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淑
【摘要】三、四年級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對繪畫充滿興趣。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把繪畫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倍增,他們在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之下進行單詞畫的創(chuàng)作,經過理解、觀察、分析、想象等思維活動,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把單詞的形和義巧妙結合并用圖形語言表達出來,成為英語詞匯繪畫作品。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就是對詞匯進行深層的信息處理加工,因此這些詞匯儲存到長時記憶空間內。繪畫應用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讓學生左右腦協(xié)同作用,不但解決了學生英語詞匯記憶的難題,而且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小學中年段;英語詞匯教學;繪畫應用
在小學中年段的英語教學中,詞匯的識記與理解是重點,學生需要掌握單詞的音、形、義。英語單詞的音和形是緊密結合的,自然拼讀法是解決音形問題的首選方法。那詞義呢?一般可以通過詞匯所在的句子,也就是上下文來理解,但如此一來還是一堆英文字母符號,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要理解并記下來是有難度的。筆者經過研究實踐發(fā)現(xiàn),在詞匯教學中引導學生用繪畫的方式把詞義和詞形結合起來,就可以解決單詞的詞義和詞形記憶問題。筆者把這種繪畫應用稱為“單詞繪畫”。
一、單詞繪畫符合小學中年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記憶方式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兒童的思維發(fā)展劃分為四個大的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演階段、具體運演階段和形式運演階段。小學階段正處于皮亞杰所論述的具體運演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蘇聯(lián)庫勃拉諾夫說:“人的智力的發(fā)展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的”。小學中年段學生形象思維仍占優(yōu)勢。從記憶方法的角度來看,小學生知識經驗不足,在記憶抽象的材料時,主要還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基礎,由于對英文詞匯不理解,也不會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有大部分的學生使用機械識記方法,記憶效率低下。艾賓浩斯經實驗發(fā)現(xiàn):識記12個無意義音節(jié),平均需復習16.5 次,識記36個無意義音節(jié)需復習54次,而識記含有480個音節(jié)的六節(jié)詩,只需復習約8次便能背誦。意義記憶顯然比機械記憶效率高得多。 記憶的根本是形象感知,是對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狀、體積、質地、顏色、聲音、氣味等具體形象的識記、保持和重現(xiàn)。因此,單詞繪畫可以把抽象的英文詞匯符號轉化成具體的形象,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征,幫助學生解決詞匯記憶的難題。
二、單詞繪畫把英語詞匯的抽象符號和形象圖像相互轉換
美國心理生物學家 Dr.Roger Wolcott Sperry (羅杰·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腦分工理論”,證實了人類大腦左右半球功能各不相同。左腦主要完成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數(shù)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被稱為“知性腦”;右腦主要負責圖像、音樂、幻想等,又稱作“藝術腦”。負責語言邏輯的左腦對學習內容進行識別后,依靠右腦的圖像幻想能力對文字進行圖像聯(lián)想,圖像會被存入學生的右腦中。在提取時,經過轉換的圖像會被左腦符號化、語言化,將右腦的形象思維轉換成語言。單詞繪畫充分體現(xiàn)了左右腦的協(xié)同作用,實現(xiàn)了英語單詞這種抽象符號和英語單詞繪畫這種圖像相互轉換。
圖畫從史前時期就成為一種表達溝通的工具,而兒童天生具有繪畫能力,孩子有借助圖形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的天賦。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對繪畫充滿興趣,都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英文詞匯經過觀察、想像,就能把單詞的字母形狀和詞義鏈接,利用每個單詞本身的字母形狀進行聯(lián)想,然后把字母形象化、圖像化,用圖形和顏色表達單詞的詞形和詞義,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機械識記,最充分地利用意義識記。對于中年級的學生而言既提高趣味性,又減低符號記憶的難度,同時也促進學生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單詞繪畫能有效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在《淺談象形記憶法對小學生單詞記憶的影響》中,作者徐靈靈從音、形、義三方面來闡述單詞圖畫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證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單詞繪畫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記憶
