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亮 陳冬蓮 王滿娣
作者單位:511500 廣東清遠,清遠市中醫(yī)院檢驗科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HIV)引起的傳染病,具有病程較長、危害較大、病死率較高的特點。HIV主要對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起攻擊,一旦被感染,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更會侵犯其他組織,造成器官功能喪失,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有研究表明,HIV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母嬰傳播、性傳播和血液傳播3種途徑,同時AIDS的流行也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全球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因此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刻不容緩[2]。目前,臨床適用于抗HIV篩查的工具較多,其中血清學檢測方法的應用范圍最廣,且特異度最高,常見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電化學發(fā)光法和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ting,WB)等[3]。 其中WB是臨床公認的抗HIV血清確證試驗方法,但因其成本較高、操作繁瑣,故不適用于臨床大批量篩查,相比之下電化學發(fā)光法和ELISA更適合用于大批量的標本篩查,且具有操作簡單、成本較低、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高的優(yōu)勢[4-5]。本研究為驗證兩種檢驗方法初篩結果的準確性,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初篩HIV陽性的72例AIDS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分析,依次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和ELISA檢測,對初篩陽性的患者再次進行WB確證試驗,比較兩種檢測方法所得結果的差異,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與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72例AID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其中男性53例, 女性19例;年齡22~66歲,平均(44.69±3.74)歲。
1.1.1 納入標準 ① 確診為AIDS;② 僅對患者的檢驗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分析,經(jīng)過患者或家屬簽署送檢同意書及告知相關流程,對患者的身份信息嚴格保密,不納入本研究信息范圍;③ 既往無梅毒、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④ 病情穩(wěn)定、意識狀態(tài)正常。
1.1.2 排除標準 ① 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② 近期使用過免疫球蛋白等藥物;③ 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等慢性?。虎?患有其他傳染性疾?。虎?中途退出本研究。
1.2 儀器與試劑 HIV抗體第三代ELISA試劑盒 (批號:201801091)購自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PHOMO酶標儀和IWO-960洗版機購自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羅氏cobas 6000電化學發(fā)光儀(批號:20180103)及配套試劑購自羅氏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移液器(批號:71469K100)購自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加溫設備(批號:2069831)購自北京長源醫(yī)用設備公司,離心機(批號:20163854) 由湖南湘智設備公司提供。所有試劑均為合格產(chǎn)品,且在有效期內(nèi);檢測設備均已通過校準,且在正常狀態(tài)下使用。
1.3 研究方法
1.3.1 樣本采集 采集受檢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靜置血液待凝固后,以3000 r/min離心8 min,分離血清后進行檢測,樣本放置于-20 ℃環(huán)境中保存。
1.3.2 ELISA檢測 標本采集后,嚴格按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檢測操作,采用酶標儀(雙波長450/620 nm)讀取各孔吸光度值,并計算各樣品吸光度值與cut-off值之比(S/CO)。ELISA初篩結果表明,S/CO值>1或S/CO值為0.5~1.0的血液標本需進行原管雙孔復檢[5],若復檢結果仍與上述結果一致,則視為可疑標本,送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進行WB確證試驗,最終以確證結果為準。保留所有數(shù) 據(jù)的原始資料。
1.3.3 電化學發(fā)光法試驗 使用羅氏cobas 6000電化學發(fā)光儀,試劑為原廠配套的HIV抗原/抗體試劑盒,室內(nèi)質控品使用伯樂質控定值血清。初篩結果顯示,羅氏試劑COI值<0.9為陰性,COI值為0.9~1.0(灰區(qū))或COI值≥1.0的血液標本判定為陽性,需進行原管復查或采用ELASA復檢。若復檢結果與上述結果一致,則視為可疑標本,送CDC進行WB驗證。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流程進行。保留所有數(shù)據(jù)的原始資料。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工具 記錄ELISA和電化學免疫發(fā)光法檢測的初篩結果,對兩種方法結果不一致的標本采用WB檢測進行確證試驗,比較ELISA和電化學發(fā)光法對檢測篩查抗HIV感染的準確度、特異度和敏感度;以WB確證試驗結果為確診標準,比較兩種檢測方式的一致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 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一致性檢驗驗證患者檢測結果,當κ>0.74時,表示陽性和陰性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良好;當κ值為0.40~0.74,表示檢測結果的一致性一般;當κ<0.40時,則表示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差。
