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素文
本科批次合并已是大勢所趨,但2022年5月,在#普通二本找工作有多難#的微博話題下,仍然充斥著這樣的評論:“二本院校生,在大學生里也是中下的存在,找不到工作不是很正常?”“我就想問問,現(xiàn)在這個時代,你一個二本你在期待什么……?”
偏見總是根深蒂固。即使在合并了一、二本的地區(qū),當?shù)孛癖妼W校層次的看法還是已經形成了刻板印象。二本院校生被貼上“不努力”“碌碌無為”等標簽,事實就真是如此嗎?
他們是甘于安穩(wěn)平庸,還是知難而上,勇于競爭?
海棠是廣東惠州人,在東莞一所民辦二本讀法學。她向往平穩(wěn)安定的工作,所以通過法考后,就一直留意家鄉(xiāng)體制內的工作。
在家找工作時,海棠一度感到很焦慮:“沒有工作的時候,人容易迷失自己,每天也不知道今天是周幾。家里人也會施加壓力,說你又不找工作,又不學習,整天待在家是想怎樣?”
據(jù)她觀察,同專業(yè)的同學一般去律所、法院、檢察院、企業(yè)法務部門等地方就業(yè)。他們一部分熱衷于體制內工作,另一部分則積極備戰(zhàn)考研。年級200多個人里,選擇考研的就有六七十個。
校招的時候,廣東一些大型企業(yè)會去他們學校開宣講會,現(xiàn)場接收簡歷。但海棠感覺到,這些機會對她來說沒太大作用:“因為我們是民辦二本,競爭力不怎么高,基本很難達到那些企業(yè)的門檻?!?/p>
海棠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勞動法規(guī)定不可以有就業(yè)歧視,企業(yè)發(fā)的電子郵件可能沒有明著寫出來,但其實去到現(xiàn)場求職,就會明白那種“規(guī)則”。這些企業(yè)在學校開宣講會的時候,不會明確寫出對學校的要求,但是同樣的公司在網絡招聘平臺上可能就會直接指出,要國內外優(yōu)秀法學院校、985、211畢業(yè)的,不符合條件直接篩掉,“其實我們本校學生能被他們招到的很少”。
但也有例外。在大學有做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過文章,去過海外進修,在知名單位實習過等,豐富的簡歷往往能夠彌補二本出身的“不足”。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I攝
海棠有個同學最后就進入了深圳一家“紅圈所”工作。這些地方一般只要知名法學院校的學生,這位同學主要是憑借自身的實習經歷和大學期間發(fā)表的研究而被聘用?!爱斈阌辛似渌猸h(huán)的加持之后,出身院校就不是很重要了。”海棠說,“我那個同學之前看HR發(fā)的招聘條件就覺得‘天哪,可能簡歷都不配被他們看’,但說不定投了之后他們會好奇為什么之前別的‘紅圈所’會要你實習,就會很感興趣?!?/p>
找工作這半年來,海棠投出去了十幾份簡歷,收到回復的寥寥無幾。她參加過兩場事業(yè)單位的就業(yè)考試,一個被卡住了,另一個在幾十個人競爭3個崗位中,比較順利地通過。后者是當?shù)厮痉ú块T的一個編外工作,年薪9萬元左右,每天朝九晚五,加班少,離家近,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地前進著。
接受采訪的當天是她正式上班的第三天,她說:“已經開始想不開了,搞不懂為什么之前自己躺在家里那么焦慮沒有班上?!?/p>
從杭州到內蒙古讀書,大學四年封校三年、考研失敗、臨近畢業(yè)被心儀公司“淘汰”而重新找工作,小舒感覺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猶如大夢一場?,F(xiàn)在的他,一邊為反復修改的論文煩心,一邊為臨近畢業(yè)還沒工作而焦慮。
大三的時候,小舒就確定自己要考研,考回杭州的學校。相比于提升學歷,小舒考研的目的更多是逃避職場。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我還是挺怕畢業(yè)這件事的,害怕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想換一個地方重新感受大學,以考研的名義來逃避就業(yè),不愿意去參加那些宣講會,所以錯過了秋招這個黃金期?!?/p>
相比于身邊的同學,小舒找工作的時間要晚些??佳谐煽兂鰜淼哪翘欤∈嬷雷约赫{劑無望,便開始投簡歷。從2月到現(xiàn)在,他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投出了上百份簡歷,手機里加了20多個HR的微信,收到了6個offer,但直到離畢業(yè)只有10多天了,他還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定下來。