英語詞匯教學屬于識記類教學活動,有良好記憶力的學生很容易就把課堂上所學的英語詞匯記住。但對于一些記憶力一般的學生而言,他們就記不住或者記不牢。根據(jù)1972 年洛克哈特與科雷克提出的記憶“加工水平”理論,信息能否被長期記憶取決于信息加工水平,信息處理分為信息的淺層處理和信息的深層處理兩種形式,記憶軌跡的持久性取決于處理信息的認知水平。 因此,學生在進行單詞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對英語詞匯進行理解、分析、想象、繪畫,所投入的腦力活動越多,對英文詞匯的記憶越深刻,就越能夠將所學的詞匯信息儲存到長時記憶空間內。另外,教師在進行單詞繪畫分享或者使用學生所創(chuàng)作的單詞繪畫進行詞匯教學的時候,單詞繪畫被循環(huán)使用,學生的視覺不斷更新,學生的表層感知記憶得到不斷地刺激,其詞匯記憶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四、在小學中年段英語課堂中的繪畫應用方法
在小學三、四年級的英語課堂中,單詞識記是重點,筆者在日常的檢查反饋中發(fā)現(xiàn),單詞記憶造成他們的學習障礙,原因在于漢字詞匯是表意系統(tǒng),而英語詞匯是表音系統(tǒng),學生已經習慣于中文的表意記憶,如一個木為木,兩個木為林,三個木為森。因而需要通過繪畫出形象的圖像作為中介,把英語表音文字轉換為表意圖像,如eye,中間的y是鼻子,兩邊的e是眼睛,在圖畫的旁邊標注一顆心表示愛護眼睛,這個愛心的“愛”音等同于eye的音,eye三個字母的形狀剛好和眼睛鼻子的形狀相似,因此eye這個單詞的形和義得到鏈接,那愛心的圖形也把這個單詞的音給鏈接起來,eye這個單詞音形義都在繪畫中得到表現(xiàn)。
圖形都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而在繪畫過程中的表現(xiàn),需要仔細觀察,才可以對事物本身的差別進行區(qū)分。因此,觀察是讀圖的重要技能,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技巧指導。筆者通過參考詞斬《象形5000》里的單詞繪畫創(chuàng)作作品得到啟發(fā),發(fā)現(xiàn)關鍵在于如何把單詞的詞義和詞形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對所教授的單詞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在課堂教學時把繪畫作品作為flash card、板書圖片等教具,讓學生觀察這些圖片中有哪些字母,學生對此類活動非常投入,找到這些字母后再用自然拼讀的方法掌握其音。當然,如果在單詞繪畫中能夠把“音”也融入就最理想了。但倘若音在圖畫中未能表現(xiàn)的話,學生也會在如此趣味橫生的繪畫盛宴當中,積極投入,開口朗讀,那音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5842178A-00EE-4309-BA4B-1F4CFA18A2C5
學生在課堂上耳濡目染之下,思路得到開啟,課后作業(yè)可以布置學生進行單詞繪畫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結合所學單詞,指出觀察和聯(lián)想關鍵點,比如rabbit這個單詞可以把bb想象成為兔子的耳朵,cat的c可以想象成貓拱起的背部等。對于這個單詞繪畫作業(yè),學生的完成度和完成質量是讓人驚喜的。隨后教師對學生單詞繪畫進行評價,在課堂上、班級群里進行展示,讓學生分享創(chuàng)作的思路,以便激發(fā)其他學生的靈感進行創(chuàng)作。
五、單詞繪畫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造能力
單詞繪畫其實是一種“創(chuàng)作”,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同一個單詞,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為其創(chuàng)作繪畫。因此在英語教學當中,對學生的繪畫不加拘束,讓學生有創(chuàng)作的自由,鼓勵想象,引導觀察,學生就會大膽創(chuàng)作嘗試并獲取其快樂感和成就感,同時自己的創(chuàng)意也得到無限發(fā)展與表現(xiàn)。在繪畫創(chuàng)作之前,學生需要仔細觀察,接著進行分析、理解、比較、綜合、具體化等思維活動。單詞繪畫調動學生的感知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力,直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造力。
筆者經過檢測反饋發(fā)現(xiàn),通過單詞繪畫創(chuàng)作,學生的詞匯記憶更加牢固,特別是部分記憶力不太好的學生,他們通過單詞繪畫也克服了單詞拼寫難關。這讓學生在記憶單詞有困難時不再有焦慮、恐懼等不好的情緒體驗,而是一種愉悅感和成就感,在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之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倍增,創(chuàng)意無限,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得到極大的提升。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在小學中年段英語詞匯教學中繪畫應用的研究”(課題編號:GDXKT25572)成果】
【參考文獻】
[1]姚鴻恩.《英語單詞形象記憶法》[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4-12
[2]羅冬.圖像記憶策略在小學英語短文類課文背誦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8,7(10):24-26+42.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18.10.008.
[3]于媛媛. 促進兒童認知思維能力的圖形語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4]彭桂容.運用圖像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素質[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2):187,189.
[5]徐靈靈.淺談象形記憶法對小學生單詞記憶的影響[J].校園英語,2021(16):207-208.5842178A-00EE-4309-BA4B-1F4CFA18A2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