2.1 ELISA檢測和電化學發(fā)光檢測結果比較 72例 AIDS患者血清樣本經(jīng)ELISA檢測顯示陽性者57例 (陽性率為79.17%),陰性者15例(陰性率為20.83%);電化學發(fā)光試驗顯示陽性者69例(陽性率為95.83%), 陰性者3例(陰性率為4.17%),兩種方法的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28,P=0.369)。有15例患者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不一致,符合率為79.17%(58/72)。見表1。
表1 ELISA檢測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結果比較
2.2 ELISA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與WB確證試驗結果比較 經(jīng)ELISA檢測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結果不一致的患者經(jīng)WB確證后,結果顯示15例患者中有3例為陰性,12例為陽性。兩種檢驗方式的特異度和敏感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但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3。
表2 ELISA檢測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與WB確證結果比較
2.3 ELISA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與WB確證試驗的一致性比較 ELISA檢測與WB確證結果比較κ值為0.815,表明一致性良好;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與WB確證結果比較κ值為0.706,表明一致性一般。
表3 ELISA檢測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的診斷效能比較
自1985年我國首次正式報道AIDS以來,該疾病在國內(nèi)的發(fā)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一項數(shù)據(jù)研究顯示,AIDS病例正以每年30%~40%的速度快速增長,已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6]。由于AIDS是由于HIV感染引起的機體免疫功能缺陷,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且傳播途徑較廣,其中90%以上的患者為通過性傳播途徑,其余可通過母嬰和血液等途徑傳播[7-8]。因此,HIV抗體篩查成為遏制AIDS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徐璐等[9]采用膠體硒法進行HIV抗體篩查,結果顯示陽性率高于WB法確證試驗,因此可作為一種可行的檢測手段。
目前,在對AIDS患者抗HIV的臨床篩查中多以血清學檢測方式為主,其中WB檢測方法一直被視為抗HIV檢測的“金標準”,可以借助明膠顆粒包裹特異性的HIV抗原進行檢測,一方面無需采用吸收劑,可有效避免生物因素對檢測結果產(chǎn)生影響[10];另一方面可以與抗HIV特異性抗體結合,發(fā)生明顯的凝聚反應,從而具備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但因該檢測方法的試劑盒造價昂貴,且檢測步驟操作繁瑣,因此并不適用于臨床大規(guī)模篩查[11-12]。
本研究采用ELISA和電化學發(fā)光試驗分別對AIDS患者進行HIV檢測,結果表明,72例受檢者經(jīng)ELISA檢測顯示,陽性率為79.17%,電化學發(fā)光試驗顯示陽性率為95.83%,二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HIV抗體檢測主要應用雙抗原夾心ELISA定性檢測受檢者血清,也是一種針對HIV常用的檢測手段,用于HIV感染的輔助診斷以及抗HIV藥物治療的效果監(jiān)測。并且該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加之操作簡便,成本較低,適合臨床應用,檢測結果可以長期保留,故而更適用于大范圍篩查[13-14]。 電化學發(fā)光法是通過電化學方法來產(chǎn)生一些特殊的物質,這些電生物質之間或電生物質與其他物質之間進一步反應而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現(xiàn)象。電化學發(fā)光法是化學發(fā)光方法與電化學方法結合的產(chǎn)物,保留了化學發(fā)光方法所具有的敏感度高、線性范圍寬、觀察方便和儀器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15-16]。但檢測結果顯示,兩種檢測方法有15例患者的檢測結果不一致,初篩結果的符合率為79.17%,表明兩種檢測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本研究對采用ELISA與電化學發(fā)光試驗所得結果不同的 15例患者經(jīng)WB檢測確證,結果顯示,有3例結果為陰性,12例結果為陽性;經(jīng)比較,ELISA檢測的敏感度和陽性預測值均高于電化學發(fā)光法,并且ELISA檢測與WB確證試驗的結果一致性良好;電化學發(fā)光法與WB確證試驗結果比較的一致性一般,提示電化學發(fā)光法更易產(chǎn)生假陽性結果,造成誤診;而采用ELISA對受檢者抗HIV進行測定,具有操作簡單,敏感度和特異度高,以及成本低的優(yōu)勢。但值得注意的是,ELISA在檢測過程中易受保存方式、試劑制作工藝以及運輸?shù)纫蛩氐挠绊懀瑢е聶z測標本的穩(wěn)定性較差,而且該檢測方法只能對血清標志物進行定性分析,而無法進行定量分析,因此具有較高的誤診和漏診率[17]。
綜上所述,ELISA檢測和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對抗HIV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比較無明顯差異,但ELISA篩查的準確度更高,因此該方法值得作為初篩抗HIV的首選方法,但仍然建議針對異常結果再結合其他檢驗方法進行確證,以提高診斷準確率,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相應的健康宣教工作,強化群眾的防范意識,預防AIDS的傳播。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