3月初的時候,他通過校招找到了一家杭州互聯(lián)網公司招聘崗的工作,以為在那里可以順利開啟自己職業(yè)生涯的第一站。公司的氛圍活潑,年輕同事相處就像同學一樣,這讓小舒覺得職場似乎也沒那么可怕,考研失意的情緒也慢慢被職場新鮮感沖淡了。
“但是,剛進去的時候,HR說這是個競爭性的崗位,4個人最后要淘汰多少也沒有明說,我們就開始擔憂,對公司不信任感還是挺強的。我記得入職第二周,有個實習生莫名其妙被開了,早上上班我們在電梯碰到還很開心地聊天,中午他就說被開除了,他只來了兩個禮拜?!?/p>
從那以后,小舒每天都生活在怕做錯事的壓力之下。作為實習生,他們每天需要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8點,重新找工作的專注度和投入度就降低了。加之公司不斷地“畫餅”,他覺得自己也許真的可以留下來。直到5月份的一天下午,HR突然叫他去談話,“說我被開了,然后我就沒有工作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小舒心里還是有點苦澀,心態(tài)也逐漸改變:“一開始我會抱著‘寧缺毋濫’的想法,想找各方面都比較滿意的,隨著時間推移到夏天,我現(xiàn)在更多的想法是,有總比沒有強?!?/p>
如今,他的期望薪資下限也一降再降。剛開始求職時,他的目標是7000元以上,后面降低到6500元左右,現(xiàn)在他的底線是不能低于5000元。
“有一次我投簡歷之后,HR直接回了三個字:給不起。我當時就愣住了。還有招聘上寫著薪資范圍是6000~8000元的,結果只開到4500元。”小舒覺得有些無法接受,“不說多好的生活品質,我得先養(yǎng)活我自己啊,就杭州現(xiàn)在的物價水平,4000多真的有點過分了?!?/p>
相比于上述畢業(yè)生的坎坷,李健的求職之路相對平順些。
在江西一所二本學校讀土木工程的他,有著理工男不善言辭的“特質”。“我有一個姐姐,她很外向,跟我是兩個性格的人。我不善言談,小時候看到別人我都臉紅說不出話?,F(xiàn)在長大了稍微好點了?!?/p>
從一開始,李健的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找建筑行業(yè)的工種,最好離家近些。他的第一份offer來自杭州某建筑公司工程監(jiān)理的崗位,月薪4500元包吃住、單休。李健對此比較滿足:“這個行業(yè)想雙休都很難。像工程監(jiān)理的話,工人在做,你就得在旁邊看,每天也得跟著上班。所以雖然那個公司單休,但我覺得還行。”
后來,在跟杭州這家公司簽三方協(xié)議之前,他的舍友在網上看到廣州一家能源國企在招聘應屆生,便招呼其他人一起投著試試。沒想到,這個公司最后把他們整個宿舍4個人都簽了下來。
李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個公司工地項目多,比較缺人。去年12月他進去時招了百來人,現(xiàn)在招到300人了還在招。相比于杭州那家公司,廣州這個公司的待遇更低:月薪4000元,包住不包吃,且施工員的崗位比工程監(jiān)管更“苦”。
但他實在拒絕不了國企的光環(huán):“大家都說國企好,我當時也覺得國企聽起來就挺不錯,想著應該會穩(wěn)定點?!?/p>
他也不著急,做好了慢慢熬的準備:“這個工種,二本大學畢業(yè)就能找到上萬工資的概率很小,我感覺100個人里面都沒有一個。研究生的話還可以競爭一下,像我們這種去競爭,根本就是做夢。很多二本出來的人沒有那種想法。我感覺剛出來有個三四千、四五千可以了,畢竟二本學歷在這里又不高,先從底層做起,工資無所謂,關鍵是能學到東西就行,之后可以慢慢爬?!?/p>
確認錄取的那天晚上,他們宿舍出去聚餐慶祝了一番,舉杯之間,滿是對未來的期待。6月底,他將要和舍友到廣州的總公司報到、集中培訓,然后聽從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在工地上開始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工作,人需要跟著工地項目走。如果蓋一棟樓工期是1~2年,就必須在這里做1~2年,然后又換去別的地方,就這樣跟著項目走。上個月總公司給他們發(fā)了一個意愿征集表,李健填了家附近的位置?!跋Mx家近一點的,畢竟父母年紀大了,有時候回家方便一點,我姐在外面工作,家里沒人,總有一個人要離爸媽近一點?!?/p>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