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興
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將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科學教育中,能增強科學課堂教育的活力和新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诮嬛髁x教學理論和打造以學定教的小學科學課堂,本文提出了小學科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以學定教的教學課堂要求教師能夠靈活利用現(xiàn)有的學習資源,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來確定教學內容和策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是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與傳統(tǒng)的講授法相比,它更加注重知識和技能的運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式教學;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與深入,小學科學教師也在隨時代的發(fā)展而尋找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并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和策略。老師既是教材內容的指導者,又是新課標理念的積極倡導者。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也隨著時代發(fā)展應運而生并逐漸煥發(fā)出它在小學科學課堂的魅力。本文將針對小學科學學生學習現(xiàn)狀,以任務驅動式教學為方向,談一談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學科學課堂。
一、小學科學學生學習現(xiàn)狀
1.課堂沒有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以往小學科學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沒有做到充分關注學生學情,課堂采用教師全程授課模式,讓學生盲目“吃下”科學知識,良好的教學氛圍自然不能形成,也不利于學生吸收知識,導致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大大降低。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科學學習的有效性。
2.學習的負擔并未真正減輕,壓力過大
在新時期下,很多教師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教育發(fā)展步伐,仍然采用老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育并沒有真正做到新課標所推行的“減負”教育。學生在學習中仍然面臨著大量的作業(yè)和考試壓力,進而逐漸喪失學習科學的興趣,甚至厭倦學習。身為教育者,教師不應盲目、片面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以自身為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學習,做到以學定教。
二、如何以任務驅動式教學打造高效小學科學課堂
1.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任務
任務驅動式教學首先要營造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以良好的任務學習環(huán)境吸引和保持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所以,在使用這一教學模式時,要事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真實或模擬的情境。明確活動任務,以任務完成為載體,鼓勵學生尋找完成任務的路徑。在這一點上,任務是這類需求的核心。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和建構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法,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科學的“以學定教”課堂而言,這些任務應注重三個方面:一是相關性,即任務設置上不能似是而非,而是要與課程本身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相一致。第二,創(chuàng)新性,即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給學生設置的任務要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三是難易程度,任務的難度要略高于學生基礎的水平,讓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合作探究完成任務目標。
2.根據(jù)任務目標,制定學習計劃
不管做什么,得先有一個合理的計劃,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否則就可能面臨失敗。在確定了目標和任務之后,小學科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制定具體的計劃。一項偉大的計劃是與提早準備、討論沖突、征求意見的過程密切相關。學生在做計劃的時候要積極考慮任務、資源、能力的關系。通過反復溝通,學生在制定學習計劃時,除了要清楚地界定任務外,還要充分考慮自身情況和外部影響因素。通過探討、實驗、調查等方法,選擇適當?shù)难芯糠椒?,逐步確定調查階段、責任分配、預期結果等。
3.收集資料并得出結論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運用多種方法去發(fā)現(xiàn)和收集有關目標的信息。首先是直接信息的獲取,即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的信息。其次是間接信息的收集,是學生們通過學習和閱讀從別人那里得到的信息。采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應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懂得如何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等途徑獲取信息,利用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形式記錄信息,利用統(tǒng)計圖形,有效地組織信息,根據(jù)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出結論。
4.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提問
面對新時代教育政策的號召,很多教師開始意識到,課堂教學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在課堂上所起的作用。科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問的時候,不僅把學生當成了課堂的主人,而且給了他們更多的思考、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時間。指導學生提問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學生在開始時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合作討論,不斷學習。然后,老師會安排各組的代表來回答問題,如果各組還是不能回答,老師可以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鼓勵他們大膽提問解疑。然后,教師將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并詳細講解。與此同時,面對一些敢于探索問題、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教師也應給予表揚,促使學生及時找回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5.在反思中進行創(chuàng)新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一步完善新任務。教師應該在每次計劃執(zhí)行的最后階段檢查其有效性,若效果不佳,找出原因,作出必要調整。任務驅動式教學的過程是線性的,從任務到計劃再到執(zhí)行,最后得出結論。實際上,任務引擎并不完全按照這個順序發(fā)展,每一步都可能互相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引出新的任務,進行新的探究活動,將這種周期性增長的探究活動運用于小學科學學習中,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引發(fā)其學習自主性。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需要幫助和啟發(fā)學生去完成更高層次、更復雜的任務。
結語
小學科學是小學生必修的基礎學科,在學習中,他們開始接觸科學,了解科學世界。做好小學科學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利于從科學的角度正確看待客觀世界。身為小學科學教師,應致力于探索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它對打造以學定教的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有很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曉華.巧借任務驅動促進深度參與——小學生深度參與科學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7(12):58-60+62.
[2]高間英.小學科學課堂有效設計任務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1):106-107.
[3]徐維波.淺析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好家長,2018(15):172.
[4]阮戀琴.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現(xiàn)狀及解決策略[J].教師,2020(12):120—121.
[5]徐紅琳.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研究[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