感想和收獲,最后教師進行全面總結。
第五,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在設計理念上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協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課上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自信力,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建立社交自信。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塑造學生的優(yōu)良個性和崇尚文明積極進取的精神。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對教學方法感興趣的同時,評價也高,培養(yǎng)學生群體凝聚力方面優(yōu)勢明顯。
3 結論與建議
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都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采用體育合作式教學在提高學生足球技能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教學法。在高校足球選修課教學中,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誠信自律、社交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傾聽能力、組織能力方面明顯優(yōu)于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實驗驗證了學生運用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開展體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足球技能學習效果,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發(fā)現、學會探索、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創(chuàng)造。在學生社會適應性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教學效果,突出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在對體育學習評價態(tài)度的分析可以看出,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更具有吸引力,足球選修課學習態(tài)度更加積極,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對高校足球選修課教學提供了新的參考方向,豐富了足球教學與實踐。從而形成一個健康的、多維的教學體系。同時,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也存在許多問題,在實施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加深對教學新模式的認識,學生有必要提高自我學習能力,也需要正確定位教學評價。
對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進行相關的研討和教學觀摩,利用VR技術對小群體學習型教學模式優(yōu)秀課程在企業(yè)微信群進行展示,以利于體育教師更好地理解與認同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在總結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的經驗基礎上,將此教學模式擴展到其他體育項目教學上。體育合作式教學模式作為高校師資培訓課程,對培養(yǎng)高校師資隊伍力量,促進該教學模式的推廣有很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高航.運動季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及應用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2):107-113.
[2]汪俊峰.讓學生從身心改造中獲得體育之樂[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8):74-77.
[3]趙鳳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職業(yè)技術,2019(7):69-73.
[4]萬益.高校體育課“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20(30):115-118.
作者簡介:盧志興(1964— ),男,北京人,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